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滑石基Ni/Al_(2)O_(3)催化剂催化玉米秸秆加氢裂解制二元醇和芳香族单体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泽暐 温哲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72,共10页
生物质是化石能源最有前景的可再生替代品之一,由生物质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是实现生物质多元化应用的有效途径。采用尿素沉淀法和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了水滑石基Ni/Al_(2)O_(3)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催化剂及其前驱体的物相组... 生物质是化石能源最有前景的可再生替代品之一,由生物质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是实现生物质多元化应用的有效途径。采用尿素沉淀法和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了水滑石基Ni/Al_(2)O_(3)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催化剂及其前驱体的物相组成,并考察了Ni/Al_(2)O_(3)催化剂对玉米秸秆在水-甲醇混合溶剂中加氢裂解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Ni/Al_(2)O_(3)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在最优反应条件(V(H_(2)O):V(CH_(3)OH)=7:3、240℃和3.0 MPa H_(2))下,玉米秸秆转化率接近100%,二元醇产率为38.8%,芳香族单体产率为13.6%。V(H_(2)O):V(CH_(3)OH)和反应温度显著影响了玉米秸秆转化率和小分子产物产率,Ni/Al_(2)O_(3)催化剂和反应气氛主要影响了小分子产物产率和分布。对经过一次循环后的催化剂进行循环性测试发现,二元醇产率和芳香族单体产率分别下降至10.8%和5.4%。根据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推测,催化剂活性下降可能是因为催化剂表面形成了积炭。分析二元醇和芳香族单体的生成路径发现,Ni/Al_(2)O_(3)催化剂对活性中间体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加氢裂 Ni/Al_(2)O_(3)催化剂 二元醇 芳香族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煤焦油加氢裂解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常娜 顾兆林 +2 位作者 侯雄坡 刘宗宽 王赞社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2-56,共5页
在360℃~400℃,氢气初压1MPa~2.5MPa,5min~40min以及0.5~3剂油比条件下,在自制的间歇式反应器上对高温煤焦油在超临界二甲苯中加氢裂解的宏观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建立起三集总宏观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反应高温... 在360℃~400℃,氢气初压1MPa~2.5MPa,5min~40min以及0.5~3剂油比条件下,在自制的间歇式反应器上对高温煤焦油在超临界二甲苯中加氢裂解的宏观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建立起三集总宏观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反应高温煤焦油在超临界二甲苯中加氢裂解行为.在本实验条件下高温煤焦油在超临界二甲苯中加氢裂解反应时裂化反应的表观压力指数为-0.2111,表观剂油比指数为0.4033,表观活化能为15.765kJ/mol,指前因子为2.722min-1.MPa(0.2111);缩合反应的表观压力指数为-0.2884,表观剂油比指数为-0.4459,表观活化能为30.762kJ/mol,指前因子为18.952min-1.MPa(0.2884);总反应的表观压力指数为0.1609,表观剂油比指数为0.2265,表观活化能为39.049kJ/mol,指前因子为204.226min-1.MPa(-0.16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焦油 超临界二甲苯 加氢裂 集总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坪剖面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催化加氢裂解产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庆涛 江林香 +4 位作者 刘奇宝 曾建 卢鸿 刘金钟 彭平安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15-424,共10页
柯坪地区中上奥陶统萨尔干页岩和印干页岩是塔里木盆地两套重要烃源岩,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其游离态生物标志物含量极低,给精细的油源对比研究带来困难,因而本文采用催化加氢裂解的方法加以研究。相比常规索式抽提,少量干酪根的氢解反应可... 柯坪地区中上奥陶统萨尔干页岩和印干页岩是塔里木盆地两套重要烃源岩,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其游离态生物标志物含量极低,给精细的油源对比研究带来困难,因而本文采用催化加氢裂解的方法加以研究。相比常规索式抽提,少量干酪根的氢解反应可以获取足量准确的生物标志物信息,这主要跟氢解反应中高温供能、氢气保护、催化剂催化以及干酪根网格对其内部小分子的保护有关。高成熟演化和二叠纪岩浆热液活动的破坏作用,不是萨尔干页岩和印干页岩中游离态生物标志物含量少的主要原因。柯坪地区中上奥陶统属较特殊的台缘斜坡、半闭塞-闭塞海湾沉积或深水陆棚-盆地沉积,在此特定沉积环境下发育的疑源类及其他中、低等生物类等母质输入,是造成游离态生物标志物含量极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奥陶统 烃源岩 催化加氢裂 萨尔干页岩 印干页岩 柯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合成蜡油加氢裂解反应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杨超 蒋坚 +1 位作者 鲁丹 曹发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882-2891,共10页
通过F-T合成生产液体燃料是转化利用煤、天然气和生物质并解决石油短缺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采用轻度加氢裂解F-T合成过程中产生的高沸点蜡油可以生产清洁优质的柴油和喷气燃料。本文对近年F-T合成蜡油加氢裂解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简... 通过F-T合成生产液体燃料是转化利用煤、天然气和生物质并解决石油短缺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采用轻度加氢裂解F-T合成过程中产生的高沸点蜡油可以生产清洁优质的柴油和喷气燃料。本文对近年F-T合成蜡油加氢裂解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简要介绍了F-T合成蜡油加氢裂解的反应机理,讨论了集总动力学和单事件动力学在F-T合成蜡油加氢裂解中的应用情况,对F-T合成蜡加氢裂解催化剂体系以及反应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反应精馏工艺可以提高F-T合成蜡加氢裂解高转化率时柴油的选择性,除了开发更高效的催化剂以外,F-T合成蜡油加氢裂解反应精馏的研究与应用将具有重大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合成蜡 加氢裂 动力学 催化剂 反应精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加氢液化研究——沥青烯的加氢裂解 被引量:8
5
作者 高晋生 吴幼青 +3 位作者 孙培桦 杭月珍 范丽萍 王湛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6-21,共6页
在快速升温和冷却的共振搅拌反应器中,以四氢萘为溶剂,对用山东滕县煤制备的沥青烯进行了加氢裂解试验。反应条件如下:反应温度380—430℃,氢初压9.0MPa,名义反应时间0—27min。试验结果表明,沥青烯加氢裂解的初始阶段为一级反应。计算... 在快速升温和冷却的共振搅拌反应器中,以四氢萘为溶剂,对用山东滕县煤制备的沥青烯进行了加氢裂解试验。反应条件如下:反应温度380—430℃,氢初压9.0MPa,名义反应时间0—27min。试验结果表明,沥青烯加氢裂解的初始阶段为一级反应。计算了初始阶段的反应速度常数和表观活化能;加预硫化Ni-Mo催化剂(3673)时△E为140kJ/mol,不加催化剂时△E为174kJ/mol,与文献结果一致。试验还比较了3673、氧化铁、硫铁矿、德国赤泥和海南岛铁矿等催化剂对沥青烯加氢裂解的催化活性,其顺序为3673(预硫化)>Fe_2O_3+S>Fe_2O_3+Al_2O_3+S,德国赤泥+S,硫铁矿>海南岛铁矿+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液化 沥青烯 加氢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华煤液化中油馏分加氢裂解产物的族组成 被引量:3
6
作者 蔺华林 李永伦 +1 位作者 张德祥 高晋生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34,共4页
煤液化中油馏分是煤液化的主要产物.以煤液化中油为原料,FV-20为催化剂,在微型反应釜中考察了不同温度和时间下对其进行加氢裂解反应前后的族组成变化.结果表明,在400℃以前,饱和烃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在440℃,40mi... 煤液化中油馏分是煤液化的主要产物.以煤液化中油为原料,FV-20为催化剂,在微型反应釜中考察了不同温度和时间下对其进行加氢裂解反应前后的族组成变化.结果表明,在400℃以前,饱和烃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在440℃,40min时出现最小值,饱和烃中直链烷烃随温度升高逐渐减小,环烷烃含量变化不大,芳烃含量逐渐增加;440℃,30min时出现最大值82.65%,其中单环芳烃逐渐增加,而双环和多环芳烃逐渐减少;极性物含量逐渐减小;产物中气态烃类在低于400℃时,随温度增加,CH4含量逐渐减少,C2H6和C3H8含量逐渐增大,在高于该温度时有C4H10出现,但气态烃产率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油 加氢裂 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馏汽油加氢裂解制取LPG的催化剂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在龙 郭谊 +1 位作者 马淑杰 劳永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40-242,共3页
选择正庚烷作为模型反应物 ,考察了负载型 (金属活性组分A、B)双功能加氢裂解催化剂对于生产液化石油气 (LPG)的转化率活性和选择性活性 ,实验过程中确定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通过微型反应器评价了有关催化剂的活性 。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正庚烷 加氢裂 催化剂 超稳分子筛 LPG 直馏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华煤液化中油馏分加氢裂解产物族组成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蔺华林 李永伦 +1 位作者 张德祥 高晋生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48,共4页
以煤液化中油为原料,FV-20为催化剂,在微型反应釜中考察了不同温度和时间下煤液化中油进行加氢裂解反应前后的族组成变化.结果表明,在400℃以前,饱和烃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在440℃时,40min出现最小值,饱和烃中直链... 以煤液化中油为原料,FV-20为催化剂,在微型反应釜中考察了不同温度和时间下煤液化中油进行加氢裂解反应前后的族组成变化.结果表明,在400℃以前,饱和烃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在440℃时,40min出现最小值,饱和烃中直链烷烃随温度升高逐渐减小,环烷烃含量变化不大;芳烃含量逐渐增加,440℃时,30min出现最大值82.65%,其中单环芳烃逐渐增加,而双环和多环芳烃逐渐减少;极性物含量逐渐减小;产物中气态烃类在低于400℃时,随温度增加,CH4含量逐渐减少,C2H6和C3H8含量逐渐增大,在高于该温度时有C4H10出现,但气态烃产率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油 加氢裂 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镍改性丝光分子筛催化剂上四氢萘加氢裂解反应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经球 丁键 +2 位作者 石张平 孙承林 孔德金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1-78,共8页
以丝光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系列磷、镍改性的分子筛催化剂,并利用X射线衍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NH3-程序升温脱附、固体魔角自旋核磁共振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磷通过与分子筛骨架铝的相互作用减... 以丝光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系列磷、镍改性的分子筛催化剂,并利用X射线衍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NH3-程序升温脱附、固体魔角自旋核磁共振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磷通过与分子筛骨架铝的相互作用减弱了酸强度,同时通过脱铝作用形成丰富的L酸中心;镍的引入能与骨架铝作用形成扭曲四配位铝结构,但并不显著影响分子筛的酸性质。在四氢萘的加氢裂解反应过程中,助剂镍通过氢迁移与酸性位形成协同催化作用并极大地提高了分子筛的加氢裂解活性,而磷改性分子筛则具有更优良的抗积炭能力及催化稳定性。通过磷-镍复合改性的催化剂具有适当的加氢功能及优化的酸性分布,可提高四氢萘转化率及单环芳烃产物选择性,同时改善催化剂的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 丝光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酸催化剂催化葛亭煤的加氢裂解
10
作者 孙兵 魏贤勇 +5 位作者 岳晓明 梅丽敏 黄丽莉 卿宇 柳方景 宗志敏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293-298,共6页
采用TMSOTf、SbCl5和活性炭制备固体酸催化剂。以环己烷为溶剂,对葛亭煤进行非催化和催化加氢裂解,用石油醚对反应混合物进行溶剂萃取,分别得到萃取物E1和E2,并对两种萃取物进行GC/MS分析。在E1和E2中共检测出200种化合物,可以分为以下8... 采用TMSOTf、SbCl5和活性炭制备固体酸催化剂。以环己烷为溶剂,对葛亭煤进行非催化和催化加氢裂解,用石油醚对反应混合物进行溶剂萃取,分别得到萃取物E1和E2,并对两种萃取物进行GC/MS分析。在E1和E2中共检测出200种化合物,可以分为以下8类:芳烃、烷烃、烯烃、酚、酯、酮、其他含氧化合物以及含氮化合物,其中芳烃含量最高;E2中8类产物的含量均高于E1中对应产物的含量,其中芳烃含量差别最大;与E1相比,E2中萘、菲和芘及其同系物的含量均有所提高,在E2中还检测出了角鲨烯和几种茚酚。结果表明,所制固体酸催化剂可促进葛亭煤中Car—Calk和Car—O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亭煤 催化加氢裂 固体酸催化剂 TMSOT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筛和γ-Al_2O_3混合载体上负载Ni和W的加氢裂解催化剂的EXAFS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健 鲁海龙 +8 位作者 孙建伟 姚建东 李全芝 关明华 王继锋 丁连会 尹泽群 胡天斗 谢亚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459-1463,共5页
运用EXAFS技术对Ni和W负载于 4种改性Y分子筛与Al2 O3 混合载体上的加氢裂解催化剂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硫化态催化剂中W和Ni均未被完全硫化 ,除硫化态外 ,大部分W处于钨氧硫 (WOS)状态 ,而部分Ni为氧化物 ,不同分子筛对Ni和W的硫化... 运用EXAFS技术对Ni和W负载于 4种改性Y分子筛与Al2 O3 混合载体上的加氢裂解催化剂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硫化态催化剂中W和Ni均未被完全硫化 ,除硫化态外 ,大部分W处于钨氧硫 (WOS)状态 ,而部分Ni为氧化物 ,不同分子筛对Ni和W的硫化程度的影响不同 .另外催化剂中存在少量的NiWS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 分子筛 Γ-AL2O3 负载催化剂 NI 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加氢裂解脱除高硅ZSM-5分子筛内TPAOH模板剂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淑蘅 郎林 +2 位作者 阴秀丽 杨文申 吴创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3-799,共7页
分子筛膜的合成和应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具有独特孔道结构的MFI型分子筛膜.但由于膜内有机模板剂在高温脱除时会导致膜产生缺陷,进而影响分子筛膜的应用.所以分子筛膜及分子筛晶体中有机模板剂的低温脱除工艺一直是研究者们致... 分子筛膜的合成和应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具有独特孔道结构的MFI型分子筛膜.但由于膜内有机模板剂在高温脱除时会导致膜产生缺陷,进而影响分子筛膜的应用.所以分子筛膜及分子筛晶体中有机模板剂的低温脱除工艺一直是研究者们致力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系统考察了高硅ZSM-5分子筛晶体内有机模板剂(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在H2/N2气氛下的低温裂解脱除规律,采用低温加氢裂解工艺,在350°C以下可有效脱除分子筛晶体孔道内的有机模板剂.通过对裂解后分子筛晶体的比表面积(BET)、热失重(TG)、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拉曼光谱表征证实,相比于空气和氮气气氛,含氢还原性气氛更有利于模板剂的低温脱除,脱除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80°C时,加氢裂解后晶体的BET比表面积已达到252 m2g-1,仍有少量有机残余物;350°C时,加氢裂解后晶体的BET比表面积可达到399 m2g-1,仅有微量无机碳残余物.此外,低温加氢裂解后的分子筛表面相对洁净,且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结果表明低温加氢裂解后的ZSM-5分子筛晶体具有相对较多的酸性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分子筛 脱除模板剂 低温加氢裂 高硅铝比 四丙基氧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精馏法对加氢裂解C_9芳烃预处理的研究
13
作者 詹其伟 顾正桂 许锬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24,共4页
对乙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加氢裂解C9芳烃的用途简要概括;提出采用连续精馏法预处理加氢裂解C9芳烃,切除重组分,提取其中的C9芳烃馏分。实验中探讨塔釜温度、进料量、出料量、提馏段高度及精馏段高度对分离过程的影响,并采用最小方... 对乙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加氢裂解C9芳烃的用途简要概括;提出采用连续精馏法预处理加氢裂解C9芳烃,切除重组分,提取其中的C9芳烃馏分。实验中探讨塔釜温度、进料量、出料量、提馏段高度及精馏段高度对分离过程的影响,并采用最小方差法关联实验数据、牛顿迭代法迭代,实验值和关联值相差较小,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在优化条件下,可以将C9芳烃馏分的质量分数由原料中的29.701 0%提高至86.784 6%,收率73.048 6%。为进一步的放大实验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解C9芳烃 连续精馏 实验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煤的加氢裂解
14
作者 ДЫЛЯ 马治邦 《煤炭综合利用译丛》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4-47,共4页
最近能源的发展,需要大量地开采高硫烟煤和褐煤.因此,我们应当寻找改善动力用煤的技术途径,使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提高动力煤的质量.符合这种要求的工艺之一是煤的加氢裂解.它的实质是氢在接近低温干馏温度的压力下对煤作用.这种工... 最近能源的发展,需要大量地开采高硫烟煤和褐煤.因此,我们应当寻找改善动力用煤的技术途径,使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提高动力煤的质量.符合这种要求的工艺之一是煤的加氢裂解.它的实质是氢在接近低温干馏温度的压力下对煤作用.这种工艺是处于煤的液化和气化之间的一种过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煤 加氢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配合物和三苯基膦催化加氢裂解碱木质素(英文)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水侠 王来来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2-505,共4页
分别以配合物Pd/PPh3和Ni/PPh3为催化剂,二氯乙烷和乙醇的混合物为介质,非均相催化加氢裂解木质素,产物分为溶解组份和不溶解组份,反应后溶解组份明显增加;当催化剂前体为Ni(OAc)2和NiCl2时,催化活性没有Pd(OAc)2和PdCl2的高;对产物进... 分别以配合物Pd/PPh3和Ni/PPh3为催化剂,二氯乙烷和乙醇的混合物为介质,非均相催化加氢裂解木质素,产物分为溶解组份和不溶解组份,反应后溶解组份明显增加;当催化剂前体为Ni(OAc)2和NiCl2时,催化活性没有Pd(OAc)2和PdCl2的高;对产物进行粘度测试、热重分析和分子量测定,溶解组份分子量大幅降低;考察反应温度、时间、溶剂、催化剂前体及其用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得到较优化的反应条件:木质素0.5000 g,氯化钯0.0809 g,三苯基膦0.2322 g,温度150℃,时间15 h,介质为1,2-二氯乙烷和乙醇的混合物,体积比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钯 醋酸钯 三苯基磷 碱木质素 加氢裂
原文传递
加氢催化裂解技术用于高演化源岩有机质表征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孙永革 Will Meredith +1 位作者 Colin E Snape 柴平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6-282,共7页
加氢催化裂解技术作为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有机质大分子裂解技术,专门应用于大分子中共价键结合小分子的释放。本研究探索该技术应用于含油气沉积盆地高演化油气源岩原生有机质提取的可能性。以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油气源岩为例,选取了障... 加氢催化裂解技术作为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有机质大分子裂解技术,专门应用于大分子中共价键结合小分子的释放。本研究探索该技术应用于含油气沉积盆地高演化油气源岩原生有机质提取的可能性。以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油气源岩为例,选取了障壁泻湖相、欠补偿盆地相、闭塞欠补偿陆源海湾相、灰泥丘相等四类典型潜在源岩进行了加氢催化裂解实验,结果表明,加氢催化裂解产物中正构烷烃与甾烷的分布特征与上述源岩相完全吻合,证明加氢催化裂解实验可以有效地提取高演化油气源岩的原生有机质,为下一步实现该技术应用于油气源的对比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高演化烃源岩 生物标志化合物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重整脱戊烷油与裂解加氢汽油为原料的芳烃抽提装置运转工况对比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超华 范渺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3-47,共5页
介绍了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350+700)kt/a芳烃抽提联合装置“两头一尾”工艺路线的应用情况。以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对分别以重整脱戊烷油和裂解加氢汽油为原料的芳烃抽提装置的工艺流程、原料组成、产品综合应用情况、产品收率、装... 介绍了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350+700)kt/a芳烃抽提联合装置“两头一尾”工艺路线的应用情况。以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对分别以重整脱戊烷油和裂解加氢汽油为原料的芳烃抽提装置的工艺流程、原料组成、产品综合应用情况、产品收率、装置能耗、三剂消耗等进行详细分析和对比。总结了两套抽提装置运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期为同类装置的生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戊烷油 加氢裂解汽油 芳烃抽提 工艺设计 甲苯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物对裂解汽油一段加氢用Pd/Al_2O_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梁顺琴 吕龙刚 +3 位作者 马好文 王斌 何崇慧 钱颖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5-87,共3页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多种硫化物(二硫化碳、二甲基二硫与噻吩)对裂解汽油一段加氢用Pd/Al2O3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硫化物的毒性顺序为:二硫化碳>二甲基二硫>噻吩。CS2对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最为明显,原...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多种硫化物(二硫化碳、二甲基二硫与噻吩)对裂解汽油一段加氢用Pd/Al2O3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硫化物的毒性顺序为:二硫化碳>二甲基二硫>噻吩。CS2对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最为明显,原料油中CS2质量分数达到6μg/g后,催化剂就迅速发生中毒,产品双烯值增高。催化剂失活的原因是CS2主要以物理吸附的方式占据催化加氢活性中心,导致催化剂对共轭烯烃与氢气失去吸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解汽油 PD/AL2O3催化剂 硫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解汽油加氢装置中分馏塔的选型和操作经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鑫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211-213,共3页
裂解汽油加氢装置甚为重要,它所处理的物料含有较多的双烯烃和苯乙烯.裂解汽油加氢装置的分馏塔,尤其是脱C5塔宜采用抗堵性能较好的板式塔.脱C9塔是否可用规整填料塔,还有待时间来检验.文中还介绍了若干实际探作经验.
关键词 解汽油装置 自聚倾向 板式塔 操作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石炭系高演化烃源岩加氢催化裂解实验
20
作者 李艳丽 林会喜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0-125,共6页
针对新疆北部石炭系高演化烃源岩常规索氏抽提物含量低的特点,开展加氢催化裂解实验,对比分析两者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提高烃源岩的沉积背景及母源特征研究的可靠度。结果显示应用氢解产物的正构烷烃和甾烷化合物指示母质来源效果更... 针对新疆北部石炭系高演化烃源岩常规索氏抽提物含量低的特点,开展加氢催化裂解实验,对比分析两者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提高烃源岩的沉积背景及母源特征研究的可靠度。结果显示应用氢解产物的正构烷烃和甾烷化合物指示母质来源效果更好。浅部泥岩的正构烷烃呈nC_(18)和nC_(22-24)的双峰型分布,表明远洋水生浮游动物的贡献大,而深部泥岩呈主峰碳为nC_(18)-nC_(24)的单峰型分布,指示以低等菌藻类水生生物贡献为主;抽提物中C_(27)和C_(29)规则甾烷含量相当,指示混合母质来源,而氢解产物中规则甾烷以C_(29)为主,明确指示单一的母质来源。此外,氢解产物中含有更加丰富的βα-莫烷及ββ-升藿烷系列化合物,丰富了烃源岩的母质信息。研究明确石炭系烃源岩发育于较还原的沉积环境,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下段,以菌藻类等单一的水生生物为有机母质来源,具备良好的生烃的背景及物质基础。实验也进一步证实氢解实验能够获取更多的生物标志物信息,对常规抽提方法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高演化 生物标志化合物 烃源岩 石炭系 新疆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