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Mn20Al3无磁钢加工硬化行为和组织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秦小梅 陈礼清 +1 位作者 邓伟 邸洪双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2-666,共5页
研究了30Mn20Al3无磁钢冷轧板经1 000和800℃固溶处理10 min后的拉伸变形加工硬化行为和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该钢的加工硬化速率在不同变形阶段随真应变的变化呈现不同的规律,加工硬化指数随真应变增加而增加.OM和TEM观察显示,变形... 研究了30Mn20Al3无磁钢冷轧板经1 000和800℃固溶处理10 min后的拉伸变形加工硬化行为和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该钢的加工硬化速率在不同变形阶段随真应变的变化呈现不同的规律,加工硬化指数随真应变增加而增加.OM和TEM观察显示,变形量小时,滑移为主要变形机制;变形量增大,变形机制以形变孪晶与位错及形变孪晶之间的交互作用为主;1 000℃固溶处理的晶粒尺寸较800℃大,变形过程中产生的形变孪晶较多,且随着变形量增加,形变孪晶可持续形成,增大了TWIP效应;晶粒尺寸减小使变形过程中的形变孪晶产生的临界应力增大,抑制形变孪晶的产生,从而减小了TWIP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磁钢 加工硬化指数 形变孪晶 TWIP效应 加工应变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Cr18Ni9Ti钢的低温拉伸变形行为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淑花 杨德庄 +1 位作者 何世禹 吕钢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79-582,共4页
对1Cr18Ni9Ti钢在室温和低温下进行拉伸试验,利用TEM分析拉伸试样断口附近的显微组织,用SEM对拉伸断口进行观察,研究了温度对1Cr18Ni9Ti钢拉伸变形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试验温度的降低,1Cr18Ni9Ti钢的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及加工硬化... 对1Cr18Ni9Ti钢在室温和低温下进行拉伸试验,利用TEM分析拉伸试样断口附近的显微组织,用SEM对拉伸断口进行观察,研究了温度对1Cr18Ni9Ti钢拉伸变形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试验温度的降低,1Cr18Ni9Ti钢的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及加工硬化指数单调增加;延伸率呈降低趋势,并在温度降至77K时略有回升;拉伸断口附近显微组织中出现板条马氏体,且温度降低,板条马氏体数量增加;低温与应变共同作用诱发板条马氏体形成是影响1Cr18Ni9Ti钢低温拉伸变形行为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CR18NI9TI 板条马氏体 拉伸变形 显微组织 拉伸试样 拉伸断口 加工硬化指数 行为 低温 诱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硅含铝TRIP钢残余奥氏体变形过程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定巍 龚志华 +2 位作者 唐荻 江海涛 王宝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8-73,共6页
采用预拉伸实验对低硅含铝TRIP钢变形过程中残余奥氏体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建立残余奥氏体变形过程中稳定性与加工硬化指数n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不同热处理工艺,获得具有不同初始残余奥氏体特性的TRIP钢以及具有不同组织... 采用预拉伸实验对低硅含铝TRIP钢变形过程中残余奥氏体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建立残余奥氏体变形过程中稳定性与加工硬化指数n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不同热处理工艺,获得具有不同初始残余奥氏体特性的TRIP钢以及具有不同组织构成的TRIP钢,并分析了TRIP钢的残余奥氏体稳定性。结果表明:TRIP钢中的残余奥氏体随着变形的深入,稳定性逐渐增加;残余奥氏体越稳定,TRIP钢的瞬时加工硬化值越稳定(n值越稳定);随着初始碳含量的增加,残余奥氏体在变形过程中的稳定性也随之提高。在变形过程中,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受残余奥氏体碳含量,分布以及周围相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钢 残余奥氏体 加工硬化指数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组织对低碳钢IQ&P工艺残留奥氏体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陈连生 胡宝佳 +4 位作者 宋进英 张健杨 郑小平 魏英立 田亚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6-101,共6页
采用双相区再加热-淬火-碳配分(IQ&P)工艺,研究初始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的IQ&P-Ⅰ多相钢和初始组织为马氏体的IQ&P-Ⅱ多相钢的组织形貌、残留奥氏体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初始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的IQ&P-Ⅰ多相钢室温... 采用双相区再加热-淬火-碳配分(IQ&P)工艺,研究初始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的IQ&P-Ⅰ多相钢和初始组织为马氏体的IQ&P-Ⅱ多相钢的组织形貌、残留奥氏体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初始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的IQ&P-Ⅰ多相钢室温组织中,铁素体和马氏体基本呈块状分布,块状残留奥氏体存在于铁素体与马氏体界面处,薄膜状只存在于马氏体内的板条之间,且残留奥氏体含量较少,TRIP效应不明显,其抗拉强度为957 MPa,伸长率只有20%,强塑积为19905.6MPa·%。初始组织为马氏体的IQ&P-Ⅱ多相钢中铁素体和马氏体大多呈灰黑色的板条状或针状,且细小的针状马氏体均匀地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残留奥氏体只以薄膜状平行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体积分数达到了13.2%,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TRIP效应较明显,强塑积达到21560MPa·%,可以获得强度和塑性的良好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Q&P工艺 多相钢 残留奥氏体 强塑积 瞬时加工硬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纯净Ti-IF冷轧薄板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晓禾 赵骧 左良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44,共4页
选择本溪钢铁公司特有的纯铁原料炼制超纯净Ti IF钢并加工成板 ,探讨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板材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于本钢CDCM +罩式退火的Ti IF冷轧薄板的生产工艺为 :890℃终轧→ 6 80℃卷取→ 80 %压下率冷轧→ 710... 选择本溪钢铁公司特有的纯铁原料炼制超纯净Ti IF钢并加工成板 ,探讨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板材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于本钢CDCM +罩式退火的Ti IF冷轧薄板的生产工艺为 :890℃终轧→ 6 80℃卷取→ 80 %压下率冷轧→ 710℃ ,Δhr退火 ,可使超纯Ti IF深冲钢板的屈强比σs/σb=0 3~ 0 4应变硬化指数n≥ 0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应变比 加工硬化指数 冷轧薄板 显微组织 深冲性 成型性 超纯净钛-IF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胀形圆角填充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徐祥合 张卫刚 李淑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78,83,共5页
以方形零件为例,研究了液压胀形过程中加载路径、摩擦系数、加工硬化指数和厚向异性系数对圆角填充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3种不同的加载路径在由上海交通大学研制的计算机控制液压胀形机上进行试验,并采用动力显式有限元软件LS-Dyna对液... 以方形零件为例,研究了液压胀形过程中加载路径、摩擦系数、加工硬化指数和厚向异性系数对圆角填充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3种不同的加载路径在由上海交通大学研制的计算机控制液压胀形机上进行试验,并采用动力显式有限元软件LS-Dyna对液压胀形过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增大内压力有利于提高零件圆角处的贴模量;适当增加轴向进给量有利于改善零件的厚度分布均匀性;增大摩擦系数对零件的贴模量影响较小,但会降低零件的厚度分布均匀性;较大的厚向异性系数和加工硬化指数有利于液压胀形零件的圆角填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胀形 圆角填充 厚向异性系数 加工硬化指数 加载路径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纯钛带各向异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平平 李建康 +2 位作者 牛文宇 魏东东 同晓乐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2年第25期53-56,共4页
文章通过对1.0 mm冷轧纯钛带组织和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0 mm冷轧钛带采用退火温度630℃,保温20 h热处理,横向(TD)、沿轧制方向(RD)和45°3个方向均为完全再结晶等轴组织,对材料冲压成形性能无明显影响;1^(#)、2^... 文章通过对1.0 mm冷轧纯钛带组织和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0 mm冷轧钛带采用退火温度630℃,保温20 h热处理,横向(TD)、沿轧制方向(RD)和45°3个方向均为完全再结晶等轴组织,对材料冲压成形性能无明显影响;1^(#)、2^(#)和3^(#)批次1.0 mm冷轧纯钛带TD、RD和45°3个方向的拉伸性能和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因冷轧钛带沿轧制方向单向变形,造成材料TD和RD 2个方向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对比TD、RD和45°3个方向的塑性应变比r值和拉伸硬化指数n值的变化规律,在冲压成型过程,材料TD方向更容易产生冲压裂现象,TD和RD 2个方向均出现轻微制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钛带 力学性能 加工硬化指数 塑性应变比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