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及风电PSS与PLL耦合对功角振荡影响的DFIG控制参数协调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生虎 齐楠 夏伟健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71-1582,I0035,共13页
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装设电力系统稳定器(power system stabilizer,PSS),有助于抑制同步发电机间功角振荡,但抑制效果受DFIG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PLL)跟踪误差影响。考虑PSS与PLL耦合特性对功角... 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装设电力系统稳定器(power system stabilizer,PSS),有助于抑制同步发电机间功角振荡,但抑制效果受DFIG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PLL)跟踪误差影响。考虑PSS与PLL耦合特性对功角振荡的影响,提出改善振荡抑制效果的DFIG控制参数协调优化算法。首先基于DFIG有功控制的分解等效结构绘制DFIG-PSS与锁相误差的耦合路径,提出耦合特性解析表达。然后建立耦合解析表达对控制参数的轨迹灵敏度向量,以向量2-范数之比定义耦合强度,量化耦合特性对功角振荡的影响程度。最后基于耦合强度指标,提出带有PLL参数动态不等式约束的多步优化模型,以协调DFIG控制参数取值,提高并网系统对功角振荡的抑制效果。仿真结果证实了耦合特性对功角振荡的影响,验证了所提协调优化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角振荡 双馈感应发电机 电力系统稳定器 锁相环 耦合特性 多步协调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馈风电机组控制参数优化的电网功角振荡控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生虎 张亚海 +2 位作者 叶剑桥 李忆恺 陶帝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5-1338,共14页
随着大量风电并网,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与同步发电机(SG)间的动态交互,将加剧SG功角振荡。基于特征值分析的控制参数优化,未考虑非线性元件和大扰动场景。该文从抑制功角振荡出发,以SG转速为DFIG电力系统稳定器(PSS)输入信号,建立风电... 随着大量风电并网,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与同步发电机(SG)间的动态交互,将加剧SG功角振荡。基于特征值分析的控制参数优化,未考虑非线性元件和大扰动场景。该文从抑制功角振荡出发,以SG转速为DFIG电力系统稳定器(PSS)输入信号,建立风电并网电力系统动态模型。在微分方程中引入中间变量,以解耦状态变量轨迹灵敏度。区分状态变量与代数变量对应的雅可比矩阵,推导DFIG并网电力系统轨迹灵敏度的解析表达。设定目标函数为SG功角偏差相对值二次方对时间积分,按时间顺序累加功角对控制参数的轨迹灵敏度,得到目标函数对控制参数的梯度信息。考虑DFIG-PSS可能弱化转子侧变流器(RSC)控制效果,提出基于轨迹灵敏度的RSC和DFIG-PSS参数协调优化方法。给出4机2区域系统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对DFIG并网系统功角振荡的阻尼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角振荡 参数优化 轨迹灵敏度 双馈感应发电机 电力系统稳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频率动态与功角振荡的耦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睿聪 刘福锁 +3 位作者 曹永吉 王超 张恒旭 李威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112,共11页
为探究频率动态与功角振荡间的耦合特性,文中以双机系统为例推导扰动后系统稳定电网频率动态特性和功角振荡机理,基于扩展等面积准则(extended equal area criterion,EEAC)扩展至多机系统,提出了基于Pearson系数的耦合强度量化评估指标... 为探究频率动态与功角振荡间的耦合特性,文中以双机系统为例推导扰动后系统稳定电网频率动态特性和功角振荡机理,基于扩展等面积准则(extended equal area criterion,EEAC)扩展至多机系统,提出了基于Pearson系数的耦合强度量化评估指标,根据频率动态特征和功角振荡特征对耦合关系进行量化。文中分析了功角振荡对频率动态特征指标的影响,量化评估了不同频率动态指标与功角振荡指标的耦合强度。理论分析和算例结果表明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合理性,电力系统的频率动态与功角振荡相互耦合,为频率和功角的优化控制措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动态 功角振荡 耦合特性 量化分析 频率稳定 同步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角轨迹灵敏度的交直流电网振荡抑制优化
4
作者 夏令志 操松元 +2 位作者 陶帝文 程洋 李生虎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9,77,共10页
高压直流线路稳态功率影响交直流互联系统功角稳定性。为抑制同步发电机功角振荡,基于功角轨迹灵敏度,提出对故障前直流功率的优化方法。建立交直流系统轨迹灵敏度解析表达,引入中间变量确定功角和稳态直流功率关系。推导潮流解对稳态... 高压直流线路稳态功率影响交直流互联系统功角稳定性。为抑制同步发电机功角振荡,基于功角轨迹灵敏度,提出对故障前直流功率的优化方法。建立交直流系统轨迹灵敏度解析表达,引入中间变量确定功角和稳态直流功率关系。推导潮流解对稳态直流功率的灵敏度,计算轨迹灵敏度初值。基于时域仿真中网络约束方程,推导含直流变量的不平衡项。以功角差最小为目标,提出稳态直流功率优化模型,采用内点法求解。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对功角振荡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电网 功角振荡抑制 轨迹灵敏度 故障前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风机下垂控制对系统小扰动功角稳定的影响机理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清 薛安成 +1 位作者 张晓佳 沈卫刚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91-1097,共7页
附加下垂控制可以改善双馈风机响应系统频率变化的特性,但同时将改变其与系统同步机动态特性间的耦合关系,进而影响系统小扰动功角稳定特性。针对该问题,文章用阻尼转矩分析法研究了双馈风机下垂控制对系统小扰动功角稳定的影响机理。... 附加下垂控制可以改善双馈风机响应系统频率变化的特性,但同时将改变其与系统同步机动态特性间的耦合关系,进而影响系统小扰动功角稳定特性。针对该问题,文章用阻尼转矩分析法研究了双馈风机下垂控制对系统小扰动功角稳定的影响机理。首先从双馈风机下垂控制的基本原理出发,针对扩展两机系统,分析了风电接入点频率与系统同步机频率间的关系,进而采用阻尼转矩分析法揭示了双馈风机下垂控制影响系统小扰动功角稳定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下垂控制增益对系统小扰动功角振荡模式阻尼的影响特性及其与风机接入位置、同步机惯性时间常数的关系。最后,利用模态分析法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分析结果表明,双馈风机附加下垂控制对系统振荡模式阻尼的影响性质和程度与双馈风机接入位置和系统同步机惯性时间常数的分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机 下垂控制 小扰动功角振荡模式 阻尼转矩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联机组风险系数的发电机振荡模式辨识
6
作者 林波 吕林 +1 位作者 钟继友 吴晓蓉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79-1482,共4页
针对发电机功角振荡,提出基于关联机组风险系数的机组振荡模式辨识方法。首先分析Prony算法提取发电机功角振荡模式的原理,介绍了能量级理论在机组功角振荡模式辨识中的运用,结合Prony算法所抽取的振荡幅值、阻尼比和衰减因子等参数,提... 针对发电机功角振荡,提出基于关联机组风险系数的机组振荡模式辨识方法。首先分析Prony算法提取发电机功角振荡模式的原理,介绍了能量级理论在机组功角振荡模式辨识中的运用,结合Prony算法所抽取的振荡幅值、阻尼比和衰减因子等参数,提出了机组振荡模式评估系数——参与因子;并给出了基于该系数的主振模式具体辨识方法。最后,在IEEE39节点系统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因子能够辨识扰动下的强关联发电机组及主导振荡模式,且通过振荡模式与振荡能量级关系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角振荡 PRONY算法 参与因子 主导振荡模式 强关联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近振荡中心换相失败分析与仿真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增训 张尚 +1 位作者 汪惟源 程保华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47,共9页
针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受端三相接地故障线路切除后的换相失败问题,从机理角度阐述切除大容量机组近区三相接地故障线路后的机组功角振荡过程及功角振荡特性,分析振荡中心近区电压变化特征、振荡中心近区换流站换相失败的风险并推广至线... 针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受端三相接地故障线路切除后的换相失败问题,从机理角度阐述切除大容量机组近区三相接地故障线路后的机组功角振荡过程及功角振荡特性,分析振荡中心近区电压变化特征、振荡中心近区换流站换相失败的风险并推广至线路任意直流落点,总结定熄弧角控制降低振荡中心近区换流站换相失败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仿真结果表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换相失败 功角振荡 振荡中心 定熄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储能的变惯量虚拟同步耦合控制技术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祥宇 李凌斐 付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113-4122,共10页
若混合储能设备的静止能量拓展为旋转惯量的能量来源,则灵活可控的虚拟同步耦合运行方式,会使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更具可控性。为提高新能源高渗透系统的暂态稳定性,首先建立电池储能、电容储能与同步发电机旋转机械动能间的... 若混合储能设备的静止能量拓展为旋转惯量的能量来源,则灵活可控的虚拟同步耦合运行方式,会使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更具可控性。为提高新能源高渗透系统的暂态稳定性,首先建立电池储能、电容储能与同步发电机旋转机械动能间的能量转化关系,使静止混合储能设备具有与系统同步耦合运行的能力。其次,分析由混合储能引入的虚拟惯量对频率稳定和阻尼特性的影响机理,并提出基于混合储能的变惯量虚拟同步耦合控制技术,使静止储能设备在更加灵活的同步耦合运行方式下,转移同步发电机承受的暂态能量,减小系统内旋转机械的频率及功角振荡。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含光伏、混合储能高渗透的仿真系统。结果表明,在所提控制策略下,含静止能量的储能设备可显著改善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储能 虚拟惯量 功角振荡 频率特性 暂态能量 虚拟同步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型超导限流器的多源网络暂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金晶 李清波 郑峰 《广东电力》 2020年第8期18-26,共9页
为抑制多源电网系统短路电流,提高其暂态稳定性能,提出了一种混合型超导故障限流器(superconducting fault current limiter,SFCL)。该限流器主要由耦合变压器、钇钡铜氧化物(yttrium barium copper oxide,YBCO)线圈以及控制开关组成。... 为抑制多源电网系统短路电流,提高其暂态稳定性能,提出了一种混合型超导故障限流器(superconducting fault current limiter,SFCL)。该限流器主要由耦合变压器、钇钡铜氧化物(yttrium barium copper oxide,YBCO)线圈以及控制开关组成。其中,将其耦合变压器的二次电感与YBCO线圈串联,并通过调节被控开关的接触状态,使其具备电阻与电感式限流器的优点。当系统故障时,混合型SFCL由低阻转为高阻状态,通过改变原有多源网络系统三序阻抗分布,抑制系统故障稳态电流,而且混合型SFCL所含电感特性亦可有效抑制故障冲击电流。该混合型SFCL还可通过改善母线电压的跌落,降低发电机组间功角振荡,增强系统暂态稳定性能。最后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搭建了多源配电网络仿真系统,对含混合型SFCL多源配电系统的暂态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进一步验证所提混合型SFCL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限流器 耦合变压器 三序阻抗 多源网络系统 功角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