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光谱成像的加料烟叶丙二醇含量无损检测与可视化分析
1
作者 杨忠泮 靳伍银 +2 位作者 吴恋恋 张新新 堵劲松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5-343,共9页
烟叶加料作为烟草加工制丝工艺中的关键环节,对改善烟叶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提升产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加料精度检测主要集中在用量监控,缺乏加料后效果的评估。本文针对加料后烟叶的微量添加物含量的无损检测及可视化分析,构... 烟叶加料作为烟草加工制丝工艺中的关键环节,对改善烟叶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提升产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加料精度检测主要集中在用量监控,缺乏加料后效果的评估。本文针对加料后烟叶的微量添加物含量的无损检测及可视化分析,构建了基于高光谱成像和卷积神经网络(CNN)方法的烟叶微量添加物含量检测模型、光谱预处理方法与特征波长选择技术优化开展建模探究。通过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添加不同比例丙二醇烟叶样本的光谱数据,分别采用标准正态变换(SNV)、多元散射校正(MSC)、Savitzky-Golay滤波平滑3种数据预处理方法对比,并通过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主成分分析(PCA)筛选特征波长以及光谱曲线波谷点对应波长,确定了1 146、1 614、2 511、2 517、2 522、1 941 nm 6个共同的一致关键波长。分别构建CNN、随机森林(RF)、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进行加料烟叶微量添加物丙二醇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SNV-PCA-CNN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检测效果最佳,取前4个主成分数量累计贡献率可达99%,训练集决定系数R_(C)^(2)为0.988 0、均方根误差RMSE为0.002 0 kg/kg,测试集决定系数R_(P)^(2)为0.989 6、均方根误差RMSE为0.002 1 kg/kg,具备优良的拟合与泛化能力,深度学习CNN模型在测试集上的表现显著优于机器学习RF和PLSR方法。因此基于高光谱成像的CNN模型能够对加料烟叶微量添加物丙二醇含量及可视化进行准确检测及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料烟叶 丙二醇含量 无损检测 高光谱成像 卷积神经网络 CARS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技术在复烤加料烟叶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金林 杨明峰 +2 位作者 薛秀云 李军 王乃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9期11843-11845,共3页
以山东和重庆烟叶为样品,研究了电子鼻技术在打叶复烤加料烟叶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电子鼻技术评价结果表明,加料处理后SDSW01和SDSW04样品香气主成分改善明显,香气物质更加均一,SDSW05样品香气主成分改善明显,均一性改善不明显,SDSW02样... 以山东和重庆烟叶为样品,研究了电子鼻技术在打叶复烤加料烟叶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电子鼻技术评价结果表明,加料处理后SDSW01和SDSW04样品香气主成分改善明显,香气物质更加均一,SDSW05样品香气主成分改善明显,均一性改善不明显,SDSW02样品几乎没有改善。评吸结果表明,加料处理使SDSW01和SDSW04样品感官质量改善显著,SDSW05样品改善较明显,协调性没有改善,而对重庆样品SDSW02基本没有改善效果。香气评价和评吸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电子鼻技术可以在加料烟叶质量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技术 加料烟叶 质量评价 感官评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成像及机器学习的烟叶糖料液施加量判别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建栋 杨忠泮 +4 位作者 吴恋恋 徐大勇 朱萍 张雯晶 堵劲松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94,共9页
针对目前烟叶加料工序中糖料液加料效果无法进行无损检测的问题,基于高光谱成像及机器学习构建了烟叶糖料液施加量判别模型。首先,利用可见光-短波红外高光谱成像系统获取不同糖料液施加量烟叶样品的高光谱数据,采用标准正态变换(SNV)... 针对目前烟叶加料工序中糖料液加料效果无法进行无损检测的问题,基于高光谱成像及机器学习构建了烟叶糖料液施加量判别模型。首先,利用可见光-短波红外高光谱成像系统获取不同糖料液施加量烟叶样品的高光谱数据,采用标准正态变换(SNV)进行预处理;然后,分别使用全频域数据和主成分分析(PCA)降维数据,结合支持向量机(SVM)、逻辑回归(LR)、多层感知机(MLP)、随机森林(RF)构建4种判别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SNV预处理显著增强了高光谱数据的特征集中度;在使用全频域波段数据建模时,短波红外波段内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可见光波段,短红外波段的LR模型准确率最高(为98.23%);相较于全频域数据建模,使用PCA降维后的前10个主成分数据建模时,短红外波段的模型预测准确率无显著变化,而可见光波段的RF模型预测准确率提升较为明显(达71.43%);在可见光波段内,PCA降维后4种判别模型的最高准确率对应的主成分数量分别为217个、55个、47个、59个,在短波红外波段内,则分别为13个、11个、117个、46个。整体上,LR和RF模型表现出较优异的预测性能,在短波红外波段内,基于PCA降维数据的LR模型在使用较少主成分时仍能获得高准确率,具有快速、无损、精准地判别烟叶糖料液施加量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机器学习 烟叶加料工序 糖料液施加量 逻辑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叶加料过程的热质传递特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邵禹然 袁锐波 +3 位作者 陈坤 施涛 李想 胡启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3-351,共9页
为探索烟叶加料过程中料液的浸润机制和叶片膨胀变形特性,运用多孔介质连续性理论和弹性理论建立了烟叶加料过程中的热质传递数学模型,基于COMSOL软件实现加料过程中的多物理场耦合,分析了加料过程中烟叶的温度、料液浸润率和膨胀变形... 为探索烟叶加料过程中料液的浸润机制和叶片膨胀变形特性,运用多孔介质连续性理论和弹性理论建立了烟叶加料过程中的热质传递数学模型,基于COMSOL软件实现加料过程中的多物理场耦合,分析了加料过程中烟叶的温度、料液浸润率和膨胀变形的变化规律与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利用COMSOL软件模拟烟叶加料过程,叶片峰值温度为49.25℃,最适加料环境温度为65℃,最终料液浸润率为19.85%,最终叶片膨胀率为8.6%;烟叶的温度变化和料液浸润主要从被料液拍打到的叶片部位开始;叶片内部料液扩散产生的湿应力显著大于温度变化产生的热应力,表明料液的扩散作用对烟叶膨胀变形的影响比温度的影响更大;烟叶的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加料过程的15 s左右,并出现在被料液拍打到的部位,表明膨胀变形致使烟叶骨架孔隙变大,扩大了料液扩散通道。烟叶加料过程中的膨胀变形对料液扩散具有积极作用,烟叶内部料液的分布是影响加料均匀性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为烟叶加料工艺工序进行优化,可为卷烟数字化生产提供可靠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加料 多孔介质 热质传递 吸湿膨胀 料液浸润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叶加料工序喷嘴喷射角度仿真试验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董庆尚 张鹤 +3 位作者 王帆 唐春艳 张柏 王勇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S01期218-220,225,共4页
基于Fluent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试验,在喷嘴压力、流量及安装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寻求喷嘴最佳的喷射角度。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喷嘴最佳的喷射角度为55°,通过仿真试验模拟实际加工状态,实现喷嘴工作状态可视化,为加料工序实现料液准确均... 基于Fluent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试验,在喷嘴压力、流量及安装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寻求喷嘴最佳的喷射角度。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喷嘴最佳的喷射角度为55°,通过仿真试验模拟实际加工状态,实现喷嘴工作状态可视化,为加料工序实现料液准确均匀地施加到烟片上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加料 喷嘴 喷射角度 仿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丝加料和叶片加料对卷烟内在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赵静芬 李坚 +4 位作者 黄江 刘政 邹克兴 朱静 李日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1期96-99,共4页
[目的]研究叶丝加料工艺对卷烟内在质量的影响,为叶丝加料工艺在卷烟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评价并比较了叶片加料和叶丝加料工艺制成的卷烟产品中常规化学成分、致香成分、有害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差异。[结果]常规化学成分无明显变... [目的]研究叶丝加料工艺对卷烟内在质量的影响,为叶丝加料工艺在卷烟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评价并比较了叶片加料和叶丝加料工艺制成的卷烟产品中常规化学成分、致香成分、有害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差异。[结果]常规化学成分无明显变化,只有水溶性总糖在叶丝加料贮存2 h后,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相比叶片加料工艺,叶丝加料工艺可使卷烟中致香成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卷烟烟气常规指标无明显变化,叶丝加料工艺制成的样品卷烟主流烟气大多数有害成分的释放量及危害性指数稍有降低。叶丝加料样品香气丰富性增强,谐调性更好,余味更纯净。[结论]叶丝加料工艺应用于卷烟生产中对卷烟内在质量无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加料 叶片加料 内在质量 常规化学成分 致香成分 有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料滚筒内不同截面温度场的分布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霖 袁锐波 +3 位作者 钱俊兵 何邦华 刘泽 唐军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3,共5页
为检测及分析烟叶加料过程中,不同加热条件下(热风作用、热蒸汽作用及热风热蒸汽作用)滚筒内部不同截面处的温度场分布情况,设计了一套基于红外热像仪、铜片吸热装置的滚筒内部非接触式温度检测装置,并分别测量了滚筒内不同截面处的温... 为检测及分析烟叶加料过程中,不同加热条件下(热风作用、热蒸汽作用及热风热蒸汽作用)滚筒内部不同截面处的温度场分布情况,设计了一套基于红外热像仪、铜片吸热装置的滚筒内部非接触式温度检测装置,并分别测量了滚筒内不同截面处的温度数据。结果显示:(1)利用铜片吸热装置及红外热像仪组成的温度测量装置精度较好,测量误差小于3.84%,能够直观地表示出滚筒内部温度分布情况。(2)热风作用下,滚筒内部升温较快。(3)热蒸汽作用下,滚筒内部局部温度下降速度较快。(4)热蒸汽及热风共同作用下滚筒内部的升温最快,升温速率稳定,加热性能良好。结论:该温度检测装置是方便可行的,能够间接测量出滚筒内部各个截面的温度分布;热蒸汽及热风共同作用下滚筒内部的温度分布更为均匀、升温更快,加热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加料 滚筒 温度场 非接触测温 红外热像仪 铜片 吸热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J1237型叶丝加料机热风温度控制系统的改进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海需 罗鑫 衡耀付 《轻工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64-70,共7页
针对某烟厂SJ1237型叶丝加料机工作过程中滚筒内热风温度波动超过工艺要求问题,从改进滤网清吹系统,提高压缩空气压力,优化滤网清吹、排潮、蒸汽喷吹程序等方面,改进设计了叶丝加料机热风控制系统.运行效果证明:改进后热风温度可控制在(... 针对某烟厂SJ1237型叶丝加料机工作过程中滚筒内热风温度波动超过工艺要求问题,从改进滤网清吹系统,提高压缩空气压力,优化滤网清吹、排潮、蒸汽喷吹程序等方面,改进设计了叶丝加料机热风控制系统.运行效果证明:改进后热风温度可控制在(100±2)℃,热风温度过程能力指数提升至1.96,出口水分标准偏差降为0.13%,筒体内粘附物料量降为1.9kg/d,可达到稳定叶丝加料机热风温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风温度稳定性 烟叶加料 过程能力指数 PLC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