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局部回归模型的森林生物量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卢士欣 贾炜玮 +3 位作者 孙毓蔓 张小勇 吴思敏 肖锐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8-156,共9页
基于丰林县地区4期Landsat影像和对应气象站点数据,结合该地区248块固定样地数据,利用全局回归模型(多元线性模型)和2种局部回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建立研究区乔木地上生物量和遥感因子之间的关系,选出最优... 基于丰林县地区4期Landsat影像和对应气象站点数据,结合该地区248块固定样地数据,利用全局回归模型(多元线性模型)和2种局部回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建立研究区乔木地上生物量和遥感因子之间的关系,选出最优模型来研究丰林县乔木地上生物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根据3种模型的模拟结果数据与实测值的分析对比可以发现,局部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要优于全局模型,加入时间特征的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模型评价指标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相比更为理想。统计得到研究区4个时期内总的乔木地上生物量分别为1.63×10^(7)、2.05×10^(7)、2.32×10^(7)、3.37×10^(7)t,4个时期的平均乔木地上生物量分别为54.82、68.98、77.87、113.46 t/hm2,乔木地上生物量呈现出逐期增加的趋势。利用遥感因子估测丰林地区的地上生物量,为未来该地区生物量分布的估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地上生物量 时空动态变化 遥感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哑变量建模方法探讨——以杉木林生物量建模为例
2
作者 曾伟生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2期40-45,共6页
哑变量建模方法是林业建模实践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对不同哑变量设置方案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以构建杉木林生物量模型为例,利用从全国范围内收集的3 152个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杉木林固定样地数据,将反映3... 哑变量建模方法是林业建模实践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对不同哑变量设置方案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以构建杉木林生物量模型为例,利用从全国范围内收集的3 152个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杉木林固定样地数据,将反映3个不同区域(华东、中南、西南)的分类变量作为哑变量,对比分析了5种哑变量设置方案的建模结果。结果显示:5种方案均取得相同结果,杉木林生物量模型的R2达到了0.938,MPE和MPSE分别小于1%和15%。进一步分析结果还表明:哑变量建模方法可用于比较不同区域或类型之间模型的差异及分析其差异显著性,建模的关注点不同,就可以选用不同的哑变量设置方案。最后,建立了全国及华东、中南西南2个区域的杉木林生物量模型,为国家及区域尺度的杉木林生物量估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哑变量 生物量模型 加权回归 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桦立木生物量模型的研建 被引量:5
3
作者 宋永全 周杭 +2 位作者 张伟 刘彦宏 朱家诺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基于2019—2020年在云南省境内采集并测定的157株西南桦立木生物量(其中地上生物量106株、全树生物量51株),建立地上、地下生物量一元(二元)独立模型W=a×D^(b)、W=a×D^(b)×HC,并采用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建立西南桦地上总生... 基于2019—2020年在云南省境内采集并测定的157株西南桦立木生物量(其中地上生物量106株、全树生物量51株),建立地上、地下生物量一元(二元)独立模型W=a×D^(b)、W=a×D^(b)×HC,并采用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建立西南桦地上总生物量与树枝、树叶、树干各分项生物量之和相容的西南桦立木生物量模型,采用根茎比建立地下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对于西南桦地上生物量,一元、二元模型分别选用权函数W=1/(D^(2))、W=1/(D^(2)H),对于西南桦地下生物量,一元、二元模型分别选用权函数W=1/(D^(0.5))、W=1/(D^(0.5)H^(0.5)),进行加权回归求解模型参数,可明显减小异方差影响及提高模型稳定性;相容性生物量模型解决了立木树枝、树叶、树干等分项生物量之和与地上总生物量不相等问题;从评价指标来看,西南桦地上总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均在94%以上;树枝、树叶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在92%以上,地下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在87%以上。总之,各模型预估精度均达到了国家相关精度要求;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西南桦生物量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桦 生物量 独立模型 相容性模型 加权回归 根茎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及估计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6
4
作者 符利勇 雷渊才 曾伟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54,共13页
以南方150株马尾松地上生物量数据为例,在考虑林分起源和未考虑林分起源2种情形下,对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法、比例平差法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3种方法进行综合比较研究。根据分配层次不同,比例平差法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将进一步考虑总... 以南方150株马尾松地上生物量数据为例,在考虑林分起源和未考虑林分起源2种情形下,对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法、比例平差法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3种方法进行综合比较研究。根据分配层次不同,比例平差法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将进一步考虑总量直接控制和分级联合控制2种方案。从直径、树高、地径、年龄、枝下高和冠幅6个林分变量中选取不同的变量构建一元、二元和三元生物量模型,利用加权最小二乘回归法消除生物量模型中存在的异方差性。基于独立形式的一元、二元和三元模型,利用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法、比例平差法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构建相应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在考虑和未考虑林分起源情形下,3种估计方法都能有效保证各分量生物量总和等于总生物量,预测精度较高。总体而言,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预测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强,其次是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法,最差的是非线性比例平差法;根据建模数据和检验数据综合比较得知,在考虑和未考虑林分起源情形下,总量控制联立方程组法对应的二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预测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 比例平差 非线性联立方程组 相容性 生物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哑变量模型和混合模型的比较——以构建不同区域杉木林和落叶松林生物量模型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邹文涛 曾伟生 +1 位作者 杨学云 温雪香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5,共8页
以构建杉木林和落叶松林生物量模型为例,利用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3 152个杉木林和2 495个落叶松林固定样地数据,将反映不同区域的分类变量作为哑变量或随机变量,对比分析哑变量模型和混合模型两种建模方法。结果显示:两种建模方法... 以构建杉木林和落叶松林生物量模型为例,利用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3 152个杉木林和2 495个落叶松林固定样地数据,将反映不同区域的分类变量作为哑变量或随机变量,对比分析哑变量模型和混合模型两种建模方法。结果显示:两种建模方法得出的不同区域杉木林和落叶松林生物量模型的确定系数(R^(2))均达到0.9以上,平均预估误差(E_(MP))均小于1.5%,总体相对误差(E_(TR))均等于或接近于0,平均系统误差(E_(AS))基本在±5%以内,平均百分标准误差(E_(MPS))大多数小于15%;华东、中南、西南3个区域的杉木林生物量模型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中南和西南地区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东北、华北、西部3个区域的落叶松林生物量模型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哑变量模型和混合模型两种建模方法均可用于比较不同区域或不同类型林分生物量模型的差异并分析其差异显著性,且结果基本一致,混合模型比哑变量模型更为适用,其结果也更为稳定;所建生物量模型为国家及区域尺度的杉木林和落叶松林生物量估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哑变量 随机变量 生物量模型 加权回归 落叶松 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森林清查资料的乔木林生物量估算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64
6
作者 李海奎 赵鹏祥 +1 位作者 雷渊才 曾伟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52,共9页
利用广东、江西、贵州、陕西、吉林和北京6省市第六、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资料,应用IPCC法、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从计算原理过程、方法特点、模型的可验证和可重复性以及2期生物量增长的稳定性等方面对3种... 利用广东、江西、贵州、陕西、吉林和北京6省市第六、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资料,应用IPCC法、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从计算原理过程、方法特点、模型的可验证和可重复性以及2期生物量增长的稳定性等方面对3种估算乔木林生物量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总生物量,可变BEF2的IPCC法估算结果偏大,固定BEF2的IPCC法估算结果偏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的估算结果较为适宜;对于转换因子,同一树种在不同的区域间,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最为稳定;各个树种7次清查的转换因子,IPCC法和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比较稳定,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波动较大;对于2期生物量增长率,可变BEF2的IPCC法和固定BEF2的IPCC法结果接近,比较稳定,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波动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C 转换因子连续函数 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 乔木林生物量 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大熊猫可食竹生物量模型
7
作者 秦炜锐 刘景怡 +6 位作者 宋心强 付明霞 潘翰 程勇 薛飞 周材权 杨彪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87-93,共7页
2023年4月在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国家公园荥经片区不同森林类型下随机抽样,测量记录不同的大熊猫可食竹的生长指标和生物量,通过回归的方法建立大熊猫可食竹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除冷箭竹(Arundinaria faberi)叶外,以高度... 2023年4月在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国家公园荥经片区不同森林类型下随机抽样,测量记录不同的大熊猫可食竹的生长指标和生物量,通过回归的方法建立大熊猫可食竹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除冷箭竹(Arundinaria faberi)叶外,以高度和基径为自变量的泥巴山筇竹(Qiongzhuea multigemmia)、短锥玉山竹(Yushania brevipaniculata)和八月竹(Chimonobambusa szechuanensis)不同构件生物量模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泥巴山筇竹秆生物量模型和地上生物量模型的拟合效果相对最佳。研究结果对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大熊猫可食竹生物量调查、种群恢复与栖息地现状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可食竹 回归 生物量模型 栖息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线性回归方法拟合非线性模型的加权法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政兴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线性回归 非线性模型 加权 经济数学 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马尾松立木生物量模型研建 被引量:59
9
作者 曾伟生 肖前辉 +1 位作者 胡觉 廖志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56,共7页
开展全国森林生物量监测和评估,建立适合较大区域范围的通用性立木生物量模型将成为必然趋势。以中国南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立木生物量为对象,对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通用性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线性和非线性立木... 开展全国森林生物量监测和评估,建立适合较大区域范围的通用性立木生物量模型将成为必然趋势。以中国南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立木生物量为对象,对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通用性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线性和非线性立木生物量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非线性模型要优于线性模型;然后,对一元、二元与多元非线性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模型中增加树高、冠幅等因子对预估精度的提高相当有限,仅用胸径作为预估因子的一元模型已经解释了生物量变动的95%以上,可以用于大尺度森林生物量的估计;最后,对地下生物量的估计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地下生物量实测样本只是地上生物量实测样本的子样本时,合适的做法是利用子样本建立根茎比模型,再结合利用大样本建立的地上生物量模型来联合估计地下生物量。本研究建立的中国南方9省区马尾松地上生物量模型的预估精度达到95%以上,地下生物量模型的预估精度也接近90%,可以用于该区域的马尾松生物量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理学 立木生物量 马尾松 线性模型 非线性模型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落叶松立木生物量模型的研建 被引量:26
10
作者 尹艳豹 曾伟生 唐守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3-26,92,共5页
利用从东北地区采集的150株落叶松(Larix spp.)立木生物量数据,对立木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通用性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线性模型要优于线性模型,仅用胸径作为预估因子的一元模型的预估精度可达95%以上,可用于大尺度... 利用从东北地区采集的150株落叶松(Larix spp.)立木生物量数据,对立木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通用性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线性模型要优于线性模型,仅用胸径作为预估因子的一元模型的预估精度可达95%以上,可用于大尺度森林生物量的估计。建立根茎比模型对地下生物量进行估计是可行的,预估精度接近90%。建立的落叶松地上生物量模型和地下生物量模型可用于东北地区落叶松生物量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木生物量 落叶松 线性模型 非线性模型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模型对数回归的偏差校正及与加权回归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81
11
作者 曾伟生 唐守正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7-143,共7页
本文结合大样本的立木生物量实测数据,对非线性模型对数回归的偏差校正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与加权回归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分析了对数回归产生偏差的内在原因,并提出了一个新的校正因子,同时对另外3个偏差校正因子一并进行了检验,... 本文结合大样本的立木生物量实测数据,对非线性模型对数回归的偏差校正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与加权回归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分析了对数回归产生偏差的内在原因,并提出了一个新的校正因子,同时对另外3个偏差校正因子一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本文和Baskerville(1972)提出的校正因子,能保证与加权回归估计结果趋于一致;然后,对非线性加权回归中基于普通回归残差推导的权函数与通用权函数(W=1/f(x)2)的拟合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基本相当,而通用权函数更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建议对带有异方差的非线性模型,最好直接采用加权回归进行估计;当按照通用权函数进行估计其总相对误差超出一定范围时,应该根据普通回归估计的残差推导效果最佳的权函数后再进行加权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模型 生物量模型 对数回归 加权回归 偏差校正 异方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参数空间变系数回归模型的两步估计方法及其数值模拟 被引量:27
12
作者 魏传华 梅长林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5年第1期16-19,50,共5页
文章提出了关于半参数空间变系数回归模型的两步估计方法,该方法可得到模型中常值系数估计量的精确解析表达式,广泛的数值模拟表明所提出的估计方法对估计常值系数具有满意的精度和稳定性。
关键词 半参数空间变系数回归模型 地理加权回归 两步估计 广义交叉证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的局部加权最小二乘解法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静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7年第3期44-47,共4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预测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常见的预测方法就有数十种之多。而组合预测是将不同的预测方法组合起来,综合利用各个方法所提供的信息,其效果往往优于单一的预测方法,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基于变系数模型的思...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预测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常见的预测方法就有数十种之多。而组合预测是将不同的预测方法组合起来,综合利用各个方法所提供的信息,其效果往往优于单一的预测方法,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基于变系数模型的思想研究了组合预测模型,将变权重的求取转化为变系数模型中系数函数的估计问题,从而可以基于局部加权最小二乘方法求解,利用交叉证实法选取光滑参数。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预测精度很高,效果优于其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权组合预测模型 变系数回归模型 局部加权最小二乘 交叉证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参数回归模型随机加权估计的渐近展开
14
作者 任争争 李佼瑞 徐伟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0-123,共4页
指出对简单的半参数回归模型y=xβ+g(t)+ε,在进行参数估计时,为避免利用Bootstrap法需进行重新抽样,应用随机加权法构造了涉及参数β的最小二乘随机加权估计量n,并且在适当的条件下获得了n分布的Edgeworth展开,其收敛速度可达到O(n-(1)... 指出对简单的半参数回归模型y=xβ+g(t)+ε,在进行参数估计时,为避免利用Bootstrap法需进行重新抽样,应用随机加权法构造了涉及参数β的最小二乘随机加权估计量n,并且在适当的条件下获得了n分布的Edgeworth展开,其收敛速度可达到O(n-(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参数回归模型 随机加权 EDGEWORTH展开 收敛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归地区偃松单木生物量模型 被引量:3
15
作者 庄会霞 刘琪璟 +2 位作者 孟盛旺 贾全全 邓留宝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7-101,共5页
为了解偃松单木地上生物量及其分配模式,采用嵌套回归法对偃松伐倒木进行调查,用异速生长方程建立各组分的独立生物量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相容性处理。结果表明:偃松单木各组分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拟合效果均显著,决定系数均大于0.80。
关键词 偃松 生物量 嵌套回归 异速生长模型 相容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主要树种立木生物量模型的研建 被引量:14
16
作者 蔡会德 农胜奇 +3 位作者 张伟 江锦峰 熊晓斐 刘峰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61,66,共5页
在广西境内收集杉木、马尾松、桉树、硬阔类、软阔类等树种333株,按收获法进行生物量测定,分别树种采用W=c1×Dc2,W=c1×(D2H)c2,W=c1×Dc2×Hc3模型进行地上部分生物量拟合,并采用加权回归估计消除模型的异方差,利用... 在广西境内收集杉木、马尾松、桉树、硬阔类、软阔类等树种333株,按收获法进行生物量测定,分别树种采用W=c1×Dc2,W=c1×(D2H)c2,W=c1×Dc2×Hc3模型进行地上部分生物量拟合,并采用加权回归估计消除模型的异方差,利用部分有根部生物量测定的样本,分别树种建立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回归模型,获得平均根茎比参数。结果表明:1)采用W=c1×Dc2×Hc3结构建立地上生物量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2)通过加权回归后,地上生物量模型精度略有降低,但模型稳定性增强;3)主要树种地上生物量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达到0.93以上,总相对误差(TRE)和平均系统误差(MSE)均控制在±1%以内,平均预估精度基本在94%以上,结合平均根茎比参数,可在一定径级范围内用于广西主要树种生物量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生物量模型 加权回归 根茎比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的风力发电容量预测 被引量:14
17
作者 冬雷 王丽婕 +2 位作者 郝颖 胡国飞 廖晓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7-622,共6页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富锦风电场风电机组发电容量时间序列进行分析,通过长自回归模型法建立了基于这些数据的自回归模型(AR)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在建模过程中,采用3种定阶方法分别建立了不同的ARMA模型,并在对比分析了不同模...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富锦风电场风电机组发电容量时间序列进行分析,通过长自回归模型法建立了基于这些数据的自回归模型(AR)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在建模过程中,采用3种定阶方法分别建立了不同的ARMA模型,并在对比分析了不同模型的优缺点之后对其进行加权平均综合处理,最终得到较理想的预测模型,使风力发电容量短期预测的归一化平均绝对误差降到7%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容量预测 回归滑动平均模型 长自回归 定阶 加权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物量的空间自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维芳 董薪明 +3 位作者 董小枫 吕丹阳 苏婷婷 郑安然 《森林工程》 2018年第2期35-39,共5页
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基础,可以很好的衡量森林生产力。研究森林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对揭示地表空间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帽儿山林区为主要研究区域,以2004年帽儿山林区固定样地调查数据... 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基础,可以很好的衡量森林生产力。研究森林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对揭示地表空间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帽儿山林区为主要研究区域,以2004年帽儿山林区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帽儿山地区生物量进行全局自相关性分析和局部自相关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使用R软件建立生物量与各地理因子、生物因子的多元回归模型;使用GWR软件,以每公顷株数、平均胸径和高程为解释变量,建立GWR模型。结果表明:帽儿山地区的森林生物量具有空间正相关性,在本研究区域内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较多元回归模型AIC值降低了90,决定系数R^2和调整型决定系数R^2均有提升,GWR模型具有更高的拟合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空间自相关性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影像的汝城县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何矣 蒋瑞滨 文敏 《湖南林业科技》 2020年第3期59-64,共6页
精确估测森林生物量是分析森林碳动态和碳循环的基础。本研究采用汝城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结合Landsat 8遥感影像,分析了森林地上生物量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并选取显著相关的植被指数因子,分别构建普通最小二乘模型、空间滞... 精确估测森林生物量是分析森林碳动态和碳循环的基础。本研究采用汝城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结合Landsat 8遥感影像,分析了森林地上生物量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并选取显著相关的植被指数因子,分别构建普通最小二乘模型、空间滞后模型以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并绘制汝城县森林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通过对森林地上生物量的空间效应分析,发现样地生物量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不容忽视。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相比,空间滞后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可以减少空间效应对森林地上生物量估测的影响。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过高或过低估计,估测森林地上生物量的精度最高,决定系数达到0.756,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最小,分别为17.288 t·hm-2和-8.542%。因此使用Landsat 8遥感影像结合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在改善森林地上生物量的估测中具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地上生物量 空间效应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汝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树种生物量模型研建
20
作者 赵忠宝 文嘉禄 +2 位作者 宋瑜 贲扬骁 刘辉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5期107-115,共9页
建立单木生物量模型是开展森林生物量及碳储量评估的基础。为准确估算秦皇岛市的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基于该市主要树种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山杨Populus da-vidiana、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和毛白... 建立单木生物量模型是开展森林生物量及碳储量评估的基础。为准确估算秦皇岛市的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基于该市主要树种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山杨Populus da-vidiana、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和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的实测生物量数据(各树种样木为12~26株),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和加权回归的方法,分别建立以胸径为自变量的单木恒定异速生长比模型(Constant allometric ratio,CAR)和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5个树种单木一元CAR和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决定系数均在0.85以上,模型预测精度在86%以上,拟合效果较好,预测精度较高。5个树种单木、树干、树枝的模型拟合参数优于树根、树叶,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拟合参数优于CAR生物量模型。以胸径为自变量构建的5个树种预估生物量模型可用于秦皇岛市森林生物量及碳储量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模型 加权回归 预测精度 秦皇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