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阳电池减反射膜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永东 崔容强 徐秀琴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7-321,共5页
减反射膜系的制备对于高效空间太阳电池来说非常重要 ,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太阳电池的短路电流 ,从而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从波动光学的基本原理出发 ,用加权平均反射率作为评价膜系设计质量的参数 ,编制出了进行... 减反射膜系的制备对于高效空间太阳电池来说非常重要 ,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太阳电池的短路电流 ,从而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从波动光学的基本原理出发 ,用加权平均反射率作为评价膜系设计质量的参数 ,编制出了进行减反射膜系优化设计的计算机程序 ,理论上可以使太阳电池表面的加权平均反射率降到 1%以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反射 加权平均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角度硅太阳电池减反射膜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凤翔 汪礼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62-1266,共5页
以太阳电池减反射膜为研究对象,考虑太阳光从0°~60°宽角度入射,同时结合硅的光谱响应和太阳光谱分布,采用加权平均反射率作为评价膜系质量的标准,利用数值计算设计了的最佳双层减反射膜SiN_x/SiO_x。计算结果表明30°是... 以太阳电池减反射膜为研究对象,考虑太阳光从0°~60°宽角度入射,同时结合硅的光谱响应和太阳光谱分布,采用加权平均反射率作为评价膜系质量的标准,利用数值计算设计了的最佳双层减反射膜SiN_x/SiO_x。计算结果表明30°是设计减反射膜的最佳优化角度。对于入射介质为空气时,最优薄膜参数为n_(SiN_x)=2.3,d_(SiN_x)=56nm, n_(SiO_2)=1.46,d_(SiO_2)=90nm。当太阳电池封装后,即入射介质为硅胶时,最佳膜系参数为n_(SiN_x)=2.3,d_(SiN_x)=65nm,n_(SiO_x) =1.63nm,d_(SiO_x)=8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反射 加权平均反射率 宽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散效应对钝化硅太阳电池减反射膜系设计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安祥 张晓军 李继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2-199,共8页
在考虑折射率色散效应基础上,以加权平均反射率作为评价函数,通过智能优化算法对空间硅太阳电池减反射膜进行优化设计,得到了最佳的膜厚参数,并与不考虑色散下设计的减反射膜进行了比较。对MgF_2/TiO_2,SiO_2/TiO_2双层减反射膜,与不考... 在考虑折射率色散效应基础上,以加权平均反射率作为评价函数,通过智能优化算法对空间硅太阳电池减反射膜进行优化设计,得到了最佳的膜厚参数,并与不考虑色散下设计的减反射膜进行了比较。对MgF_2/TiO_2,SiO_2/TiO_2双层减反射膜,与不考虑色散情形相比,考虑色散下优化后的最小加权平均反射率分别减小了36.6%和37.6%;对具有厚度为15 nm的SiO_2钝化层的硅太阳电池的MgF_2/TiO_2,SiO_2/TiO_2减反射膜重新优化设计,与不考虑色散情形相比,考虑色散下优化后的最小加权平均反射率分别减小了43.9%和33.7%;对具有不同厚度钝化层的空间硅太阳电池,在考虑色散下进行了减反射膜的优化设计。结果发现,随着钝化层厚度的增加,所得减反射膜的最小加权平均反射率也随之增大,减反射效果越来越弱。最后,在考虑与未考虑色散情形下,将钝化层膜厚也作为反演参量后重新设计。结果表明:在色散情形下所设计的减反射膜更佳,对于MgF_2/TiO_2/SiO_2(钝化层)膜系,最佳膜厚参量为d1(MgF_2)=97.6 nm,d2(TiO_2)=40.2 nm,d3(SiO_2)=4.9 nm;对于SiO_2/TiO_2/SiO_2(钝化层),最佳膜厚参量为d1(SiO_2)=85.1 nm,d2(TiO_2)=43.4 nm,d3(SiO_2)=1.8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散效应 加权平均反射率 反射 硅太阳电池 智能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太阳电池用UV/IR截止滤光膜系设计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文华 李红波 +1 位作者 解光军 梁齐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7-262,共6页
根据光学薄膜原理,编制出计算机程序。在太阳电池封装玻璃的上、下表面分别设计出红外(IR)截止的带通滤光膜系A|[1.05(LMHML)](LMHML)6[1.15(LMHML)]1.15L| G和紫外(UV)截止的带通滤光膜系G|H/2LH/2|7s。透射曲线表明:这两种带通滤光膜... 根据光学薄膜原理,编制出计算机程序。在太阳电池封装玻璃的上、下表面分别设计出红外(IR)截止的带通滤光膜系A|[1.05(LMHML)](LMHML)6[1.15(LMHML)]1.15L| G和紫外(UV)截止的带通滤光膜系G|H/2LH/2|7s。透射曲线表明:这两种带通滤光膜系对于不同波长的光有着很好的选择性透射,IR截止滤光膜系能够使波长大于1120nm的大部分光在到达电池表面前就被反射,UV截止滤光膜系能够使得波长小于350nm的光在到达电池表面前几乎全部被反射掉。同时,350nm<λ<1120nm的光的入射几乎不受影响,加权平均透射率为97.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太阳电池 UV截止滤光膜系 IR截止滤光膜系 透射曲线 加权平均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