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利用的区域问题与区域间功能置换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文刚 庞笑笑 +1 位作者 宋玉祥 陈晓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8-75,共8页
调整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在系统功能稳定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有效性、人地系统均衡性是我国土地利用空间政策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对于土地利用功能空间调整的合理性、有效性判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理论思辨为基础,结合文献分... 调整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在系统功能稳定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有效性、人地系统均衡性是我国土地利用空间政策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对于土地利用功能空间调整的合理性、有效性判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理论思辨为基础,结合文献分析定性地探讨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制度等因素对于土地利用的作用机理,并将自然空间、经济空间与行政空间进行叠合分析。结果认为:土地利用受到自然、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非均质自然空间与经济空间的叠合使土地利用功能变化呈现非均衡特征,在区域边界的限定下,土地供求的区域矛盾成为一种必然;系统条件下,区域内部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区域系统进行外部化,区域间土地利用功能置换能够优化区域系统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缓解土地利用的区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域 功能置换 功能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泊尔三大杜巴广场与街道的功能置换 被引量:1
2
作者 吴附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7865-7868,共4页
通过对尼泊尔3座古城广场与街道的空间分析,说明尼泊尔广场与西方广场的不同以及广场与街道的功能互换对人为使用空间的影响,最后省思当前设计者的设计迷思。
关键词 尼泊尔杜巴广场 功能置换 广场 街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实施机制--基于广州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建军 张振华 孙永生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15,共4页
工业遗产是老工业区转型过程中宝贵的社会资源,是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更新,工业遗产类保护性建筑和历史地段面临着物理空间改造和功能置换。在尽可能地保护工业遗产的特征和所携带的历史信息前提下.需... 工业遗产是老工业区转型过程中宝贵的社会资源,是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更新,工业遗产类保护性建筑和历史地段面临着物理空间改造和功能置换。在尽可能地保护工业遗产的特征和所携带的历史信息前提下.需要对其注入新要素,置换新功能.才能更好地活化利用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保护利用 案例 广州 机制 产业结构升级 城市更新 功能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商业展示空间设计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储艳洁 赵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0-143,共4页
旧工业建筑改造更新之后,其空间被赋予多种新的功能,本文就旧建筑更新改造中的商业展示这个切入点展开研究,探索旧工业建筑更新与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空间优化、功能置换之间的关系,以期实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关键词 旧工业建筑 更新改造 商业展示 功能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触媒理论的城市集市空间微更新设计研究——以西仓集市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乔治 陈思梦 张新平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62-374,共13页
目的建立触媒理论视角下典型集市空间微更新方法,探索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城市集市空间保护与更新的设计路径,优化集市空间设施利用策略。方法通过对城市集市空间研究进展的梳理分析,确立集市空间在微更新视角下介入触媒设计方法的可能... 目的建立触媒理论视角下典型集市空间微更新方法,探索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城市集市空间保护与更新的设计路径,优化集市空间设施利用策略。方法通过对城市集市空间研究进展的梳理分析,确立集市空间在微更新视角下介入触媒设计方法的可能性和积极影响;通过对触媒理论概念的阐述,以空间要素、功能要素和文化要素作为原始触媒因子,构建城市触媒理论介入集市空间微更新的设计方法;以西安西仓集市街区微更新设计为例,探索触媒载体与城市集市活力塑造的结合点,通过系列化和多样化的微小干预,激发街区发展的“链式反应”,探索实现集市空间环境的活化。结论传统集市街区介入触媒理论以“空间、功能、文化”三要素触媒因子植入集市空间的路径,通过空间形态重构、街区功能置换、历史脉络修复等有机结合,可以达到低冲击导向下的城区微更新的整体发展目标,提升环境活力、优化设施效率、引导空间活化,为集市街区改造再利用提供新的设计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触媒 空间形态重构 街区功能置换 历史脉络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园的复合开发研究初探 被引量:6
6
作者 焦胜 曾光明 《南方建筑》 2003年第3期70-72,共3页
传统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模式,已经不能指导公园在现时中国城市发展变迁中发生的功能置换,本文分析其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将公园作为城市体系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其以及周边地区进行复合开发模式的探索。
关键词 城市公园 功能置换 复合开发 城市园林绿地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经营中的滨水区开发与经营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伟 《规划师》 2004年第8期10-12,共3页
滨水区土地功能置换要注意与整个城市的总体布局相结合,土地布局应具有弹性,用地布局要有延续性。政府部门在制定“年土地供应计划”时,应优先考虑滨水区开发的土地供应,以引导滨水区良性开发;应对城市中心区现状开发强度已经较高的滨... 滨水区土地功能置换要注意与整个城市的总体布局相结合,土地布局应具有弹性,用地布局要有延续性。政府部门在制定“年土地供应计划”时,应优先考虑滨水区开发的土地供应,以引导滨水区良性开发;应对城市中心区现状开发强度已经较高的滨水土地与城市新区土地搭配拍卖,以保证滨水区的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区 开发 城市经营 城市中心区 总体布局 功能置换 用地布局 供应计划 政府部门 土地供应 城市新区 环境效益 延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以南京市颐和路11-1片区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方遥 殷敏 +2 位作者 魏云 张宇 王伟杰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7-112,共6页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集聚效应使得部分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人口压力大、基础设施不足、空间活力缺失等问题。文章以南京市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11-1片区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街区功能置换和空间重组的模式。将人口容量的研究引入街区的保护...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集聚效应使得部分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人口压力大、基础设施不足、空间活力缺失等问题。文章以南京市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11-1片区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街区功能置换和空间重组的模式。将人口容量的研究引入街区的保护更新中,作为规划的前期工作,文章着重研究了容量的量化分析和效能分析的方法,以期提高更新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适用性。研究结合街区特征和数据的可获性,确定环境人口容量指标主要为空间容量、交通容量、设施容量和社会心理容量4个维度,选取计算模型得出4项容量指标的数值区间,并采用木桶原理确定理想的瞬时环境人口容量和日均环境人口容量。结果显示,街区的瞬时容量高达4.90m2/人,环境容量需要做好疏解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城市更新 环境人口容量 功能置换 人口疏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改扩建的文化建筑 被引量:1
9
作者 贾巍杨 《南方建筑》 2004年第5期87-89,共3页
现代文化建筑有交流文化、标志形象、设备复杂和交 互性等特点;近年来,文化建筑的创作手法繁多,形象各异。尤其 在改扩建文化建筑的创作中,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方法有继承,更 有多种多样的创造;内部空间的功能置换和改造更新也有着别 具一... 现代文化建筑有交流文化、标志形象、设备复杂和交 互性等特点;近年来,文化建筑的创作手法繁多,形象各异。尤其 在改扩建文化建筑的创作中,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方法有继承,更 有多种多样的创造;内部空间的功能置换和改造更新也有着别 具一格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建筑 功能置换 改扩建 复杂 改造 更新 现代文化 创新 交互性 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城市空间优化角度思考“城中村”改造——以张家边“城中村”改造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庞熙炼 王锐 《规划师》 2006年第C00期39-41,共3页
张家边村位于中山市主城区与火炬开发区之间。其改造应从城市空间优化角度出发,形成“一心、四轴、六组团”的总体布局和“两环、四干道”的路网结构,置换用地功能,调整公共设施,强化以两个山体绿地为重要节点的绿化景观系统,以求融入... 张家边村位于中山市主城区与火炬开发区之间。其改造应从城市空间优化角度出发,形成“一心、四轴、六组团”的总体布局和“两环、四干道”的路网结构,置换用地功能,调整公共设施,强化以两个山体绿地为重要节点的绿化景观系统,以求融入整个城市体系中,发挥城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空间结构优化 功能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发展下长株潭老旧社区增量空间的有效途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海琼 陈湘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5-69,共5页
总结长株潭老旧社区改造困境的根本原因,提出动态发展下增量旧空间的四条有效途径。基于环境行为学和设计伦理两大理论,通过数据统计和描述性分析长株潭老旧社区改造的实际情况,从“相关利益者”“环境资源”“动态发展”三者内外部的... 总结长株潭老旧社区改造困境的根本原因,提出动态发展下增量旧空间的四条有效途径。基于环境行为学和设计伦理两大理论,通过数据统计和描述性分析长株潭老旧社区改造的实际情况,从“相关利益者”“环境资源”“动态发展”三者内外部的矛盾及其联系进行思考。得出老旧社区改造困境的根本原因是环境变化过快导致了人的需求急剧增长和旧有空间功能发展滞缓之间存在难以协调的矛盾。而功能置换是解决老旧社区改造困境的方式之一,能够助力国家盘活存量用地资源的政策实施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老旧社区改造 动态需求 功能置换 增量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