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全加权矩阵分解的用户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被引量:4
1
作者 邓秀勤 刘太亨 +1 位作者 刘富春 龙咏红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11期199-203,219,共6页
针对传统的基于用户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将用户对某物品的喜好程度等同看待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融合全加权矩阵分解的用户协同过滤模型。该模型首先为观测值设计频率感知加权,且非均匀地设计用于未观测值的用户导向加权。然后组合观测值... 针对传统的基于用户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将用户对某物品的喜好程度等同看待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融合全加权矩阵分解的用户协同过滤模型。该模型首先为观测值设计频率感知加权,且非均匀地设计用于未观测值的用户导向加权。然后组合观测值和未观测值的加权,并根据评分确定用户声誉和用户关系的相似性,构建融合全加权矩阵分解的用户协同过滤模型。为了验证提出的推荐算法的性能,在Douban、Epinions和Last.fm 3个真实数据集上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AWMF_UCFR算法的推荐准确性与MF算法、WRMF-UO算法、SoRS算法相比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过滤 推荐算法 加权矩阵分解 社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非负矩阵分解的异常声音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潘雨青 于浩 李峰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5-1432,共8页
异常声音检测方法多用强标签数据进行训练,而高质量的强标签音频数据标注难度较大、收集成本高昂。针对现有异常音频检测方法使用弱标签数据会受到非平稳和时变噪声的干扰,导致训练结果较差、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音频频谱的加... 异常声音检测方法多用强标签数据进行训练,而高质量的强标签音频数据标注难度较大、收集成本高昂。针对现有异常音频检测方法使用弱标签数据会受到非平稳和时变噪声的干扰,导致训练结果较差、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音频频谱的加权非负矩阵分解WNMF方法。该方法使用WNMF对弱标签和无标签数据进行标记,并分离目标声音事件和背景噪声。在适当的权值下,WNMF改变标记时不同频段音频信息的重要性,以抑制噪声,提高分离质量,使其逼近全监督模型训练的效果;之后使用卷积神经网络产生帧级预测和音频标签预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准确率相比于传统NMF处理弱标签数据的方法提升了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声音检测 弱标签和无标签数据 加权非负矩阵分解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ST域的改进加权非负矩阵分解的图像融合 被引量:3
3
作者 史敏红 高媛 +1 位作者 秦品乐 王丽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8-273,共6页
针对加权非负矩阵分解中算法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加权非负矩阵分解和双通道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图像融合的改进算法。首先,对已经配准的两个源图像进行非下采样Shearlet变换;然后,对于图像低频子带,采用改进的WNMF的算法,动态... 针对加权非负矩阵分解中算法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加权非负矩阵分解和双通道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图像融合的改进算法。首先,对已经配准的两个源图像进行非下采样Shearlet变换;然后,对于图像低频子带,采用改进的WNMF的算法,动态更新权值矩阵,更好地提取图像特征信息。对于高频子带,采用改进双通道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算法,链接强度值采用块的梯度值,更好地保留图像的微小细节信息;最后,经过非下采样Shearlet的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实验表明,将加权非负矩阵分解与双通道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相结合,不仅能很好的提取图像的特征信息,保留更多细节信息;同时双通道的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方法能提高算法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非负矩阵分解 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 双通道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链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完全非负矩阵分解的加速算法 被引量:13
4
作者 史加荣 焦李成 尚凡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1-295,共5页
非负矩阵分解(NMF)已成为数据分析与处理的一种日益流行的方法.当数据矩阵不完全时,可用加权非负矩阵分解(WNMF)来分解矩阵.但是在WNMF算法中,对于给定的搜索方向,步长的选取一般来说不是最优的.本文研究了不完全非负矩阵分解(INMF)问题... 非负矩阵分解(NMF)已成为数据分析与处理的一种日益流行的方法.当数据矩阵不完全时,可用加权非负矩阵分解(WNMF)来分解矩阵.但是在WNMF算法中,对于给定的搜索方向,步长的选取一般来说不是最优的.本文研究了不完全非负矩阵分解(INMF)问题,提出了加速算法(AINMF).首先,将INMF问题转化为交替地求解两个非负最小二乘(NNLS)问题.对于每个NNLS问题,在搜索方向上采用精确的步长.接着,分析了NNLS问题的算法复杂度.最后,试验结果证实了AINMF优于WNM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负矩阵分解 不完全非负矩阵分解 数据丢失问题 加权非负矩阵分解 非负最小二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社交关系和局部地理因素的兴趣点推荐 被引量:5
5
作者 夏英 张金凤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33-139,共7页
兴趣点(Point-Of-Interest,POI)推荐是基于位置社交网络(Location-Based Social Network,LBSN)中一项重要的个性化服务,可以帮助用户发现其感兴趣的POI,提高信息服务质量。针对POI推荐中存在的数据稀疏性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社交关系和局... 兴趣点(Point-Of-Interest,POI)推荐是基于位置社交网络(Location-Based Social Network,LBSN)中一项重要的个性化服务,可以帮助用户发现其感兴趣的POI,提高信息服务质量。针对POI推荐中存在的数据稀疏性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社交关系和局部地理因素的POI推荐算法。根据社交关系中用户间的共同签到和距离关系度量用户相似性,并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方法构建社交影响模型。为每个用户划分一个局部活动区域,通过对区域内POIs间的签到相关性分析,建立局部地理因素影响模型。基于加权矩阵分解挖掘用户自身偏好,并融合社交关系和局部地理因素进行POI推荐。实验表明,所提出的POI推荐算法相比其他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召回率,能够有效缓解数据稀疏性问题,提高推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社交网络 兴趣点推荐 社交关系 局部地理因素 加权矩阵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用户活动轨迹和个性化区域划分的兴趣点推荐 被引量:9
6
作者 安敬民 李冠宇 +1 位作者 蒋伟 孙云浩 《计算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6-1194,共19页
随着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络(Location-Based Social Networks,LBSNs)与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推荐的有效组合,近年来已涌现出大量的相关研究,这些方法主要可分为将地理、社会、类别、文本以及时间等上下文信息进行建模并融合,进而... 随着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络(Location-Based Social Networks,LBSNs)与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推荐的有效组合,近年来已涌现出大量的相关研究,这些方法主要可分为将地理、社会、类别、文本以及时间等上下文信息进行建模并融合,进而克服数据稀疏问题并提升兴趣点推荐的性能.但已有的兴趣点推荐方法认为不同上下文间相互独立,在对不同上下文建模并融合的过程中忽略了其内在联系,导致上下文信息未得到充分利用.另外,在将上下文模型融合到用户自身偏好模型时,未考虑上下文信息对用户历史签到记录的不同影响.为应对上述挑战,本文合理地重构了上下文信息模型并有效地融合到用户偏好模型中,且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活动轨迹和个性化区域划分的兴趣点推荐方法.该方法根据用户的活动轨迹刻画出其日常活动区域,并探索了不同用户间的地理距离分布以及活动轨迹的相似度以建模社会关系对用户签到的影响.进一步地,结合用户活动轨迹区域内的POI的地理信息,使用带有自适应带宽的核密度估计方法评估POI间的地理相关性,以建模POI地理信息对用户签到的影响.最后,将用户社会关系模型和POI地理信息模型与用户自身偏好模型融合,使用改进的加权矩阵分解技术求解用户的个性化POI推荐.本文分别采用经典的和当前流行的相关研究作为基准,在Gowalla和Foursquare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更好的POI推荐效果,说明了本文提出的模型在融合策略和克服数据稀疏性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络 兴趣点推荐 上下文信息 数据稀疏 用户活动轨迹 加权矩阵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NMF和区域分维的图像融合算法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少鹏 郝群 +1 位作者 宋勇 胡摇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10-1315,共6页
针对非负矩阵分解图像融合算法细节表现能力不足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非负矩阵分解和区域分维相结合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在研究图像区域分维性质的基础上,用不同尺度上的区域分维来获取加权系数。通过设计加权系数的获取... 针对非负矩阵分解图像融合算法细节表现能力不足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非负矩阵分解和区域分维相结合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在研究图像区域分维性质的基础上,用不同尺度上的区域分维来获取加权系数。通过设计加权系数的获取方法,重点突出边缘像素和小区域,以提高加权非负矩阵分解图像融合算法的细节提取能力,并得到最符合人眼视觉效果的融合图像。与现有基于标准或各种改进非负矩阵分解图像融合算法的对比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在平均梯度等表示细节信息的指标上提高了19%以上,有效改善了标准非负矩阵分解图像融合算法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加权非负矩阵分解 分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WNMF及在图像融合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少鹏 郝群 宋勇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66-1271,共6页
标准非负矩阵分解图像融合算法全局特征提取能力有限,造成融合图像的对比度不高,视觉效果不好,针对这一问题,对加权非负矩阵分解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动态加权非负矩阵分解思想并将之应用于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动态加权非负矩... 标准非负矩阵分解图像融合算法全局特征提取能力有限,造成融合图像的对比度不高,视觉效果不好,针对这一问题,对加权非负矩阵分解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动态加权非负矩阵分解思想并将之应用于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动态加权非负矩阵分解算法首先通过加权系数的设计指定重要特征,并在迭代过程中根据各区域相对重要程度的变化对加权系数进行动态调整,与标准非负矩阵分解算法相比较,动态加权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全局特征提取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对比实验表明,相对于目前常见标准非负矩阵分解图像融合算法,采用区域突变度作为目标函数的动态加权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平均梯度提高了36%以上,标准差提高了1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特征提取 动态加权非负矩阵分解 突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下采样Shearlet和WNMF的红外热波图像融合 被引量:8
9
作者 吴一全 殷骏 曹照清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8-116,共9页
提出了基于非下采样Shearlet变换和加权非负矩阵分解的红外热波图像融合方法.红外热波序列图像经非下采样Shearlet变换后,采用动态加权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对低频系数进行融合处理.该算法的加权系数依据图像像素突变度动态调整,以突出红外... 提出了基于非下采样Shearlet变换和加权非负矩阵分解的红外热波图像融合方法.红外热波序列图像经非下采样Shearlet变换后,采用动态加权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对低频系数进行融合处理.该算法的加权系数依据图像像素突变度动态调整,以突出红外热波图像的缺陷区域;高频系数则采取基于区域改进拉普拉斯能量和的融合策略,以保持缺陷的边缘细节.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主观视觉效果及边缘保持度、相关度、运行时间三种客观定量评价指标中,融合性能更优,具有快速、有效等优点,能更完整和清晰地保持红外热波图像的边缘轮廓.该方法可有效地应用于多幅红外热波序列图像的融合中,在红外热波无损检测领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红外热波 图像融合 非下采样Shearlet变换 加权非负矩阵分解 改进拉普拉斯能量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CT域的动态WNMF图像融合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葛雯 杨阳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6-290,共5页
在红外线与可见光图像的融合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融合图像细节方面缺失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了改进的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SCT)图像融合算法,融入动态的加权非负矩阵分解规则(WNMF),对图像进行融合处理。结果表明,利用非下采样... 在红外线与可见光图像的融合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融合图像细节方面缺失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了改进的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SCT)图像融合算法,融入动态的加权非负矩阵分解规则(WNMF),对图像进行融合处理。结果表明,利用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算法对两幅源图像进行多尺度多方向的分解,可得到低频与高频部分;动态的WNMF融合规则作为低频部分的融合规则;高频部分中最高层的分解尺度采用绝对值取大的方法;高频部分其它各层则设定匹配度阈值;低于阈值时,使用基于区域能量匹配度的区域方差选大的方法;如果高于阈值时,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进行;通过对低频部分与高频部分的处理,用NSCT逆变换方式获得了融合图像。该方法有效提高了融合图像清晰度,凸显了其细节信息,缩短了所需的计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图像融合 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 加权非负矩阵分解 区域能量匹配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隐式反馈的标签感知推荐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红梅 刁兴春 +2 位作者 曹建军 冯钦 张磊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43,共8页
为进一步提高面向隐式反馈的标签感知推荐性能,针对隐式反馈数据的稀疏性问题以及标签数据的冗余、语义模糊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细粒度偏好和增量加权矩阵分解的个性化推荐方法。为缓解隐式反馈数据稀疏不平衡的影响,提出使用协... 为进一步提高面向隐式反馈的标签感知推荐性能,针对隐式反馈数据的稀疏性问题以及标签数据的冗余、语义模糊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细粒度偏好和增量加权矩阵分解的个性化推荐方法。为缓解隐式反馈数据稀疏不平衡的影响,提出使用协同近邻用户关系从大规模未观测数据中挖掘目标用户可能感兴趣的潜在项目,即近邻用户感兴趣但目标用户未选择的项目,进而提出了用户对项目的细粒度偏好假设:观测项目>潜在项目>其他未观测项目,改进传统成对偏好假设的粗糙性。为获取更为可靠的近邻用户,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来抽取用户-标签的低维、抽象的深层语义特征,缓解了原始标签数据的冗余、语义模糊等对用户表征的影响。最后,基于用户的细粒度偏好提出一种增量加权矩阵分解模型,并进行快速优化求解与推荐。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在多个排序推荐准确性的评价指标(Pre@5,NDCG@5,MRR)上分别提升了约9%,8%,9%,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式反馈 标签感知推荐 深度学习 细粒度偏好 加权矩阵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rk个性化地点推荐系统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东 陈光 +1 位作者 李海滨 杨朔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3-540,共8页
针对传统的Hadoop MapReduce框架下数据计算效率低下的问题,选用基于内存迭代计算的Spark框架,提出融合用户偏好与上下文信息的加权矩阵分解算法,设计并实现了针对目标用户的个性化地点推荐系统.结果表明,系统的整体架构分为数据源、数... 针对传统的Hadoop MapReduce框架下数据计算效率低下的问题,选用基于内存迭代计算的Spark框架,提出融合用户偏好与上下文信息的加权矩阵分解算法,设计并实现了针对目标用户的个性化地点推荐系统.结果表明,系统的整体架构分为数据源、数据仓库、核心业务与数据展示4个模块,模块间的稳定传输保证了推荐系统的顺利运行.在真实数据集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实验测试,验证了设计系统的高准确率与高召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荐系统 Spark框架 加权矩阵分解 个性化地点推荐 迭代计算 相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