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工肉制品中杂环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姚瑶 彭增起 +2 位作者 邵斌 王蓉蓉 靳红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47-453,共7页
存在于加工肉制品中的杂环胺主要包括氨基咪唑氮和氨基咔啉两大类,两类杂环胺大多数都具有致癌、致突变作用,特别是2-氨基-3-甲基IQ咪唑并[4,5-f]喹啉(IQ),已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归类为"对人类高可疑致癌物(2A级)"。长期研究表... 存在于加工肉制品中的杂环胺主要包括氨基咪唑氮和氨基咔啉两大类,两类杂环胺大多数都具有致癌、致突变作用,特别是2-氨基-3-甲基IQ咪唑并[4,5-f]喹啉(IQ),已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归类为"对人类高可疑致癌物(2A级)"。长期研究表明,随着加工温度的升高和加工时间的延长,杂环胺含量显著上升;原料肉的种类会对产品中杂环胺含量产生影响;此外肉汁和肉汤中的杂环胺含量也是评估其每日摄取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杂环胺的结构、分类、生物毒性、提取检测方法等进行综述,重点述评影响其形成的因素,以增进公众对杂环胺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环胺 加工肉制品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加工肉制品中莱克多巴胺及克伦特罗的含量 被引量:17
2
作者 汪辉 彭新凯 +2 位作者 王玉枝 夏立新 曾欢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9-516,共8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加工肉制品中莱克多巴胺和克伦特罗的方法。采用阳离子交换色谱柱(SCX)分离目标化合物,改进了前处理方法,采用PXC固相萃取柱净化,并对洗脱溶液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各参数进行优化。高效液相色谱流...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加工肉制品中莱克多巴胺和克伦特罗的方法。采用阳离子交换色谱柱(SCX)分离目标化合物,改进了前处理方法,采用PXC固相萃取柱净化,并对洗脱溶液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各参数进行优化。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流速为0.4 mL/min,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40℃。样品均质后加入30μLβ-盐酸葡萄糖醛苷酶-芳基硫酸酯酶,并经0.02 mol/L乙酸铵溶液(pH 5.2)提取,离心,过固相萃取柱净化。两种目标化合物在0.1~1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不超过0.04μg/kg和0.15μg/kg。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2%~98%,RSD低于8.5%。结果表明,此方法适于加工肉制品中莱克多巴胺和克伦特罗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 加工肉制品 加工方式 莱克多巴胺 克伦特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线性加速离子阱复合质谱法检测加工肉制品中6种合成着色剂 被引量:9
3
作者 刘瑜 房建美 +6 位作者 吴渺渺 钟钰 于丽 李晓东 赵颖 金雁 黄滢滢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4-207,共4页
建立了加工肉制品中6种合成着色剂检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5%氨水(3∶7)混合溶液提取,正己烷除脂,经Oasis WAX固相萃取小柱净化,6种着色剂经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和0.02 mol/L乙... 建立了加工肉制品中6种合成着色剂检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5%氨水(3∶7)混合溶液提取,正己烷除脂,经Oasis WAX固相萃取小柱净化,6种着色剂经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和0.02 mol/L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负离子(ESI-)模式电离。结果表明:6种色素在0.05~5.0μ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1;酱牛肉样品中3个浓度添加水平平均回收率为83.5%~96.8%;相对标准偏差为3.84%~9.26%。该方法应用Qtrap特有的MRM-IDA-EPI扫描模式,可实现化合物的进一步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线性加速离子阱复合质谱 合成着色剂 加工肉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红素——新型加工肉制品添加剂 被引量:3
4
作者 沈嘉川 戴奇成 韩鹏飞 《肉类研究》 2010年第10期24-28,共5页
番茄红素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性的天然色素,而且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功效。番茄红素这种脂溶性色素具有作为加工肉制品添加剂的潜力。作者对番茄红素在自然界中及人体内的分布,番茄红素的理化性质以及抗氧化性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近年来... 番茄红素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性的天然色素,而且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功效。番茄红素这种脂溶性色素具有作为加工肉制品添加剂的潜力。作者对番茄红素在自然界中及人体内的分布,番茄红素的理化性质以及抗氧化性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近年来番茄红素在保健功效和在加工肉类制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抗氧化性 加工肉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肉、加工肉制品及饮食文化与癌症关系浅析
5
作者 张根生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8-51,共4页
本文整理综述了红肉、加工肉制品与癌症的关系。并从客观的角度对红肉与加工肉制品致癌的危险性、认为红肉与加工肉制品致癌的科学性、国外的饮食文化及红肉、加工肉制品食用习惯、我国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的消费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红肉和... 本文整理综述了红肉、加工肉制品与癌症的关系。并从客观的角度对红肉与加工肉制品致癌的危险性、认为红肉与加工肉制品致癌的科学性、国外的饮食文化及红肉、加工肉制品食用习惯、我国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的消费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的消费与癌症几方面分别论述,为读者提供关于这一问题客观辩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肉 加工肉制品 饮食文化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加工肉制品中多环芳烃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林菊 马阳阳 +5 位作者 黄昊龙 赵莉君 朱瑶迪 祝超智 李苗云 赵改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82-289,共8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了解的逐渐深入,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作为肉制品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常见有害污染物,日益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食品本身组分及含量复杂多样,PAHs的定量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了解的逐渐深入,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作为肉制品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常见有害污染物,日益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食品本身组分及含量复杂多样,PAHs的定量分析方法仍处于不断改进当中,建立快速、高效、准确的PAHs定量检测方法对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保障国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PAHs的性质、毒性进行简要综述,并对热加工肉制品中PAHs的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开发更加快速、高效、绿色的检测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加工肉制品 有害污染物 前处理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钡处理-二氯甲烷萃取/GC-MS/MS检测几种水产品和加工肉制品中的7种N-亚硝胺 被引量:4
7
作者 翟孟婷 王宗义 +2 位作者 郑宇 候彤瑶 黄漫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15-219,共5页
建立了氢氧化钡处理结合二氯甲烷萃取进行样品处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几种水产品和加工肉制品中7种N-亚硝胺的新方法。以N-亚硝基二甲胺-d6、N-亚硝基二正丙胺-d14和N-亚硝基吡咯烷-d8为内标,10 g样品于50 mL离心管中经氢氧化钡... 建立了氢氧化钡处理结合二氯甲烷萃取进行样品处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几种水产品和加工肉制品中7种N-亚硝胺的新方法。以N-亚硝基二甲胺-d6、N-亚硝基二正丙胺-d14和N-亚硝基吡咯烷-d8为内标,10 g样品于50 mL离心管中经氢氧化钡溶液一步处理,离心后上清液再经二氯甲烷一次萃取,旋蒸浓缩至5 mL,氮吹至1 mL,DB-WAXUI柱(30 m×250μm×0. 25μm)进行色谱分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质谱检测。该方法样品处理简便易行,7种N-亚硝胺在1~1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2>0. 999);检出限为0.08~0.23μg/kg,定量限为0.25~0.76μg/kg;添加回收率为71.6%~133.8%,RSD为2.04%~17.1%。对市售9个鱼虾和8个加工肉制品的实际检测显示,N-亚硝基二甲胺的含量均在安全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N-亚硝胺 氢氧化钡处理 水产品 加工肉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QuEChERS结合UHPLC-MS/MS定量分析热加工肉制品中的三种胺类物质 被引量:3
8
作者 秦志伟 叶博 刘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340-348,共9页
本文采用QuEChERS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技术建立同时检测丙烯酰胺(AA)、亚硝胺(NAs)和杂环胺(HAAs)含量的方法,用于分析热加工肉制品中产生的胺类物质。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出的三类成分20种胺类物质在相应浓... 本文采用QuEChERS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技术建立同时检测丙烯酰胺(AA)、亚硝胺(NAs)和杂环胺(HAAs)含量的方法,用于分析热加工肉制品中产生的胺类物质。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出的三类成分20种胺类物质在相应浓度范围内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1),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1~1.6 ng/g和0.03~4.8 ng/g,日内回收率介于66.3%~116.5%之间,日内精密度介于0.78%~9.0%之间。每个胺类物的5×LOQ加标水平计算的日间精度范围为3.4%~9.4%。该方法应用于煎烤的四种肉制品中AA、NAs和HAAs的分析,共检测出9种胺类物质,浓度范围为0.03~31.26 n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杂环胺 亚硝胺 加工肉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aqMan实时荧光PCR检测鲜肉及加工肉制品中的驴源性成分 被引量:11
9
作者 海小 刘国强 +1 位作者 罗建兴 郭梁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2-67,共6页
根据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3730.4—2013《食品及饲料中常见畜类品种的鉴定方法?第4部分:驴成分检测?实时荧光PCR法》合成引物和探针,利用Taq Man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鲜肉及加工肉制... 根据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3730.4—2013《食品及饲料中常见畜类品种的鉴定方法?第4部分:驴成分检测?实时荧光PCR法》合成引物和探针,利用Taq Man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鲜肉及加工肉制品中的驴源性成分。首先对13种不同动物鲜肉组织的DNA进行驴源性成分特异性检测,然后对驴源性DNA模板原液进行梯度稀释,检测方法灵敏度,最后在加工肉制品中检测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除驴肉外,牛、羊、猪、马、骆驼、鹿、狗、兔、鸡、鸭、鸽子、鹌鹑12种动物鲜肉组织均无特异性扩增;方法的灵敏度较高,驴组分DNA的检出限可达100 fg/μL,灵敏度可达0.01%;方法的适用性较广,可以用于加工肉制品中驴源性成分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qMan实时荧光PCR技术 鲜肉及加工肉制品 驴源性成分 特异性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肉及加工肉制品与结直肠癌风险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月姝 武俊瑞 李春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23-328,共6页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据研究,结直肠癌发生率的升高可能与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消费的增长具有一定相关性,但该关联性一直存在争议。为此,本文分析了现阶段研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与结直肠癌相关性的方法及其局限性,...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据研究,结直肠癌发生率的升高可能与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消费的增长具有一定相关性,但该关联性一直存在争议。为此,本文分析了现阶段研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与结直肠癌相关性的方法及其局限性,并综述了与红肉及加工肉制品相关的潜在结直肠癌致病因素,为确定结直肠癌及其他癌症与红肉及加工肉制品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肉 加工肉制品 结直肠癌 癌症 致癌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肉及加工肉制品与癌症风险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牛海力 孔保华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11,共6页
世界卫生组织分支部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近期发表调查报告,将加工肉制品及红肉分别列为1类致癌物和2A类致癌物。此说法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受到世界畜产品加工研究者的质疑。红肉本... 世界卫生组织分支部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近期发表调查报告,将加工肉制品及红肉分别列为1类致癌物和2A类致癌物。此说法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受到世界畜产品加工研究者的质疑。红肉本身不会致癌,并且肉中含有许多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微量营养素等),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为维持人体健康提供了营养和能量来源。本文综述了红肉及加工肉制品与癌症关系的研究结果,肉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及其控制,肉中主要的营养成分及其生理作用以及关于红肉及加工肉制品合理膳食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肉 加工肉制品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肉制品中的危害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尤秀 王远亮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0期122-125,130,共5页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15年将加工肉制品列为1类致癌物和2A类致癌物。论述了加工肉制品中的3种危害因子,即多环芳烃类物质、杂环胺类物质和N-亚硝基化合物,分析了其来源、毒性机理、消减技术并对加工肉制品的安全性做了展望。
关键词 加工肉制品 多环芳烃类物质 杂环胺类物质 N-亚硝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加工肉制品中防腐剂和抗氧化剂 被引量:2
13
作者 符春花 申磊 +2 位作者 楚浩 刘小美 吴泽君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9年第2期85-89,共5页
针对加工肉制品基质复杂,采用固相萃取的样品前处理方式,建立二极管阵列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同时测定加工肉制品中的防腐剂和抗氧化剂。采用Xtimate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分离,以甲醇-0.02 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梯... 针对加工肉制品基质复杂,采用固相萃取的样品前处理方式,建立二极管阵列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同时测定加工肉制品中的防腐剂和抗氧化剂。采用Xtimate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分离,以甲醇-0.02 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标准曲线法定量。防腐剂、抗氧化剂的线性范围为0-10.0 mg/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检出限(LOD)为0.05-0.40 mg/kg。在3种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5.1%~98.5%,相对标准偏差为1.2%-5.3%(n=6)。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加工肉制品中11种防腐剂和抗氧化剂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极管阵列高效液相色谱法 加工肉制品 防腐剂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制品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与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明星 李静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7期53-55,共3页
屠宰后肉品需经历热鲜肉、尸僵、解僵成熟、自溶及腐败变质等阶段,加工过程中需完成分选、细磨、混合、冷却、成型等步骤。本文研究肉制品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并提出从原料质量、加工过程和产品质量检测与监控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同... 屠宰后肉品需经历热鲜肉、尸僵、解僵成熟、自溶及腐败变质等阶段,加工过程中需完成分选、细磨、混合、冷却、成型等步骤。本文研究肉制品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并提出从原料质量、加工过程和产品质量检测与监控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同时阐述了特定控制技术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如酶解技术在肉质嫩化中的应用、添加剂对品质的影响与控制,以及真空包装与贮藏技术对延长保质期的作用,旨在为肉制品加工行业的品质控制和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制品加工 品质变化 控制技术 原料质量控制 加工过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制品加工中有害物检测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淑艳 《中国食品工业》 2024年第22期90-92,共3页
检测和控制肉制品中的有害物质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综述了几种常见的有害物质检测技术,并探讨对亚硝酸盐及亚硝胺类、杂环胺类以及生物胺类等有害物质的控制措施,为提高肉制品的安全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肉制品加工 有害物质 检测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制品加工中变压滚揉腌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洪海强 谢洋洋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期103-105,共3页
变压滚揉腌制技术是一种在肉制品加工中应用的技术。本文从变压滚揉腌制技术的定义、原理和发展历程入手,探讨了其对肉质与口感、营养成分和加工效率的影响,分析了该技术的加工工艺,包括设备选择、工艺参数设定和操作与监控,展望了变压... 变压滚揉腌制技术是一种在肉制品加工中应用的技术。本文从变压滚揉腌制技术的定义、原理和发展历程入手,探讨了其对肉质与口感、营养成分和加工效率的影响,分析了该技术的加工工艺,包括设备选择、工艺参数设定和操作与监控,展望了变压滚揉腌制技术的优化与应用前景,提出了腌制液配方优化、滚揉参数调整和腌制设备改进等方面的改进方向,为肉制品加工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制技术 肉制品加工 肉质与口感 营养成分 加工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肉制品加工工艺及其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
17
作者 焦捷 《食品界》 2024年第10期36-38,共3页
肉制品作为食品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传统肉制品加工工艺存在热量损失多、营养价值降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探索了新型肉制品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实践。针对现有加工技术的不足,... 肉制品作为食品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传统肉制品加工工艺存在热量损失多、营养价值降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探索了新型肉制品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实践。针对现有加工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低温慢熟烘烤和真空包装的新型处理方法,不仅能够大大提高肉制品的口感和风味,同时也能优化其营养价值和储藏性能。对照真空包装营养价值和传统储藏方法营养价值后比较,明显看到新型加工工艺在肉制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方面都表现出明显优势。对此新型处理方法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研究和预测,认为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预见,新型肉制品加工技术将给食品工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成为行业内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制品加工 传统肉制品 真空包装 储藏性能 食品行业 储藏方法 热量损失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制品加工中有害物检测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苏苏 苑冰冰 +3 位作者 赵子瑞 陈治旭 张凌 周亚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1954-1960,共7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制品的消费量日益增多,肉制品的安全性也倍受广大消费者的关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带来或产生的亚硝胺类、杂环胺类、多环芳烃类以及生物胺类等有害物质,一定程度上会危害消费者健康。有关这些有害物质的检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制品的消费量日益增多,肉制品的安全性也倍受广大消费者的关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带来或产生的亚硝胺类、杂环胺类、多环芳烃类以及生物胺类等有害物质,一定程度上会危害消费者健康。有关这些有害物质的检测与控制技术已成为肉品科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综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法等技术在肉制品有害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阐述了肉制品加工中的有害物质(亚硝酸盐及亚硝胺类、杂环胺类、多环芳烃类以及生物胺类)的控制技术,为建立肉制品加工中有害物质的高效准确检测方法及控制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制品加工 有害物质 检测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低温烹调技术对肉制品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慢 熊晓筱 +3 位作者 刘俊 阚娟 千春录 金昌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3-340,共8页
真空低温烹调(Sous vide)是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的一种经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的烹调技术。与传统的烹调方法相比,真空低温烹调因能有效减少产品中营养成分的损失,保留食品的原有风味,改善肉制品嫩度等优势而受到大众关注,近几年被广泛研究... 真空低温烹调(Sous vide)是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的一种经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的烹调技术。与传统的烹调方法相比,真空低温烹调因能有效减少产品中营养成分的损失,保留食品的原有风味,改善肉制品嫩度等优势而受到大众关注,近几年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肉制品加工。本文主要综述了真空低温烹调技术加工条件和方式的改变对肉制品食用品质的影响,指出适宜的加热温度和时间能提高肉制品风味和嫩度、促进营养物质的保留,且低温长时间加热有助于提高肉类的安全性。同时本文还阐述了真空低温烹调与其他技术联用对产品嫩度和安全性的显著影响,为更好地促进真空低温烹调技术在肉制品精深加工中的应用和实现真空低温烹饪肉制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低温烹调 肉制品加工 风味 营养成分 嫩度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技术在肉制品加工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20
作者 陈韬 周光宏 徐幸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4-68,共5页
近年来 ,高压技术在食品的贮藏和加工中的应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文中主要介绍高压技术应用于肉类加工时 ,对微生物、肌肉蛋白质、肉的冻结和解冻。
关键词 肉制品加工 高压技术 微生物 肌肉蛋白质 冻结 解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