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醇-加氢催化生物柴油光学发动机PPC低温燃烧模式碳烟生成特性试验研究
1
作者 邵壮 李卫民 +3 位作者 陈及 赵新强 周秀成 马晓涵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6,23,共9页
采用光学发动机和双色法测试技术开展了甲醇-加氢催化生物柴油(hydrogenated catalytic biodiesel,HCB)在部分预混压燃(partially premixed combustion,PPC)低温燃烧模式下的燃烧特性和碳烟瞬态生成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直喷时刻... 采用光学发动机和双色法测试技术开展了甲醇-加氢催化生物柴油(hydrogenated catalytic biodiesel,HCB)在部分预混压燃(partially premixed combustion,PPC)低温燃烧模式下的燃烧特性和碳烟瞬态生成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直喷时刻的提前,燃用M0(100%HCB)与M15(15%甲醇,25%正辛醇和60%HCB)的峰值缸压先增大后减小,甲醇的掺混降低了混合燃油的活性,导致在相同直喷时刻下M15燃烧相位滞后于M0。在PPC燃烧模式燃烧初期,甲醇蒸发吸热导致M15燃油火焰温度小于M0燃油,但随着燃烧的发展,由于M15有更高的氧含量以及更均匀的燃油分布,燃烧后期M15的充分燃烧不仅使其火焰温度逐渐大于M0,还显著降低了燃烧过程中碳烟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发动机 双色法 催化生物柴油 甲醇 火焰温度 碳烟 低温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金属负载量NiMoW/S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柴油加氢性能
2
作者 孙利民 李宇航 +3 位作者 李若愚 何砺锋 刘宾 柴永明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84,共6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超高金属负载量的NiMoW/SiO_(2)催化剂,利用N2吸附-脱附、XRD、XPS、HRTEM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金属负载量对催化剂柴油深度加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金属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活性组分的...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超高金属负载量的NiMoW/SiO_(2)催化剂,利用N2吸附-脱附、XRD、XPS、HRTEM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金属负载量对催化剂柴油深度加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金属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分散度逐渐降低,金属硫化物的晶片长度和堆垛层数均增加。当金属负载量为50%(w)时,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相结构和分布,表现出最优的柴油加氢性能,反应后催化裂化柴油的硫氮脱除率均达99.5%以上,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负载量 脱硫 催化 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深度加氢脱硫体相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3
作者 徐景东 陈伟敏 +3 位作者 李慧胜 王美玲 曾晓霖 徐人威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2,共7页
目的研制出高性能的柴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o/(Mo+W)原子比的Ni-Mo-W复合氧化物,利用低温N2吸附、XRD、XRF、XPS、H2-TPR和SEM技术对复合氧化物进行了表征,并以复合氧化物为前驱体制备了体相加氢催化剂。考查了... 目的研制出高性能的柴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o/(Mo+W)原子比的Ni-Mo-W复合氧化物,利用低温N2吸附、XRD、XRF、XPS、H2-TPR和SEM技术对复合氧化物进行了表征,并以复合氧化物为前驱体制备了体相加氢催化剂。考查了以常二线、常三线混合柴油为原料时体相加氢催化剂和工业负载型催化剂的柴油深度加氢脱硫活性。结果在Ni-Mo-W复合氧化物中,随着Mo/(Mo+W)原子比的降低,其比表面积逐渐降低,孔径逐渐增大。Ni-Mo-W复合氧化物存在Ni、Mo和W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变Ni-Mo-W复合氧化物的物相、形貌和可还原性等。以Ni-Mo-W复合氧化物制备的体相加氢催化剂具有超高的加氢脱硫活性和芳烃饱和性能,其加氢脱硫活性比工业负载型催化剂高3.95倍。结论深度加氢脱硫体相催化剂可满足高标准清洁柴油生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W复合氧化物 体相催化 柴油 深度脱硫 芳烃饱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废油制备二代生物柴油的加氢催化与水热催化工艺对比
4
作者 梁志杰 林钰凯 +1 位作者 张静 马军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8-218,共11页
中国餐厨废油年产量超过500万t,其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甘油酯,通过合适的化学转化可制备成以脂肪烃类为主要组分的二代生物柴油(烃基生物柴油)。与传统酯基生物柴油(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甲酯或脂肪酸乙酯)相比,二代生物柴油可以任意比例与石... 中国餐厨废油年产量超过500万t,其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甘油酯,通过合适的化学转化可制备成以脂肪烃类为主要组分的二代生物柴油(烃基生物柴油)。与传统酯基生物柴油(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甲酯或脂肪酸乙酯)相比,二代生物柴油可以任意比例与石化柴油混合使用,燃烧性能更佳。目前,以餐厨废油为原料制备二代生物柴油的研究主要包括加氢催化工艺和水热催化工艺。综述了两类工艺的反应机理和反应参数,着重介绍催化剂及载体选择、温度、气体等反应条件的研究与开发,总结各工艺的适用范围,为选择合适的工艺提供依据,并对两项工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加氢催化工艺在商用上较为成熟,未来研究的重点在于提升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工艺经济性;水热催化工艺作为能够原位产氢的新兴技术,未来应对绿色高效的水热催化剂及连续流水热反应进行深入研究,推动水热催化工艺的工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废油 二代生物柴油 油脂 水热催化 原位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加氢改质装置催化剂再生性能评价
5
作者 李保良 魏增扬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评估某柴油加氢改质装置催化剂再生后的性能,确认是否满足生产需求。方法通过催化剂再生前后的装填数据对比、活性损失评价、选择性能分析、产品质量及分布、装置能耗变化等评估催化剂再生后各项性能。结果评估结果表明,精制平均温... 目的评估某柴油加氢改质装置催化剂再生后的性能,确认是否满足生产需求。方法通过催化剂再生前后的装填数据对比、活性损失评价、选择性能分析、产品质量及分布、装置能耗变化等评估催化剂再生后各项性能。结果评估结果表明,精制平均温度提高3℃,裂化平均温度提高11℃,再生后的催化剂活性损失较小。液体C5+组分收率达到98.04%,化学氢耗为2.1%,催化剂选择性能良好。目标产品重石脑油收率为27.2%,3号喷气燃料收率为18.7%,柴油收率为47.0%;重石脑油芳潜为56.7%,3号喷气燃料烟点为22.1 mm,柴油十六烷值为61.2,较原料提高了20.7个单位,产品质量优良。结论催化剂再生后各产品的分布和关键性质指标均达到设计指标,再生的催化剂性能可满足装置实际生产及长周期运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改质 催化剂再生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催化裂化柴油中茚的催化裂化反应行为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耿素龙 唐津莲 +1 位作者 张现策 袁起民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1329,共9页
为进一步确定加氢催化裂化柴油(LCO)中生产轻质芳烃的理想组分,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和脉冲裂解实验装置,在反应温度为580℃时对比加氢LCO与茚的催化裂化反应行为,同时对茚的催化裂化反应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加氢LCO催化裂化反应类... 为进一步确定加氢催化裂化柴油(LCO)中生产轻质芳烃的理想组分,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和脉冲裂解实验装置,在反应温度为580℃时对比加氢LCO与茚的催化裂化反应行为,同时对茚的催化裂化反应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加氢LCO催化裂化反应类型完全不同,茚在该条件下主要发生缩合-脱氢反应生成重油和焦炭,缩合-脱氢反应选择性达到80%;其次发生氢转移反应生成茚满,是发生开环裂化反应生成轻质芳烃选择性的2倍;茚与茚满在反应过程中通过氢转移反应相互转化,且茚接近完全转化的反应温度远小于加氢LCO催化裂化生产轻质芳烃的反应温度,在低反应温度(460~520℃)时主要发生氢转移反应生成茚满,在高反应温度(520~640℃)时主要发生缩合-脱氢反应生成多环芳烃和焦炭;开环-裂化生成轻质芳烃的反应不是主导反应,表明茚类不是加氢LCO生产轻质芳烃的理想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柴油(lco) 催化裂化 轻质芳烃 缩合-脱反应 转移反应 反应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LCO催化裂化生产轻质芳烃的关键组分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耿素龙 袁起民 +2 位作者 鞠雪艳 孙士可 唐津莲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103,共8页
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FFB)试验装置,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对比不同烃组成的加氢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催化裂化生产轻质芳烃的潜力,确定了加氢LCO中生产轻质芳烃的关键组分为环烷烃和非茚类单环芳烃,且加氢LCO中环烷烃含量与其贡献的轻质... 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FFB)试验装置,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对比不同烃组成的加氢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催化裂化生产轻质芳烃的潜力,确定了加氢LCO中生产轻质芳烃的关键组分为环烷烃和非茚类单环芳烃,且加氢LCO中环烷烃含量与其贡献的轻质芳烃产率和选择性成正比,非茚类单环芳烃贡献的轻质芳烃选择性与非茚类单环芳烃含量呈良好线性关系,进而计算得出在有效的关键组分质量分数区间(30%~70%)内,加氢LCO中相同含量的非茚类单环芳烃对轻质芳烃选择性的贡献约为环烷烃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o 催化裂化 轻质芳烃 环烷烃 单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柴油加氢转化技术的工业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赖作通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2-47,共6页
我国石化企业催化裂化装置配置权重大,催化裂化柴油(LCO)芳烃和氮含量高、密度大、十六烷指数低,加氢精制困难,同时国内柴油需求下降,必须找出合适的加工方法处理LCO。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采用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的F... 我国石化企业催化裂化装置配置权重大,催化裂化柴油(LCO)芳烃和氮含量高、密度大、十六烷指数低,加氢精制困难,同时国内柴油需求下降,必须找出合适的加工方法处理LCO。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采用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的FD2GLCO加氢转化技术,对闲置的加氢裂化装置进行改造,加工LCO原料,生产高辛烷值汽油,副产清洁柴油和气体产品。改造后装置运行平稳,产品合格,成功消减柴油约400kt/a,达到了增产汽油、解决柴油出厂困难难题和增加企业效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o 处理 催化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壳型Co/Mo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其加氢脱硫性能
9
作者 徐景东 李文涛 +3 位作者 李慧胜 艾子龙 王廷海 徐人威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5-732,共8页
催化裂化汽油超深度加氢脱硫和保护烯烃不被加氢饱和为烷烃,依然是中国汽油质量升级的技术需求。本论文从传质角度出发,设计并制备了蛋壳型加氢脱硫催化剂,采用调控陈化时间的方法,可控制备了一系列的蛋壳型催化剂。采用SEM-EDX、XRD、H... 催化裂化汽油超深度加氢脱硫和保护烯烃不被加氢饱和为烷烃,依然是中国汽油质量升级的技术需求。本论文从传质角度出发,设计并制备了蛋壳型加氢脱硫催化剂,采用调控陈化时间的方法,可控制备了一系列的蛋壳型催化剂。采用SEM-EDX、XRD、H2-TPR、N2吸附-脱附、XPS和HRT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蛋壳型催化剂具有蛋壳厚度可调、蛋壳分布均匀的优点;蛋壳厚度对层状结构MoS2的片层长度和层数略有影响,但随着蛋壳厚度的增加,催化剂中Edge边位比例(fe)和Rim角位比例(fc)的比值fe/fc略有降低。选用模型催化裂化汽油对催化剂的脱硫性能进行考察,蛋壳型催化剂对脱硫活性影响较小,但蛋壳型催化剂具有更低的烯烃饱和活性,这主要归因于蛋壳催化剂具有更高的fe/fc,同时更低的传质阻力使得烯烃分子在含Mo活性相的壳层停留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汽油 脱硫 选择性 蛋壳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脂加氢脱氧生产绿色柴油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新月 李振京 +7 位作者 韩沂杭 郭永强 闫瑜 哈力米热·卡热木拉提 赵会吉 柴永明 刘东 殷长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51-364,共14页
与石化柴油相比,通过油脂加氢脱氧产生的绿色柴油在生物可降解性、环保性和低毒性方面具有多重优势。在绿色柴油的研究中,催化剂的研发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油脂加氢脱氧生产绿色柴油的反应机理、各类加氢脱氧催化剂以及催化剂失活与再... 与石化柴油相比,通过油脂加氢脱氧产生的绿色柴油在生物可降解性、环保性和低毒性方面具有多重优势。在绿色柴油的研究中,催化剂的研发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油脂加氢脱氧生产绿色柴油的反应机理、各类加氢脱氧催化剂以及催化剂失活与再生三个方面。贵金属催化剂储量稀少、价格昂贵,其工业化应用规模受到限制;而金属硫化物催化剂加氢后可能导致硫浸出,从而使催化剂失活并导致产品被污染;还原态非贵金属、金属碳化物、氮化物、磷化物催化剂由于成本效益高且无污染而受到广泛青睐,但制备工艺复杂,催化剂寿命低。因此,对非贵金属催化剂添加助剂进行改性以及使用不同载体,开发价廉、高效、环保的绿色催化剂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能源 生物燃料 催化 失活 脱氧 绿色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代MHUG-E技术专用加氢改质催化剂RIC-33和RIC-31的开发
11
作者 任亮 张奎 +3 位作者 杨平 刘建伟 胡志海 聂红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为满足乙烯市场对优质乙烯原料的需求,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了直馏柴油加氢改质生产优质乙烯原料(MHUG-E)技术第二代专用加氢改质催化剂RIC-33和RIC-31。与上一代催化剂RHC-131相比,RIC-33和RIC-31催化剂活性更适合加... 为满足乙烯市场对优质乙烯原料的需求,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了直馏柴油加氢改质生产优质乙烯原料(MHUG-E)技术第二代专用加氢改质催化剂RIC-33和RIC-31。与上一代催化剂RHC-131相比,RIC-33和RIC-31催化剂活性更适合加工直馏柴油,同时反应所得的未转化柴油具有更高的链烷烃含量,未转化柴油和轻石脑油馏分均可作为优质乙烯原料。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RIC-33和RIC-31的原料适应性好、活性适中、稳定性高,同时其再生催化剂具有与新鲜剂相当的活性和链烷烃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MHUG-E 改质 催化 直馏柴油 链烷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柴油一段加氢改质的新技术——MCI 被引量:22
12
作者 韩崇仁 方向晨 +1 位作者 赵玉琢 兰玲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5,共5页
M C I(最大限度提高十六烷值)工艺是一种改善劣质柴油馏分(如催化裂化柴油及其它高芳烃含量柴油)的加氢改质新工艺。 M C I工艺介于加氢精制和中压加氢改质( M P H G)或中压加氢裂化( M P H C)之间,它既具有加... M C I(最大限度提高十六烷值)工艺是一种改善劣质柴油馏分(如催化裂化柴油及其它高芳烃含量柴油)的加氢改质新工艺。 M C I工艺介于加氢精制和中压加氢改质( M P H G)或中压加氢裂化( M P H C)之间,它既具有加氢精制柴油馏分收率高的优点,又具有 M P H G 或 M P H C 对十六烷值提高幅度大的优点。 M C I工艺在接近加氢精制操作条件下利用一种新型催化剂进行加氢精制反应(如 H D S、 H D N 等)的同时达到提高柴油十六烷值的目的。此技术的关键是控制芳烃开环而不断链。一般情况下, M C I工艺能使柴油十六烷值提高 10 个单位以上,柴油收率高于9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馏分 催化裂化 改性 M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O加氢处理生产催化裂化原料的加氢深度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习远兵 龚剑洪 +3 位作者 李明丰 胡志海 宋以常 张毓莹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9-43,共5页
研究LTAG技术中LCO加氢深度对催化裂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LCO加氢深度对催化裂化反应的影响明显,适当控制LCO加氢深度,尽可能将LCO中的多环芳烃加氢转化为单环芳烃,可使催化裂化得到高收率的高辛烷值汽油。中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NiMoW... 研究LTAG技术中LCO加氢深度对催化裂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LCO加氢深度对催化裂化反应的影响明显,适当控制LCO加氢深度,尽可能将LCO中的多环芳烃加氢转化为单环芳烃,可使催化裂化得到高收率的高辛烷值汽油。中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NiMoW/Al_2O_3催化剂对LCO进行加氢处理,可以在多环芳烃饱和率达80%以上的同时保持较高的单环芳烃选择性。工业应用结果表明:以多环芳烃质量分数为68.7%~69.3%的LCO为原料进行加氢处理,多环芳烃饱和率达81.5%~81.8%,单环芳烃选择性达81.0%~82.3%,实现了高多环芳烃饱和率下的高单环芳烃选择性;以此加氢LCO作为催化裂化进料,催化裂化汽油的收率提高10百分点,汽油辛烷值RON提高1个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o 处理 催化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柴油深度加氢脱硫反应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7
14
作者 黄海涛 齐艳华 +1 位作者 石玉林 李大东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5-59,共5页
以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在滴流床反应器中,考察了温度、压力、空速、氢油比等操作参数对RN-1催化剂深度加氢脱硫反应活性的影响,建立了催化裂化柴油加氢脱硫反应的表观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以神经网络的计算手段研究了原料... 以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在滴流床反应器中,考察了温度、压力、空速、氢油比等操作参数对RN-1催化剂深度加氢脱硫反应活性的影响,建立了催化裂化柴油加氢脱硫反应的表观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以神经网络的计算手段研究了原料油性质对脱硫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神经网络系统对试验数据的处理有很好的准确性,对新原料油试验结果的预测有较好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柴油 数学模型 脱硫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柴油非加氢精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战风涛 吕志凤 +3 位作者 李林 苏贻勋 阙国和 宋月真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3期116-120,共5页
对催化裂化柴油非加氢精制改善其安定性的方法以及各种非加氢精制方法的原理、工艺的优缺点和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等进行了综合论述。其中 ,酸碱精制、吸附精制、溶剂精制、加速老化、离子交换树脂精制等方法主要是把柴油中的不安定组分从... 对催化裂化柴油非加氢精制改善其安定性的方法以及各种非加氢精制方法的原理、工艺的优缺点和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等进行了综合论述。其中 ,酸碱精制、吸附精制、溶剂精制、加速老化、离子交换树脂精制等方法主要是把柴油中的不安定组分从柴油中分离出来 ,而加入稳定剂法是通过稳定剂来抑制不安定组分的反应 ,从而达到稳定柴油特别是催化裂化柴油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柴油 安定性 精制 进展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柴油加氢处理生产高密度喷气燃料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锐 鞠雪艳 +3 位作者 李云 张乐 习远兵 刘锋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52,共7页
催化裂化柴油(简称催化柴油)中富含的单环及双环芳烃可通过加氢饱和生成环烷烃,是优质的高密度喷气燃料组分。通过对催化柴油窄馏分的烃类组成分析,确定了适合生产高密度喷气燃料产品的原料馏分范围;以优选的催化柴油轻馏分作为原料油,... 催化裂化柴油(简称催化柴油)中富含的单环及双环芳烃可通过加氢饱和生成环烷烃,是优质的高密度喷气燃料组分。通过对催化柴油窄馏分的烃类组成分析,确定了适合生产高密度喷气燃料产品的原料馏分范围;以优选的催化柴油轻馏分作为原料油,在适当的条件下加氢得到了密度(20℃)大于0.835 g/cm^(3)的高密度喷气燃料组分,并进一步开展了工艺条件对高密度喷气燃料产品性质影响的研究。催化柴油加氢生产高密度喷气燃料技术可为炼油企业在催化柴油加工路线上提供更多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柴油 处理 高密度喷气燃料 热值 烟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柴油及其加氢产物中芳烃类型与分子结构的表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乃鑫 刘泽龙 +2 位作者 杨平 刘颖荣 庄立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58-1166,共9页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催化裂化柴油(LCO)及其加氢产物中芳烃的组成。根据色谱保留时间和质谱断裂特征,分析了LCO及其加氢产物中芳烃的类型与结构,并对C_(9)~C_(11)的C_(n)H_(2n-8)类及C_(n)H_(2n-12)类芳烃进行了分子结构鉴别...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催化裂化柴油(LCO)及其加氢产物中芳烃的组成。根据色谱保留时间和质谱断裂特征,分析了LCO及其加氢产物中芳烃的类型与结构,并对C_(9)~C_(11)的C_(n)H_(2n-8)类及C_(n)H_(2n-12)类芳烃进行了分子结构鉴别。结果表明:C_(n)H_(2n-8)类芳烃在LCO中为具有五元环结构的茚满类,在加氢产物中既有四氢萘类,也有茚满类,后者可由前者发生异构化反应生成;C_(n)H_(2n-10)类芳烃在LCO中是以含有双键的环烷芳烃为主,如茚类、二氢萘类,在加氢产物中则是以含有饱和环结构的芳烃,如二环烷基苯类为主;LCO及其加氢产物中的C_(n)H_(2n-16)类芳烃均为芴类;萘类侧链的碳数、个数与位置均会影响其加氢转化率。此研究可为芳烃的选择性加氢以及后续加工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柴油(lco) 芳烃 分子结构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催化裂化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的工艺条件及工业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兰玲 贝耀明 方向晨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36-39,共4页
就改善催化裂化柴油新一代加氢改质催化剂FC-4512应用的工艺条件在实验室进行了考察,并在600kt/a柴油加氢工业装置上进行了应用试验。实验室考察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体积空速0.8~1.5h^(-1),反应温度350~380℃,氢油体积比600~8... 就改善催化裂化柴油新一代加氢改质催化剂FC-4512应用的工艺条件在实验室进行了考察,并在600kt/a柴油加氢工业装置上进行了应用试验。实验室考察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体积空速0.8~1.5h^(-1),反应温度350~380℃,氢油体积比600~800,反应氢分压6.0~8.0MPa。工业应用可根据装置自身特点,利用工艺条件的互补性,调整操作参数,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的脱硫活性好,可由原料中的7 000μg/g降到产品的5.8μg/g;降凝效果明显,凝点可由-4℃降至-7℃;十六烷值提高10.9个单位,柴油收率大于95%。该催化剂对原料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催化裂化 改质催化 工艺条件 脱硫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P催化裂化柴油与渣油联合加氢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施瑢 戴立顺 +1 位作者 刘涛 邓中活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1,共6页
以长岭渣油作为原料油,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研究了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MIP催化裂化重柴油的掺入对渣油加氢的影响。结果表明,MIP催化裂化重柴油的掺入使得脱硫率和脱(Ni+V)率均有提高,脱硫率最高提高了2.36百分点,脱(Ni+V)率最高提高... 以长岭渣油作为原料油,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研究了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MIP催化裂化重柴油的掺入对渣油加氢的影响。结果表明,MIP催化裂化重柴油的掺入使得脱硫率和脱(Ni+V)率均有提高,脱硫率最高提高了2.36百分点,脱(Ni+V)率最高提高了3.14百分点。收集渣油加氢生成油进行催化裂化试验,结果表明,按循环操作计算,MIP催化裂化汽油收率可增加8.69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 MIP 催化裂化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外预硫化型MoNiP/γ-Al_2O_3催化剂的催化裂化柴油加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彦鹏 刘大鹏 +2 位作者 柴永明 赵会吉 刘晨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4-127,132,共5页
考察了放大制备的器外预硫化型MoNiP/γ-Al2O3催化剂的催化裂化柴油的加氢脱硫(HDS)、加氢脱氮(HDN)性能,并与传统的器内预硫化的MoNiP/γ-Al2O3催化剂作对比。结果表明,在氢压为8.0 MPa,氢油体积比为570,反应温度为310℃,体积空速为1.9... 考察了放大制备的器外预硫化型MoNiP/γ-Al2O3催化剂的催化裂化柴油的加氢脱硫(HDS)、加氢脱氮(HDN)性能,并与传统的器内预硫化的MoNiP/γ-Al2O3催化剂作对比。结果表明,在氢压为8.0 MPa,氢油体积比为570,反应温度为310℃,体积空速为1.9 h-1的条件下,器外预硫化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和加氢后柴油的十六烷值提高值均与器内预硫化催化剂基本相当,而其加氢脱氮性能略低。X射线衍射(XRD)与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分析表明,器外预硫化催化剂的MoS2活性相对并不完善,导致其加氢性能以及加氢脱氮活性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外预硫化 催化裂化柴油 脱硫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