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加氢制备BTX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左童久 张静 +3 位作者 杨加可 鲁玉莹 曾武松 陆江银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3-37,共5页
从催化裂化轻质循环油(LCO)组成性质出发,阐述了其作为原料制备高附加值产品苯、甲苯、二甲苯(BTX)的意义,结合组成物质反应特性,分析了LCO制备BTX催化反应过程与催化剂的关系。重点介绍了催化剂的活性金属和载体的相关研究。最后针对LC... 从催化裂化轻质循环油(LCO)组成性质出发,阐述了其作为原料制备高附加值产品苯、甲苯、二甲苯(BTX)的意义,结合组成物质反应特性,分析了LCO制备BTX催化反应过程与催化剂的关系。重点介绍了催化剂的活性金属和载体的相关研究。最后针对LCO制备BTX的催化剂研究指出了今后发展应主要关注的2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循环(LCO) BTX 催化 活性组分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加氢处理多产高辛烷值汽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2
作者 鲁旭 赵秦峰 兰玲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4-120,共7页
近年来随着消费柴汽比的不断下降和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如何将低附加值的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加工成高附加值的产品成为炼厂面临的重大挑战。LCO具有高密度、高芳烃含量、低十六烷值的特点,难以通过常规加氢技术生产清洁柴油。本文阐... 近年来随着消费柴汽比的不断下降和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如何将低附加值的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加工成高附加值的产品成为炼厂面临的重大挑战。LCO具有高密度、高芳烃含量、低十六烷值的特点,难以通过常规加氢技术生产清洁柴油。本文阐述了LCO加氢处理多产高辛烷值汽油技术反应机理和技术特点,系统介绍了国内外知名石油公司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UOP公司开发的LCO Unicracking技术、Mobil–Akzo-Kellogg联合开发的MAK-LCO技术,以及国内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FD2G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RLG和LTAG技术。该类技术通过催化剂和工艺技术的优化组合可将重质多环芳烃定向转化为单环芳烃的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研究结果表明,LCO加氢处理多产高辛烷值汽油技术加工方案灵活,可按市场需求生产35%~65%的高辛烷值汽油,在降低柴汽比的同时提高了LCO产品附加值,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汽比 催化裂化循环 处理 高辛烷值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催化裂化柴油中茚的催化裂化反应行为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耿素龙 唐津莲 +1 位作者 张现策 袁起民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1329,共9页
为进一步确定加氢催化裂化柴油(LCO)中生产轻质芳烃的理想组分,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和脉冲裂解实验装置,在反应温度为580℃时对比加氢LCO与茚的催化裂化反应行为,同时对茚的催化裂化反应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加氢LCO催化裂化反应类... 为进一步确定加氢催化裂化柴油(LCO)中生产轻质芳烃的理想组分,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和脉冲裂解实验装置,在反应温度为580℃时对比加氢LCO与茚的催化裂化反应行为,同时对茚的催化裂化反应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加氢LCO催化裂化反应类型完全不同,茚在该条件下主要发生缩合-脱氢反应生成重油和焦炭,缩合-脱氢反应选择性达到80%;其次发生氢转移反应生成茚满,是发生开环裂化反应生成轻质芳烃选择性的2倍;茚与茚满在反应过程中通过氢转移反应相互转化,且茚接近完全转化的反应温度远小于加氢LCO催化裂化生产轻质芳烃的反应温度,在低反应温度(460~520℃)时主要发生氢转移反应生成茚满,在高反应温度(520~640℃)时主要发生缩合-脱氢反应生成多环芳烃和焦炭;开环-裂化生成轻质芳烃的反应不是主导反应,表明茚类不是加氢LCO生产轻质芳烃的理想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LCO) 催化裂化 质芳烃 缩合-脱反应 转移反应 反应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LCO催化裂化生产轻质芳烃的关键组分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耿素龙 袁起民 +2 位作者 鞠雪艳 孙士可 唐津莲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103,共8页
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FFB)试验装置,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对比不同烃组成的加氢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催化裂化生产轻质芳烃的潜力,确定了加氢LCO中生产轻质芳烃的关键组分为环烷烃和非茚类单环芳烃,且加氢LCO中环烷烃含量与其贡献的轻质... 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FFB)试验装置,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对比不同烃组成的加氢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催化裂化生产轻质芳烃的潜力,确定了加氢LCO中生产轻质芳烃的关键组分为环烷烃和非茚类单环芳烃,且加氢LCO中环烷烃含量与其贡献的轻质芳烃产率和选择性成正比,非茚类单环芳烃贡献的轻质芳烃选择性与非茚类单环芳烃含量呈良好线性关系,进而计算得出在有效的关键组分质量分数区间(30%~70%)内,加氢LCO中相同含量的非茚类单环芳烃对轻质芳烃选择性的贡献约为环烷烃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O 催化裂化 质芳烃 环烷烃 单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改质页岩油催化裂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唐津莲 梁家林 +1 位作者 龚剑洪 袁起民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4,共7页
为实现页岩油的高效利用,通过加氢改质脱除页岩油中含氮化合物等杂质,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FFB)装置,分别使用富含Y分子筛的SCG催化剂与富含ZRP型分子筛的DCC催化剂,考察催化剂与反应苛刻度对加氢改质页岩油催化裂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脱... 为实现页岩油的高效利用,通过加氢改质脱除页岩油中含氮化合物等杂质,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FFB)装置,分别使用富含Y分子筛的SCG催化剂与富含ZRP型分子筛的DCC催化剂,考察催化剂与反应苛刻度对加氢改质页岩油催化裂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氮率高达99.74%的加氢改质页岩油催化裂化的转化率高达79%~85%,液体产品收率高达89%~94%;使用SCG催化剂时的汽油收率高,在反应温度为500℃、剂油质量比为6.0的条件下,收率高达51.77%,研究法辛烷值(RON)在90以上,且汽油收率随着转化率提高呈线性下降;使用DCC催化剂时的液化气(LPG)收率与三烯(乙烯+丙烯+丁烯)收率更高,在反应温度为560℃、剂油质量比为10.3的条件下二者分别高达41.62%和32.90%,且二者均随着转化率提高而大幅度增加。两种催化剂上汽油中烯烃含量均随着转化率提高而线性降低,RON线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改质 催化裂化 催化 液化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循环油与加氢蜡油混合作为催化裂化进料试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崔守业 许友好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共5页
在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上采用不同加氢深度轻循环油重馏分与加氢蜡油原料混合,考察不同混合比例原料的催化裂化反应情况。结果表明:采用中等加氢深度的加氢循环油与加氢蜡油混合时,随着加氢循环油混合比例的增大,干气、焦炭、汽油、液化... 在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上采用不同加氢深度轻循环油重馏分与加氢蜡油原料混合,考察不同混合比例原料的催化裂化反应情况。结果表明:采用中等加氢深度的加氢循环油与加氢蜡油混合时,随着加氢循环油混合比例的增大,干气、焦炭、汽油、液化气产率逐渐降低,与计算结果相比,加氢循环油混合比例为90%,50%,10%时,干气产率降低幅度分别为22.22%,13.13%,3.17%,焦炭产率降低幅度分别为23.68%,22.05%,17.11%;采用高加氢深度的加氢循环油与加氢蜡油混合时,随着加氢循环油混合比例的增加,干气、焦炭、液化气产率逐渐降低,汽油收率逐渐增加,与计算结果相比,深度加氢循环油混合比例为90%,50%,10%时,干气产率降低幅度分别为4.34%,16.49%,9.52%,焦炭产率降低幅度分别为10.52%,30.16%,29.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循环 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催化剂对模拟生物油轻质组分与甲醇加氢共裂化制备芳香烃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孟欣 蔡勤杰 张素平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60-866,共7页
文章研究了不同加氢催化剂对富酚的模拟生物油轻质组分与甲醇加氢共裂化制备芳香烃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酚类在加氢阶段的加氢效率与整体的加氢共裂化表现呈现出一致性;以Ni/ZrO2为催化剂时,酚类在加氢阶段的转化率最高,加氢共裂... 文章研究了不同加氢催化剂对富酚的模拟生物油轻质组分与甲醇加氢共裂化制备芳香烃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酚类在加氢阶段的加氢效率与整体的加氢共裂化表现呈现出一致性;以Ni/ZrO2为催化剂时,酚类在加氢阶段的转化率最高,加氢共裂化的油相产率也最高,为24.8%,且油相中芳香烃的相对含量在99%以上;其他加氢催化剂对酚类的转化效率相对较低,较多酚类的存在导致裂化阶段的催化剂快速失活,加氢共裂化的油相产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组分 裂化 催化 芳香烃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基Silicalite-1分子筛用于吉木萨尔页岩油催化裂化反应性能的研究
8
作者 陈昌宏 刘佳辉 +2 位作者 刘凯菲 则拉莱•艾尼瓦尔 艾沙•努拉洪 《分子催化(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6-353,I0003,I0004,共10页
本研究以粉煤灰为原料,开发了一种绿色环保的Silicalite-1分子筛合成方法,并探讨了其在页岩油加氢裂化提质中的应用潜力.首先,通过化学提取法从粉煤灰中提取高纯度二氧化硅作为硅源,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Silicalite-1分子筛.系统研究了晶... 本研究以粉煤灰为原料,开发了一种绿色环保的Silicalite-1分子筛合成方法,并探讨了其在页岩油加氢裂化提质中的应用潜力.首先,通过化学提取法从粉煤灰中提取高纯度二氧化硅作为硅源,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Silicalite-1分子筛.系统研究了晶化时间、晶化温度、水硅比和模板剂对合成分子筛的影响,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晶化时间12 h,晶化温度180℃,水硅摩尔比48,模板剂为TPAO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Silicalite-1分子筛表现出良好的结晶度.随后,将合成的Silicalite-1分子筛用于催化加氢裂化吉木萨尔页岩油馏分(220℃),结果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能够有效地将柴油馏分转化为汽油馏分,提高页岩油的轻质化率.通过系统优化反应参数,确定反应体系的最适温度为250℃、压力为3.0 MPa.在此优化条件下,柴油馏分的转化效率显著提升,达到9.43%.研究表明,以粉煤灰为原料合成的Silicalite-1分子筛在页岩油加氢裂化提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粉煤灰的高附加值利用和页岩油的高效转化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Silicalite-1分子筛 页岩 催化裂化 提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重循环油选择性加氢改质-催化裂化多产高附加值产品 被引量:2
9
作者 方东 何怡 崔笑晨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358-6363,共6页
面对国内柴油产量过剩,汽油需求低迷新形势,降低柴汽比以及增产化工原料产品成为炼厂优选转型路线。催化裂化重循环油中含有大量多环芳烃,难以催化加工利用,成为炼厂转型升级的结构性难题。本研究从分子结构出发,提出先将重循环油进行... 面对国内柴油产量过剩,汽油需求低迷新形势,降低柴汽比以及增产化工原料产品成为炼厂优选转型路线。催化裂化重循环油中含有大量多环芳烃,难以催化加工利用,成为炼厂转型升级的结构性难题。本研究从分子结构出发,提出先将重循环油进行选择性加氢,使重循环油中难以转化的多环芳烃转化为可裂化结构,然后再进行催化裂化,并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节装置以多产轻质油或化工原料等高附加值产品。研究表明,重循环油选择性加氢后,催化裂化转化率最高可提升至60.14%(质量分数);与加氢前相比,汽油和柴油收率分别增加了19.16%(质量分数)和6.50%(质量分数);汽油辛烷值最高可达95.6,此时汽油中总芳烃含量为56.8%(质量分数),其中三苯含量为21.3%(质量分数),约占总芳烃含量的37%;同时重油和焦炭产率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反应 催化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柴油加氢深度脱芳烃工艺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陈若雷 高晓冬 +1 位作者 石玉林 聂红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10,共5页
用催化剂RN-10研究了催化裂化柴油加氢深度脱芳烃工艺参数对芳烃加氢饱和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氢分压6.7~10.0 MPa、反应温度342~373℃、体积空速0.5~0.8 h^(-1)的工艺条件下可获得硫含量不大于300 μg/g,总芳烃质量分数不大于25... 用催化剂RN-10研究了催化裂化柴油加氢深度脱芳烃工艺参数对芳烃加氢饱和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氢分压6.7~10.0 MPa、反应温度342~373℃、体积空速0.5~0.8 h^(-1)的工艺条件下可获得硫含量不大于300 μg/g,总芳烃质量分数不大于25%,多环芳烃质量分数不大于5%的符合环保要求的低硫、低芳烃的优质柴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循环 精制 脱芳烃 中压 精制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生产高辛烷值汽油或轻质芳烃(LTAG)技术关键及实践 被引量:13
11
作者 毛安国 龚剑洪 +1 位作者 唐津莲 袁起民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共7页
基于对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烃类组成分子水平表征、LCO中稠环芳烃加氢反应规律和加氢LCO中四氢萘类单环芳烃的催化裂化与氢转移反应规律的认识,开发了将LCO高效转化为高辛烷值汽油或轻质芳烃的LTAG技术。LTAG技术是LCO加氢与催化裂化... 基于对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烃类组成分子水平表征、LCO中稠环芳烃加氢反应规律和加氢LCO中四氢萘类单环芳烃的催化裂化与氢转移反应规律的认识,开发了将LCO高效转化为高辛烷值汽油或轻质芳烃的LTAG技术。LTAG技术是LCO加氢与催化裂化的集成技术,其技术关键是将LCO中稠环芳烃通过选择性加氢饱和反应生成四氢萘类单环芳烃,再通过强化加氢LCO中四氢萘类单环芳烃的催化裂化反应和抑制氢转移反应,实现LCO的高值化利用。加氢单元可采用LCO单独加氢或LCO与蜡油或渣油混合加氢模式;催化裂化单元可采用以下两种模式:①加氢LCO单独催化裂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馏分或轻质芳烃;②加氢LCO与重油原料分层顺序进料催化裂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馏分。LTAG技术对于炼油企业降低柴汽比、调整产品结构和提升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该技术既解决了劣质LCO的出路问题,又弥补了市场短缺的高辛烷值汽油馏分或轻质芳烃的不足,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在炼油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循环 LTAG 辛烷值 质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O选择性加氢-催化裂化组合生产轻质芳烃(LTA)技术工业实践 被引量:7
12
作者 袁起民 毛安国 +3 位作者 龚剑洪 秦煜栋 陈阳 洪先荣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共5页
在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705 kt/a柴油加氢装置和700 kt/a催化裂化装置进行了LCO选择性加氢-催化裂化组合生产轻质芳烃(LTA)技术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采用LTA技术,当原料加氢LCO密度(20℃)为0.9210 g/cm 3、氢质量分数为10.92%... 在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705 kt/a柴油加氢装置和700 kt/a催化裂化装置进行了LCO选择性加氢-催化裂化组合生产轻质芳烃(LTA)技术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采用LTA技术,当原料加氢LCO密度(20℃)为0.9210 g/cm 3、氢质量分数为10.92%、多环芳烃质量分数为18.7%时,加氢LCO催化裂化单程转化率为70.90%;全循环操作时,汽油收率达到64.53%,C 6~C 8芳烃收率达到23.91%,C 6~C 10烷基苯型单环芳烃收率达到35.53%。此外,采用LTA技术时,加氢LCO作催化裂化进料能够实现反应-再生自身热平衡操作,分馏和吸收稳定系统操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循环 质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生产轻质芳烃的分子水平研究 被引量:40
13
作者 毛安国 龚剑洪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共6页
从分子水平研究了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经加氢处理后进行催化裂化生成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等轻质芳烃(BTXE)的反应规律。认为加氢LCO中重质单环芳烃(包括烷基苯和环烃基苯)的含量及催化裂化反应条件是影响轻质芳烃产率的关键,适宜... 从分子水平研究了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经加氢处理后进行催化裂化生成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等轻质芳烃(BTXE)的反应规律。认为加氢LCO中重质单环芳烃(包括烷基苯和环烃基苯)的含量及催化裂化反应条件是影响轻质芳烃产率的关键,适宜的加氢处理深度(加氢LCO氢质量分数为11.00%)、催化裂化较高的反应温度(大于550℃)和较大的剂油比(大于8)有利于生产轻质芳烃。在实验条件范围内,LCO中环烃基苯的表观裂化反应比例大于73.4%,表观缩合反应比例小于14.7%,且高温有利于LCO中环烃基苯的裂化反应。加氢LCO经催化裂化反应生成轻质芳烃的单程产率可达14.3%,约占催化裂化产物中单环芳烃总量的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循环 质芳烃 分子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加氢改性生物质油轻质组分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恩柱 徐玉福 +2 位作者 李文东 刘天霞 胡献国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8-403,共6页
以稻壳为原料热解得到的生物质原油是一种成分复杂、物理化学性能不稳定的混合物,只有经过物理或化学改性的生物质燃料才可以在现代柴油机中应用。采用减压蒸馏的方式分离出生物质油轻质组分,在4个温度(150、250、350和150/350℃)和压力... 以稻壳为原料热解得到的生物质原油是一种成分复杂、物理化学性能不稳定的混合物,只有经过物理或化学改性的生物质燃料才可以在现代柴油机中应用。采用减压蒸馏的方式分离出生物质油轻质组分,在4个温度(150、250、350和150/350℃)和压力2MPa条件下,以MoS2为催化剂,在间歇反应釜中进行催化加氢改性。从改性油产率、加氢前后油品性能及nH/nC的变化来判断不同温度条件下MoS2对生物质油轻质油的催化加氢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改性油产率逐渐降低,150℃下所得改性油产率为80.3%,而350℃下产率仅为65.4%,但此时的改性油具有较高的nH/nC(3.80),150/350℃两段式反应条件在脱氧方面更具优势。催化加氢机理归结为化合物中含有的不饱和化学键(CC和CO)容易在MoS2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加氢或加氢脱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质组分 催化 催化 二硫化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岭土基ZSM-5沸石用于吉木萨尔页岩油加氢裂化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佳辉 陈昌宏 +3 位作者 则拉莱·艾尼瓦尔 刘凯菲 杨武奎 艾沙·努拉洪 《分子催化(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8-456,I0003,共10页
ZSM-5沸石由于其独特的晶体结构,在化工领域展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非金属矿产资源高岭土广泛应用于造纸行业、涂料生产、油漆和塑料等行业的填料等.以天然高岭土为原料合成的分子筛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我们以高岭土为原料,晶种辅助水... ZSM-5沸石由于其独特的晶体结构,在化工领域展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非金属矿产资源高岭土广泛应用于造纸行业、涂料生产、油漆和塑料等行业的填料等.以天然高岭土为原料合成的分子筛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我们以高岭土为原料,晶种辅助水热法合成了微孔结构的纳米ZSM-5沸石,并用于新疆吉木萨尔页岩油220~350℃馏分加氢催化裂化反应.高岭土基ZSM-5沸石合成最优条件为:晶化温度为195℃、晶化时间为2 h、水硅比为48.将合成的ZSM-5沸石用于新疆吉木萨尔页岩油220~350℃馏分加氢催化裂化反应时,在氢初压为4 MPa,催化剂用量(质量比)为1∶10的条件下,汽油收率达到了45.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ZSM-5 合成条件 页岩 催化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生产高辛烷值汽油技术LTAG的工业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毛安国 杨成武 +2 位作者 黄辉明 檀卫霖 杨发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在蜡油加氢处理和催化裂化装置上采用LTAG技术,以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和蜡油生产高辛烷值汽油。对LCO和蜡油混合加氢后得到的加氢LCO和加氢蜡油分别在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下部不同位置分层顺序进料方式(LTA... 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在蜡油加氢处理和催化裂化装置上采用LTAG技术,以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和蜡油生产高辛烷值汽油。对LCO和蜡油混合加氢后得到的加氢LCO和加氢蜡油分别在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下部不同位置分层顺序进料方式(LTAG技术)与在催化裂化反应器下部混合进料方式的生产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与混合加氢油进料的常规方式进行对比,LTAG技术的LCO催化裂化表观转化率提高5.17百分点,表观裂化率提高7.87百分点,表观缩合率降低2.01百分点,稳定汽油中烯烃和芳烃的体积分数分别增加1.2百分点和2.0百分点,汽油辛烷值RON和MON分别提高1.4个单位和0.8个单位。LTAG技术是将LCO高效转化为高辛烷值汽油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循环 辛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催化剂加氢裂化处理焦化蜡油的研究
17
作者 陈广文 孟繁林 于淑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1983年第8期44-55,共12页
在100毫升和3升加氢装置上,采用复合催化剂加氢裂化处理含50%焦化蜡油的混合原料,能制得收率为48%以上的-35号柴油,为加氢裂化处理焦化蜡油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为焦化蜡油的合理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 焦化蜡 裂化 破坏 催化 原料 复合催化 催化剂寿命 馏份 初馏点 馏程 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渣溶剂脱沥青-加氢-催化裂化SHF工艺
18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的减压渣油溶剂脱沥青-加氢-催化裂化(SHF)技术将渣油浅度溶剂脱沥青(SDA)、加氢处理和催化裂化(FCC)三个工艺过程有机结合,形成了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的加工劣质渣油技术路线。SHF技术利用...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的减压渣油溶剂脱沥青-加氢-催化裂化(SHF)技术将渣油浅度溶剂脱沥青(SDA)、加氢处理和催化裂化(FCC)三个工艺过程有机结合,形成了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的加工劣质渣油技术路线。SHF技术利用重溶剂(丁烷、戊烷或轻汽油等)脱除高硫高金属减压渣油中的全部沥青质和绝大部分的金属,得到的脱沥青油(DAO)收率较高,并且可以在中压和比渣油加氢处理的空速高一倍的条件下进行加氢处理,加氢后的DAO是优质的催化裂化原料。本技术已获授权专利2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脱沥青 处理 催化裂化原料 减压渣 脱沥青 劣质渣 沥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催化裂化柴油关键组分催化裂化的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骞 毛安国 +1 位作者 袁起民 达志坚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8,共8页
以四氢萘、茚满、十氢萘和3-乙基甲苯4种加氢催化裂化柴油(LCO)关键组分作为模型化合物,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ACE)装置和Y分子筛催化剂进行了系统的催化裂化反应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转化深度下,模型化合物均表现出其特有的反应特性... 以四氢萘、茚满、十氢萘和3-乙基甲苯4种加氢催化裂化柴油(LCO)关键组分作为模型化合物,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ACE)装置和Y分子筛催化剂进行了系统的催化裂化反应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转化深度下,模型化合物均表现出其特有的反应特性,四氢萘以发生氢转移反应为主,茚满更倾向于烷基化/烷基转移和脱氢-缩合生成C_(9+)重芳烃,十氢萘虽具有较高的开环-裂化反应选择性,但芳烃产物选择性较低,3-乙基甲苯轻质化效率主要受到异构化反应的影响;高转化深度更有利于模型化合物转化生成轻质芳烃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合称BTEX),四氢萘、茚满、十氢萘和3-乙基甲苯催化裂化反应的BTEX质量选择性分别为22.65%,19.66%,15.70%,34.36%;四氢萘和茚满容易发生连续的α位C—C键断裂生成苯,十氢萘由于存在两个叔碳正离子更倾向于生成二甲苯,3-乙基甲苯具有较高的甲苯和乙苯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O 催化裂化 质芳烃 甲苯 二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载体负载的Ni基加氢催化剂对生物油加氢裂化制备芳香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于泰莅 蔡勤杰 张素平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1-718,共8页
文章对一个两段式生物油加氢裂化过程进行研究,考察了不同载体(SiO_(2),ZrO_(2),CeO_(2)和Al_(2)O_(3))负载的Ni基催化剂的影响。反应过程中引入协同反应物甲醇,在裂化阶段进行二次供氢,与温和加氢的供氢作用联合抑制生物油加氢裂化的... 文章对一个两段式生物油加氢裂化过程进行研究,考察了不同载体(SiO_(2),ZrO_(2),CeO_(2)和Al_(2)O_(3))负载的Ni基催化剂的影响。反应过程中引入协同反应物甲醇,在裂化阶段进行二次供氢,与温和加氢的供氢作用联合抑制生物油加氢裂化的结焦。研究发现,Ni/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的酸性位能够与Ni协同作用促进生物油中酚类的加氢转化,从而使其在低生物油水相/甲醇掺混比下具有较好表现;过多的酸性位会强化气化反应,同时较强的酸性位会促进结焦,这都会降低目标产物芳香烃的产率。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当生物油水相/甲醇掺混比为2∶1时,基于Ni/SiO_(2)和Ni/Al_(2)O_(3)的加氢裂化过程的油相产率均约为13.4%,Ni/CeO_(2)加氢裂化过程的油相产率约为16.2%。Ni/ZrO_(2)具有合适的酸性位数量,使其在提高整体加氢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削弱了气化和结焦副反应,在生物油水相/甲醇掺混比为2∶1时具有最佳表现,油相产物产率约为19.3%,且油相产物中芳香烃的含量在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烃 生物 裂化 镍基催化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