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定性定量联用技术的加热卷烟气溶胶中醇类、酯类、酮类香味物质分析
1
作者 薛云 刘启斌 +7 位作者 吴彦 李京鑫 胡紫雲 陆漓 李典 严俊 黄忠辉 景延秋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3-174,共12页
为了给加热卷烟烟具优化、烟弹设计及新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以加热卷烟气溶胶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定性分析,结合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法(GC-FID)实现准确定量检测,建立加热卷烟气溶胶中23种醇类、酯类、酮类香... 为了给加热卷烟烟具优化、烟弹设计及新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以加热卷烟气溶胶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定性分析,结合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法(GC-FID)实现准确定量检测,建立加热卷烟气溶胶中23种醇类、酯类、酮类香味物质的同时测定方法。通过对比不同超声提取参数(超声时间、萃取溶剂用量、超声功率)对23种香味物质的提取效果,确定最佳提取方案;同时利用建立的超声萃取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UE-GC-FID)的方法,检测不同加热方式(电阻加热、红外加热)、不同口味[原味(OR)、薄荷味(ME)]、不同温度(150.00、200.00、250.00、300.00℃)条件下加热卷烟主流烟气中23种香味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样品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30.00 min、萃取溶剂用量25.00 mL、超声功率500.00 W;该方法在10.00~240.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14),23种香味物质检出限(LOD)及定量限(LOQ)分别为0.0755~1.2858μg/mL、0.2410~4.1480μg/mL;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0.2418%~2.1287%、1.5566%~4.8125%;3个梯度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3803%~104.6450%。醇类物质在电阻加热、ME口味、300.00℃条件下含量最高,为16.3180μg/支;酯类物质在红外加热、OR口味、300.00℃条件下含量最高,为12.5565μg/支;酮类物质在红外加热、OR口味、300.00℃条件下含量最高,为22.7120μg/支;23种香味物质总量则在红外加热、OR口味、300.00℃条件下最高,为50.3476μg/支;但不同成分最佳释放条件存在显著差异。综上,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且完全可以满足加热卷烟烟气中23种醇类、酯类、酮类香味物质准确定量分析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卷烟 香味物质 检测方法 加热方式 温度 口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散射法研究多元醇对加热卷烟烟雾光学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朱龙杰 曹毅 +5 位作者 吴昌健 刘梦梦 王珂清 陈蕊 张媛 朱怀远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1,共12页
【目的】掌握多元醇在加热卷烟中的烟气释放特性。【方法】使用基于光散射原理的烟气特性检测仪分析多元醇及复合多元醇加热卷烟的烟雾散射光强度,在甘油-丙二醇-丁二醇复合体系下,研究加热卷烟主要成分在不同部分中的质量分布规律及加... 【目的】掌握多元醇在加热卷烟中的烟气释放特性。【方法】使用基于光散射原理的烟气特性检测仪分析多元醇及复合多元醇加热卷烟的烟雾散射光强度,在甘油-丙二醇-丁二醇复合体系下,研究加热卷烟主要成分在不同部分中的质量分布规律及加热温度对加热卷烟烟雾散射光强度的影响。【结果】(1)在单一多元醇体系中,5种多元醇加热卷烟烟雾散射光强度的整体大小顺序为甘油>1,3-丁二醇>1,2-丙二醇>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400>PEG600。(2)在复合多元醇体系中,复合多元醇加热卷烟的烟雾散射光强度相较单一多元醇的烟雾散射光强度提升明显且在不同加热温度下,复合多元醇加热卷烟的烟雾散射光强度均明显大于甘油加热卷烟。(3)多元醇加热卷烟主要成分的质量分布差异明显,水分主要在烟气中,烟碱主要在滤嘴降温段和烟芯段,甘油主要在烟芯段,而1,2-丙二醇和1,3-丁二醇主要在滤嘴降温段。(4)复合多元醇的释放率和转移率较甘油均有较大提升,但与烟碱的释放协同性低于甘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散射法 加热卷烟 多元醇 散射光强度 主要成分 质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卷烟水分生成及迁移释放规律研究进展
3
作者 吴晋禄 胡安福 +7 位作者 蒋健 夏倩 王骏 肖卫强 周国俊 吴键 徐建 方梦祥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5,共11页
加热卷烟作为新型烟草制品,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流行,其基础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烟草行业的重点领域。其中,加热卷烟水分的生成与迁移释放特性是调控烟气水分含量和温度的关键因素。加热卷烟水分的生成及迁移释放特性受到样品特性(含水... 加热卷烟作为新型烟草制品,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流行,其基础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烟草行业的重点领域。其中,加热卷烟水分的生成与迁移释放特性是调控烟气水分含量和温度的关键因素。加热卷烟水分的生成及迁移释放特性受到样品特性(含水率、雾化剂类型及含量、制备工艺、烟叶原料)、烟支结构(发烟段长度、滤嘴通风率、打孔位置)、器具参数(加热温度、加热方式)、抽吸模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为深化加热卷烟基础研究并提升产品质量,重点从发烟段含水率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水分生成规律研究、水分迁移释放规律研究3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重点,以期为加热卷烟产品研发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卷烟 含水率 水分生成 迁移 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态平面热源法的加热卷烟纸导热性能研究
4
作者 汪刚 王雨青 +7 位作者 卜子晨 汪旭 杨菁 费婷 徐刚强 王乾 郭磊 李山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4,共8页
为考察加热卷烟纸导热性能,使用瞬态平面热源法进行卷烟纸导热系数检测,开展实验室内方法学验证,研究卷烟纸常规物理指标、压光处理、碳酸钙添加量、原料纤维类型、防渗透处理、温度对于卷烟纸导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瞬态平面热... 为考察加热卷烟纸导热性能,使用瞬态平面热源法进行卷烟纸导热系数检测,开展实验室内方法学验证,研究卷烟纸常规物理指标、压光处理、碳酸钙添加量、原料纤维类型、防渗透处理、温度对于卷烟纸导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瞬态平面热源法检测卷烟纸导热系数的日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均低于4%;卷烟纸导热系数与紧度呈正相关、与透气度呈负相关;经压光处理的卷烟纸纤维接触更加紧密、间隙更小,厚度、透气度减小而紧度增大,导热能力显著增强;碳酸钙添加量越大,卷烟纸厚度、透气度增大且紧度减小,但导热能力增强;麻浆和木浆等不同纤维原料的卷烟纸导热系数存在一定差异;防渗透处理的卷烟纸(改性淀粉涂布量0~0.17%)导热系数无明显差异;22~250℃区间内,卷烟纸导热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 加热卷烟 导热系数 瞬态平面热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针式加热卷烟薄片粘针现象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吴峤 李子林 +5 位作者 张敦铁 赵峰海 杨俊鹏 黄龙 操吉学 熊哲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4,共9页
为深入了解加热卷烟抽吸后粘针现象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本研究对烟支的薄片类型(干法、稠浆法、辊压法)、水分含量以及薄片填充密度对烟支拔出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薄片类型对烟支拔出力的影响最大,辊压法、稠浆法、干法薄... 为深入了解加热卷烟抽吸后粘针现象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本研究对烟支的薄片类型(干法、稠浆法、辊压法)、水分含量以及薄片填充密度对烟支拔出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薄片类型对烟支拔出力的影响最大,辊压法、稠浆法、干法薄片卷制的烟支平均拔出力分别为9.61、1.73和1.98 N,辊压法烟支最难拔出,且粘针程度与薄片2~10 nm介孔含量呈正相关;烟支中薄片填充密度或水分含量越高,拔出力越大,越难拔出。受热后析出的焦油在薄片上进一步发生结焦是导致粘针成因之一,且薄片碳化程度与粘针程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卷烟 薄片 粘针 拔出力 中心针式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卷烟产品中烟支智能识别技术现状分析
6
作者 汪子钦 吴泽林 +3 位作者 晁超越 刘义波 李峰 胡静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40,共7页
【目的】掌握智能识别技术在加热卷烟产品中的应用现状。【方法】对加热卷烟产品烟支智能识别专利进行检索,并分析6款具有烟支智能识别功能的加热卷烟产品原理和识别准确率。【结果】(1)当前实现烟支智能识别功能的方案主要分为传感式... 【目的】掌握智能识别技术在加热卷烟产品中的应用现状。【方法】对加热卷烟产品烟支智能识别专利进行检索,并分析6款具有烟支智能识别功能的加热卷烟产品原理和识别准确率。【结果】(1)当前实现烟支智能识别功能的方案主要分为传感式识别和机械式识别2类,各大烟草公司的专利布局主要集中在传感式识别方向;(2)机械式识别方案相较于传感式识别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和识别准确率高的优势,但无法识别烟支种类,在实现器具智能化方面略显不足;(3)基于图像传感器和基于电感传感器的识别方案将是烟支智能识别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识别 加热器具 加热卷烟 烟支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预处理对加热卷烟薄片裂解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韩璐 王超 +4 位作者 赵文涛 汪旭 窦玉青 杨菁 谭家能 《中国烟草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68,共9页
为提升加热卷烟的烟草香气,探究加热预处理烟叶粉末对加热卷烟品质的影响,以配方烟叶粉末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烟叶粉末进行加热预处理,分析预处理后烟叶粉末的常规化学成分;将加热预处理后的烟叶粉末制成加热卷烟薄... 为提升加热卷烟的烟草香气,探究加热预处理烟叶粉末对加热卷烟品质的影响,以配方烟叶粉末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烟叶粉末进行加热预处理,分析预处理后烟叶粉末的常规化学成分;将加热预处理后的烟叶粉末制成加热卷烟薄片,分析薄片热裂解气溶胶成分,并将薄片制成加热卷烟进行感官品质评价。结果表明:一定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处理,可显著增加(p≤0.05)烟叶粉末总糖、还原糖含量,降低烟叶粉末淀粉含量;显著增加(p≤0.05)预处理后烟叶粉末制成薄片热裂解气溶胶中呋喃类、醛酮类、酸类、酚类物质等香气成分的含量;能显著提高(p≤0.05)加热卷烟的香味、烟气等感官品质。本试验中,较优的预处理条件为加热温度115℃,加热时间2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卷烟 加热预处理 常规化学成分 气溶胶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卷烟薄片水分测定及影响因素研究
8
作者 徐浩翔 张喆 +7 位作者 李倬 牛亚鹏 齐伟 王秋领 来洪涛 姬会福 宋伟民 田斌强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7-144,168,共9页
以7种加热卷烟薄片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其在4个温度下的恒温干燥特性,并用3种常用干燥动力学模型对干燥特征曲线进行了拟合;同时,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不同发烟剂含量基片的水分、丙二醇含量、丙三醇含量3种因素对水分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以7种加热卷烟薄片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其在4个温度下的恒温干燥特性,并用3种常用干燥动力学模型对干燥特征曲线进行了拟合;同时,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不同发烟剂含量基片的水分、丙二醇含量、丙三醇含量3种因素对水分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70℃下各加热卷烟薄片的表观含水率的标准偏差均<0.20%,Logarithmic模型为预测加热卷烟薄片干燥特性较适合的数学模型;丙二醇基片中的水分挥发量明显高于丙三醇基片的水分挥发量,因此丙二醇对水分检测结果影响较大,而丙三醇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卷烟 烟草薄片 水分 干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卷烟再造烟叶水分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茹楠 祖萌萌 +2 位作者 王艳青 李华雨 李晓瑜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8,共9页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测定加热卷烟再造烟叶水分的方法。【方法】在明确烘箱法不适用的原因基础上,以GC法为参考,考察快速水分仪法(RM法)和卡式炉-卡尔费休法(CKF法)对不同类型样品的适用性。【结果】(1)在加热温度75℃、取样量1 g、自...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测定加热卷烟再造烟叶水分的方法。【方法】在明确烘箱法不适用的原因基础上,以GC法为参考,考察快速水分仪法(RM法)和卡式炉-卡尔费休法(CKF法)对不同类型样品的适用性。【结果】(1)在加热温度75℃、取样量1 g、自动加热模式下,RM法可测定不含1,2-丙二醇发烟剂的样品;(2)在取样量0.1 g,载气流速70 mL/min,卡式炉加热温度110℃~130℃,终点漂移判据20μL/min~30μL/min条件下,CKF法可测定含1,2-丙二醇的样品;(3)两种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95.66%~101.32%,精密度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4%~2.73%,与GC法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M法和CKF法方法操作简便,测定时间短,结果可靠,可用于测定不同类型加热卷烟再造烟叶样品,若样品中发烟剂未知时,建议优先采用CKF法测定样品水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卷烟 再造烟叶 水分 卡式炉-卡尔费休 快速水分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丝含水率和雾化剂复配比例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径分布和浓度的影响
10
作者 李智 肖忠铧 +5 位作者 赵文涛 汪旭 杨菁 冯奇 刘成 高乃平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3,共10页
【目的】研究烟丝含水率和雾化剂复配比例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径分布和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SCS抽吸模拟采样机和DMS500快速粒径谱仪系统,测试不同烟丝含水率和雾化剂复配比例的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径分布和浓度。【结果】①不同含... 【目的】研究烟丝含水率和雾化剂复配比例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径分布和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SCS抽吸模拟采样机和DMS500快速粒径谱仪系统,测试不同烟丝含水率和雾化剂复配比例的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径分布和浓度。【结果】①不同含水率和雾化剂复配比例电加热卷烟烟气气溶胶粒径范围为10~300 nm,粒径分布轮廓主要趋向于单峰分布,当烟丝含水率较高,雾化剂为纯甘油时,第2口或第3口的粒径呈双峰分布;②在同一含水率下,雾化剂为纯甘油的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浓度、粒数中值粒径和体积浓度呈现不同的逐口变化趋势;③丙二醇含量较高时,逐口粒数浓度、粒数中值粒径和体积浓度逐口变化都较为平稳;④烟丝含水率为6.9%~17.1%时,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的粒数浓度在含水率为11.9%时最大,粒数中值粒径和体积浓度则在含水率为6.9%时最大,且体积浓度随含水率的提高逐渐减少;⑤研究范围内,随着丙二醇含量的提高,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的粒数浓度和体积浓度均逐渐增大,粒数中值粒径则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卷烟 含水率 雾化剂复配比例 气溶胶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性淀粉与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复合涂层的加热卷烟纸研究
11
作者 李媛 魏刚 +6 位作者 庄虎 尹俊平 邱诗波 黄远景 卞喜娇 雷珊珊 王磊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96-303,共8页
目的解决加热卷烟复合铝箔纸生物难以降解兼顾加热卷烟纸防水防油性能问题。方法通过烷基烯酮二聚体改性淀粉(AKD-Starch)、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淀粉(GPTMS-Starch)、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淀粉(VTES-Starch)与壳聚糖... 目的解决加热卷烟复合铝箔纸生物难以降解兼顾加热卷烟纸防水防油性能问题。方法通过烷基烯酮二聚体改性淀粉(AKD-Starch)、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淀粉(GPTMS-Starch)、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淀粉(VTES-Starch)与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复合涂层制备防水防油加热卷烟纸。结果VTES-Starch的综合性能最优。当淀粉与改性剂质量比为1:1.2、喷涂量为1.6 g/m2时加热卷烟纸水接触角达133°,甘油吸收率低至2.17%,防油等级达10级。当涂布厚度为90μm时,Cobb 60值降至30 g/m^(2),水蒸气透过率为148 g/(m^(2)·d),同时加热卷烟纸保持了良好的力学性能,15 d降解率为29.02%。结论本研究成功开发了基于VTES-Starch与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复合涂层的高性能加热卷烟纸,为加热卷烟纸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卷烟 改性淀粉 防渗透性能 生物降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亚微米微胶囊的制备及在加热卷烟中应用研究
12
作者 许春平 黄家乐 +5 位作者 刘远上 郝辉 梁佳欣 曹源 李天笑 芦昶彤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2,共11页
研究烟草香精微胶囊化后在加热卷烟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烟草香精亚微米微胶囊,优化制备工艺,表征理化特性,并研究其在加热卷烟降温段的感官效果,以及在气溶胶中逐口释放行为。结果表明:(1)复凝聚法制备烟草香精亚微米微胶囊... 研究烟草香精微胶囊化后在加热卷烟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烟草香精亚微米微胶囊,优化制备工艺,表征理化特性,并研究其在加热卷烟降温段的感官效果,以及在气溶胶中逐口释放行为。结果表明:(1)复凝聚法制备烟草香精亚微米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量0.18%,芯材量0.40%,乳化剂量0.30%,该条件下平均粒径为219.40 nm,包埋率为71.80%。(2)分析红外谱图的特征峰及峰强度可知烟草香精被成功包埋;分析热重曲线图可知烟草香精亚微米微胶囊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3)添加烟草香精亚微米微胶囊加热卷烟感官质量较对照明显提升,当添加量为10 mg/支时,感官评吸效果最好,可减轻刺激性,柔和烟气,提高香气质,增加香气量,减少逐口感官香气的差异性。(4)添加亚微米微胶囊的加热卷烟气溶胶中逐口香味物质总含量增加48.68%,数量增加6种,增加主要为L-薄荷醇、糠醇、茄酮等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复凝聚法 亚微米微胶囊 加热卷烟 逐口释放 感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热卷烟的国内外烤烟低温热解特性研究
13
作者 杜赫 王轶群 +3 位作者 乔月梅 常正兴 陈晨 王歆远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2期74-78,共5页
为探究国内外烟叶原料的低温热解特性差异,分别采用TG和GC-MS技术分析了加热状态下烟叶原料热失重特性和香味成分释放特性。结果表明,①2种烤烟样品均主要经历了升温过程中的脱水干燥阶段(阶段Ⅰ)、挥发成分脱除阶段(阶段Ⅱ)、纤维素类... 为探究国内外烟叶原料的低温热解特性差异,分别采用TG和GC-MS技术分析了加热状态下烟叶原料热失重特性和香味成分释放特性。结果表明,①2种烤烟样品均主要经历了升温过程中的脱水干燥阶段(阶段Ⅰ)、挥发成分脱除阶段(阶段Ⅱ)、纤维素类分解阶段(阶段Ⅲ),但其热失重特性存在一定差异;②2种烤烟样品的热释放行为存在一定差异,楚雄禄丰烤烟烟气中碱性香味成分释放量较高,津巴布韦烤烟烟气中酸性香味成分释放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卷烟 国内外烤烟 低温热解 热重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支结构参数对中支外加热卷烟感官体验指标的影响
14
作者 齐延鹏 肖克毅 +3 位作者 孙兰茜 舒娟 罗佳 周浩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58-61,76,共5页
为研究中支加热烟支关键结构参数纸管段长度(A)、中空段长度(B)、醋纤段长度(C)和打孔位置(D)对烟气温度、逐口吸阻、烟雾浓度感官体验指标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并制备9种烟支样品。结果表明,(1)纸管段长度(A)、中空段长度(B)... 为研究中支加热烟支关键结构参数纸管段长度(A)、中空段长度(B)、醋纤段长度(C)和打孔位置(D)对烟气温度、逐口吸阻、烟雾浓度感官体验指标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并制备9种烟支样品。结果表明,(1)纸管段长度(A)、中空段长度(B)是影响加热卷烟感官体验指标的关键结构参数。(2)首口烟气温度与逐口平均温度表现出强相关性,更适于评价烟气温度,基于首口烟气温度影响排序为A>B>D>C,最优组合为A3B2C2D3。(3)影响逐口吸阻稳定性因素排序为B>C>D>A,最优组合为A1B3C3D3;影响烟雾浓度因素排序为A>D>C>B,烟雾口数的最优组合为A2B2C2D3。(4)综合烟支结构关键参数对烟气感官体验重要指标的影响选择了2组最优参数组合,其中A2B3C3D3的组合烟雾口数更好,而采用A3B3C3D3组合烟气温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支外加热卷烟 结构参数 正交试验设计 感官体验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热卷烟的国内烟草原料低温热解香气成分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窦玉青 王超 +4 位作者 赵文涛 杨菁 张忠锋 刘天择 刘佩佩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10,共8页
【目的】明确国内不同类型烟草在加热卷烟体系下的香气种类及释放量的差异。【方法】收集国内10个省份5种烟草类型的71份烟叶样品,利用热裂解-气质联用仪(PY-GC/MC)检测了样品在300℃条件下气溶胶中香气成分含量,【结果】不同类型烟草... 【目的】明确国内不同类型烟草在加热卷烟体系下的香气种类及释放量的差异。【方法】收集国内10个省份5种烟草类型的71份烟叶样品,利用热裂解-气质联用仪(PY-GC/MC)检测了样品在300℃条件下气溶胶中香气成分含量,【结果】不同类型烟草低温热裂解气溶胶中的生物碱种类、含量均有较大差异,晒红烟、晒黄烟、雪茄烟测到5种生物碱,烤烟和香料烟测到3种生物碱,晒红烟热裂解气溶胶烟碱最高,烤烟、晒黄烟、雪茄烟次之,香料烟最低,三组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晒红烟300℃热裂解气溶胶中降烟碱、麦斯明、二烯烟碱、2,3'-联吡啶含量均最高;不同类型烟草低温热解气溶胶中香气物质种类、含量均有较大差异,检测到烤烟气溶胶有16种香气成分,晒黄烟有19种香气成分,晒红烟有18种香气成分,香料烟有13种香气成分,雪茄烟有15种香气成分。【结论】综合分析5种烟草类型热解烟气中共有的香气成分,初步认为,不同类型烟草300℃热解气溶胶中的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有较大差异;烤烟、晒黄烟的热解气溶胶中的香气成分含量相近,属于香气成分较高的烟草类型,香料烟组次之,雪茄烟、晒红烟组最低;晒黄烟可能是香气种类丰富且含量较高的一类烟草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卷烟 烟草原料 烟草类型 香气成分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料烟的加热卷烟与传统卷烟香气成分释放差异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红梅 尤晓娟 +5 位作者 王鸣 郭宏霞 郑晓云 徐如彦 石怀彬 饶先立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8,共10页
将10种单料烟分别制备成加热卷烟和传统卷烟两种类型卷烟样品,采用GC-MS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评价加热卷烟气溶胶和传统卷烟主流烟气中香气成分的释放差异。结果表明:加热卷烟气溶胶和传统卷烟主流烟气中分别鉴... 将10种单料烟分别制备成加热卷烟和传统卷烟两种类型卷烟样品,采用GC-MS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评价加热卷烟气溶胶和传统卷烟主流烟气中香气成分的释放差异。结果表明:加热卷烟气溶胶和传统卷烟主流烟气中分别鉴定出53种和77种香气成分;两者共有香气成分47种,其中13种香气成分在加热卷烟气溶胶中的释放量较为突出,除乙酸、γ-丁内酯外,其他11种均是醛酮类化合物;筛选出两种卷烟中存在显著释放差异的香气成分53种,包含吡嗪吡啶类7种、酮类12种、呋喃类4种、酸类9种、酯类3种、酚类8种、烃类9种、醇类1种,从差异性香气成分在该类别总鉴定成分的占比来看,酚类香气成分在两种卷烟中的释放差异性最为显著,其余依次为烃类、吡嗪吡啶类、酸类、酯类、酮类、呋喃类、醇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料烟 加热卷烟 传统卷烟 香气成分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加热卷烟的石蜡改性二醋酸纤维素降温滤嘴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昕博 董晨晓 +5 位作者 徐建 肖卫强 徐生立 王骏 蒋健 郭杨龙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7-382,共6页
以二醋酸纤维素滤棒为载体,以食品级石蜡为相变吸热材料,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石蜡/醋纤降温滤棒,研究了石蜡熔点和负载量对加热卷烟主流烟气温度的影响,并采用热重/差热分析仪(TG/DT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以二醋酸纤维素滤棒为载体,以食品级石蜡为相变吸热材料,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石蜡/醋纤降温滤棒,研究了石蜡熔点和负载量对加热卷烟主流烟气温度的影响,并采用热重/差热分析仪(TG/DT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对石蜡/醋纤滤棒进行了表征。石蜡/醋纤滤棒是通过醋纤滤棒的吸附作用完成复合,在抽吸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当52~#石蜡乳化液质量分数为60%时,即石蜡负载量为35 mg时,由石蜡/醋纤滤棒组成的三段式降温滤嘴对主流烟气具有显著的降温效果,可将主流烟气温度从68℃降低到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卷烟 石蜡 醋纤滤棒 降温滤嘴 主流烟气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处理对加热卷烟用烤烟烟叶化学组分和香气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卢昕博 袁颖 +7 位作者 王骏 汪华文 夏骏 吴丹 田金虎 叶兴乾 尹洁 蒋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03-2811,共9页
为探究不同挤压处理条件对加热卷烟用烤烟烟叶化学组分和主要香气成分的影响,以下部烤烟叶为原材料,采用连续流动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等方法,分析不同挤压处理条件下烤烟烟叶化学组分和主要香气成分的... 为探究不同挤压处理条件对加热卷烟用烤烟烟叶化学组分和主要香气成分的影响,以下部烤烟叶为原材料,采用连续流动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等方法,分析不同挤压处理条件下烤烟烟叶化学组分和主要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挤压处理显著(P<0.05)影响烤烟烟叶的水溶性糖、还原糖、总氮等常规化学组分的含量。140℃挤压处理后的烤烟烟叶的总酚含量[(116.30±1.24)mg·g^(-1)]较烤烟原叶[(109.25±0.93)mg·g^(-1)]显著增加。不同挤压处理组的烤烟烟叶与烤烟原叶的风味物质含量存在差异,特别是140℃、160℃挤压处理下烟叶的苯乙酸乙酯、2-糠醛等组分的含量升高,而异丁酸、异戊醇等的含量降低,这些变化增强了烤烟中的焦糖味甜香,可起到丰满烟气风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 烤烟 加热卷烟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预处理对加热卷烟用烤烟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及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金虎 袁颖 +5 位作者 卢昕博 汤晓东 潘力 王雨凝 叶兴乾 蒋健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9,共11页
以河南产区的下部烤烟样品为原料,采用微波干燥和微波水热两种方法预处理原料,利用连续流动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等技术对不同微波预处理烤烟烟叶中的常规化学成分及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波... 以河南产区的下部烤烟样品为原料,采用微波干燥和微波水热两种方法预处理原料,利用连续流动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等技术对不同微波预处理烤烟烟叶中的常规化学成分及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波水热处理可降低烤烟烟叶中水溶性糖、还原糖、植物碱及酚类物质含量,提高总氮、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并显著增加烤烟原叶的氮碱比(P≤0.05),其中微波水热700 W-6 min处理组氮碱比高达1.65;而经微波干燥处理后,烤烟烟叶中常规化学成分整体仍处于优质烟叶指标范畴,且挥发碱含量显著增加(P≤0.05),部分预处理组中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增加;此外,GC-IMS共鉴定出56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微波水热处理可增加烤烟的新鲜清香,微波干燥处理则可增加其甜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水热处理 微波干燥处理 烤烟烟叶 加热卷烟 挥发性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卷烟抽吸前后葡萄糖和果糖转化及烟气转移分析
20
作者 秦艳华 王珂清 +3 位作者 徐光忠 王瑞 朱怀远 沈晓晨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3,共8页
【目的】研究加热卷烟抽吸后葡萄糖、果糖的转化率和转移率,【方法】优化离子色谱检测方法,检测8种加热卷烟烟芯、降温段、滤嘴以及烟气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分析不同烟具的加热方式对烟芯中葡萄糖、果糖转化率的影响。【结果】(1)优化后... 【目的】研究加热卷烟抽吸后葡萄糖、果糖的转化率和转移率,【方法】优化离子色谱检测方法,检测8种加热卷烟烟芯、降温段、滤嘴以及烟气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分析不同烟具的加热方式对烟芯中葡萄糖、果糖转化率的影响。【结果】(1)优化后的检测方法重复性和回收率较高,葡萄糖、果糖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3%~95.8%、100.6%~102.8%,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77%、1.28%;(2)8种加热卷烟烟芯中葡萄糖含量为3~5 mg/支,果糖含量为5~10 mg/支,且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3)烟芯中葡萄糖转化率为89.20%~97.37%,果糖的转化率为88.33%~95.28%,且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4)8种加热卷烟的烟气和滤嘴段均未检出葡萄糖和果糖;(5)烟具的加热方式会影响葡萄糖和果糖的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果糖 加热卷烟 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