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非同质通证的法律性质与风险治理
被引量:93
- 1
-
-
作者
苏宇
-
机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
-
出处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8-69,共12页
-
基金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网络安全新业态视角下的关键技术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20AZD1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非同质通证是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的重要创新,技术上主要包括染色方案和"以太坊征求意见提案"标准方案,业务场景丰富。将非同质通证作为物、货币、证券或合同标的处理均存在难以解决的法理难题,应将其视为加密数字凭证。非同质通证可能引发技术安全、网络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风险,在治理上面临较大挑战。基于加密数字凭证的定性,非同质通证的技术层和应用层可以被有效区分,进而为明确非同质通证的合法性边界、确定监管主体与职权职责结构、完善治理框架与主要法律机制并建立必要的技术标准体系等主要风险治理工作奠定基础。
-
关键词
非同质通证
风险治理
数字代币
区块链
加密数字凭证
元宇宙
-
Keywords
Non-Fungible Token
risk governance
digital token
blockchain
encrypted digital certificate
Metaverse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NFT的治理逻辑:风险研判、法律属性、制度因应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郑煌杰
王子淳
-
机构
中南大学法学院
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征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38,共10页
-
文摘
NFT(Non-Fungible-Token,又称非同质化通证)是一种存储在区块链上的数据块,具有唯一标记且限定数量的技术特性,主要以“染色币”与“以太坊意见征求稿”为技术原理,这些使得其能够作为检验数字资产真实性和所有权的有效凭证,从而得以广泛应用于社交平台、交易平台与金融活动、元宇宙等场景。NFT在应用过程中,也极易引发技术与信息风险、交易与金融风险、版权侵权风险。然而,在法律上将NFT定性为货币、民法上的“物”与“债”、虚拟财产都存在较大困难,故可以尝试将其等同于加密数字凭证。基于此,能够在技术与应用层面将NFT进行分割,同时以确定NFT的法律界限作为其治理基础,建立分化应用分类监管结构作为其治理框架,创设技术标准体系作为其治理规则,构建多元共治机制作为其治理保障,进而最大化发挥NFT的科技附加值,促进数字经济安全稳定协调发展。
-
关键词
非同质化通证
区块链
元宇宙
加密数字凭证
-
Keywords
Non-Fungible Token
blockchain
metaverse
encrypted digital certificate
-
分类号
F832
[经济管理—金融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