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煤成烃生成及排驱加水热模拟实验
被引量:
8
1
作者
李荣西
金奎励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8-102,共5页
用加水热模拟实验对采于我国胜利油田附近的石炭系太原组亮褐煤(R0=0.56%)生烃潜力进行研究。煤样富含镜质组(74.5%),壳质组少(8.8%),惰性组占16.7%,其中镜质组以富氢的基质镜质体为主。煤样裂隙发育,形成于滨海沼...
用加水热模拟实验对采于我国胜利油田附近的石炭系太原组亮褐煤(R0=0.56%)生烃潜力进行研究。煤样富含镜质组(74.5%),壳质组少(8.8%),惰性组占16.7%,其中镜质组以富氢的基质镜质体为主。煤样裂隙发育,形成于滨海沼泽相沉积环境。实验设200℃、230℃、260℃、290℃、320℃和350℃六个温度点,每个温度点加热72小时。实验结果表明该煤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和排油效率。其液态烃大量生成和排出始于R0=0.76%(290℃),在R0=1.18%(320℃)时达高峰。气态产物从R0=1.18%大量形成,直到R0=1.53%(350℃)继续增大。实验分析认为煤的生烃能力除了与其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等有关外,还与其形成的沉积环境有关,缺氧的还原环境是煤作为烃源岩形成和保存的有利沉积环境。裂隙的发育有助于煤成油的排驱和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潜力
排驱效率
加水热模拟
实验
沉积环境
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典型有机硫化合物热演化的加水热解实验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宋之光
王茂春
刘祖发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7-252,共6页
14种典型含硫化合物在200~330℃温度区间、在有低硫褐煤和硫抑制剂存在条件下的加水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结构类型的含硫化合物是结构不稳定的化合物,它们的热稳定性差异很大,不同结构类型的含硫化合物所对应的热解温度不同,它们...
14种典型含硫化合物在200~330℃温度区间、在有低硫褐煤和硫抑制剂存在条件下的加水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结构类型的含硫化合物是结构不稳定的化合物,它们的热稳定性差异很大,不同结构类型的含硫化合物所对应的热解温度不同,它们在不同温度段产物的分布也不尽相同,这表明单个硫化合物的地球化学行为差异很大,而单个有机硫化合物在有机质热成熟过程中的转换特征基本上可以依据其生成硫化氢、二次含硫化合物以及大分子含硫化合物的量来描述。另一方面,硫化氢作为主要热解产物表明硫化合物分解生成硫化氢是有机硫化合物成熟转化的主要机理性过程。在所调查的化合物中,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二苯硫和噻蒽等在最高热解温度下也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表明这些化合物代表了稳定型结构的硫化合物,这与这些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成熟原油和沉积有机质中的状况是一致的。上述结果还显示含硫化合物的种类和结构类型是受有机质的成熟度或演化阶段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硫化合物
加水热模拟
实验
热
解产物
硫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煤岩热模拟产物演化特征与煤层气形成关系
被引量:
5
3
作者
高岗
康莉
刘敬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3-36,113,共4页
为探讨煤岩中煤层气的热演化特征,选取柴达木盆地侏罗系未成熟煤岩样品进行加水热模拟实验,分析了煤岩气、液态产物及固体有机质的热演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气态烃可以形成于煤岩热演化的各个阶段,液态烃主要在生油窗范围内生成且生成...
为探讨煤岩中煤层气的热演化特征,选取柴达木盆地侏罗系未成熟煤岩样品进行加水热模拟实验,分析了煤岩气、液态产物及固体有机质的热演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气态烃可以形成于煤岩热演化的各个阶段,液态烃主要在生油窗范围内生成且生成量相对低。生油高峰时烃类气体中甲烷产率较低,之后迅速增加;重烃气体在大量生油阶段和高成熟阶段早期产率相对较高,之后开始降低。非烃类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明显高于氮气的体积分数,均主要形成于生油阶段;氢气的体积分数普遍较高,随温度升高先降低后增高,最小值出现于生油高峰之后。煤岩能够生成气态烃和液态烃,总体具有较高的甲烷产率,远高于一般煤层实测的含气量,具备形成煤层气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加水热模拟
气态产物
液态产物
煤层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烃模拟结果的校正
被引量:
8
4
作者
高岗
柳广弟
王兆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2-205,共4页
根据Ⅱ2型湖相泥岩的加水热模拟实验结果与油气生成一般规律的研究,提出了热模拟结果应用于舍油气盆地的生油气量计算的校正方法。认为各种烃源岩样品的热模拟实验结果与实际的油气生成模式均有一定偏差,不能直接应用于盆地烃源岩的生...
根据Ⅱ2型湖相泥岩的加水热模拟实验结果与油气生成一般规律的研究,提出了热模拟结果应用于舍油气盆地的生油气量计算的校正方法。认为各种烃源岩样品的热模拟实验结果与实际的油气生成模式均有一定偏差,不能直接应用于盆地烃源岩的生油气量计算。在校正时选1%作为生油高峰对应的镜质体反射率(RO),在不同盆地或对于不同类型烃源岩可能有所不同,应根据某一盆地的烃源岩实测演化剖面来选定生油高峰对应的RO.由于生烃机理上氢气与甲烷没有明显的联系,指出总气态产物中的氢气不应作为烃气的一部分计算,必须根据校正后的RO建立油气产率的数学模型和编制相应的图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含油气盆地
油气生成
生油
镜质体反射率
热
模拟
实验
剖面
生烃
湖相泥岩
加水热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种海相未成熟烃源岩热解气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高岗
王延斌
+2 位作者
韩德馨
蔡毅
石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97-201,205,共6页
文中通过加水热模拟实验,对海相页岩和泥灰岩热解气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两种岩石的沉积环境、矿物组成等方面都不同,因而在天然气生成特征上存在差异。根据加水热模拟结果,在有机质演化的成熟阶段,泥灰岩的总气体产率要高于页...
文中通过加水热模拟实验,对海相页岩和泥灰岩热解气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两种岩石的沉积环境、矿物组成等方面都不同,因而在天然气生成特征上存在差异。根据加水热模拟结果,在有机质演化的成熟阶段,泥灰岩的总气体产率要高于页岩,并且随演化程度增加,产率差异增大;二者的总气态烃产率基本相近,在较高温度下,泥灰岩的气态烃产率开始明显高于页岩。两个样品的总气体组成中,页岩的烃类含量高于泥灰岩,泥灰岩干燥系数高于页岩,但两个样品的气体干燥系数一般低于0.55,在高温下趋于一致;页岩的正构烃相对含量高于泥灰岩。两个样品非烃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均很低,页岩的二氧化碳含量明显高于泥灰岩,氮气和氢气含量则低于泥灰岩,其中氮气的生成主要发生于有机质成熟的早、中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灰岩
页岩
气态烃
有机质
天然气
热
解气
加水热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烃源岩实验评价方法的对比
被引量:
18
6
作者
刘全有
刘文汇
+1 位作者
王晓锋
王万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8-94,共7页
在Rock-Eval热解法、H/C比及加水热模拟实验3种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方法对比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坳陷低成熟侏罗系煤岩进行了生烃评价。对比结果表明,H/C比值与加水热解实验法评价结果较接近,生烃量分别为9.62和9.72 mg/g,而Rock...
在Rock-Eval热解法、H/C比及加水热模拟实验3种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方法对比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坳陷低成熟侏罗系煤岩进行了生烃评价。对比结果表明,H/C比值与加水热解实验法评价结果较接近,生烃量分别为9.62和9.72 mg/g,而Rock-Eval热解法得到的生烃潜力为32.75 mg/g,远高于其他两种评价结果。Rock-Eval热解法得到的是烃源岩的最大排烃量,而H/C比与加水热模拟实验法获得的是烃源岩的有效排烃量。因此,在对烃源岩的生烃评价中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Eval
热
解法
H/C比值
加水热模拟
实验
生烃评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影响烃源岩中分散液态烃滞留数量因素研究
被引量:
5
7
作者
李永新
王红军
王兆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8-591,595,共5页
采用加水热模拟方法,对低丰度海相泥灰岩进行了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生排烃模拟。结果表明,10MPa压力条件下,烃源岩在310℃左右达到生、排烃高峰,排出油产率和总产油率最大值分别为182.5,193.4mg/g;20MPa压力条件下,烃源岩生、排烃高峰对应...
采用加水热模拟方法,对低丰度海相泥灰岩进行了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生排烃模拟。结果表明,10MPa压力条件下,烃源岩在310℃左右达到生、排烃高峰,排出油产率和总产油率最大值分别为182.5,193.4mg/g;20MPa压力条件下,烃源岩生、排烃高峰对应的温度为330℃,排出油产率和总产油率峰值分别为92.1,111.4mg/g。对比显示,压力增加抑制了有机质的生烃作用,导致烃源岩的有效排烃期增长,主排烃期延迟,使得更多的液态烃滞留于烃源岩中,为高演化阶段天然气的生成提供了重要母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丰度泥灰岩
滞留烃
迟滞作用
压力变化
加水热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资源评价中油气生成定量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
6
8
作者
高岗
柳广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8,共3页
从油气生成热模拟方法、模拟样品的选取及模拟实验结果的校正等方面,对如何建立烃源岩油气生成定量模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加水热模拟是目前较为流行和较好的一种模拟油气生成的方法,但其模拟结果(包括其他模拟方法的模拟结果)都必...
从油气生成热模拟方法、模拟样品的选取及模拟实验结果的校正等方面,对如何建立烃源岩油气生成定量模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加水热模拟是目前较为流行和较好的一种模拟油气生成的方法,但其模拟结果(包括其他模拟方法的模拟结果)都必须经过校正之后,才可用来建立实际烃源岩不同母质类型的油气生成定量模型。因为实验条件下液态石油产率高峰对应的镜质体反射率不是经典油气生产模式中的1%,而是大于或小于1%。故从理论上提出了加水模拟实验中依据镜质体反射率与液态石油产率的关系校正镜质体反射率的方法。经过校正之后,建立的湖相泥岩和煤系泥岩油气生成定量数学模型能够反映含油气盆地不同沉积环境中、不同母质类型的油气生成特征,更加接近地质实际。由此给出了湖相泥岩Ⅰ、Ⅱ1、Ⅱ2、Ⅲ型母质和煤系泥岩Ⅱ2、Ⅲ型母质的液态石油产率数学模型,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评价
油气生成
数学模型
加水热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烃源岩三环萜烷分布样式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
35
9
作者
陈哲龙
柳广弟
+4 位作者
卫延召
高岗
任江玲
杨帆
马万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1-322,共12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原油及烃源岩中生物标志物以高丰度的三环萜烷系列为典型特征,其分布样式的差异一直被当作研究本区原油成因类型及油-源对比的典型指标。通过对烃源岩样品的系统地球化学分析,认为本区风城组源岩(P_1f)主要以三环萜烷(C...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原油及烃源岩中生物标志物以高丰度的三环萜烷系列为典型特征,其分布样式的差异一直被当作研究本区原油成因类型及油-源对比的典型指标。通过对烃源岩样品的系统地球化学分析,认为本区风城组源岩(P_1f)主要以三环萜烷(C_(20),C_(21),C_(23))呈"上升型"为特征,泥质岩类与碳酸盐岩类相比C24,C25三环萜烷含量较高;下乌尔禾组(P_2w)源岩和佳木河组(P_1j)源岩样品三环萜均呈"下降型"分布特征。通过对源岩镜下进行观察和加水热模拟实验等方法,分别探讨了沉积环境与母质类型、成熟度及排烃作用对三环萜分布样式的影响,认为P_1f和P_2w源岩中三环萜烷的分布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和母质类型的原生差异。P_1f源岩有机质多源于本地沉积的藻类及细菌,沉积环境属于蒸发、还原的咸化湖沉积;P_2w源岩中外来有机质含量相对较多,沉积环境属于淡水还原环境。P_1j源岩整体热演化程度较高,有机质炭化作用强烈;埋藏成熟演化在有机质处于成熟-高熟阶段内对三环萜烷分布样式影响不大,若达到过熟阶段则会造成低碳数三环萜烷(C_(20),C_(21))含量增加;排烃作用对三环萜烷影响相对较小,不改变其分布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环萜烷
生物标志物
加水热模拟
二叠系
烃源岩
玛湖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咸化湖相富含层状藻与结构藻烃源岩的成烃特征新探与意义
被引量:
7
10
作者
刘诗局
高岗
+5 位作者
靳军
张莉莉
刚文哲
向宝力
王静
王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79-887,共9页
咸化湖相沉积条件下形成的细粒沉积岩是我国页岩油勘探的热点层系。本文依据有机岩石学、扫描电镜、生烃动力学和高温高压加水热模拟实验,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咸化湖相含有典型层状藻和结构藻的烃源岩的成烃特征进行对比...
咸化湖相沉积条件下形成的细粒沉积岩是我国页岩油勘探的热点层系。本文依据有机岩石学、扫描电镜、生烃动力学和高温高压加水热模拟实验,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咸化湖相含有典型层状藻和结构藻的烃源岩的成烃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有机岩石学及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两种藻类的赋存形式差异明显,结构藻的赋存形式主要为孤立分布特征,长度约为20~50μm;层状藻垂向上呈书页状叠置,水平延伸长。生烃动力学及高温高压热模拟实验结果指示了两种有机质的成烃过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结构藻为主的烃源岩在较低成熟度就可以生成一定量烃类,随着演化程度的增加,生油速率缓慢,生油范围宽;层状藻为主烃源岩的生烃特征表现为集中生烃,生油窗范围窄且主要生烃活化能较高。该认识对于有效烃源岩评价和页岩油勘探层段与甜点区的选择均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化湖相
层状藻
结构藻
生烃动力学
加水热模拟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成烃生成及排驱加水热模拟实验
被引量:
8
1
作者
李荣西
金奎励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8-102,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672131
文摘
用加水热模拟实验对采于我国胜利油田附近的石炭系太原组亮褐煤(R0=0.56%)生烃潜力进行研究。煤样富含镜质组(74.5%),壳质组少(8.8%),惰性组占16.7%,其中镜质组以富氢的基质镜质体为主。煤样裂隙发育,形成于滨海沼泽相沉积环境。实验设200℃、230℃、260℃、290℃、320℃和350℃六个温度点,每个温度点加热72小时。实验结果表明该煤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和排油效率。其液态烃大量生成和排出始于R0=0.76%(290℃),在R0=1.18%(320℃)时达高峰。气态产物从R0=1.18%大量形成,直到R0=1.53%(350℃)继续增大。实验分析认为煤的生烃能力除了与其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等有关外,还与其形成的沉积环境有关,缺氧的还原环境是煤作为烃源岩形成和保存的有利沉积环境。裂隙的发育有助于煤成油的排驱和运移。
关键词
生烃潜力
排驱效率
加水热模拟
实验
沉积环境
煤
Keywords
generation potential expulsion efficiency hydrous pyrolysis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coal
分类号
P618.130.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典型有机硫化合物热演化的加水热解实验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宋之光
王茂春
刘祖发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出处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7-25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3028)
文摘
14种典型含硫化合物在200~330℃温度区间、在有低硫褐煤和硫抑制剂存在条件下的加水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结构类型的含硫化合物是结构不稳定的化合物,它们的热稳定性差异很大,不同结构类型的含硫化合物所对应的热解温度不同,它们在不同温度段产物的分布也不尽相同,这表明单个硫化合物的地球化学行为差异很大,而单个有机硫化合物在有机质热成熟过程中的转换特征基本上可以依据其生成硫化氢、二次含硫化合物以及大分子含硫化合物的量来描述。另一方面,硫化氢作为主要热解产物表明硫化合物分解生成硫化氢是有机硫化合物成熟转化的主要机理性过程。在所调查的化合物中,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二苯硫和噻蒽等在最高热解温度下也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表明这些化合物代表了稳定型结构的硫化合物,这与这些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成熟原油和沉积有机质中的状况是一致的。上述结果还显示含硫化合物的种类和结构类型是受有机质的成熟度或演化阶段控制的。
关键词
有机硫化合物
加水热模拟
实验
热
解产物
硫化氢
Keywords
organic sulfur compounds
hydrous pyrolysis
sulfur products
hydrogen sulfide
分类号
P59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岩热模拟产物演化特征与煤层气形成关系
被引量:
5
3
作者
高岗
康莉
刘敬明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风城油田作业区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开发公司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3-36,113,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中低丰度天然气藏形成机理"(2007CB209503)
文摘
为探讨煤岩中煤层气的热演化特征,选取柴达木盆地侏罗系未成熟煤岩样品进行加水热模拟实验,分析了煤岩气、液态产物及固体有机质的热演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气态烃可以形成于煤岩热演化的各个阶段,液态烃主要在生油窗范围内生成且生成量相对低。生油高峰时烃类气体中甲烷产率较低,之后迅速增加;重烃气体在大量生油阶段和高成熟阶段早期产率相对较高,之后开始降低。非烃类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明显高于氮气的体积分数,均主要形成于生油阶段;氢气的体积分数普遍较高,随温度升高先降低后增高,最小值出现于生油高峰之后。煤岩能够生成气态烃和液态烃,总体具有较高的甲烷产率,远高于一般煤层实测的含气量,具备形成煤层气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
煤岩
加水热模拟
气态产物
液态产物
煤层气
Keywords
coal
thermal hydrosimulation
gaseous product
liquid product
coal bed gas
分类号
TE11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烃模拟结果的校正
被引量:
8
4
作者
高岗
柳广弟
王兆峰
机构
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2-205,共4页
文摘
根据Ⅱ2型湖相泥岩的加水热模拟实验结果与油气生成一般规律的研究,提出了热模拟结果应用于舍油气盆地的生油气量计算的校正方法。认为各种烃源岩样品的热模拟实验结果与实际的油气生成模式均有一定偏差,不能直接应用于盆地烃源岩的生油气量计算。在校正时选1%作为生油高峰对应的镜质体反射率(RO),在不同盆地或对于不同类型烃源岩可能有所不同,应根据某一盆地的烃源岩实测演化剖面来选定生油高峰对应的RO.由于生烃机理上氢气与甲烷没有明显的联系,指出总气态产物中的氢气不应作为烃气的一部分计算,必须根据校正后的RO建立油气产率的数学模型和编制相应的图版。
关键词
烃源岩
含油气盆地
油气生成
生油
镜质体反射率
热
模拟
实验
剖面
生烃
湖相泥岩
加水热模拟
Keywords
hydrocarbon generation
thermal simulation
resource evaluation
mathematic model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618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种海相未成熟烃源岩热解气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高岗
王延斌
韩德馨
蔡毅
石军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系
中国石油新疆石油分公司陆梁油田作业区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97-201,205,共6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60007).
文摘
文中通过加水热模拟实验,对海相页岩和泥灰岩热解气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两种岩石的沉积环境、矿物组成等方面都不同,因而在天然气生成特征上存在差异。根据加水热模拟结果,在有机质演化的成熟阶段,泥灰岩的总气体产率要高于页岩,并且随演化程度增加,产率差异增大;二者的总气态烃产率基本相近,在较高温度下,泥灰岩的气态烃产率开始明显高于页岩。两个样品的总气体组成中,页岩的烃类含量高于泥灰岩,泥灰岩干燥系数高于页岩,但两个样品的气体干燥系数一般低于0.55,在高温下趋于一致;页岩的正构烃相对含量高于泥灰岩。两个样品非烃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均很低,页岩的二氧化碳含量明显高于泥灰岩,氮气和氢气含量则低于泥灰岩,其中氮气的生成主要发生于有机质成熟的早、中期阶段。
关键词
泥灰岩
页岩
气态烃
有机质
天然气
热
解气
加水热模拟
Keywords
marl
shale
gaseous hydrocarbon
organic matter
natural gas
gases from pyrolysis
hydropyrolysis simulation
分类号
TE13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烃源岩实验评价方法的对比
被引量:
18
6
作者
刘全有
刘文汇
王晓锋
王万春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兰州油气研究中心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8-94,共7页
文摘
在Rock-Eval热解法、H/C比及加水热模拟实验3种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方法对比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坳陷低成熟侏罗系煤岩进行了生烃评价。对比结果表明,H/C比值与加水热解实验法评价结果较接近,生烃量分别为9.62和9.72 mg/g,而Rock-Eval热解法得到的生烃潜力为32.75 mg/g,远高于其他两种评价结果。Rock-Eval热解法得到的是烃源岩的最大排烃量,而H/C比与加水热模拟实验法获得的是烃源岩的有效排烃量。因此,在对烃源岩的生烃评价中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
Rock-Eval
热
解法
H/C比值
加水热模拟
实验
生烃评价
塔里木盆地
Keywords
Rock-Eval pyrolysis
H/C ratio
hydrous pyrolysis
hydrocarbon-generating assessment
Tarim Basin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影响烃源岩中分散液态烃滞留数量因素研究
被引量:
5
7
作者
李永新
王红军
王兆云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8-591,595,共5页
基金
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7CB209504)资助
文摘
采用加水热模拟方法,对低丰度海相泥灰岩进行了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生排烃模拟。结果表明,10MPa压力条件下,烃源岩在310℃左右达到生、排烃高峰,排出油产率和总产油率最大值分别为182.5,193.4mg/g;20MPa压力条件下,烃源岩生、排烃高峰对应的温度为330℃,排出油产率和总产油率峰值分别为92.1,111.4mg/g。对比显示,压力增加抑制了有机质的生烃作用,导致烃源岩的有效排烃期增长,主排烃期延迟,使得更多的液态烃滞留于烃源岩中,为高演化阶段天然气的生成提供了重要母质来源。
关键词
低丰度泥灰岩
滞留烃
迟滞作用
压力变化
加水热模拟
Keywords
marine marl with low abundance
occluded hydrocarbon
retardation
pressure variation
hydrous pyrolysis simulation experiments
分类号
TE135.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资源评价中油气生成定量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
6
8
作者
高岗
柳广弟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8,共3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评价"(编号:960007)的基金项目
文摘
从油气生成热模拟方法、模拟样品的选取及模拟实验结果的校正等方面,对如何建立烃源岩油气生成定量模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加水热模拟是目前较为流行和较好的一种模拟油气生成的方法,但其模拟结果(包括其他模拟方法的模拟结果)都必须经过校正之后,才可用来建立实际烃源岩不同母质类型的油气生成定量模型。因为实验条件下液态石油产率高峰对应的镜质体反射率不是经典油气生产模式中的1%,而是大于或小于1%。故从理论上提出了加水模拟实验中依据镜质体反射率与液态石油产率的关系校正镜质体反射率的方法。经过校正之后,建立的湖相泥岩和煤系泥岩油气生成定量数学模型能够反映含油气盆地不同沉积环境中、不同母质类型的油气生成特征,更加接近地质实际。由此给出了湖相泥岩Ⅰ、Ⅱ1、Ⅱ2、Ⅲ型母质和煤系泥岩Ⅱ2、Ⅲ型母质的液态石油产率数学模型,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关键词
资源评价
油气生成
数学模型
加水热模拟
Keywords
resource assessment, hydrocarbon gener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hydropyrolysis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烃源岩三环萜烷分布样式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
35
9
作者
陈哲龙
柳广弟
卫延召
高岗
任江玲
杨帆
马万云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1-322,共12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01005)
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课题(2014-C4023)
文摘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原油及烃源岩中生物标志物以高丰度的三环萜烷系列为典型特征,其分布样式的差异一直被当作研究本区原油成因类型及油-源对比的典型指标。通过对烃源岩样品的系统地球化学分析,认为本区风城组源岩(P_1f)主要以三环萜烷(C_(20),C_(21),C_(23))呈"上升型"为特征,泥质岩类与碳酸盐岩类相比C24,C25三环萜烷含量较高;下乌尔禾组(P_2w)源岩和佳木河组(P_1j)源岩样品三环萜均呈"下降型"分布特征。通过对源岩镜下进行观察和加水热模拟实验等方法,分别探讨了沉积环境与母质类型、成熟度及排烃作用对三环萜分布样式的影响,认为P_1f和P_2w源岩中三环萜烷的分布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和母质类型的原生差异。P_1f源岩有机质多源于本地沉积的藻类及细菌,沉积环境属于蒸发、还原的咸化湖沉积;P_2w源岩中外来有机质含量相对较多,沉积环境属于淡水还原环境。P_1j源岩整体热演化程度较高,有机质炭化作用强烈;埋藏成熟演化在有机质处于成熟-高熟阶段内对三环萜烷分布样式影响不大,若达到过熟阶段则会造成低碳数三环萜烷(C_(20),C_(21))含量增加;排烃作用对三环萜烷影响相对较小,不改变其分布样式。
关键词
三环萜烷
生物标志物
加水热模拟
二叠系
烃源岩
玛湖凹陷
准噶尔盆地
Keywords
tricyclic terpanes
biomarkers
hydrou pyrolysis
Permian source rock
Mahu Depression
Junggar Basin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咸化湖相富含层状藻与结构藻烃源岩的成烃特征新探与意义
被引量:
7
10
作者
刘诗局
高岗
靳军
张莉莉
刚文哲
向宝力
王静
王明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79-887,共9页
基金
中石油校企合作项目(编号ZLZX2020-01-06-03)资助的成果。
文摘
咸化湖相沉积条件下形成的细粒沉积岩是我国页岩油勘探的热点层系。本文依据有机岩石学、扫描电镜、生烃动力学和高温高压加水热模拟实验,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咸化湖相含有典型层状藻和结构藻的烃源岩的成烃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有机岩石学及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两种藻类的赋存形式差异明显,结构藻的赋存形式主要为孤立分布特征,长度约为20~50μm;层状藻垂向上呈书页状叠置,水平延伸长。生烃动力学及高温高压热模拟实验结果指示了两种有机质的成烃过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结构藻为主的烃源岩在较低成熟度就可以生成一定量烃类,随着演化程度的增加,生油速率缓慢,生油范围宽;层状藻为主烃源岩的生烃特征表现为集中生烃,生油窗范围窄且主要生烃活化能较高。该认识对于有效烃源岩评价和页岩油勘探层段与甜点区的选择均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咸化湖相
层状藻
结构藻
生烃动力学
加水热模拟
实验
Keywords
saline lacustrine
telalginite
lamalginite
kinetic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hydrotherm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煤成烃生成及排驱加水热模拟实验
李荣西
金奎励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典型有机硫化合物热演化的加水热解实验研究
宋之光
王茂春
刘祖发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煤岩热模拟产物演化特征与煤层气形成关系
高岗
康莉
刘敬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生烃模拟结果的校正
高岗
柳广弟
王兆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两种海相未成熟烃源岩热解气特征比较研究
高岗
王延斌
韩德馨
蔡毅
石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不同烃源岩实验评价方法的对比
刘全有
刘文汇
王晓锋
王万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影响烃源岩中分散液态烃滞留数量因素研究
李永新
王红军
王兆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资源评价中油气生成定量模型的建立
高岗
柳广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烃源岩三环萜烷分布样式及影响因素
陈哲龙
柳广弟
卫延召
高岗
任江玲
杨帆
马万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咸化湖相富含层状藻与结构藻烃源岩的成烃特征新探与意义
刘诗局
高岗
靳军
张莉莉
刚文哲
向宝力
王静
王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