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一柱塞航空泵转子系统轴径比对功重比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郭长虹 罗进 +1 位作者 权凌霄 张青松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3-219,共7页
为研究不同轴径比转子系统对航空泵功重比的影响,建立了十一柱塞航空液压泵缸体、传动轴、支撑轴承这3部分组成的转子系统。首先,建立了泵排量、流量和功率的计算模型,基于排量不变原则,设计了16组不同轴径比的航空柱塞泵转子系统,并对... 为研究不同轴径比转子系统对航空泵功重比的影响,建立了十一柱塞航空液压泵缸体、传动轴、支撑轴承这3部分组成的转子系统。首先,建立了泵排量、流量和功率的计算模型,基于排量不变原则,设计了16组不同轴径比的航空柱塞泵转子系统,并对缸体强度进行理论校核;然后建立了转子系统的功重比计算模型;最后,通过对缸体强度有限元仿真计算和功重比理论计算,得到了重构建的不同轴径比缸体能够满足转子系统的强度要求和不同轴径比转子系统对功重比的影响规律。为后续航空液压泵的不平衡响应分析以及缸体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柱塞泵 功重比 有限元分析 转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功重比修形斜齿和直齿面齿轮性能对比研究
2
作者 周镇宇 唐进元 董建雄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8-344,共7页
为深入了解同功重比修形斜齿与直齿面齿轮的性能差异,选择更适合于高速重载工况下的面齿轮传动.基于啮合原理推导了修形斜齿与直齿面齿轮齿面方程,基于CATIA建立了修形斜齿与直齿面齿轮三维模型,采用有限元接触分析方法,以接触应力、弯... 为深入了解同功重比修形斜齿与直齿面齿轮的性能差异,选择更适合于高速重载工况下的面齿轮传动.基于啮合原理推导了修形斜齿与直齿面齿轮齿面方程,基于CATIA建立了修形斜齿与直齿面齿轮三维模型,采用有限元接触分析方法,以接触应力、弯曲应力和重合度为面齿轮传动性能指标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修形斜齿面齿轮相比修形直齿面齿轮接触应力大幅降低,算例最大接触应力降低16.3%;修形斜齿面齿轮相比修形直齿面齿轮弯曲应力大幅降低,算例最大弯曲应力降低32.4%;修形斜齿面齿轮相比修形直齿面齿轮重合度大幅提高,算例重合度提高10.3%.所以同功重比情况下,修形斜齿面齿轮传动性能优于修形直齿面齿轮,前者更适合于高速重载工况下的轻量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化 功重比 接触应力 弯曲应力 合度 修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手掷无人机起飞重量的估算方法研究
3
作者 熊宇鹏 陈志强 +1 位作者 任高峰 张昕喆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84-293,共10页
电动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重量基本不发生变化,采用燃油机任务剖面法难以对电动无人机起飞重量建立准确的估算模型。针对小型电动无人机起飞重量的估算需求,在整合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现有与电机最大功率有关的电机、螺旋桨、电调质... 电动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重量基本不发生变化,采用燃油机任务剖面法难以对电动无人机起飞重量建立准确的估算模型。针对小型电动无人机起飞重量的估算需求,在整合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现有与电机最大功率有关的电机、螺旋桨、电调质量估算经验公式均转化为只与飞机功重比、起飞总重有关的估算表达式。通过能量守恒构建了与飞机功重比、飞行时长有关的电池质量系数估算模型。利用最佳翼载荷等选取方法确定翼载荷和功重比。最终推导了一种基于不同飞行阶段的功重比、飞行时长的快速估算电动手掷无人机起飞重量的迭代方法。以某电动手掷无人机设计参数作为算例进行估算并与现有同量级电动无人机参数比较,验证了所提估算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无人机 起飞 估算 翼载荷 功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用SOFC与锂电池混合动力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业鹏 梁凤丽 +1 位作者 毛军逵 蒋新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2-875,共14页
为了满足航空领域飞机飞行过程中的变负载需求,并获得飞机全飞行过程中的高效能量供给方案,本文搭建了直接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cells,SOFC)-锂电池混合动力系统架构,采用基于规则的能量分配策略,开展了典型飞行任务... 为了满足航空领域飞机飞行过程中的变负载需求,并获得飞机全飞行过程中的高效能量供给方案,本文搭建了直接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cells,SOFC)-锂电池混合动力系统架构,采用基于规则的能量分配策略,开展了典型飞行任务中系统参数的匹配方法和海拔高度对混动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典型飞行包线中混合动力系统的效率和功重比等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BAe.146四发涡扇短程运输机的飞行为例,系统净发电效率为53.32%,功重比为0.4913 kW/kg,且SOFC系统输出功率和发电效率随着海拔上升而下降。这表明直接氨SOFC-锂电池混合动力系统能够满足不同飞行阶段的能量需求,也为混合动力系统在不同飞行高度下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动力 SOFC-锂电池 混合动力系统 能量分配策略 系统效率 功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金属柱塞体的缸体轻量化设计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高翔 李昆 +2 位作者 万晓飞 穆文堪 谯维智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4-120,共7页
柱塞-缸体部件是航空柱塞泵功能实现的核心部件,功重比是柱塞泵的一个重要指标,高功重比是航空柱塞泵的发展趋势。针对目前航空柱塞泵中柱塞-缸体部件中缸体质量大的问题,基于双金属柱塞体,对双金属缸体进行轻量化设计。对柱塞-缸体部... 柱塞-缸体部件是航空柱塞泵功能实现的核心部件,功重比是柱塞泵的一个重要指标,高功重比是航空柱塞泵的发展趋势。针对目前航空柱塞泵中柱塞-缸体部件中缸体质量大的问题,基于双金属柱塞体,对双金属缸体进行轻量化设计。对柱塞-缸体部件进行运动学分析,获得其载荷分布;通过有限元方法,分别对单、双金属柱塞体模型及缸体轻量化设计前后模型进行强度、刚度等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双金属柱塞体可以满足航空柱塞泵工作需求,且在保证缸体的强度、刚度条件下,轻量化设计后的缸体外圆直径减少4.4%,质量降低14.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重比 双金属柱塞体 缸体 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辑电路动态老化试验的输入矢量选择方法
6
作者 崔小乐 杨轩 +1 位作者 程作霖 李崇仁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4-191,共8页
针对逻辑电路动态老化试验的输入矢量优化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实现被测芯片的自加热能力的输入矢量优化选择方法.该方法采用转换故障模型,利用ATPG手段生成备选的输入矢量集合;为提高功耗权重计算的精确性,对不同类型的门电路在不同输入... 针对逻辑电路动态老化试验的输入矢量优化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实现被测芯片的自加热能力的输入矢量优化选择方法.该方法采用转换故障模型,利用ATPG手段生成备选的输入矢量集合;为提高功耗权重计算的精确性,对不同类型的门电路在不同输入组合情况下的功耗权重进行了分析;根据逻辑仿真结果,引入功耗权重指标来描述在不同矢量组合输入条件下被测电路的功耗;以哈密尔顿回路为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在功耗权重的引导下进行优化输入矢量序列的选取.在ISCAS’85基准电路上的实验数据表明,文中方法选取的输入矢量序列可在保持较高电路功耗的同时有效地减少电路中无跳变节点的数量,起到了功耗均匀化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试验 自动测试矢量生成 转换故障 耗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VG协同风电场的电网电压稳定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杨蕾 周宗仁 +5 位作者 郭成 周鑫 何鑫 黄伟 和鹏 王德林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5-64,共10页
针对含风电场及SVG的电网因外部因素引起的电压偏差和波动问题,提出一种利用SVG和DFIG风电场协同控制电压的综合策略。根据监测点的电压波动,在电压骤升骤降时,通过PI控制和逻辑选择对SVG及DFIG进行控制,给出了整个调节系统的框架和流... 针对含风电场及SVG的电网因外部因素引起的电压偏差和波动问题,提出一种利用SVG和DFIG风电场协同控制电压的综合策略。根据监测点的电压波动,在电压骤升骤降时,通过PI控制和逻辑选择对SVG及DFIG进行控制,给出了整个调节系统的框架和流程。充分利用SVG调节无功的快速性,优先使用SVG输出无功功率对监测点电压进行支撑;如果超出了SVG的调节能力,在保证风电机组满足规定的功率因数前提下再调节风电机组进行无功输出,最终实现稳定监测点电压的目标。在检测到电压稳定后,还需要对无功分配情况进行合理性判别,对存在的不利情况进行无功重分配,避免不必要的无功流动,提高风电接入后电网的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SVG 协同控制 电压支撑 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thermodynamic processes in a twin-rotor piston engine 被引量:1
8
作者 邹腾安 徐海军 +2 位作者 潘存云 徐小军 陈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4163-4171,共9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major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f the twin-rotor piston engine(TRPE), Matlab/simulink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its thermodynamic processes.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characte... In order to study the major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f the twin-rotor piston engine(TRPE), Matlab/simulink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its thermodynamic processes.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king processes in the TRPE, corresponding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n simplified by period features of the TRPE. Finally, the major boundary conditions were figured out. The changing trends of mass,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of working fuel in the working chamber during a complete engine cycle were present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trends of an actual working cycle in the TRP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method of simulation is feasible. As the pressure in the working chamber is calculated, all the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the TRPE can be obtained. The major performance indicators, such as the indicated mean effective pressure, power to weight ratio and the volume power, are also acquired. Compared with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conventional engines, the TRPE has a bigger utilization ratio of cylinder volume, a higher power to weight ratio and a more compact structure. This indicates that TRPE is superior to conventional eng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rotor piston engine mathematic model thermodynamic process simulation utilization ratio of cylinder volu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纹形微通道燃油-滑油换热器强化传热研究
9
作者 黄浩然 胡峥 +2 位作者 常云龙 袁卫星 杨波 《推进技术》 2025年第9期201-213,共13页
研发高功重比燃油-滑油换热器已成为现代高性能作战飞机热管理系统的迫切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正弦波纹微通道结构,有望大幅提升燃油-滑油换热器功重比。对水力直径0.5 mm的波纹形微通道换热单元进行三维建模以开展CFD仿真研究,在经过... 研发高功重比燃油-滑油换热器已成为现代高性能作战飞机热管理系统的迫切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正弦波纹微通道结构,有望大幅提升燃油-滑油换热器功重比。对水力直径0.5 mm的波纹形微通道换热单元进行三维建模以开展CFD仿真研究,在经过网格无关性验证和数值模型可靠性验证后,针对波纹形微通道强化传热机理以及通道几何结构的影响规律进行细致分析。研究发现,波纹形微通道结构能够周期性破坏热边界层发展过程,产生场协同效应,并形成横向的迪恩涡,从而显著强化对流传热。另外,还发现局部传热和阻力特性均表现出沿程波动的特征,其波动频率是通道几何波形频率的2倍。尽管波纹形微通道的局部传热性能有沿程衰减的趋势,但总体的传热性能仍显著高于常规的平直微通道,且通道波幅越大、波长越小则强化传热效应越显著。基于仿真结果指导,设计制造了一个十层板片的燃油-滑油换热器,并进行了换热性能实验。由实验结果可知,当燃油进口温度为50.7℃、滑油进口温度为169.7℃,燃油和滑油在波纹形微通道入口的流速均为1.5 m/s时,将燃油和滑油板片数量增加至60层后,整体换热器的功重比可达20.47 kW/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滑油换热器 功重比 波纹形微通道 强化传热 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