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9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靠倚山隧道塌方区深孔加固注浆 被引量:1
1
作者 胡焕校 彭振斌 刘静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6-87,90,共3页
在室内配制了 3种不同的注浆材料体系 ,根据不同的注浆位置和现场地层情况 ,采用不同的注浆材料体系和注浆工艺 ,较好地加固了塌方区的泥流地层 。
关键词 加固 塌方区 隧道 材料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固注浆在淮南矿区井巷支护方面的应用
2
作者 李守好 蔡福坤 《煤矿开采》 2002年第z2期38-40,共3页
 软岩支护一直是困扰淮南矿区巷道维护的一大难题。近几年,通过对一些变形严重、反复巷修而仍被破坏的巷道进行注浆充填加固,收到了显著效果。通过几个较突出的应用实例,介绍注浆工艺在淮南矿区巷道支护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对注浆加固的...  软岩支护一直是困扰淮南矿区巷道维护的一大难题。近几年,通过对一些变形严重、反复巷修而仍被破坏的巷道进行注浆充填加固,收到了显著效果。通过几个较突出的应用实例,介绍注浆工艺在淮南矿区巷道支护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对注浆加固的原理进行简单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固 软岩支护 高冒区 松动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覆采空区隧道注浆加固参数设计与应用
3
作者 包龙生 刘德罡 +1 位作者 齐阳 吴凤元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5-394,共10页
针对隧道上覆采空区岩体引发冒顶、坍塌等工程安全问题,以本桓高速长梁子隧道上覆采空区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不同注浆加固范围和厚度对隧道围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覆采空区改变了隧道围岩应力分布。与无采空区工况相比... 针对隧道上覆采空区岩体引发冒顶、坍塌等工程安全问题,以本桓高速长梁子隧道上覆采空区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不同注浆加固范围和厚度对隧道围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覆采空区改变了隧道围岩应力分布。与无采空区工况相比,拱底隆起位移增加12.6%,拱脚收敛位移增加14.3%,拱顶沉降位移虽减少13.4%,但塑性区发展贯通的可能性增大。采用注浆加固可有效减小围岩变形。注浆范围为150°、注浆厚度为2 m时,加固效果最佳。加固后,拱底隆起、拱脚收敛和拱顶沉降位移分别下降33.2%、35.7%和36.1%,拱顶处主应力下降44.9%,塑性区范围显著缩小。研究结论为上覆采空区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覆采空区 隧道围岩 加固 超前管棚 围岩变形 围岩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浆加固孔洞砂岩断裂特性与变形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苏海健 张路晴 +2 位作者 吴辰 陈国飞 张勃阳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27,共13页
研究缺陷岩石断裂行为和裂纹贯通机制对矿山、隧道、地下硐室等岩石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等研究方法,分别对含有不同尺寸孔洞的直切槽半圆盘试样(NSCB)进行充填加固,研究了三点弯曲荷载下充填尺... 研究缺陷岩石断裂行为和裂纹贯通机制对矿山、隧道、地下硐室等岩石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等研究方法,分别对含有不同尺寸孔洞的直切槽半圆盘试样(NSCB)进行充填加固,研究了三点弯曲荷载下充填尺寸和水灰比对砂岩断裂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注浆孔径显著影响试样的力学性能和裂纹扩展规律,当充填直径达到16 mm时,试样断裂韧度和断裂能相比完整试样分别下降了82.18%和84.30%。试样内部裂纹最先出现在直切槽上端部,随着充填直径增加,裂纹由最初垂直指向加载端扩展逐渐转向沿着界面方向发生扩展,最终整体发生偏心破坏。直切槽上端水平位移在加载过程中存在显著突变行为,且突变区域随充填孔径增大而扩展,声发射事件活跃度同步增强。水灰比对加固效果具有调控作用,随水灰比增大,试样切槽上端起裂角明显增加,界面裂纹主导性增强,试样整体力学性能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固 缺陷岩石 三点弯曲试验 孔洞尺寸 断裂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联络通道注浆加固范围及开挖方案分析
5
作者 汪波 王运周 陈凯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80,共5页
[目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矿山法施工中,土体坍塌和地面沉降过大会危及工程安全,而注浆加固范围及开挖方案直接影响地面沉降和既有隧道安全,因此须对注浆加固范围和开挖方案进行研究。[方法]以南昌轨道交通4号线坛子口站—丁公路南站盾构... [目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矿山法施工中,土体坍塌和地面沉降过大会危及工程安全,而注浆加固范围及开挖方案直接影响地面沉降和既有隧道安全,因此须对注浆加固范围和开挖方案进行研究。[方法]以南昌轨道交通4号线坛子口站—丁公路南站盾构区间的联络通道为研究对象,采用PLAXIS 3D有限元软件模拟不同注浆加固范围、不同开挖分区对隧道开挖的影响,并将有限元模拟值与实际监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及结论]联络通道分区开挖能有效减小隧道、联络通道变形及地面沉降;注浆范围越大,隧道、联络通道变形及地面沉降越小,当注浆加固范围大于3 m时,地面沉降随着加固厚度增大而略有减小,但变化很小。联络通道的注浆加固范围取3 m时经济安全,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联络通道 加固范围 开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实细砂层地铁暗挖隧道新型超前加固材料性能及注浆参数研究
6
作者 陈铖 来弘鹏 +1 位作者 刘禹阳 朱新健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2-1442,共11页
为降低超前注浆加固对地铁暗挖隧道地层环境影响,注浆要求低压缓注。密实细砂层结构紧密、黏粒含量高,导致现有注浆材料在低注浆压力下扩散半径小,无法有效加固隧道掌子面。基于组分活性激发及颗粒尺寸优化理念,以矿渣微粉、超细粉煤灰... 为降低超前注浆加固对地铁暗挖隧道地层环境影响,注浆要求低压缓注。密实细砂层结构紧密、黏粒含量高,导致现有注浆材料在低注浆压力下扩散半径小,无法有效加固隧道掌子面。基于组分活性激发及颗粒尺寸优化理念,以矿渣微粉、超细粉煤灰为主体,掺入适量超细水泥及复合激活凝聚剂,制备了新型注浆材料。通过室内试验,探究了不同配合比、复合激活凝聚剂掺量影响下新型注浆材料浆液流动度、凝结时间及结石体强度变化特性。采用自主研制的小导管注浆足尺试验装置,对比分析了普通水泥、超细水泥及新型注浆材料加固效果,揭示了上覆荷载与含水率影响下新型材料浆液扩散特性及注浆终压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固比为1∶1、矿渣微粉、超细粉煤灰及超细水泥质量比为4∶2∶4,复合激活凝聚剂掺量4%时,新型注浆材料浆液流动性最优、凝结时间可控、结石体强度较高;采用小导管注浆加固时,普通水泥浆液在密实细砂层以压密扩散为主、超细水泥浆液以压密-劈裂为主,新型材料则以渗透-劈裂方式进行扩散。新型注浆材料扩散性能及加固效果最优,超细水泥次之,普通水泥最差;注浆前期,新型材料应保持低压注浆,防止注浆量过大,引起砂土局部劈裂,造成加固失效的问题;新型材料注浆终压随上覆荷载及含水率的增加呈线性增长,上覆荷载增加50 kPa,注浆压力增大50 kPa左右。含水率增加2%,注浆压力增加量约为40 kPa。研究结果对注浆加固工程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浅埋暗挖法 密实细砂层 小导管加固 液扩散特性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敞开式TBM前置式超前钻探及注浆加固技术研究——在首台国产再制造TBM上的应用
7
作者 苟承志 刘勇斌 +2 位作者 张晓平 李馨芳 刘丙森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4-843,共10页
为解决传统敞开式TBM在进行超前管棚注浆加固时存在管棚倾角过大、支护范围不足等问题,依托乐西高速大凉山1号隧道工程,提出一种适用于敞开式TBM的前置式超前钻探注浆加固技术。对首台国产再制造TBM的护盾结构、多功能齿圈和管棚钻机等... 为解决传统敞开式TBM在进行超前管棚注浆加固时存在管棚倾角过大、支护范围不足等问题,依托乐西高速大凉山1号隧道工程,提出一种适用于敞开式TBM的前置式超前钻探注浆加固技术。对首台国产再制造TBM的护盾结构、多功能齿圈和管棚钻机等进行针对性改造,开展原位超前钻探及注浆加固试验,验证该技术方案应用于软弱地层超前注浆加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1)数字化管棚钻机能够有效识别各钻孔工序并划分地层岩性;2)相较于常规直接钻孔方式,在小角度条件下取芯开孔方式的钻孔效率提高50%,成孔效果更好;3)相较于传统后置式超前管棚,前置式超前管棚倾角更小(仅4°),注浆加固范围更大。该技术在大凉山1号隧道工程的成功应用,验证了其在软弱破碎围岩条件下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敞开式TBM 超前钻探 加固 TBM改造 钻进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裂煤岩体注浆加固试验方法及重塑机理研究
8
作者 孙越 邱新财 +4 位作者 张金磊 王延飞 李庭月 袁磊 张琰岽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0-156,共7页
破裂煤岩体注浆加固技术具有隐蔽性强、工艺复杂、施工成本高等特点,通过井下原位试验方式开展注浆方案设计及重塑机理研究相对较为困难;目前关于注浆方案的设计较少,对注浆重塑机理的揭示不够全面。针对上述问题,构建了一种可在实验室... 破裂煤岩体注浆加固技术具有隐蔽性强、工艺复杂、施工成本高等特点,通过井下原位试验方式开展注浆方案设计及重塑机理研究相对较为困难;目前关于注浆方案的设计较少,对注浆重塑机理的揭示不够全面。针对上述问题,构建了一种可在实验室内应用的破裂煤岩体注浆加固试验系统。制作了具有低离散特性的破裂石膏基试件,以水泥浆液中的水灰比为研究变量,利用构建的系统在实验室内进行了不同水灰比下注浆加固试验,并揭示了注浆重塑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注浆重塑后破裂石膏基试件峰值应力为3.64~5.21 MPa,其承载能力较初始平均残余应力(3.11 MPa)得到有效提升。②随着水灰比增加,水泥浆液黏度及流动性不断改善,高水灰比下即使宽度为0.1 mm左右的裂隙也能得到有效充填,重塑试件骨架效应持续增强;当水灰比由1.00增至1.50时,注浆重塑试件平均峰值应力由3.79 MPa增至5.09 MPa,增幅为34.30%。③在一定范围内,高水灰比的浆液对于破裂围岩完整性的提高及力学性能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阐明了注浆加固的实质为浆液对裂隙的充填及骨架效应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围岩 加固 破裂石膏基试件 重塑机理 水灰比 裂隙充填 骨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富水花岗岩蚀变带超前注浆加固技术研究与实践——以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出口工区为例
9
作者 高广义 李搏凯 +2 位作者 赵爽 徐启鹏 朱志敬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90-1601,共12页
为综合治理大区段超高压富水花岗岩蚀变带,通过超前注浆加固降低围岩含水率及增强稳定性,实现TBM脱困复推及导坑恢复开挖,系统性研究极端复杂不良地质下开展超前注浆加固的可行性和关键技术。依托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出口工区实践,建... 为综合治理大区段超高压富水花岗岩蚀变带,通过超前注浆加固降低围岩含水率及增强稳定性,实现TBM脱困复推及导坑恢复开挖,系统性研究极端复杂不良地质下开展超前注浆加固的可行性和关键技术。依托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出口工区实践,建立“地质判识-注浆仿真-工艺革新-材料研发-装备升级”五位一体的技术攻关体系。基于现场地质勘察及蚀变岩特性分析,借助多物理场耦合注浆仿真模拟动水压环境下浆液劈裂裂隙网络的填充形态。提出超前分段注浆可行性升级优化的关键技术要点,并通过现场多次注浆试验,攻关实现3大技术突破:1)研发大转矩高频次液压回转螺旋钻孔工艺,并以工艺组合的方式攻克地层有效成孔率低的难题;2)以超细水泥为主体,通过掺入高性能外加剂,创建高渗透、强动水抗分散性的复合型注浆材料;3)研制超高压钻、注装备配套,构建注浆压力可达15 MPa的超高压系统。将所述超前注浆加固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结果表明:高性能浆液在动水冲蚀下留存率可达近85%,围岩堵水率达92%~95%,围岩变形量控制在18 mm以内,整体注浆工效提升近72%,已成为现场综合治理超高压富水蚀变带地层的关键技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富水花岗岩蚀变带 仿真 试验 高性能外加剂 超前加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巷道围岩裂隙注浆加固浆液扩散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肖同强 余子豪 +1 位作者 李怀珍 许磊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4,共9页
目的为了解决深部巷道围岩裂隙注浆加固难题,方法采用现场矿压观测、数值模拟等方法,结果研究得到深部巷道围岩破坏特征:深部巷道呈现“顶、帮、底”全断面大变形现象,围岩破坏深度显著增加;深部巷道围岩由浅至深形成裂隙发育区、裂隙... 目的为了解决深部巷道围岩裂隙注浆加固难题,方法采用现场矿压观测、数值模拟等方法,结果研究得到深部巷道围岩破坏特征:深部巷道呈现“顶、帮、底”全断面大变形现象,围岩破坏深度显著增加;深部巷道围岩由浅至深形成裂隙发育区、裂隙扩展区和原生裂隙区,其中裂隙扩展区裂隙较小,注入难度较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裂隙特征、注浆压力、浆液水灰比等因素对浆液扩散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裂隙开度对浆液扩散半径影响显著,而裂隙粗糙度的影响较小;对于裂隙开度较大的裂隙发育区,采用常规注浆压力;对于裂隙扩展区,裂隙开度较小(小于0.10 mm),应采用高于10 MPa的注浆压力;浆液扩散半径与注浆压力、水灰比呈正比,但对于深部微围岩裂隙而言,注浆压力存在临界点,不应盲目增大注浆压力,选取水灰比时,应综合考虑浆液扩散半径和浆液析水效应。结论对于注浆工程而言,选取浆液配比及注浆压力时,应考虑巷道开挖后围岩裂隙开度的发育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巷道 围岩裂隙 加固 液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固耦合作用下含不同长度裂隙灰岩注浆加固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军涛 李昊 +2 位作者 贾东秀 马庆 李文昕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9-199,共11页
黄河北煤田因矿井水害影响,安全高效开采煤炭资源成为矿井发展的关键瓶颈。注浆技术是当前解决矿井水害问题的重要手段,不仅能解放大量受到水害威胁的煤炭资源,而且对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积极意义。对黄河北煤田邱集煤矿取得的灰岩试样... 黄河北煤田因矿井水害影响,安全高效开采煤炭资源成为矿井发展的关键瓶颈。注浆技术是当前解决矿井水害问题的重要手段,不仅能解放大量受到水害威胁的煤炭资源,而且对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积极意义。对黄河北煤田邱集煤矿取得的灰岩试样开展室试验,观察了灰岩的细观特征,获取了流固耦合作用下含不同长度裂隙灰岩的力学特性及注浆加固特性,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灰岩随预制裂隙长度变化时,起裂强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注浆加固机理。结果表明:注浆后岩石的强度、韧性得到明显改善,注浆前的灰岩有明显的脆性特征,注浆后灰岩的脆性降低延性增强;注浆加固体的破坏程度随着裂隙长度的增加越来越剧烈,当裂隙长度较大时伴随有水平方向的裂隙发育;注浆加固体的峰前渗透率的降低程度较小,峰后渗透率有明显的降低,灰岩渗透率最大阶段产生在峰后阶段、而渗透率最小的阶段发生在应力–应变曲线的线弹性阶段,并且裂隙长度越长越容易出现渗透率双峰现象。使用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推导得到了注浆加固体起裂强度和断裂韧度的计算式,理论证明了注浆加固体的强度大于原岩试样;岩石弹性模量与注浆形成的结合体的弹性模量的差异越大,注浆对岩石强度的影响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固 裂隙长度 流固耦合 渗透率 起裂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不同裂隙数量砂岩注浆前后渗流特性试验研究
12
作者 陈军涛 周浩宇 +4 位作者 喻军健 李果 范铭今 李露 王云昊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111,共11页
【背景】矿井巷道围岩注浆治理灾害是常规手段,裂隙发育程度对注浆加固与封堵效果影响显著。【方法】为明晰裂隙围岩注浆前后抗渗性能变化,选取煤矿沉积岩中最常见的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等综合研究方法,探究不同围压... 【背景】矿井巷道围岩注浆治理灾害是常规手段,裂隙发育程度对注浆加固与封堵效果影响显著。【方法】为明晰裂隙围岩注浆前后抗渗性能变化,选取煤矿沉积岩中最常见的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等综合研究方法,探究不同围压条件下含不同裂隙数量砂岩试样渗透率变化特性,评估注浆处理对其渗流性能的影响特性;借助RockTop多场耦合试验仪,对标准岩石试件进行三轴压缩–渗流试验,研究围压分别6、8和10MPa情况下不同裂隙数量(1、2、3条)注浆/未注浆砂岩应力-应变行为与渗透率变化过程。【结果与结论】(1)将裂隙砂岩注浆后与注浆前的渗透率之比定义为裂隙砂岩注浆修复系数Zs,试验表明裂隙砂岩注浆修复系数越小,试件渗透率的修复程度越高;在相同围压条件下,未注浆试样渗透率随裂隙数量增多提高至原岩的27.6~283.4倍,注浆后试样渗透率比原岩降低了64.32%~98.47%,且裂隙砂岩注浆修复系数呈幂指数下降趋势;裂隙数量相同条件下,围压从6 MPa增加到8、10 MPa,注浆前后砂岩试样渗透率分别降低48.42%~85.30%、53.89%~90.14%。(2)随着裂隙数量的增加,注浆前后砂岩破坏特征表现为砂岩裂隙逐渐从裂隙端部向相邻裂隙扩展并相互连接,形成更复杂的破裂形态和更多的次生裂纹。(3)通过引入工程实际,利用COMSOL、Matlab软件对1、2、3条裂隙呈1∶100生成随机裂隙,通过分析工作面顶板和砂岩含水层底界面水流速度及注浆后效果,验证了在一定范围内砂岩裂隙数量越多,注浆后渗透率修复程度越高的结论,研究结论可为煤炭资源的安全开采和灾害防治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裂隙数量 加固 渗流特性 数值模拟 破裂特征 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穿越既有车站不等强度注浆变形的控制
13
作者 王述红 任明珠 +1 位作者 李世宇 董福瑞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5,共10页
由于隧道开挖对近距离既有车站结构变形产生不利影响,以沈阳砾砂层近距离穿越地铁车站为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近距离下穿既有车站结构变形的影响机理和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对超前注浆小导管支护参数和不等强度注浆加固方法进行了优化.通过... 由于隧道开挖对近距离既有车站结构变形产生不利影响,以沈阳砾砂层近距离穿越地铁车站为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近距离下穿既有车站结构变形的影响机理和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对超前注浆小导管支护参数和不等强度注浆加固方法进行了优化.通过模拟等强度、横向不等强度和空间不等强度3种注浆方案,对既有结构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和应力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空间不等强度注浆更为合理,既有结构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和应力降幅分别达到44.7%,53.7%和15.6%.此外,对空间不等强度注浆方法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和分析,可为邻近既有车站的隧道开挖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穿越 既有车站 不等强度 加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拉素煤矿劈裂注浆裂隙扩展机理研究
14
作者 梁向阳 方刚 +3 位作者 武义强 王赋宇 刘洋 张嘉凡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1,共8页
目的注浆改造是富水煤矿灾害防治的有效手段,研究富水高压作用下煤体的注浆劈裂效应对实际工程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离散元流-固耦合机理,引入“域”与“管道”概念,对注浆劈裂过程进行流固耦合计算。将流体“域”作为储水“水库”,其... 目的注浆改造是富水煤矿灾害防治的有效手段,研究富水高压作用下煤体的注浆劈裂效应对实际工程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离散元流-固耦合机理,引入“域”与“管道”概念,对注浆劈裂过程进行流固耦合计算。将流体“域”作为储水“水库”,其由颗粒圆心连线构成的三角形区域组成,“管道”为模型中流体的运移通道,将各个流体“域”连接起来,通过光滑平行板模型对其表征。采用单轴压缩试验和巴西劈裂试验标定数值模型细观参数,建立劈裂注浆数值模型,模拟煤岩体劈裂后的力链分布规律,分析注浆压力和侧压力系数对裂隙扩展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无围压时,孔周煤岩颗粒接触力为0.02~0.10 MPa,有围压时,孔周颗粒接触力为0.06~0.12 MPa;等围压条件下,围压越大,试样应力集中范围越大,劈裂扩散距离越短;同一围压下,注浆压力越大,试样劈裂距离越长;围压不等时,裂隙平行于最大主应力方向发育。结论采用较高注浆压力可有效驱替煤层裂隙中的水体和空气,减少钻孔工程量,降低成本。研究结果有益于注浆参数的选取,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有意义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劈裂 加固 流固耦合 数值模拟 扩展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硅酸盐改性聚氨酯注浆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郭小雄 黄钦颢 +2 位作者 彭旸 袁超 李树忱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4-784,共11页
为分析有机-无机复合注浆材料在高温环境中的适用性,本文以水玻璃、甘油和催化剂为A组分,以异氰酸酯、塑化剂、阻燃剂为B组分,制备了双组分硅酸盐改性聚氨酯注浆材料,讨论了环境温度对新型注浆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硅酸盐改性聚氨... 为分析有机-无机复合注浆材料在高温环境中的适用性,本文以水玻璃、甘油和催化剂为A组分,以异氰酸酯、塑化剂、阻燃剂为B组分,制备了双组分硅酸盐改性聚氨酯注浆材料,讨论了环境温度对新型注浆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硅酸盐改性聚氨酯浆液强度的环境温度响应规律;以石英砂岩为注浆基体材料预制裂隙,采用新材料进行注浆加固,结合微观表征分析了浆-岩界面胶结特征。结果表明,受高温环境的影响,硅酸盐改性聚氨酯浆液固结体的强度与弹性模量出现下降趋势,25℃下浆液固结体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弹性模量与抗拉弹性模量分别达到48.16、15.47、507.47和520.10 MPa,当环境温度升高至90℃时分别降至38.13、9.63、387.57和410.84 MPa,材料对环境温度敏感性较低。环境温度升高打破了双组分之间化学反应的平衡,降低了有机相交联固化程度与固结体密实度,材料强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聚氨酯 加固 高温环境 力学性能 胶结特征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压缩下水泥注浆煤岩力学性能及损伤特征研究
16
作者 都海龙 金爱兵 +3 位作者 秦文静 商瑞豪 王传江 马赛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1-1533,共13页
注浆是提高软破围岩强度、维护工程稳定的有效方法和常用手段。为评价注浆对煤岩力学性能及破裂损伤的影响,对超细水泥注浆前后煤岩开展单轴压缩试验,同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和声发射技术监测煤岩损伤演化和裂纹扩展,基于断裂力学理... 注浆是提高软破围岩强度、维护工程稳定的有效方法和常用手段。为评价注浆对煤岩力学性能及破裂损伤的影响,对超细水泥注浆前后煤岩开展单轴压缩试验,同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和声发射技术监测煤岩损伤演化和裂纹扩展,基于断裂力学理论讨论煤岩裂隙尖端注浆扩展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完整煤样,注浆后煤样强度整体呈增强态势;当煤样原生裂隙较多时,由于裂隙尖端应力集中效应,注浆后导致强度降低;(2)注浆后煤样内部孔隙被浆液充填,脆性减弱,塑性和抵抗变形能力增强,但注浆对煤岩峰后变形影响较小;(3)完整煤样破坏表现为单条高应变集中带贯通,由于注浆导致煤样力学性能各向同性增强,故注浆后煤样破坏过程应变无明显集中带,应变演化较无序;(4)提出以水平位移损伤因子D_(w)表征单轴荷载下煤体损伤演化程度,定义水平位移损伤变量,建立了单轴受压煤样损伤分段本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固 裂纹扩展 损伤因子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巷道围岩注浆加固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宏范 王国普 +2 位作者 辛保彦 成云海 胡琳杰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5,共10页
基于我国巷道围岩注浆技术的研究现状,从巷道围岩注浆加固理论、注浆工艺、注浆材料、注浆参数、注浆效果评价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论述。探讨了目前巷道围岩注浆加固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巷道围岩注浆加固技术的发展趋势:设计与开发模... 基于我国巷道围岩注浆技术的研究现状,从巷道围岩注浆加固理论、注浆工艺、注浆材料、注浆参数、注浆效果评价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论述。探讨了目前巷道围岩注浆加固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巷道围岩注浆加固技术的发展趋势:设计与开发模拟浆液扩散设备;研发价格低廉、毒害小的化学类注浆材料;建立一套注浆工艺选择标准,制订出不同注浆工艺适用条件;研发注浆参数实时监测记录仪器;建立一套完整注浆效果评价体系或研发出更先进的检测注浆效果的仪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固技术 巷道围岩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理论 工艺 材料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浆加固对盾构施工沉降控制成效的概率评估 被引量:1
18
作者 蓝沐林 沈梦芬 +3 位作者 何溯 徐全 陈浙徽 鲍丽春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7-175,共9页
[目的]为了减少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时的地层扰动,有必要研究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过程中注浆加固的沉降控制效果。[方法]以杭州地铁12号线下沙路某区段盾构隧道下穿桩基建筑物为例,基于FLAC 3D有限差分软件,分别采用确定性分析与可靠度分... [目的]为了减少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时的地层扰动,有必要研究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过程中注浆加固的沉降控制效果。[方法]以杭州地铁12号线下沙路某区段盾构隧道下穿桩基建筑物为例,基于FLAC 3D有限差分软件,分别采用确定性分析与可靠度分析两种方法,评估了注浆加固措施对盾构施工引起的基础沉降控制成效。[结果及结论]在确定性分析中,现场实测数据和数值分析结果均表明,建筑物基础的最大沉降发生在先开挖隧道一侧;注浆加固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盾构开挖引起的建筑物基础沉降,使建筑物沉降值满足规范设计要求。在可靠度分析中,以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为随机变量,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响应面-有限差分法评估注浆加固的控制效果,发现注浆加固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基础的结构可靠度,以及显著降低计算沉降值的不确定性。与确定性分析方法相比,可靠度分析方法由于考虑了参数的不确定性,在描述建筑物基础结构安全性方面更为合理,能够用于评估复杂盾构隧道开挖工程的控制措施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沉降控制效果 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隧道砂土劈裂注浆加固机理分析
19
作者 秦鹏飞 钟宏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6,42,共8页
[目的]地铁隧道砂土在注浆过程中,其砂土应力场与浆液流场存在动态耦合作用。为了提高地铁隧道砂土注浆设计水平,需对浆土耦合效应下的砂土劈裂注浆机理进行研究。[方法]将劈裂注浆扩散过程简化为对称扩张过程,以宾汉流体为代表对浆液... [目的]地铁隧道砂土在注浆过程中,其砂土应力场与浆液流场存在动态耦合作用。为了提高地铁隧道砂土注浆设计水平,需对浆土耦合效应下的砂土劈裂注浆机理进行研究。[方法]将劈裂注浆扩散过程简化为对称扩张过程,以宾汉流体为代表对浆液流场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将砂层视作线弹性变形的理想材料,采用均质各向同性的弹性假定,推导了劈裂通道宽度、浆液压力的时空变化方程;通过调节浆液黏度、砂土刚度等参数,对砂土劈裂注浆的基本规律进行了探讨。根据浆土耦合效应下砂土劈裂注浆的基本规律,对重庆地铁10号线二期兰花路站—后堡站区间中粗砂-粉土地层下的砂土劈裂注浆进行了现场验证,得到了主浆脉长度和次浆脉长度。[结果及结论]浆液压力在注浆起始和末尾阶段变化较为剧烈,而在中间阶段较为稳定。浆液黏度、砂土压缩模量是影响劈裂扩散规律的重要因素:浆液黏度和砂土压缩模量越小,浆液扩散半径越大;砂土压缩模量越大,劈裂通道宽度越小。工程验证发现,浆脉长度开挖检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存在17%~22%的误差,表明该理论模型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砂层 劈裂加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堆高陡边坡注浆加固与植被修复技术
20
作者 黎人榜 《花卉》 2024年第18期61-63,共3页
岩堆高陡边坡是一种特殊的地质地貌形态,其容易发生崩塌、滑坡等灾害,给当地居民生活和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严重威胁。系统分析了岩堆高陡边坡的地质特性,提出了注浆加固和植被修复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技术。注浆加固技术可以增强边坡的整体... 岩堆高陡边坡是一种特殊的地质地貌形态,其容易发生崩塌、滑坡等灾害,给当地居民生活和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严重威胁。系统分析了岩堆高陡边坡的地质特性,提出了注浆加固和植被修复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技术。注浆加固技术可以增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而植被修复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两者相辅相成,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岩堆高陡边坡的灾害风险,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地质环境保障。该技术在理论创新和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堆高陡边坡 加固 植被修复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