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热模式对Cu-Al微电阻点焊过程中电极烧损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张志春 王晓庆 +1 位作者 吴明海 杨凯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26,共9页
为了明确微电子封装Cu-Al引线键合工艺中加热模式对微电阻点焊电极烧损行为及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分别开展了单极性和双极性加热模式下微电阻点焊电极的全生命周期连续焊接和分阶段焊接试验。基于试验过程中电极的电、热和几何物理特性... 为了明确微电子封装Cu-Al引线键合工艺中加热模式对微电阻点焊电极烧损行为及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分别开展了单极性和双极性加热模式下微电阻点焊电极的全生命周期连续焊接和分阶段焊接试验。基于试验过程中电极的电、热和几何物理特性以及焊接接头的形貌和拉剪力,阐述了连续焊接过程中在不同加热模式下电极的烧损规律,定量表征了分阶段焊接过程中在不同加热模式下各焊接阶段电极的烧损量,探究了在不同加热模式下电极烧损对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在不同加热模式下电极的失效机理。结果表明,双极性加热模式能有效延长电极使用寿命、改善焊接接头表面质量及提高焊接接头拉剪强度;两种加热模式下电极的全生命周期连续烧损均呈现初始烧损、稳定烧损和剧烈烧损三个时期;在双极性加热模式下电极各焊接阶段的烧损量均小于单极性加热模式;疲劳裂纹、表层剥离、熔滴溅射、再结晶、晶粒长大及熔化是两种加热模式下电极的主要失效形式,高温氧化、热应力循环及瞬态热冲击是电极失效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阻点焊电极 加热模式 烧损规律 失效机理 接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动静压干气密封稳态性能和加热模式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江锦波 江鹏 +3 位作者 彭旭东 彭建 洪先志 唐大全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6-56,共11页
为提高现有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动压型干气密封的气膜刚度和降低因密封进气管路上设置加热器而增加的额外功耗,提出一种基于静环背部环体加热的S-CO_(2)动静压型干气密封新结构。基于共轭热传递模型,采用商用软件Fluent求解密封压... 为提高现有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动压型干气密封的气膜刚度和降低因密封进气管路上设置加热器而增加的额外功耗,提出一种基于静环背部环体加热的S-CO_(2)动静压型干气密封新结构。基于共轭热传递模型,采用商用软件Fluent求解密封压力场和温度场,对比分析了S-CO_(2)动压型、静压型和动静压型干气密封的稳态性能和流场分布,探讨了不同加热模式和热源温度下S-CO_(2)动静压型干气密封的流动传热特性和功率消耗。结果表明:在给定参数下,相较于动压型干气密封,动静压型干气密封的气膜刚度增加到2倍以上,不过泄漏率也增加了35%;相较于直接气体加热模式,环体加热模式下的加热功耗降低44%,密封运行经济性更好。这为S-CO_(2)发电系统压缩机端干气密封的结构设计和辅助系统改进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干气密封 加热模式 气膜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模式对添加葡萄糖氧化酶鲢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程梦颖 张海萍 +1 位作者 刘友明 熊善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8-13,共6页
研究两段法加热模式对添加葡萄糖氧化酶鲢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凝胶化阶段,高温短时(40℃、1 h)模式下,鱼糜凝胶强度、持水性、白度和不易流动水含量最高,且自由水含量最低,凝胶网络结构最致密;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 研究两段法加热模式对添加葡萄糖氧化酶鲢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凝胶化阶段,高温短时(40℃、1 h)模式下,鱼糜凝胶强度、持水性、白度和不易流动水含量最高,且自由水含量最低,凝胶网络结构最致密;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图谱显示,在高温短时(40℃、1 h)模式下,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ina,MHC)条带强度降低,说明此时蛋白降解较多。在熟化阶段时,微波加热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持水性和白度最高,三氯乙酸-溶解肽含量、自由水含量和孔隙当量直径最小,形成了有序致密的三维网络结构;SDS-PAGE图谱显示,相比水浴加热,微波加热下MHC条带强度更高,说明微波加热促进了二硫键的形成。因此,适宜的加热模式能改善鱼糜凝胶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模式 凝胶特性 凝胶化温度 微波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层预加热幅度调制模式的理论与模拟 被引量:8
4
作者 郝书吉 李清亮 +1 位作者 杨巨涛 吴振森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1-236,共6页
从基本的电离层能量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出发,构造了预加热模式下低电离层幅度调制加热理论模型,详细研究了预加热模式对电离层幅度调制加热产生极低频/甚低频(Extremely Low Frequency/Very Low Frequency,ELF/VLF)强度的影响.以HAARP加... 从基本的电离层能量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出发,构造了预加热模式下低电离层幅度调制加热理论模型,详细研究了预加热模式对电离层幅度调制加热产生极低频/甚低频(Extremely Low Frequency/Very Low Frequency,ELF/VLF)强度的影响.以HAARP加热站点为例,对比分析了正常幅度调制模式和预加热幅度调制模式两种模式下产生的ELF/VLF偶极矩的大小.分析结果表明,当加热系统有效辐射功率较大、调制频率较小时,预加热幅度调制模式更有效;在一定加热条件下,相对正常幅度调制模式,预加热幅度调制模式辐射ELF/VLF强度可提高约5.3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加热 加热幅度调制模式 极低频 甚低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波模式转换电子加热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新军 赵燕平 秦成明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3-308,共6页
利用全波方法对环形轴对称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中快波模式转换电子加热的机理进行了讨论,并针对EAST超导托卡马克上未来ICRF实验中可能的快波模式转换电子加热方案进行了模拟计算,为进一步ICRF实验方案设计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快波 模式转化电子加热 EAST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枝晶铝合金(A356)感应重熔加热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郭洪民 杨湘杰 危仁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23,共4页
通过分析感应加热中的“集肤”效应、“电磁尾端”效应和坯料的表面能量损失 ,探讨了坯料温度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原因 ;利用分析软件 ANSYS和实验手段模拟二次加热模式 ,并以电动势传感器为例介绍二次加热的控制模型 。
关键词 非枝晶铝合金 电动热传感器 加热模式 控制模型 电磁尾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根区加热降低温室能源消耗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祎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08年第3期20-20,共1页
伴随全球能源成本的快速增长,在温室生产中,植物根区加热方式已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温室节能手段。在植物根区进行加热能够使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室内环境温度可以保持在比传统加热方式下低5~15°F。与温室内部四周加热或单台热风机... 伴随全球能源成本的快速增长,在温室生产中,植物根区加热方式已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温室节能手段。在植物根区进行加热能够使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室内环境温度可以保持在比传统加热方式下低5~15°F。与温室内部四周加热或单台热风机加热相比,植物根区加热能够保持一个更加均衡的加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方式 植物根区 温室生产 能源消耗 能源成本 环境温度 植物生长 加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润湿表面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于慧文 崔文宇 +1 位作者 郝婷婷 马学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375-4383,共9页
为提高脉动热管水平方向的运行性能,本文通过控制化学刻蚀时间,制备出冷凝段到蒸发段接触角由83.8°至0°均匀变化的纳米草结构梯度润湿表面。并将此结构引入至6弯管板式脉动热管中,在不同充液率、加热功率以及运行方向下开展... 为提高脉动热管水平方向的运行性能,本文通过控制化学刻蚀时间,制备出冷凝段到蒸发段接触角由83.8°至0°均匀变化的纳米草结构梯度润湿表面。并将此结构引入至6弯管板式脉动热管中,在不同充液率、加热功率以及运行方向下开展可视化和传热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竖直运行时,梯度润湿表面脉动热管相比于纯铜脉动热管展现出较好的传热性能。水平方向上,相较于纯铜脉动热管几乎完全烧干、无法启动的情况,梯度润湿表面由于附加的梯度润湿驱动力,促进了液体工质的回流,脉动热管成功启动。且汽液界面脉动振幅、脉动速度以及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显著提高,充液率50%时热阻最多降低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热管 梯度润湿表面 纳米草结构 水平加热模式 传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