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单倍体加倍(DH)系籽粒性状表现的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铭堂 段民孝 +2 位作者 赵久然 王元东 邢锦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8-132,共5页
玉米单倍体育种是快速选育纯合自交系的方法。研究利用单倍体诱导系,对来自BSSS杂种优势群的两个自交系BX08和BX19的杂交F1进行诱导获得单倍体,又经加倍获得33个加倍纯合系(DH),分析单倍体加倍纯合系与两个亲本及F1杂交种的果穗及籽粒... 玉米单倍体育种是快速选育纯合自交系的方法。研究利用单倍体诱导系,对来自BSSS杂种优势群的两个自交系BX08和BX19的杂交F1进行诱导获得单倍体,又经加倍获得33个加倍纯合系(DH),分析单倍体加倍纯合系与两个亲本及F1杂交种的果穗及籽粒性状表现。结果表明,单倍体加倍系的籽粒容积和质量比亲本籽粒都有所提高,子代的农艺性状获得显著改善,说明发生单倍体不是基因随机分离的结果,单倍体育种存在选择压力,有利于优良基因的累积,淘汰不良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 诱导系 单倍体加倍(dh)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群体内株系对籼、粳亚种的亲和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再君 梁承邺 朱英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1-514,共4页
以窄叶青8号(ZYQ8) 京系17(JX17)的13个花培DH株系和培矮6 4 / 0 2 4 2 8的11个花培DH株系为材料,分析了它们的籼粳分化及其对籼、粳亚种杂交的亲和性。结果表明,无论亲本是否具有广亲和性亲缘,两个DH群体均出现广亲和性良好的株系,且... 以窄叶青8号(ZYQ8) 京系17(JX17)的13个花培DH株系和培矮6 4 / 0 2 4 2 8的11个花培DH株系为材料,分析了它们的籼粳分化及其对籼、粳亚种杂交的亲和性。结果表明,无论亲本是否具有广亲和性亲缘,两个DH群体均出现广亲和性良好的株系,且多数株系属籼粳中间类型。这说明虽然广亲和性是遗传的,但是籼粳基因的重组确实可以产生广亲和性,而且籼粳中间型可能是广亲和性表达的最适遗传背景。对农艺性状的分析认为,DH株系的广亲和性与株系本身的自交结实率和脱粒性没有联系。通过窄叶青8号 京系17DH株系对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的分析表明,雄性不育可恢复性与广亲和性是相互独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倍单倍体(dh) 水稻 亚种 广亲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旱栽培条件下稻谷粒型和粒重的相关分析及其QTL定位 被引量:25
3
作者 郭咏梅 穆平 +2 位作者 刘家富 李自超 卢义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0-56,共7页
为了解水、旱栽培条件下水稻粒形和粒重的表型及QTL变化,以陆稻品种IRAT109和水稻品种越富构建的双单倍体群体为材料,系统分析了稻谷粒长、粒宽、粒重及长宽比在水、旱栽培条件下的相关性,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比较定位。结果... 为了解水、旱栽培条件下水稻粒形和粒重的表型及QTL变化,以陆稻品种IRAT109和水稻品种越富构建的双单倍体群体为材料,系统分析了稻谷粒长、粒宽、粒重及长宽比在水、旱栽培条件下的相关性,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比较定位。结果表明,水、旱条件下,粒长与长宽比和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粒宽与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粒重极显著正相关,4个性状在水、旱条件间相关性都达极显著正相关。其中粒长的相关系数最高,达0.817,粒宽的相关系数最低,为0.457。表明粒长受水分影响最小而粒宽受水分影响较大。粒重、长宽比介于二者之间。两种条件下共检测到14个QTLs,分布于水稻1、5、6、7、10和12染色体上,其中控制粒长的5个,LOD值为1.93—5.11,贡献率为5.97%-28.85%;控制粒宽的1个,LOD值为2.39,贡献率为12.76%;控制长宽比的3个,LOD值为2.08-4.60。贡献率为7.78%。21.89%;控制粒重的5个,LOD值为2.68—9.45,贡献率为4.1%-14.8%。其中控制粒长的qGL-5及控制粒重的qGWt-1a和qGWt-1b在水、旱条件下均能检测到,在抗旱育种中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籽粒性状。QTL分析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表型分析结果,粒宽相对易受土壤水分影响,粒长、粒重和长宽比,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遗传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型 粒重 加倍单倍体群体(dh系)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 水、旱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苗期耐淹相关性状QTL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光恒 曾大力 +4 位作者 胡时开 苏岩 阿加拉铁 郭龙彪 钱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80-1286,共7页
以相同淹水条件下存活率差异较大的籼稻TN1与粳稻春江06(CJ06)为亲本构建的DH群体为试材,考察了DH群体及其双亲与苗期耐淹相关的5个性状,各性状均表现为连续分布,且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双向超亲遗传类型,受多基因控制。使用分子连锁... 以相同淹水条件下存活率差异较大的籼稻TN1与粳稻春江06(CJ06)为亲本构建的DH群体为试材,考察了DH群体及其双亲与苗期耐淹相关的5个性状,各性状均表现为连续分布,且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双向超亲遗传类型,受多基因控制。使用分子连锁图谱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16个与苗期耐淹有关的QTL,包括4个中胚轴长度QTL、3个株高QTL、3个存活率QTL、3个干重相对受害率QTL和3个叶绿素受损指数QTL,分别位于第1、2、3、4、6、8、9和12染色体。所有QTL的LOD值介于2.26~4.64;存活率qL-4、qL-8和qL-9的LOD值分别为3.10、3.02和3.78,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17.2%、14.3%和41.1%。在第一染色体上的RM3412~RM6716区间同时检测到控制株高和干重相对受害率的QTL,说明株高与干重相对受害率在水稻苗期淹水条件下存在密切的遗传关系。揭示水稻的耐淹特性是一个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加倍单倍体(dh)群体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耐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灌浆期不同阶段叶绿素含量的QTL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阿加拉铁 曾龙军 +6 位作者 薛大伟 胡江 曾大力 高振宇 郭龙彪 李仕贵 钱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66,共6页
本研究以典型籼粳交(春江06/台中本地1号)的F1代花培加倍的DH群体为材料,系统考察了DH群体及其双亲在4个灌浆期不同阶段顶三叶的叶绿素含量,通过QTL作图分析,共检测到7个与叶绿素含量相关的QTL,分别分布在第4、6和8染色体上。其中,倒3叶... 本研究以典型籼粳交(春江06/台中本地1号)的F1代花培加倍的DH群体为材料,系统考察了DH群体及其双亲在4个灌浆期不同阶段顶三叶的叶绿素含量,通过QTL作图分析,共检测到7个与叶绿素含量相关的QTL,分别分布在第4、6和8染色体上。其中,倒3叶的QTL主要在灌浆早期表达,到灌浆后期则逐渐被倒2叶和剑叶所代替。在灌浆的前2个阶段检测到的4个QTL的总贡献率较大,表明在灌浆前期叶绿素含量较高;而在第3个阶段检测到了3个QTL,在第4个阶段则只检测2个QTL,贡献率均小于初期的总贡献率,表明随着灌浆的进程,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其中qCHL2、qCHL4-1、qCHL4-2、qCHL8-1和qCHL8-2主要是在灌浆中前期对叶绿素含量起作用。而qCHL6-1和qCHL6-2两个QTL分别在后期的剑叶检测到,表明与剑叶"持绿"特性或抗衰老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加倍单倍体(dh) 数量性状位点(QTL) 叶绿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米粒延伸性的遗传剖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光恒 曾大力 +4 位作者 郭龙彪 钱前 张国平 滕胜 朱立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87-892,共6页
以籼稻ZYQ8与粳稻JX17为亲本的DH群体作为研究材料 ,考察DH群体及双亲的米粒延伸率相关性状 ,并使用该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 14个与稻米延伸性有关的QTL ,包括 2个粒长QTL、7个饭粒长QTL和 5个米粒延伸率QTL ,分别... 以籼稻ZYQ8与粳稻JX17为亲本的DH群体作为研究材料 ,考察DH群体及双亲的米粒延伸率相关性状 ,并使用该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 14个与稻米延伸性有关的QTL ,包括 2个粒长QTL、7个饭粒长QTL和 5个米粒延伸率QTL ,分别位于第 1、2、3、5、6、7、10、11和 12染色体。所有QTL的LOD值介于2 2 6~ 9 2 5 ,分别解释性状变异的 5 31%~ 17 2 1%。在第 3染色体上的G2 4 9~G16 4、第 6染色体上的G30~RZ5 16和第 10染色体上的G10 82~GA2 2 3区间同时检测到控制饭粒长和米粒延伸率的QTL。米粒延伸性受多基因控制 ,Wx基因与位于第 6染色体上的 qCRE 6的G30~RZ5 16区间相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加倍单倍体(dh)群体 延伸性 数量性状基因(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