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控温加热带的研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彭朝荣 陈竹平 +2 位作者 汪秀英 周雪梅 顾宜 《塑料》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11,共4页
研究了炭黑含量、辐照剂量以及体系共结晶性对以高密度聚乙烯/乙烯 丙烯酸乙烯酯共聚物为基材的自控温加热带电阻率及电热稳定性能的影响,以及加工条件和后处理工艺对材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0~80kGy的辐照剂量为本体系提供优异... 研究了炭黑含量、辐照剂量以及体系共结晶性对以高密度聚乙烯/乙烯 丙烯酸乙烯酯共聚物为基材的自控温加热带电阻率及电热稳定性能的影响,以及加工条件和后处理工艺对材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0~80kGy的辐照剂量为本体系提供优异的电热稳定性,适当的加工及后处理工艺能大大改善该体系的导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处理工艺 高密度聚乙烯 炭黑 丙烯酸 共聚物 基材 热稳定性能 加热带 辐照剂量 加工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限温加热带的起动态与过渡态参数的测量
2
作者 周佩玲 彭虎 +1 位作者 吴耿锋 张汉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70-374,共5页
自动限温加热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与材料的性质有关。用MCS—51单片机的测量装置可对正温度系数(PTC)材料进行I—t曲线的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打印和显示等。本文介绍了该装置的原理和电路特点,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关键词 自动限温 起动态 过渡态 加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推进系统管路加热带温度分布试验研究
3
作者 刘百麟 谢伟华 +2 位作者 周江 李一帆 胡帼杰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101,共7页
卫星推进系统管路加热带的温度分布是影响推进系统任务实现及卫星在轨长寿命高可靠工作的致命因素。文章通过基础试验方法研究主导管路加热带温度分布的自变量及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管路加热带的温度水平与温度场分布均匀性受加热... 卫星推进系统管路加热带的温度分布是影响推进系统任务实现及卫星在轨长寿命高可靠工作的致命因素。文章通过基础试验方法研究主导管路加热带温度分布的自变量及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管路加热带的温度水平与温度场分布均匀性受加热丝丝径、管路管径、缠绕工艺、工作电流影响较大。另外,基于试验实测数据量化自变量影响规律并进行机理分析。文章研究成果可为卫星推进系统管路加热器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设计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推进系统 管路加热带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限温加热带电—热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苏洪釪 蒋淮渭 +2 位作者 方铎荣 胡文友 陆显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74-278,共5页
研究了自动限温加热带的电—热性能,得到的结果表明:主动电阻与温度为双曲线关系,功率与温度成线性关系,二者是相互关联的.这是由于加热带通电工作时具有自动限温能力,而自动限温的能力来自加热带的被动电阻具有很高的正温度系数的(PTC... 研究了自动限温加热带的电—热性能,得到的结果表明:主动电阻与温度为双曲线关系,功率与温度成线性关系,二者是相互关联的.这是由于加热带通电工作时具有自动限温能力,而自动限温的能力来自加热带的被动电阻具有很高的正温度系数的(PTC)特性所致.讨论了影响加热带输出功率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带 PTC材料 电-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聚合物在自动调节电加热带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于金珠 《塑料》 CAS CSCD 1992年第5期20-23,14,共5页
一、前言在寒冷地区,工业管道、仪表管线、罐体、塑料管体系等的保温防冻,一般均采用电线和蒸气保温体系。这种保温防冻体系能量损失大。目前,国外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保温防冻设施——自动调节电加热带。这种电加热带可根据温度变化,自动... 一、前言在寒冷地区,工业管道、仪表管线、罐体、塑料管体系等的保温防冻,一般均采用电线和蒸气保温体系。这种保温防冻体系能量损失大。目前,国外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保温防冻设施——自动调节电加热带。这种电加热带可根据温度变化,自动地调节能量输出,因此能量损失小、消耗电能少。其结构简单、制备容易、原材料也易于获得。本文仅就自动调节电加热带的目前状况、性能、应用及制备等问题,做简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 聚合物 加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接头局部焊后热处理的加热带布置方案优化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聂春戈 刘燕 +1 位作者 周韶泽 李晓峰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59,共7页
对管接头进行局部焊后热处理时,一般通过限定焊缝局部温度梯度来控制热应力,这会导致过大的加热范围。通过对管接头局部加热时的轴向热应力产生机理和分布规律的分析,提出了利用第二加热带的反向弯矩来缓解热应力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计算... 对管接头进行局部焊后热处理时,一般通过限定焊缝局部温度梯度来控制热应力,这会导致过大的加热范围。通过对管接头局部加热时的轴向热应力产生机理和分布规律的分析,提出了利用第二加热带的反向弯矩来缓解热应力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计算表明:为了取得显著的应力缓解效果,环向管焊缝与第二加热带边缘的最佳距离为1.5√Rt;喷嘴接头第二加热带边缘与焊缝的轴向距离和环向距离分别为1.5√Rt和3.8√Rt。另外,为了避免产生新的应力集中,环向加热带边缘与几何不连续位置的距离应当大于2.5√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力 管接头 局部焊后热处理 加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限温电加热带及其应用
7
作者 陈宇清 《冶金能源》 1993年第5期40-42,共3页
自限温电加热带是用具有正温度系数的高分子材料做成的,适宜用于易液化、易固化、大粘性流体管道、阀门、泵、反应容器的伴热和保温。在介绍了这种加热带的工作原理之后,着重介绍了它的电阻-温度、功率-温度特性,在应用方面列举了几个... 自限温电加热带是用具有正温度系数的高分子材料做成的,适宜用于易液化、易固化、大粘性流体管道、阀门、泵、反应容器的伴热和保温。在介绍了这种加热带的工作原理之后,着重介绍了它的电阻-温度、功率-温度特性,在应用方面列举了几个用得好的例子,其好处除与传统恒功率加热带相比能够节约电力之外,还具有限温加热、功率自调、无超温之虞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元件 自限温电加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路加热带安装工艺试验研究
8
作者 邓婉 朱尚龙 +1 位作者 林宏 周文勇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8-102,共5页
针对推进剂管路加热带缠绕工艺流程复杂、工艺参数不定量的问题开展试验研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采用试验矩阵方法研究获取绝缘膜包覆状态、涂胶厚度以及气泡对加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绝缘膜无交叠缠绕、外绝缘膜间隙缠绕、利用专... 针对推进剂管路加热带缠绕工艺流程复杂、工艺参数不定量的问题开展试验研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采用试验矩阵方法研究获取绝缘膜包覆状态、涂胶厚度以及气泡对加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绝缘膜无交叠缠绕、外绝缘膜间隙缠绕、利用专用刮胶板控制涂胶厚度约0.2 mm等工艺方法可以减少气泡的产生,有效提升加热带对管路的加热效果,满足产品质量要求,该试验结论可为后续管路加热带缠绕及其他加热片安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带 加热效果 安装工艺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水罐加热带成形工艺及应用
9
作者 肖玉林 吕凌军 《压力容器》 2002年第11期35-36,60,共3页
加热带是近几年一种新型的工艺结构 ,在制造中是个难点 ,通过技术攻关 ,设计了一套弯形模 ,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同时利用传动架 ,使成形与搭焊同步进行 。
关键词 热水罐 加热带 成形工艺 模具 传动架 啤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带疏水泵汇集式加热器出口混合焓值的直接计算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建刚 杨小琨 李丽萍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8-339,342,共3页
以常规热平衡方法为基础,借助于循环函数法中加热单元的概念,提出了带疏水泵汇集式加热器出口混合焓值的通用直接计算方法。本方法简捷快速准确,既适用于计算机处理也适用于手算,与等效热降法配合使用,将使电站热力系统的定量分析更加... 以常规热平衡方法为基础,借助于循环函数法中加热单元的概念,提出了带疏水泵汇集式加热器出口混合焓值的通用直接计算方法。本方法简捷快速准确,既适用于计算机处理也适用于手算,与等效热降法配合使用,将使电站热力系统的定量分析更加便捷。实例计算结果与常规热平衡法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泵汇集式加热 出口混合焓值 直接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压设备局部焊后热处理方法和准则研究
11
作者 谷文斌 蒋文春 +3 位作者 王金光 徐彤 李军 涂善东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2,共13页
针对承压设备局部焊后热处理温度均匀性难以控制和残余应力难以消除的问题,提出单加热和主副加热两种局部热处理方法,并建立工艺准则和理论设计方法。结果表明,仅需焊缝性能恢复,对消除残余应力要求不高的承压设备,当内外壁保温时,加热... 针对承压设备局部焊后热处理温度均匀性难以控制和残余应力难以消除的问题,提出单加热和主副加热两种局部热处理方法,并建立工艺准则和理论设计方法。结果表明,仅需焊缝性能恢复,对消除残余应力要求不高的承压设备,当内外壁保温时,加热带宽度(HB)为6t,梯度控制带宽度(GCB)为2HB。对于既考虑焊缝性能恢复又兼顾残余应力消除效果的承压设备,当内外壁保温时,HB至少为3√Rt;当内壁不保温,仅外壁保温时,HB应大于5√Rt,GCB为2HB。当单加热局部焊后热处理加热带宽度过宽,推荐采用主副加热局部焊后热处理方法。本研究可为大型承压设备局部焊后热处理提供理论和实施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压设备 局部焊后热处理 加热带 梯度控制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炭黑导电复合材料的功率特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向武 潘颐 +1 位作者 沈烈 益小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25-28,共4页
研究了用聚乙烯/炭黑复合材料制备的自控温加热带在不同环境下的功率特性。结果表明:该加热带随环境温度自动调节输出功率的能力由传热情况决定,加热带的工作温度由外加电压决定而与传热情况无关;加热带的功率-电压特性由传热情况... 研究了用聚乙烯/炭黑复合材料制备的自控温加热带在不同环境下的功率特性。结果表明:该加热带随环境温度自动调节输出功率的能力由传热情况决定,加热带的工作温度由外加电压决定而与传热情况无关;加热带的功率-电压特性由传热情况(δ)和加热带本身的性质(R0,αT)决定,热处理能显著改善功率-电压特性,加热带的安装不影响功率-电压特性而只改变功率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自控温加热带 功率特性 聚乙烯/炭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3年梅雨期前后亚洲季风区热源分布及其演变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邹力 乔全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86-191,共6页
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1983年的客观分析资料,对亚洲季风区的热源进行了计算和诊断分析。分析表明:夏季亚洲存在着两个加热带,随着入(出)梅过程,与热带季风槽相应的加热带逐渐北进与大陆加热带靠近,它们有规律的北进和东西振荡... 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1983年的客观分析资料,对亚洲季风区的热源进行了计算和诊断分析。分析表明:夏季亚洲存在着两个加热带,随着入(出)梅过程,与热带季风槽相应的加热带逐渐北进与大陆加热带靠近,它们有规律的北进和东西振荡与东亚的季风经向环流和纬向环流的演变一致。分析还发现,梅雨期及其前后我国东部与季风雨带相联系的热源性质有明显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带 季风 梅雨 热源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DTS的砂性土渗流量监测试验研究
14
作者 杨杰 王赵汉 +1 位作者 程琳 李炎隆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8-173,共6页
为了改善分布式光纤在监测砂性土渗流时存在的对周围土体温差较小、渗流量较小的地方无法监测,以及测量精度低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硅橡胶加热光缆的分布式温度光纤感测技术(Si-DTS)。首先分析了该监测方法的基本原理;然后,设计了砂性... 为了改善分布式光纤在监测砂性土渗流时存在的对周围土体温差较小、渗流量较小的地方无法监测,以及测量精度低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硅橡胶加热光缆的分布式温度光纤感测技术(Si-DTS)。首先分析了该监测方法的基本原理;然后,设计了砂性土渗流模拟试验装置,并对砂性土中不同渗流量下的渗流场进行了室内试验。通过试验确定了Si-DTS实测温度与渗流量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证明了采用硅橡胶加热光缆能够有效地提高DTS监测的敏感性,可实现结构渗流量的分布式监测。后续又设计了模拟渗流装置以及监测方案,对砂性土中不同渗流量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得到了温度介值与渗流量之间的相关性。最终,提出了砂性土中渗流量定量监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量 分布式温度光纤感测技术 硅橡胶加热带 砂性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单晶硅挠性摆式加速度计组件的工程化实现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虎 王淞立 +2 位作者 刘海斌 张尧舜 李鹏飞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0-364,共5页
针对单晶硅挠性摆式加速度计的高精度工程化应用需求,设计了加速度计组件及温控系统。针对大多数温控系统工作时的瞬时电流较大问题,设计了一种带抽头的加热片,将温控分为粗温控和精温控两个阶段,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加热电阻。测试结果... 针对单晶硅挠性摆式加速度计的高精度工程化应用需求,设计了加速度计组件及温控系统。针对大多数温控系统工作时的瞬时电流较大问题,设计了一种带抽头的加热片,将温控分为粗温控和精温控两个阶段,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加热电阻。测试结果表明,设定目标温度为60℃,当外界环境温度从5℃到55℃变化时,温控系统到温时间小于15 min,控温精度小于±0.1℃,精温控时的最大电流为粗温控时的33.4%。连续15天通电实验表明,该组件的加速度计刻度系数K1稳定性小于10×10^(-6),偏值K0稳定性小于10μg,满足各类高精度、工程化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性摆式加速度计组件 抽头加热 高精度温控系统 工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助排方式改善蒸汽吞吐效果实验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6
作者 佟琳 张国军 康爱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3-97,共5页
由于稠油油藏的蒸汽吞吐开发属于降压式衰竭开采,导致吞吐后期油藏能量不足,蒸汽超覆严重,垂向扫油系数低,开采效果变差。注蒸汽的同时伴注一定量的气体及化学剂辅助蒸汽吞吐可改善流度比,有效改善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利用室内单管实... 由于稠油油藏的蒸汽吞吐开发属于降压式衰竭开采,导致吞吐后期油藏能量不足,蒸汽超覆严重,垂向扫油系数低,开采效果变差。注蒸汽的同时伴注一定量的气体及化学剂辅助蒸汽吞吐可改善流度比,有效改善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利用室内单管实验研究了不同助排方式对蒸汽吞吐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无助排相比,烟道气泡沫助排驱油效率可提高19%。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多种助排方式对蒸汽吞吐效果的影响,其结果与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吻合。综合多方面因素,烟道气泡沫助排效果最佳,其次为氮气泡沫助排,尤其是当地层的非均质性差以及原油粘度较高时,烟道气泡沫辅助蒸汽吞吐的开发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吞吐 稠油油藏添加剂 助排方式 烟道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id-pickling plates and strips speed control system by microwave heating based on self-adaptive fuzzy PID algorithm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彪 彭金辉 +3 位作者 郭胜惠 张世敏 李玮 何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2179-2186,共8页
Double self-adaptive fuzzy PID algorithm-based control strategy was proposed to construct quasi-cascade control system to control the speed of the acid-pickling process of titanium plates and strips. It is very useful... Double self-adaptive fuzzy PID algorithm-based control strategy was proposed to construct quasi-cascade control system to control the speed of the acid-pickling process of titanium plates and strips. It is very useful in overcoming non-linear dynamic behavior, uncertain and time-varying parameters, un-modeled dynamics, and couples between the automatic turbulence control (ATC) and the automatic acid temperature control (AATC) with varying parameters during the operation process. The quasi-cascade control system of inner and outer loop self-adaptive fuzzy PID controller was built, which could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ickling speed of plates and strips. The simulated results and real application indicate that the plates and strips acid pickling speed control system has good performances of adaptively tracking the parameter variations and anti-disturbances, which ensures the match of acid pickling temperature and turbulence of flowing with acid pickling speed, improving the surface quality of plates and strips acid pickling, and energy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adaptive fuzzy PID algorithm microwave heating acid pickling plates and strips mixed-acid med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