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暂态功角稳定的VSG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
1
作者 李斌 高康佳 +2 位作者 焦琳峰 贾浩洋 龚祥祥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118,共11页
为了同时解决虚拟同步发电机(VSG)在电网电压暂降时面临的暂态功角失稳与过电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参数自适应调整的低电压穿越(LVRT)控制策略。以电压跌落系数作为判断系统是否发生故障的信号,一方面通过电压和阻抗自适应地调整有功功... 为了同时解决虚拟同步发电机(VSG)在电网电压暂降时面临的暂态功角失稳与过电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参数自适应调整的低电压穿越(LVRT)控制策略。以电压跌落系数作为判断系统是否发生故障的信号,一方面通过电压和阻抗自适应地调整有功功率指令,另一方面结合电压跌落系数、角频率变化率和角频率偏差自适应地调整转动惯量和阻尼系数,以控制VSG稳定并快速恢复至稳定工作点,运用等面积定则分析VSG功角特性,从大信号角度验证策略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相较于现有方法,本策略创新性考虑了虚拟阻抗对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抑制过电流同时借助参数自主调节实现动态快速恢复过程。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比引入不同策略对VSG的影响,结果验证了所提低电压穿越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发电机 自适应策略 低电压穿越 虚拟阻抗 暂态功角稳定 过电流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调相机暂态特性分析与暂态功角稳定性机理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彤 王潇桐 +2 位作者 韩梓畅 王增平 赵伟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51,共16页
当前新能源装机容量与发电量占比不断攀升,分布式调相机可有效地抑制新能源机端暂态过电压,提升新能源送出能力,然而调相机在电网故障过程中也存在暂态功角失稳风险。针对分布式调相机暂态特性与功角稳定机理,首先,建立保留新能源并网... 当前新能源装机容量与发电量占比不断攀升,分布式调相机可有效地抑制新能源机端暂态过电压,提升新能源送出能力,然而调相机在电网故障过程中也存在暂态功角失稳风险。针对分布式调相机暂态特性与功角稳定机理,首先,建立保留新能源并网点电压特征的调相机功角时间尺度暂态分析模型,基于电气量相量关系分析了故障清除后调相机功角与新能源并网点电压的交互影响机理;其次,分析了故障暂态与故障稳态过程中新能源并网点电压相角二次跳变过程及原因,阐明了相角跳变、过渡电阻与新能源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对调相机功角摇摆方向的影响机理;最后,基于暂态能量函数分析了新能源输出功率、调相机容量与送出距离对调相机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并在改进IEEE 39节点系统中验证了所提出机理与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调相机 功角稳定 暂态特性 新能源场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光热电站接入的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分析
3
作者 苏志军 夏世威 +3 位作者 李庚银 孙冠群 蔡德福 张良一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8-236,共9页
光热发电兼具调峰电源和储能的双重功能,可为新能源电力系统提供转动惯量及阻尼支撑,但其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尚不明确。针对光热并网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理问题,首先基于容量加权法建立了光热电站等值模型,然后根据光热电... 光热发电兼具调峰电源和储能的双重功能,可为新能源电力系统提供转动惯量及阻尼支撑,但其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尚不明确。针对光热并网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理问题,首先基于容量加权法建立了光热电站等值模型,然后根据光热电站的低惯量特性,利用扩展等面积法则(extendede qual-area criterion,EEAC)分析了惯量降低对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单机无穷大系统中,光热电站等容量替代火电机组会导致系统惯量降低,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减弱。最后基于某区域电网,仿真分析了光热规模化并网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发电 新能源电力系统 扩展等面积法则 暂态功角稳定 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机低穿动态的风火打捆外送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分析
4
作者 胡艺雯 李秉芳 +3 位作者 杨松浩 赵天骐 谢欢 郝治国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200,共8页
风火打捆外送系统中,风机的低电压穿越及恢复控制会影响火电机组的转子动态,可能诱发首摆或多摆失稳。建立了风火打捆外送系统的暂态功角稳定性分析模型,揭示了风电场输出功率变化对火电机组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基于等面积定则,... 风火打捆外送系统中,风机的低电压穿越及恢复控制会影响火电机组的转子动态,可能诱发首摆或多摆失稳。建立了风火打捆外送系统的暂态功角稳定性分析模型,揭示了风电场输出功率变化对火电机组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基于等面积定则,分析了不同低电压穿越深度、低电压穿越恢复速率以及风机接入位置对功角失稳形态及暂态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单机及多机系统仿真验证了增加风机低电压穿越深度、减缓低电压穿越恢复速度可增强火电机组首摆稳定性,但增大了其多摆失稳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火打捆外送系统 等面积定则 暂态功角稳定 低电压穿越 多摆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角稳定BTTC法与支路暂态势能法关联评析
5
作者 郑超 牛振波 吕思卓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78,共8页
网络节点和支路的受扰信息易于量测,适用于基于响应的稳定分析与控制场景。针对典型两机功率传输系统,分析随功角摇摆的网络节点电压相位及支路相位差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网络受扰响应构建表征功角稳定水平的... 网络节点和支路的受扰信息易于量测,适用于基于响应的稳定分析与控制场景。针对典型两机功率传输系统,分析随功角摇摆的网络节点电压相位及支路相位差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网络受扰响应构建表征功角稳定水平的指标通用范式;分析支路暂态输电能力(BTTC)法和BTTC指标以及支路暂态势能法与支路稳定测度指标的一致性与差异性,针对支路稳定测度指标应用约束瓶颈,提出一种实用的简化策略。面向交直流混联复杂多机系统的仿真表明,BTTC指标和简化的支路稳定测度指标均具有随着功角稳定性的恶化而单调递减、准确定位关键支路等性能,两者结合应用可提高响应式稳定判别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角稳定 网络受扰响应 BTTC 支路暂态势能 稳定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低穿有功恢复特性的风电高占比送出系统功角稳定演化规律研究
6
作者 王炳然 薛峰 +1 位作者 朱玲 刘庆龙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6-167,共12页
风火打捆送出系统中大规模风电机组同时进入低电压穿越对系统暂态功角稳定影响显著。为揭示风电高占比送出系统功角稳定演化规律,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风电低穿后有功恢复特性对暂态功角稳定的影响机理,提出了一种计及有功恢复时变特性... 风火打捆送出系统中大规模风电机组同时进入低电压穿越对系统暂态功角稳定影响显著。为揭示风电高占比送出系统功角稳定演化规律,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风电低穿后有功恢复特性对暂态功角稳定的影响机理,提出了一种计及有功恢复时变特性的功角稳定裕度计算方法。其次,在此基础上,考虑临界群风电与余下群负荷等量增长、临界群风电等量置换同步机出力、临界群风电等量置换同步机开机三种风电高占比系统演化方式,基于等面积法则推导并分析了系统功角稳定特性演化规律。最后,采用单机无穷大系统和实际区域电网仿真验证了系统暂态稳定特性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机 暂态功角稳定 低电压穿越 恢复 等面积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暂态功角稳定的风机短路电流与无功支撑关键参数优化方法
7
作者 华文 董炜 +1 位作者 陆翌 郑晨一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4,共10页
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并网系统暂态功角稳定和电压稳定问题交织,同时伴随着电网短路电流水平超标风险。当前研究大多聚焦单一问题提升系统的稳定性,未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制定风机控制参数的优化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考虑暂态... 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并网系统暂态功角稳定和电压稳定问题交织,同时伴随着电网短路电流水平超标风险。当前研究大多聚焦单一问题提升系统的稳定性,未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制定风机控制参数的优化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考虑暂态功角稳定的风机短路电流与无功支撑关键参数优化方法。首先,基于风火联合送出系统简化模型分析了功角稳定问题的产生机理,以及风机有功出力对功角稳定性的影响;然后,推导了直驱风机短路电流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影响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水平的关键因素;最后,结合仿真研究了短路电流关键参数对风机无功电压支撑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考虑暂态功角稳定性的风机短路电流与无功支撑关键参数的优化原则及方法。基于实际电网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保障暂态功角稳定裕度和短路电流水平的前提下,提升风机的无功电压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角稳定 电压 短路电流 低电压穿越 控制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系统小干扰功角稳定的风机虚拟惯量控制改进策略
8
作者 孙黎 刘梦飞 +3 位作者 陈昭良 刘洪波 马成廉 陈建宇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9-926,共8页
传统风电机组虚拟惯量控制可将风机转子动能转变为输出有功,使得风机参与系统调频,改善了系统频率动态特性,同时风机也将参与系统功率振荡,导致系统小干扰功角失稳因素增加。针对此问题,文章首先基于模态分析理论得到传统虚拟惯量控制... 传统风电机组虚拟惯量控制可将风机转子动能转变为输出有功,使得风机参与系统调频,改善了系统频率动态特性,同时风机也将参与系统功率振荡,导致系统小干扰功角失稳因素增加。针对此问题,文章首先基于模态分析理论得到传统虚拟惯量控制将增加系统小干扰功角失稳风险的结论;然后,搭建了风机接入扩展两机系统模型,提出了一种引入附加阻尼控制支路的虚拟惯量控制改进策略,该控制策略能够减弱风机在系统小扰动期间通过虚拟惯量控制对功角产生的不利作用,从而加快系统功角恢复;最后,在模态分析和时域仿真中验证了该策略能够提高系统区间振荡模式阻尼比,降低系统小干扰功角失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惯量控制 模态分析理论 小干扰功角稳定 振荡模式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角偏差反馈的构网型储能暂态功角稳定增强方法
9
作者 孙压宁 任永峰 +3 位作者 王欢 李超 郭筱 陈磊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9,共10页
针对构网型储能接入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由于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导致电网电压跌落,进而引起构网型储能在暂态过程中出现功角失稳和过电流的问题,文中提出了基于功角偏差反馈的暂态功角稳定控制策略。首先,构网型储能采用虚... 针对构网型储能接入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由于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导致电网电压跌落,进而引起构网型储能在暂态过程中出现功角失稳和过电流的问题,文中提出了基于功角偏差反馈的暂态功角稳定控制策略。首先,构网型储能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控制,并基于VSG控制建立构网型储能模型。其次,通过VSG功角特性分析有功功率、功角稳定及输出电流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相图理论深入分析功角失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以功角稳定范围和有功功率偏差为依据,设计了功角偏差反馈系数自适应调节策略。该策略通过功角偏差反馈来控制有功功率偏差,进而抑制功角增大,保持功角稳定,并有效抑制过电流。最后,通过时域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及文中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储能 虚拟同步发电机(VSG) 暂态功角稳定 偏差反馈 电压跌落 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LVRT特性的新能源送端系统功角稳定与电压稳定交互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学萍 黄文婷 +4 位作者 郭金鹏 刘瑛琳 郝婧 雍成立 梁伟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31,共8页
新能源机组的低电压穿越(LVRT)能力是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维持电压稳定的重要保证,同时LVRT期间新能源机组的功率特性将进一步影响同步发电机的功角稳定性。为分析高比例新能源送端系统功角稳定与电压稳定的耦合机理,以风电为例,推导了... 新能源机组的低电压穿越(LVRT)能力是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维持电压稳定的重要保证,同时LVRT期间新能源机组的功率特性将进一步影响同步发电机的功角稳定性。为分析高比例新能源送端系统功角稳定与电压稳定的耦合机理,以风电为例,推导了LVRT期间风电机组的有功-无功耦合关系;以含风电的送端系统为例,推导了故障前、故障期间以及故障后同步发电机的机械功率和电磁功率。分析了受扰后系统功角与电压的失稳形态,揭示了含风电送端系统功角稳定和电压稳定的交互影响。基于PSASP平台,仿真分析了风电初始出力水平以及LVRT参数对电力系统功角稳定和电压稳定演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低电压穿越 功角稳定 电压稳定 极限切除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新能源并网暂态功角稳定分析与紧急控制策略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建新 刘宇明 +6 位作者 邱建 刘梓宁 杨欢欢 付超 李诗旸 朱泽翔 毛振宇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9-138,共10页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和新能源机组不断投产,南方区域将形成多区域新能源与邻近常规电源联合集中接入系统的场景。新能源集中接入常与常规电源共用输电通道,将影响区域系统暂态稳定特性及输送通道的传输能力,使南方区域系统的安全稳定...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和新能源机组不断投产,南方区域将形成多区域新能源与邻近常规电源联合集中接入系统的场景。新能源集中接入常与常规电源共用输电通道,将影响区域系统暂态稳定特性及输送通道的传输能力,使南方区域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风险防控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深入研究区域新能源送出的稳定特性建立了区域新能源交流集中送出的等值系统模型,分析了新能源并入对区域系统对暂态稳定特性影响的主要机理。基于等面积法则对区域送出系统暂态过程的加、减速面积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紧急控制切机策略的协调优化方法,实现区域送出传统机组与新能源机组紧急控制切机量及控制代价的最小化的切机策略配置。最终,基于广东区域海风火电打捆送出系统为例,对分析结果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集中送出 暂态功角稳定 紧急控制策略 协调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网络等值进行图降维的图注意力暂态功角稳定评估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建新 蔡锱涵 +5 位作者 李诗旸 高琴 付超 杨欢欢 杨荣照 邱建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40,共11页
省级以上实际大电网节点众多,用于电网暂态稳定评估的深度学习模型输入特征空间面临维数灾,训练成本高且泛化能力难以保证,成为该类方法难以应用于实际大系统的一个瓶颈。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稳控校核、利用网络等值进行图降维... 省级以上实际大电网节点众多,用于电网暂态稳定评估的深度学习模型输入特征空间面临维数灾,训练成本高且泛化能力难以保证,成为该类方法难以应用于实际大系统的一个瓶颈。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稳控校核、利用网络等值进行图降维的图注意力深度学习暂态功角稳定评估模型。首先,建立全网发电机图,基于转子惯量等决定暂态功角稳定的关键参数构建其节点相似度,并利用节点相似度改进发电机图的边权重;作为一种领域知识嵌入方式,借鉴电网动态等值思路,对待研究稳控系统所涉及区域以外的网络部分,基于发电机图和分层聚类算法进行分区,将所形成分区对应成等效节点形成降维发电机图,并建立原图到降维图节点、边权重参数的映射,实现对原输入空间的降维。最后,以降维图作为输入建立图注意力深度学习模型,实现对复杂网络的暂态功角稳定评估。在南方电网某实际稳控系统算例上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及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深度学习 图降维 网络等值 暂态功角稳定评估 仿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ω 响应关联特征的新能源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判别方法
13
作者 刘铖 李守超 +1 位作者 张宇驰 张艳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7902-7916,共15页
基于响应驱动的暂态功角稳定分析方法具有不依赖模型和参数、计算量小、能够实时量测和实时判别等突出优势。首先,该文针对单机无穷大系统挖掘出发电机电流和角速度蕴含的暂态功角稳定信息,建立了故障后电流与角速度的关联关系,揭示了... 基于响应驱动的暂态功角稳定分析方法具有不依赖模型和参数、计算量小、能够实时量测和实时判别等突出优势。首先,该文针对单机无穷大系统挖掘出发电机电流和角速度蕴含的暂态功角稳定信息,建立了故障后电流与角速度的关联关系,揭示了两电气量存在的暂态稳定性特征;其次,利用信息量测技术得到发电机电流与角速度的关系曲线,通过分析关系曲线特性,提取出系统功角稳定和功角失稳关键特征,并探究了风机接入后对关系曲线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暂态功角稳定新判据;最后,通过比较故障清除后机端母线电压相位差变化率的大小识别临界机群,将该文方法应用于多机系统暂态稳定性判别。仿真算例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能够简单快速地判断出暂态功角稳定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暂态功角稳定 稳定判别 响应信息 关键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角稳定性的区域电网储能选址定容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程浩 秦文萍 +3 位作者 韩肖清 景祥 朱志龙 逯瑞鹏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29,共9页
为了缓解跨传输断面的调峰压力,同时提升电网的功角稳定性,建立了兼顾经济性与功角稳定性的储能选址定容双层优化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方法。上层模型考虑区域电网的运行经济性,以储能电站收益最大为优化目标,确定储能配置总容量。... 为了缓解跨传输断面的调峰压力,同时提升电网的功角稳定性,建立了兼顾经济性与功角稳定性的储能选址定容双层优化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方法。上层模型考虑区域电网的运行经济性,以储能电站收益最大为优化目标,确定储能配置总容量。下层模型考虑区域电网的功角稳定性,以储能调度期间总网损最小和储能调节区域电网功角稳定性能力最大为优化目标,进行储能选址与总容量的分配。双层模型的上层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下层采用改进多目标人工蜂群算法进行求解。以某实际电网为算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根据所提双层优化模型进行储能配置可以在保证经济性的同时,提升区域电网的功角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双层规划 选址定容 功角稳定 改进多目标人工蜂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逐步特征增广梯度提升的暂态功角稳定评估及可解释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旭 刘颂凯 +3 位作者 杨超 张磊 段雨舟 晏光辉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4-853,共10页
基于数据驱动的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评估虽然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结果,但其评估结果缺乏可解释性,导致难以应用于工程实际中。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逐步特征增广梯度提升(gradient boosting enhanced with step-wise feature augment... 基于数据驱动的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评估虽然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结果,但其评估结果缺乏可解释性,导致难以应用于工程实际中。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逐步特征增广梯度提升(gradient boosting enhanced with step-wise feature augmentation,AugBoost)的暂态功角稳定评估及可解释性分析方法。首先,通过训练AugBoost评估模型,建立电力系统输入特征与暂态功角稳定指标之间的映射关系;其次,将相量测量单元的实时量测数据传输到训练好的AugBoost评估模型中,提供实时评估结果;并根据沙普利值加性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模型对评估结果和输入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提高结果的可信度。最后,设计模型更新过程来提升评估模型面对电力系统运行工况变化的鲁棒性。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PSS/E提供的23节点系统和1648节点系统上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功角稳定评估 逐步特征增广梯度提升 沙普利值加性解释 可解释性分析 模型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标准算例(一):功角稳定CSEE-RAS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式蕴 李宗翰 +1 位作者 赵兵 孙华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5973-5984,I0011,共13页
含高比例新能源交直流混联电网的稳定特性已发生深刻变化,功角稳定依然是威胁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问题,相关研究对标准算例的真实性、合理性及代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该文根据实际电网拓扑和数据,构建适用于功角稳定特性研究的功角稳定... 含高比例新能源交直流混联电网的稳定特性已发生深刻变化,功角稳定依然是威胁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问题,相关研究对标准算例的真实性、合理性及代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该文根据实际电网拓扑和数据,构建适用于功角稳定特性研究的功角稳定机电暂态仿真算例(Chinese society for electricalengineering-rotoranglestability,CSEE-RAS),该系统以500kV为主网架,包含2个区域、1个交流通道、1个直流通道。提供2种运行方式,分别对应动态、暂态功角稳定场景,上述场景新能源出力占比均在50%以上。考虑新能源出力占比、机组接入位置和控制策略等因素,量化不同因素对稳定水平的影响。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算例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机电暂态尺度下的不同功角稳定特性,且具有灵活的拓展能力,可为功角稳定分析与控制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平台,有助于不同结论的横向比较和研究人员科研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角稳定 新能源 交直流混联 标准算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角稳定支路暂态输电能力与扩展等面积准则方法之关联评析与互补应用
17
作者 郑超 孙华东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844-4854,共11页
大扰动冲击下,机群与网络受扰响应中均含有可表征功角稳定性的信息。该文首先针对两机系统,揭示了功角摇摆过程中不同空间位置的网络节点电压相位具有“分群归属”的差异特性,关键支路两端节点电压相位差与机群功角差则具有变化一致性;... 大扰动冲击下,机群与网络受扰响应中均含有可表征功角稳定性的信息。该文首先针对两机系统,揭示了功角摇摆过程中不同空间位置的网络节点电压相位具有“分群归属”的差异特性,关键支路两端节点电压相位差与机群功角差则具有变化一致性;针对基于网络响应的支路暂态输电能力(branch transient transmission capability,BTTC)方法和基于机组响应的扩展等面积准则(extended equal area criterion,EEAC)方法,系统梳理了两种功角稳定降维评估方法的关联差异,以及两种方法在划分同调机群、确定临界指数上的技术互补性。面向跨大区单支路互联电网和局部多支路外送电网,仿真验证了BTTC方法可为EEAC方法快速划分同调机群,EEAC方法则可为BTTC方法提供不稳定平衡点进而确定临界稳定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角稳定 支路暂态输电能力 扩展等面积准则 同调机群 临界稳定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风电机组接入对电力系统功角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9
18
作者 于强 孙华东 +2 位作者 汤涌 赵兵 顾卓远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399-3405,共7页
双馈型风力发电机(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在新并网风电机组中占较大比例,由于具有不同于同步机组的运行特性,双馈风电机的接入给电力系统的动态行为带来一定影响。随着风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大,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将会发生... 双馈型风力发电机(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在新并网风电机组中占较大比例,由于具有不同于同步机组的运行特性,双馈风电机的接入给电力系统的动态行为带来一定影响。随着风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大,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将会发生改变。定义了双馈风电机组的功角特性,推导了双馈机组的等效外特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双馈风电机组接入后单端系统的功率特性,并理论分析了双馈机组接入后单端系统的功角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双馈风电机组接入后单端送电系统功角的第一摆角度减小,阻尼比降低。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感应发电机 动态行为 外特性 率特性 功角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2组合故障集的暂态功角稳定在线快速评估 被引量:15
19
作者 徐泰山 鲍颜红 +3 位作者 杨莹 周海锋 徐伟 薛禹胜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2-126,共5页
大电网中N-2组合故障数目巨大,若对每个组合故障分别进行暂态功角稳定评估,难以满足在线评估的时间要求。基于N-2组合故障中第一个元件故障的暂态功角稳定在线评估结果(裕度和主导群发电机的参与因子),结合第一个元件故障的暂态功角稳... 大电网中N-2组合故障数目巨大,若对每个组合故障分别进行暂态功角稳定评估,难以满足在线评估的时间要求。基于N-2组合故障中第一个元件故障的暂态功角稳定在线评估结果(裕度和主导群发电机的参与因子),结合第一个元件故障的暂态功角稳定主导群中发电机的有功功率对第二个开断元件有功功率的灵敏度,计算出N-2组合故障的暂态功角稳定严重程度排序指标。通过优先对排序在前位的组合故障进行基于详细模型时域仿真的暂态功角稳定量化评估,直至排序号连续的多个组合故障的暂态功角稳定裕度都大于0,则直接判定排序在其后的所有组合故障均是暂态功角稳定的,从而满足N-2组合故障集暂态功角稳定在线评估对计算速度的要求。实际电网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功角稳定 组合故障 故障筛选 参与因子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风电集中接入对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一):理论基础 被引量:71
20
作者 汤蕾 沈沉 张雪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3832-3842,共11页
该文作为2篇系列文章的第1篇,旨在从理论上分析双馈风机组成的大规模风电场集中接入对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首先,根据双馈风机的暂态特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分析的双馈风机简化模型,并讨论了利用直流潮流... 该文作为2篇系列文章的第1篇,旨在从理论上分析双馈风机组成的大规模风电场集中接入对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首先,根据双馈风机的暂态特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分析的双馈风机简化模型,并讨论了利用直流潮流计算方法研究风电接入前后系统暂态功角稳定变化趋势的合理性。其次,在双馈风机简化模型和直流潮流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扩展等面积定则分析了双馈风机接入两机系统后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变化,提出一种判断风电接入对两机系统暂态功角稳定影响的判据。最后,在双机互联系统中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判据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机 暂态功角稳定 扩展等面积定则 直流潮流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