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成烃生成及排驱加水热模拟实验 被引量:8
1
作者 李荣西 金奎励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8-102,共5页
用加水热模拟实验对采于我国胜利油田附近的石炭系太原组亮褐煤(R0=0.56%)生烃潜力进行研究。煤样富含镜质组(74.5%),壳质组少(8.8%),惰性组占16.7%,其中镜质组以富氢的基质镜质体为主。煤样裂隙发育,形成于滨海沼... 用加水热模拟实验对采于我国胜利油田附近的石炭系太原组亮褐煤(R0=0.56%)生烃潜力进行研究。煤样富含镜质组(74.5%),壳质组少(8.8%),惰性组占16.7%,其中镜质组以富氢的基质镜质体为主。煤样裂隙发育,形成于滨海沼泽相沉积环境。实验设200℃、230℃、260℃、290℃、320℃和350℃六个温度点,每个温度点加热72小时。实验结果表明该煤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和排油效率。其液态烃大量生成和排出始于R0=0.76%(290℃),在R0=1.18%(320℃)时达高峰。气态产物从R0=1.18%大量形成,直到R0=1.53%(350℃)继续增大。实验分析认为煤的生烃能力除了与其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等有关外,还与其形成的沉积环境有关,缺氧的还原环境是煤作为烃源岩形成和保存的有利沉积环境。裂隙的发育有助于煤成油的排驱和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潜力 排驱效率 加水热模拟实验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有机硫化合物热演化的加水热解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宋之光 王茂春 刘祖发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7-252,共6页
14种典型含硫化合物在200~330℃温度区间、在有低硫褐煤和硫抑制剂存在条件下的加水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结构类型的含硫化合物是结构不稳定的化合物,它们的热稳定性差异很大,不同结构类型的含硫化合物所对应的热解温度不同,它们... 14种典型含硫化合物在200~330℃温度区间、在有低硫褐煤和硫抑制剂存在条件下的加水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结构类型的含硫化合物是结构不稳定的化合物,它们的热稳定性差异很大,不同结构类型的含硫化合物所对应的热解温度不同,它们在不同温度段产物的分布也不尽相同,这表明单个硫化合物的地球化学行为差异很大,而单个有机硫化合物在有机质热成熟过程中的转换特征基本上可以依据其生成硫化氢、二次含硫化合物以及大分子含硫化合物的量来描述。另一方面,硫化氢作为主要热解产物表明硫化合物分解生成硫化氢是有机硫化合物成熟转化的主要机理性过程。在所调查的化合物中,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二苯硫和噻蒽等在最高热解温度下也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表明这些化合物代表了稳定型结构的硫化合物,这与这些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成熟原油和沉积有机质中的状况是一致的。上述结果还显示含硫化合物的种类和结构类型是受有机质的成熟度或演化阶段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硫化合物 加水热模拟实验 解产物 硫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烃源岩实验评价方法的对比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全有 刘文汇 +1 位作者 王晓锋 王万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8-94,共7页
在Rock-Eval热解法、H/C比及加水热模拟实验3种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方法对比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坳陷低成熟侏罗系煤岩进行了生烃评价。对比结果表明,H/C比值与加水热解实验法评价结果较接近,生烃量分别为9.62和9.72 mg/g,而Rock... 在Rock-Eval热解法、H/C比及加水热模拟实验3种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方法对比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坳陷低成熟侏罗系煤岩进行了生烃评价。对比结果表明,H/C比值与加水热解实验法评价结果较接近,生烃量分别为9.62和9.72 mg/g,而Rock-Eval热解法得到的生烃潜力为32.75 mg/g,远高于其他两种评价结果。Rock-Eval热解法得到的是烃源岩的最大排烃量,而H/C比与加水热模拟实验法获得的是烃源岩的有效排烃量。因此,在对烃源岩的生烃评价中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Eval解法 H/C比值 加水热模拟实验 生烃评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化湖相富含层状藻与结构藻烃源岩的成烃特征新探与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刘诗局 高岗 +5 位作者 靳军 张莉莉 刚文哲 向宝力 王静 王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79-887,共9页
咸化湖相沉积条件下形成的细粒沉积岩是我国页岩油勘探的热点层系。本文依据有机岩石学、扫描电镜、生烃动力学和高温高压加水热模拟实验,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咸化湖相含有典型层状藻和结构藻的烃源岩的成烃特征进行对比... 咸化湖相沉积条件下形成的细粒沉积岩是我国页岩油勘探的热点层系。本文依据有机岩石学、扫描电镜、生烃动力学和高温高压加水热模拟实验,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咸化湖相含有典型层状藻和结构藻的烃源岩的成烃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有机岩石学及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两种藻类的赋存形式差异明显,结构藻的赋存形式主要为孤立分布特征,长度约为20~50μm;层状藻垂向上呈书页状叠置,水平延伸长。生烃动力学及高温高压热模拟实验结果指示了两种有机质的成烃过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结构藻为主的烃源岩在较低成熟度就可以生成一定量烃类,随着演化程度的增加,生油速率缓慢,生油范围宽;层状藻为主烃源岩的生烃特征表现为集中生烃,生油窗范围窄且主要生烃活化能较高。该认识对于有效烃源岩评价和页岩油勘探层段与甜点区的选择均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化湖相 层状藻 结构藻 生烃动力学 加水热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