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载体及NiO负载方法对乙炔加氢酯化合成丙烯酸甲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黄新汉 杨先贵 +1 位作者 张家琪 刘昭铁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8,11,共4页
在 5~ 6MPa、2 2 0℃下考察了用浸渍法制备的NiO/SiO2 (NiO/SiO2 (imp .) )和NiO/Al2 O3(NiO/Al2 O3(imp .) )催化剂及用离子交换法制备的NiO/SiO2 (NiO/SiO2 (ex .) )催化剂上乙炔加氢酯化合成丙烯酸甲酯 (MA)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试... 在 5~ 6MPa、2 2 0℃下考察了用浸渍法制备的NiO/SiO2 (NiO/SiO2 (imp .) )和NiO/Al2 O3(NiO/Al2 O3(imp .) )催化剂及用离子交换法制备的NiO/SiO2 (NiO/SiO2 (ex .) )催化剂上乙炔加氢酯化合成丙烯酸甲酯 (MA)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用离子交换法制备的NiO/SiO2 (ex .)催化剂 ,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均高于浸渍法制备的NiO/SiO2 (imp .)。从TPR谱图看 ,NiO/SiO2 (ex .)和NiO/SiO2(imp .)都只有一个还原峰 ,而前者的还原温度较后者高。NiO/Al2 O3(imp .)在NiO含量低时只有一个高温还原峰 ,含量高时出现两个还原峰 ,其低温还原峰对应的是与载体作用较弱的NiO晶粒的还原 ,而高温还原峰相当于与载体作用较强的NiO晶粒的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 甲酸甲酯 丙烯酸甲酯 加氢酯化 镍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炔与甲酸甲酯一步加氢酯化合成丙烯酸甲酯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新汉 张家琪 +1 位作者 杨先贵 刘昭铁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7-350,共4页
利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乙炔与甲酸甲酯一步加氢酯化合成丙烯酸甲酯的催化剂 ,优化了反应工艺条件。以NiCl2 为前体制备的NiO/Al2 O3催化剂 ,在反应温度 2 2 0℃、反应总压 5 .5~ 6.0MPa、一氧化碳分压 2 .5MPa、GHSV63 0h- 1 、乙炔 ... 利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乙炔与甲酸甲酯一步加氢酯化合成丙烯酸甲酯的催化剂 ,优化了反应工艺条件。以NiCl2 为前体制备的NiO/Al2 O3催化剂 ,在反应温度 2 2 0℃、反应总压 5 .5~ 6.0MPa、一氧化碳分压 2 .5MPa、GHSV63 0h- 1 、乙炔 /甲酸甲酯摩尔比 1.8~ 2 .0的条件下 ,甲酸甲酯的转化率达 68% ,丙烯酸甲酯选择性为 6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 甲酸甲酯 丙烯酸甲酯 加氢酯化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炔和甲酸甲酯的加氢酯化催化剂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新汉 刘昭铁 +1 位作者 张家琪 杨先贵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8,共4页
比较了镍、钯、钌、铂、铑的氧化物对乙炔和甲酸甲酯的气固相加氢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筛选了镍催化剂中的无机载体 ;研究了浸渍法制备的镍催化剂的催化反应行为。结果表明 ,浸渍法制备的镍基催化剂 ,Ni2 + 是具有催化活性的组分。活性... 比较了镍、钯、钌、铂、铑的氧化物对乙炔和甲酸甲酯的气固相加氢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筛选了镍催化剂中的无机载体 ;研究了浸渍法制备的镍催化剂的催化反应行为。结果表明 ,浸渍法制备的镍基催化剂 ,Ni2 + 是具有催化活性的组分。活性中心氧化镍的聚集及被高聚物覆盖和催化剂的流失是催化剂不断失活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 甲酸甲酯 加氢酯化 镍催化剂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呋喃甲酸在Ru-Pd/γ-Al_2O_3催化剂上加氢甲酯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浙齐 姜文凤 王慧龙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6-369,共4页
以α-呋喃甲酸、甲醇、氢气为原料,Ru-Pd/γ-Al2O3为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中α-呋喃甲酸一步加氢甲酯化生成α-四氢呋喃甲酸甲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氢气及液态(α-呋喃甲酸的甲醇溶液)空速和进料流量对α-呋喃... 以α-呋喃甲酸、甲醇、氢气为原料,Ru-Pd/γ-Al2O3为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中α-呋喃甲酸一步加氢甲酯化生成α-四氢呋喃甲酸甲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氢气及液态(α-呋喃甲酸的甲醇溶液)空速和进料流量对α-呋喃甲酸一步加氢甲酯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3.0MPa、200℃、氢气空速6 600h-1、液态空速3.0h-1、氢与α-呋喃甲酸的摩尔比为100时,α-呋喃甲酸的转化率为98.4%,α-四氢呋喃甲酸甲酯的选择性为98.8%,收率为97.2%。Ru-Pd/γ-Al2O3催化剂的稳定性较好,连续运转400h后活性未见下降。该催化反应体系活性高、选择性好、产物易分离、能连续操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呋喃甲酸 钌-钯催化剂 酯化 α-四呋喃甲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油酯化-加氢提质制备醇酯类燃料 被引量:4
5
作者 常佳敏 徐莹 +3 位作者 马隆龙 王铁军 张琦 陈冠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63-267,共5页
作为清洁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取代燃料,生物油的酸性及不稳定性是阻碍其规模化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该文基于生物油高酮、醛及酸类含量,研究了生物油轻质组分分步酯化加氢(SHE,separated esterification and hydrogenation)、一步酯化加氢(... 作为清洁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取代燃料,生物油的酸性及不稳定性是阻碍其规模化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该文基于生物油高酮、醛及酸类含量,研究了生物油轻质组分分步酯化加氢(SHE,separated esterification and hydrogenation)、一步酯化加氢(OEH,one step esterification-hydrogenation)及一步酯化加氢后二次加氢(OEH plus,one step esterification-hydrogenation plus second hydrogenation process)的提质过程,考察了钼改性雷尼镍催化剂(Mo-RN,Mo-Raney Ni)及Ru/C催化剂催化生物油制备醇类燃料的重复使用性能,并研究了酯化-加氢反应过程及反应路径。结果表明,生物油经不同酯化-加氢方法处理后,饱和醇酯含量均显著提高,生物油品质得到改善。其中以OEH plus提质处理后的生物油产物中,饱和醇、酯含量最高,分别达74.21%和9.96%。此外,提质后的生物油p H值及酸量下降最为显著,生物油的p H值由反应前的3.67提高到5.88,酸量由111.52 mg/g降至11.75 mg/g。Mo-RN及Ru/C催化剂在酯化-加氢路径下的重复使用性能良好,催化活性均无明显降低。试验证明利用酯化-加氢提质生物油为生物油精制制备含氧燃料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 燃料 一步/分步酯化 饱和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油加氢精制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雁斌 徐莹 +3 位作者 马隆龙 陈冠益 王铁军 张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3-191,共9页
该文针对近年来生物油加氢精制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加氢精制原理,总结了国内外生物油加氢精制工艺研究取得的进展,包括催化剂性能,反应机理和工艺路线的创新与研究。详细说明了分段加氢、加氢酯化、原位加氢等工艺流程的创新和... 该文针对近年来生物油加氢精制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加氢精制原理,总结了国内外生物油加氢精制工艺研究取得的进展,包括催化剂性能,反应机理和工艺路线的创新与研究。详细说明了分段加氢、加氢酯化、原位加氢等工艺流程的创新和缺点;传统加氢催化剂:如NiMo、CoMo催化剂,以及Ru、Pt、Pd、Rh等贵金属催化剂,在加氢工艺中的特点,前者价格便宜但效果较差,失活现象更严重;后者具有更强的反应活性,但价格昂贵且须在反应后回收。同时,该文对模型化合物、生物油部分相以及生物油真实体系的加氢试验分别进行了详述。最后,针对目前研究中遇到的无法长时间连续运行,成本过高工艺复杂以及缺乏合适催化剂等问题,预测了该技术未来加强催化剂抗结焦能力和低温活性,简化工艺流程并降低成本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燃料 催化剂 生物油 原位 加氢酯化 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糠酸一步催化法制备四氢糠酸甲酯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浙齐 姜文凤 王慧龙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3-426,共4页
以糠酸、甲醇、氢气为原料,采用连续流动固定床微反应器,Pd-Ni/γ-Al2O3为催化剂,使糠酸一步加氢甲酯化生成α-四氢糠酸甲酯.研究了反应的温度,压力,气、液体流速,进料流量等因素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MPa,250℃,氢气空速3300... 以糠酸、甲醇、氢气为原料,采用连续流动固定床微反应器,Pd-Ni/γ-Al2O3为催化剂,使糠酸一步加氢甲酯化生成α-四氢糠酸甲酯.研究了反应的温度,压力,气、液体流速,进料流量等因素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MPa,250℃,氢气空速3300 h-1,液体空速3.0 h-1(氢油比为50)时,糠酸转化率为96.6%,四氢糠酸甲酯的选择性97.2.0%,产率94.0%.催化剂稳定性较好,连续运转280小时后未见活性下降.该反应体系活性高,选择性好,反应压力低,催化剂性能稳定,操作简单,产物易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酸 糠酸甲酯 酯化
原文传递
The synthesis of alcohol ether esters through the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diethyl oxalate in the Cu-Al systems induced by Al_(2)O_(3) properties
8
作者 Peng Wu Lina Ma +3 位作者 Yu Zheng Li Luo Lihong Su Juntian Li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5年第9期1100-1111,共12页
The structure-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of Cu/Al_(2)O_(3) catalysts in the hydrogenation of diethyl oxalate(DEO)for the synthesis of alcohol ether esters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various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inc... The structure-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of Cu/Al_(2)O_(3) catalysts in the hydrogenation of diethyl oxalate(DEO)for the synthesis of alcohol ether esters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various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including XRD,XPS,N2O titration,and 27Al MAS-NM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crystal configurations of Al_(2)O_(3) were the same,increasing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could effectively refine the size of copper nanoparticles(Cu NPs),and ultimately improve the conversion of DEO.Meanwhile,the smaller size ofγ-Al_(2)O_(3)(HSAl and SBAl)loaded Cu NPs promotes the reaction towards the deep hydrogenation to produce ethanol(EtOH)and ethylene glycol(EG).Besides,the larger size of Cu NPs on the surface of amorphous Al_(2)O_(3)(HTAl and SolAl)resulted in a lower conversion rate,where ethyl glycolate(Egly)is the main product.Despite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Al^(3+)ionic coordination in Al_(2)O_(3) with different crystal structures,the experimental data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Al^(3+)ionic coordination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the hydrogenation reaction.The formation of alcohol-ether ester chemicals is critically dependent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u sites and acidic sites.Among them,EG and EtOH were dehydrated to form 2-ethoxyethanol via the SN2 mechanism,while Egly and EtOH were reacted to form ethyl ethoxyacetate(EEA)via the SN2 mechanism.This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oal-based glycol processes to achieve a diversified product portfol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alate hydrogenation alcohol ether esters Cu-Al catalyst SN2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