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籼粳交加倍单倍体后代性状遗传的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英 何平 +1 位作者 陆朝福 徐云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51-457,共7页
对一个典型的籼/粳组合、窄叶青8号/京系17的F_1花药进行培养,所获二倍体花粉植株除约20%自然结实率为0外,其余植株的结实率在1%至正常结实之间,65%株系在75%以上,并稳定地传至自交后代。对130多个加倍单倍体(DH)多种性状的遗传进... 对一个典型的籼/粳组合、窄叶青8号/京系17的F_1花药进行培养,所获二倍体花粉植株除约20%自然结实率为0外,其余植株的结实率在1%至正常结实之间,65%株系在75%以上,并稳定地传至自交后代。对130多个加倍单倍体(DH)多种性状的遗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花药培养可以克服籼/粳后代包括育性在内的各种性状长期分离不易稳定的严重障碍。生育期、株高、每穗粒数及千粒重等数量性状均为连续分布,呈正态曲线,为多基因控制。涉及籼与粳分类的一些性状,如叶毛、稃毛、酚反应、落粒性等的遗传,有的为一对主基因控制,有的为多基因决定。根据程氏形态指数对各个DH系的籼、粳属性进行分类,可以看到除籼型与粳型株系各占14%外,其余为各种偏籼和偏粳类型,形态指数也基本上呈正态分布。两个亲本均为早、中熟品种,但光温反应有所不同。DH群体对光温反应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不感光也不感温类型,也有对光温反应均较强类型等。各种性状都出现超亲分离,表明亚种间杂种的性状遗传存在大量多基因累加和互补作用。同时对籼/粳杂种不育的原因与产生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 花药培养 水稻 加倍单倍体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树单倍体和加倍单倍体(DH)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圣仓 魏安智 杨途熙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9-874,共6页
果树具有生殖周期长、基因高度杂合、树体高大、通常自交不亲和的特点,导致其无法通过传统育种方法获得纯系。单倍体和加倍单倍体(DH)的产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生物技术工具。与传统育种方法相比,单倍体和加倍单倍体(DH)... 果树具有生殖周期长、基因高度杂合、树体高大、通常自交不亲和的特点,导致其无法通过传统育种方法获得纯系。单倍体和加倍单倍体(DH)的产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生物技术工具。与传统育种方法相比,单倍体和加倍单倍体(DH)可缩短从杂合亲本中获得纯系的时间,这一特点使其被广泛应用于植物育种和遗传研究。果树单倍体的获得及其加倍技术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虽然已取得重大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和应用障碍。综述了果树单倍体和加倍单倍体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果树育种中的应用:包括果树单倍体的获得方法、鉴定方法、单倍体加倍方法、在果树育种中的应用等,并就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作了初步的阐述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育种 单倍体 加倍单倍体 倍性鉴定 染色体加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加倍单倍体(DH群体)的建立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汪军妹 沈秋泉 +1 位作者 杨建明 杨文新 《大麦科学》 2002年第1期10-13,共4页
大麦加倍单倍体 (DH群体 )建立的方法很多 ,目前在大麦遗传育种中运用较多的主要有球茎大麦法、花药培养法和小孢子培养法等三种。大麦DH群体不仅为遗传学、形态发生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背景和遗传稳定的材料 ,而且对... 大麦加倍单倍体 (DH群体 )建立的方法很多 ,目前在大麦遗传育种中运用较多的主要有球茎大麦法、花药培养法和小孢子培养法等三种。大麦DH群体不仅为遗传学、形态发生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背景和遗传稳定的材料 ,而且对于单倍体的育种实践也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综述大麦DH群体的建立方法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群体 大麦 加倍单倍体 遗传育种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加倍单倍体群体有效因子估计
4
作者 刘保申 殷丽青 +3 位作者 王五一 张承妹 张建军 陆效武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2-16,共5页
利用生物技术创造的加倍单倍体材料,应用传统的数量遗传理论来估计基因数目的方法,即利用花药培养结合加倍技术,所获得的纯合稳定水稻加倍单倍体群体中极端类型株系,为增效(或减效)基因聚合体,与样本平均数比较,估计高差,以此... 利用生物技术创造的加倍单倍体材料,应用传统的数量遗传理论来估计基因数目的方法,即利用花药培养结合加倍技术,所获得的纯合稳定水稻加倍单倍体群体中极端类型株系,为增效(或减效)基因聚合体,与样本平均数比较,估计高差,以此离差绝对值的平方与加倍单倍体群体基因型方差的商,作为有效因子数目的估计值,估计了水稻三个杂交组合的株高、穗长、有效穗数、千粒重等四个性状的有效因子数,讨论了用加倍单倍体方法估计有效因子,比传统数量遗传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花药培养 加倍单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球茎大麦技术产生大麦加倍单倍体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舒庆尧 戎均康 汪丽泉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95-301,共7页
(1)大麦和球茎大麦的基因型对种间杂交和离体胚挽救的成功率有明显影响;(2)离体挽救时出苗率还受到胚龄和培养基成分的影响,胚龄较小(温室14天)时出苗率较高,在B_5培养基中加5g/l活性碳或再增加15ppm PP_(333)使两个杂交组合的出苗率分... (1)大麦和球茎大麦的基因型对种间杂交和离体胚挽救的成功率有明显影响;(2)离体挽救时出苗率还受到胚龄和培养基成分的影响,胚龄较小(温室14天)时出苗率较高,在B_5培养基中加5g/l活性碳或再增加15ppm PP_(333)使两个杂交组合的出苗率分别达50.00%和51.61%;(3)染色体加倍成功率平均为34.90%,以0.075%秋水仙碱处理带2~5分蘖的成功率较高,最高的达62.50%,据试验结果推算,授粉100朵小花平均可得加倍单倍体5.29株,最高27.46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杂交 球茎大麦 加倍单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加倍单倍体(DH)材料的移栽与大田鉴定
6
作者 周永康 陈补生 +1 位作者 周润梅 黄剑华 《上海农业科技》 2003年第5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大麦 加倍单倍体 DH株 移栽 大田鉴定 壮苗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冬大麦加倍单倍体的花药培养法和球茎大麦法的比较——Ⅱ.后代染色体数目及结实性的变异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平印 赵德武 《青海农林科技》 1992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前,人们把生产大麦加倍单倍体的花药培养法和球茎大麦法间效率的比较扩展到了对两种方法各自衍生的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分布及有生活力可育加倍单倍体植株比率的比较方面。这两种技术各自产生的单倍体频率和在育种中有用的自然加倍单倍... 目前,人们把生产大麦加倍单倍体的花药培养法和球茎大麦法间效率的比较扩展到了对两种方法各自衍生的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分布及有生活力可育加倍单倍体植株比率的比较方面。这两种技术各自产生的单倍体频率和在育种中有用的自然加倍单倍体频率之和均约为90%。就小孢子衍生的植株和球茎大麦法衍生的二倍体种间杂种来说,其余部分是多倍体、混倍体和非整倍体变异体。小孢子衍生植株和球茎大麦法衍生植株的倍性水平与供体基因型无关。由于这两种方法所衍生的植株其耐寒性及可育加倍单倍体植株产量在方法间没有显著差异,所以,在育种中它们是可以相互补充的。为了加速和扩大加倍单倍体在育种中的应用,本文提出了提高大麦加倍单倍体产量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加倍单倍体 花药培养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8
作者 金星辰 黄钰姮 +3 位作者 徐江民 王克剑 饶玉春 刘朝雷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36,共5页
相较于传统纯系育种需要通过6~10个世代的自交或回交才能实现育种材料纯合,单倍体育种技术能够在1~2代内快速培育出遗传完全纯合的育种材料,显著缩短了育种周期。单倍体育种技术主要包括单倍体诱导、单倍体筛选、染色体加倍以及双单倍... 相较于传统纯系育种需要通过6~10个世代的自交或回交才能实现育种材料纯合,单倍体育种技术能够在1~2代内快速培育出遗传完全纯合的育种材料,显著缩短了育种周期。单倍体育种技术主要包括单倍体诱导、单倍体筛选、染色体加倍以及双单倍体种植与育种应用等关键环节,其中单倍体诱导是整个技术体系的核心步骤。根据不同的诱导方式,目前在水稻中主要存在两种诱导单倍体的方法:一是已成熟应用的花药离体培养法;二是近年来兴起的利用单倍体诱导系进行杂交的方法。本文综述了基于单倍体诱导系的水稻单倍体育种技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水稻单倍体育种各个技术环节存在技术难题,展望了其未来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单倍体育种技术 单倍体诱导系 单倍体诱导 单倍体筛选 单倍体加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单倍体与其加倍后代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如养 段民孝 +2 位作者 赵久然 刘新香 邢锦丰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2-74,共3页
利用8个不同基因型F1材料,经诱导和加倍获得大量单倍体和二倍体植株。研究单倍体与其二倍体之间12个形态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植株个体从单倍体水平到二倍体,穗轴长、株高、穗位高和雄穗主轴长呈增大的趋势,穗行数保持相对稳定,雄穗... 利用8个不同基因型F1材料,经诱导和加倍获得大量单倍体和二倍体植株。研究单倍体与其二倍体之间12个形态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植株个体从单倍体水平到二倍体,穗轴长、株高、穗位高和雄穗主轴长呈增大的趋势,穗行数保持相对稳定,雄穗一级分支数呈减小的趋势;除穗轴粗与穗行数的相关性外,其余多数性状间的相关性在单倍体和二倍体时期都具有相似性;穗轴长、穗行数、株高、穗位高、雄穗一级分支数和雄穗主轴长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因此,在单倍体时期对性状进行适当的选择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 加倍单倍体 性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单倍体诱导及化学加倍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慈佳宾 杨巍 +4 位作者 任雪娇 崔学宇 张野 张艳辉 杨伟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53,共5页
【目的】玉米单倍体的诱导及加倍.【方法】以北方春玉米区高抗丝黑穗病自交系K88和高感丝黑穗病自交系Gll5的杂交F,代作为母本,以5个诱导系(JS6-11~JS6-15)作为父本,进行单倍体杂交诱导试验;以秋水仙素作为玉米单倍体人工染色... 【目的】玉米单倍体的诱导及加倍.【方法】以北方春玉米区高抗丝黑穗病自交系K88和高感丝黑穗病自交系Gll5的杂交F,代作为母本,以5个诱导系(JS6-11~JS6-15)作为父本,进行单倍体杂交诱导试验;以秋水仙素作为玉米单倍体人工染色体加倍药剂,采取4种(浸根法、浸芽法、滴心叶法、针刺生长点法)处理方法,每种方法设置3个浓度梯度(0.2、0.4和0.6mg·mL^-1),并分别以体积分数2%DMSO+5%甘油溶液作为辅助药剂,进行单倍体加倍试验.【结果和结论】花丝长短和授粉时间对单倍体诱导率有重要影响.延迟授粉(长花丝≥7cm)的平均单倍体诱导率为17.0%,约为正常授粉(短花丝≤4cm)条件下的3.3倍;伏后授粉的诱导率平均为18.4%,约为伏期授粉的3.4倍,证明延迟授粉时间和较低的温度有利于提高单倍体诱导率.秋水仙素加倍试验表明,浸根法对植株伤害较严重,存活率低于50%;针刺生长点法(0.6mg·mL^-1)和滴心叶法(0.4mg·mL^-1)的散粉率较高(45.9%,28.9%),相应的结实率也较高(15.2%,11.1%),说明针刺生长点法处理效果最好,滴心叶法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 诱导率 单倍体加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玉米单倍体诱导和加倍的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向永 姜龙 +4 位作者 王薪淇 景桂昕 邢政 邓昆鹏 赵仁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0-96,共7页
【目的】探索单倍体诱导系在糯玉米单倍体育种应用中的可能性及适宜的糯玉米单倍体诱导和加倍方法,以加快我国糯玉米育种进程,提高糯玉米育种效率。【方法】诱导试验中以吉林农业大学选育的5个诱导系(HG1-HG5)作为诱导材料对不同糯玉米... 【目的】探索单倍体诱导系在糯玉米单倍体育种应用中的可能性及适宜的糯玉米单倍体诱导和加倍方法,以加快我国糯玉米育种进程,提高糯玉米育种效率。【方法】诱导试验中以吉林农业大学选育的5个诱导系(HG1-HG5)作为诱导材料对不同糯玉米母本材料进行诱导,比较不同花丝长度、授粉时期和果穗部位对糯玉米单倍体诱导率的影响;加倍试验中,以秋水仙素作为糯玉米单倍体人工染色体加倍药剂,采取4种(浸种法、浸芽法、滴心叶法、针刺生长点法)处理方法,每种方法设置3个秋水仙素质量浓度梯度(0.3,0.5和0.7mg/mL)并辅以2.5%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助渗剂,筛选适宜的糯玉米单倍体加倍方法。【结果】诱导试验结果表明,延迟授粉(花丝长度≥8cm)单倍体诱导率均值为17.9%,约为正常授粉(花丝长度≤4cm)条件下的2.9倍;伏后授粉单倍体诱导率均值为19.4%,约为伏期授粉的3.1倍;果穗顶部的诱导率(6.87%)高于底部(5.61%)。加倍试验结果表明,浸种法对植株伤害较严重,存活率低于50%;针刺生长点法(0.7 mg/mL)和滴心叶法(0.5 mg/mL)的散粉率较高(45.9%,28.9%),相应的结实率也较高(15.2%,11.1%),说明针刺生长点法处理效果最好,滴心叶法次之。【结论】糯玉米单倍体育种能提高糯玉米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单倍体诱导率 单倍体加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单倍体诱导和加倍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姜龙 南楠 +4 位作者 王薪淇 李向永 景桂昕 邢政 赵仁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5-100,共6页
【目的】探索单倍体诱导系在甜玉米单倍体育种中应用的可能性及适宜的甜玉米单倍体诱导和加倍方法,为加快我国甜玉米育种进程、提高甜玉米育种效率奠定基础。【方法】采用3个诱导系和4个甜玉米杂交种,设计4种秋水仙素化学加倍甜玉米单... 【目的】探索单倍体诱导系在甜玉米单倍体育种中应用的可能性及适宜的甜玉米单倍体诱导和加倍方法,为加快我国甜玉米育种进程、提高甜玉米育种效率奠定基础。【方法】采用3个诱导系和4个甜玉米杂交种,设计4种秋水仙素化学加倍甜玉米单倍体的方法,对提高甜玉米单倍体诱导率和加倍率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甜玉米单倍体诱导试验表明,3个单倍体诱导系的诱导率有极显著差异,其中以TY1的诱导率最高,为7.99%;4个甜玉米杂交种诱导率差异极显著,以"绿色先锋"的诱导率最高,为7.57%。秋水仙素加倍甜玉米单倍体试验表明,浸芽法和针刺生长点法对植株伤害较严重,存活率低于50%;浸种法(0.5 mg/mL秋水仙素)和针刺生长点法(0.3mg/mL秋水仙素)的散粉率较高(48.4%,28.9%),相应的结实率也较高(15.2%,11.1%),说明浸种法处理效果最好,针刺生长点法次之。【结论】适宜的单倍体诱导和加倍方法能显著提高甜玉米单倍体的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单倍体诱导 单倍体加倍 育种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玉米地方种质的单倍体诱导和加倍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段民孝 刘新香 +6 位作者 张华生 宋伟 王元东 邢锦丰 张雪原 张春原 赵久然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0-34,共5页
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育种技术具有加速育种进程的突出优势,已成为玉米育种关键性核心技术并在国外广泛应用。本试验选用47份玉米地方种质,进行单倍体诱导和单倍体加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47份玉米地方种质材料之间杂交诱导的... 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育种技术具有加速育种进程的突出优势,已成为玉米育种关键性核心技术并在国外广泛应用。本试验选用47份玉米地方种质,进行单倍体诱导和单倍体加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47份玉米地方种质材料之间杂交诱导的拟单倍体率有显著差异,介于1.64%~14.50%之间,平均为5.95%。种植12份玉米地方种质的拟单倍体籽粒进行田间鉴定,标记鉴定准确率介于40.2%~82.3%之间,校正单倍体诱导率介于2.33%~6.45%之间,表明玉米遗传背景影响到籽粒标记的表达,单倍体诱导率有明显差异。将15份玉米地方种质拟单倍体于冬季在海南田间种植,加倍授粉株率介于2.7%~27.2%之间,加倍结实株率介于0.7%~8.9%。说明我国玉米地方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单倍体诱导率和加倍率具有明显差异,利用DH育种技术可以拓宽和加强我国玉米地方种质在玉米育种中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地方种质 单倍体 诱导 单倍体加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单倍体成熟胚组培加倍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浩川 李颜 +6 位作者 曲彦志 杨继伟 张朝林 王盼盼 崔丽洋 毛熙岚 刘宗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以豫高诱一号(YHI-1)诱导系为父本诱导先玉335产生成熟单倍体子粒的胚为材料,采用MS培养基,用0.005%,0.01%,0.02%和0.03%的秋水仙素分别处理12,24和36 h,以不加秋水仙素的MS培养基为对照,统计成熟胚的成苗率以及成苗后单倍体植株的散粉... 以豫高诱一号(YHI-1)诱导系为父本诱导先玉335产生成熟单倍体子粒的胚为材料,采用MS培养基,用0.005%,0.01%,0.02%和0.03%的秋水仙素分别处理12,24和36 h,以不加秋水仙素的MS培养基为对照,统计成熟胚的成苗率以及成苗后单倍体植株的散粉率。结果表明,秋水仙素的质量分数越大,处理时间越长,成苗率越低,以0.005%质量分数的秋水仙素处理12 h,平均成苗率最高,达96.97%,0.03%的质量分数处理36 h最低,仅为24.23%,处理时间和质量分数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用较短时间(12 h)处理时散粉率随着秋水仙素质量分数的增加呈升高趋势,但在较高质量分数(大于0.01%)的秋水仙素条件下,散粉率随处理时间增加而降低。综合考虑散粉率和成活率,以0.005%的秋水仙素处理24 h最佳,综合效率达57.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成熟胚 组织培养 单倍体加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单倍体的诱导 加倍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江浩 尤帅 +3 位作者 赵爱菊 高增玉 陈希勇 关中波 《河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70-75,79,共7页
孤雌生殖诱导系的单倍体育种技术在玉米育种中被广泛应用,极大地加快了育种进程。介绍了单倍体概念及其植物学形态;阐述了玉米单倍体的获得途径和加倍方法,以及育种中单倍体的筛选方法,其中人工获得单倍体的途径主要有远缘杂交、花药培... 孤雌生殖诱导系的单倍体育种技术在玉米育种中被广泛应用,极大地加快了育种进程。介绍了单倍体概念及其植物学形态;阐述了玉米单倍体的获得途径和加倍方法,以及育种中单倍体的筛选方法,其中人工获得单倍体的途径主要有远缘杂交、花药培养、小孢子培养、物理法诱导、化学法诱导、不定配子体诱导孤雄生殖、孤雌生殖诱导系诱导,加倍的方法主要包括单倍体的自然加倍和化学加倍,单倍体的筛选可以通过遗传标记性状、形态特征以及流式细胞仪和分子标记加以筛选;讨论了单倍体在缩短育种周期、群体改良、筛选突变体、构建基因定位群体,以及商业杂交种亲本保纯提纯方面的应用价值;分析了单倍体育种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诱导 单倍体加倍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单倍体加倍(DH)系籽粒性状表现的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张铭堂 段民孝 +2 位作者 赵久然 王元东 邢锦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8-132,共5页
玉米单倍体育种是快速选育纯合自交系的方法。研究利用单倍体诱导系,对来自BSSS杂种优势群的两个自交系BX08和BX19的杂交F1进行诱导获得单倍体,又经加倍获得33个加倍纯合系(DH),分析单倍体加倍纯合系与两个亲本及F1杂交种的果穗及籽粒... 玉米单倍体育种是快速选育纯合自交系的方法。研究利用单倍体诱导系,对来自BSSS杂种优势群的两个自交系BX08和BX19的杂交F1进行诱导获得单倍体,又经加倍获得33个加倍纯合系(DH),分析单倍体加倍纯合系与两个亲本及F1杂交种的果穗及籽粒性状表现。结果表明,单倍体加倍系的籽粒容积和质量比亲本籽粒都有所提高,子代的农艺性状获得显著改善,说明发生单倍体不是基因随机分离的结果,单倍体育种存在选择压力,有利于优良基因的累积,淘汰不良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 诱导系 单倍体加倍(DH)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划胚方法对玉米单倍体加倍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培风 王长彪 +3 位作者 赵兴华 刘江 韩斌 路贵和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715-718,共4页
随着新型诱导系在育种领域的选育和诱导效率的提高,玉米单倍体加倍技术发展也至关重要,但现有单倍体加倍方法效率普遍较低。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单倍体的加倍效率,探索最佳的加倍条件,采用对玉米籽粒胚部划胚技术及不同质量分数的秋水仙... 随着新型诱导系在育种领域的选育和诱导效率的提高,玉米单倍体加倍技术发展也至关重要,但现有单倍体加倍方法效率普遍较低。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单倍体的加倍效率,探索最佳的加倍条件,采用对玉米籽粒胚部划胚技术及不同质量分数的秋水仙素和不同处理时间对玉米单倍体籽粒进行划胚加倍。结果表明,对玉米单倍体的划胚处理显著高于自然加倍;不同质量分数的秋水仙素及不同处理时间对加倍后植株散粉率等影响显著,其中,秋水仙素质量分数为0.04%、处理时间3 h的散粉率最高,加倍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秋水仙素 单倍体加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胺草磷加倍玉米单倍体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良君 赵延明 +2 位作者 张海艳 穆西玉 孔令平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10期29-31,共3页
以高诱1号诱导的不同基因型玉米单倍体为材料,在3~5叶期用不同浓度的甲基胺草磷溶液进行滴心处理,研究甲基胺草磷加倍单倍体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甲基胺草磷溶液的加倍效率存在一定差异,100μmol/L的甲基胺草磷溶液处理的... 以高诱1号诱导的不同基因型玉米单倍体为材料,在3~5叶期用不同浓度的甲基胺草磷溶液进行滴心处理,研究甲基胺草磷加倍单倍体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甲基胺草磷溶液的加倍效率存在一定差异,100μmol/L的甲基胺草磷溶液处理的单倍体加倍效率最高;不同遗传背景材料的加倍效果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加倍 甲基胺草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概述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志军 岳尧海 +3 位作者 王敏 张洪伟 刘文国 吕文秀 《辽宁农业科学》 2011年第1期46-51,共6页
阐述了单倍体的概况、单倍体诱导机理、加倍方法、加倍材料的表现与田间管理等。重点阐述了加倍方法和基础材料的选择,指出单倍体育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提出单倍体育种技术发展前景。
关键词 玉米 育种 单倍体加倍 单倍体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雌生殖诱导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俊 尹晓红 +3 位作者 刘君 刘旭 李卉 景希强 《中国种业》 2014年第2期12-14,共3页
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可以有效地缩短育种进程,快速获得大量纯合系。孤雌生殖诱导是获得玉米单倍体的主要方法之一,该项技术在国外各大育种公司已被广泛使用,但在国内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本文从诱导系的选择与繁殖、基础材料的组配、杂... 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可以有效地缩短育种进程,快速获得大量纯合系。孤雌生殖诱导是获得玉米单倍体的主要方法之一,该项技术在国外各大育种公司已被广泛使用,但在国内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本文从诱导系的选择与繁殖、基础材料的组配、杂交诱导、单倍体子粒的挑选、单倍体植株的种植、单倍体加倍以及双单系的繁殖等方面综述了孤雌生殖诱导系(简称诱导系)产生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的基本流程,同时展望了单倍体育种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育种 单倍体诱导 单倍体加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