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质油提质加氢脱氧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安杰 王瑶 +3 位作者 遇治权 董婷 李翔 陈永英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1-330,共10页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减少,来源于木质纤维素基可再生生物质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与石油相比,生物质油含氧量高,导致其能量密度低、黏度高、热和化学稳定性差,因而必须进行脱氧提质才能用作发动机燃料.在生物质油提质方法中,加氢...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减少,来源于木质纤维素基可再生生物质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与石油相比,生物质油含氧量高,导致其能量密度低、黏度高、热和化学稳定性差,因而必须进行脱氧提质才能用作发动机燃料.在生物质油提质方法中,加氢脱氧(HDO)最具应用前景.综述了木质纤维素基生物质油HDO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过渡金属硫化物、磷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贵金属,金属-酸双功能催化剂,过渡金属以及非晶态合金等.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剂用于HDO时,会因S被氧化物或水中O逐步取代而失活;贵金属催化剂虽具有高HDO活性和选择性,但因价格高、资源受限而无法大规模应用;过渡金属氮化物、碳化物和过渡金属催化剂活性较高,但会在HDO中因结焦或氧的嵌入导致催化剂失活;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具有较高HDO活性,但热稳定性较差;过渡金属磷化物的HDO活性高,稳定性好,是一类优良的HDO催化活性相.载体的表面性质和孔结构对其负载的HDO催化剂性能影响较大.碳沉积和结构破坏是HDO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油 加氢脱氧催化剂 载体 催化剂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燃料加氢脱氧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东军 刘红岩 +3 位作者 刘玉香 何昌洪 刘春贵 张宝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14-1219,共6页
简要阐述了生物燃料中不同含氧物的加氢脱氧机理,重点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在生物燃料加氢脱氧催化剂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研究主要集中在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也包括负载贵金属、负载金属碳化物、负载金属氮化物和非负载金属氧... 简要阐述了生物燃料中不同含氧物的加氢脱氧机理,重点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在生物燃料加氢脱氧催化剂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研究主要集中在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也包括负载贵金属、负载金属碳化物、负载金属氮化物和非负载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该领域未来研发趋势是低温高活性、高选择性、耐水、抗积碳、稳定的复合载体负载多元金属催化剂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燃料 加氢脱氧催化剂 过渡金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脂加氢处理催化剂活性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3
作者 韩坤 习远兵 +1 位作者 丁石 葛泮珠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7-1299,共13页
随着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的提出,可再生能源的占比要求逐渐提升。以废弃油脂为原料生产开发的生物质燃料不仅具有大幅降低碳排放的效果,而且具备大规模连续化生产的特点,因而受到广泛关注。而废弃油脂中氧含量较高,难以满足... 随着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的提出,可再生能源的占比要求逐渐提升。以废弃油脂为原料生产开发的生物质燃料不仅具有大幅降低碳排放的效果,而且具备大规模连续化生产的特点,因而受到广泛关注。而废弃油脂中氧含量较高,难以满足作为燃料的热值高、稳定性好的要求,因此要进行加氢处理过程脱氧。在工业上常用硫化态加氢脱氧催化剂,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等问题受到重点关注。综述了对废弃油脂组成、硫化态加氢脱氧催化剂结构、活性位点的认识,总结了加氢脱氧过程中影响催化剂活性的不同因素、失活原因及提高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方法。对于氧硫交换反应,宜采用添加硫化剂(H_(2)S)的方法,以保持催化剂上硫化态催化剂活性中心的数量;对于积炭反应,宜采用提高氢分压助力积炭前驱物加氢以及降低脱氧温度以避免含氧化合物生成积炭的方法;对于载体水合作用,宜采用水热处理改善载体表面性质以及添加金属阳离子助剂增强其抑制水合能力的方法;对于产物分子H2O和CO的影响,宜采用负载Ni等金属助剂的方法来减少CO对活性中心竞争吸附和H2O对活性中心的影响。提出了硫化态加氢脱氧催化剂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提高硫化态加氢脱氧催化剂活性稳定性并为推动生物质燃料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氧化合物 加氢脱氧催化剂 活性 活性位点 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of Silica-Dispersed NiMo Hydrodesulfurization Catalysts 被引量:2
4
作者 Liu Di Liu Lihua +1 位作者 Li Guangci Liu Chengua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eavy Oil Processing,CNPC Key Laboratory of Catalysi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Qingdao 266555)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0年第4期18-22,共5页
Silica-dispersed NiMo hydrodesulfurization catalyst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deposition-precipitation method. For comparative purposes, bulk NiMo catalysts were obtained by co-precipitation. The silica-dispersed NiMo ... Silica-dispersed NiMo hydrodesulfurization catalyst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deposition-precipitation method. For comparative purposes, bulk NiMo catalysts were obtained by co-precipitation. The silica-dispersed NiMo catalyst had highly active metals content. Silica was employed to disperse active metals for full utilization of active components. The BE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ilica-dispersed NiMo catalysts had a high surface area (147.0 m2/g) and pore volume (0.27 mL/g), whereas the bulk NiMo catalysts exhibited a very low surface area (87.5 m2/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results proved that the active components were dispersed on the SiO2 substrate.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of the silicadispersed NiMo catalyst and the bulk NiMo catalyst were indexed to NiMoO4. The hydrodesulfurization activity of silicadispersed NiMo catalysts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reference catalysts and could be up to twice greater than those of commercial NiMo alumina-supported systems per gram of catalyst. The activity testing results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he silica-dispersed NiMo catalyst was an effective hydrodesulflarization cataly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DESULFURIZATION NIMO SIO2 GEL Surface ar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