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西走廊绿洲外缘典型风沙防护体系的功能稳定性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晨晨 王振亭 张春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9-555,共7页
【目的】评估中国北方防沙带核心区域——河西走廊各绿洲外缘风沙防护体系的功能稳定性,为优化防护林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风沙综合防护体系功能稳定性的定义和判据,建立河西走廊绿洲外缘风沙防护体系功能稳定性的定性评估与检验... 【目的】评估中国北方防沙带核心区域——河西走廊各绿洲外缘风沙防护体系的功能稳定性,为优化防护林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风沙综合防护体系功能稳定性的定义和判据,建立河西走廊绿洲外缘风沙防护体系功能稳定性的定性评估与检验方法。【结果】河西走廊东部石羊河流域和中部黑河流域存在一些稳态和非稳态的风沙综合防护体系,西部疏勒河流域风沙综合防护体系则以亚稳态为主。【结论】河西走廊绿洲外缘东部和中部各风沙防护体系的功能稳定性差异较大,而西部地区风沙防护体系的功能稳定性差异较小。在风季前、后,稳态防护体系基本保持稳定,而亚稳态和非稳态体系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绿洲 风沙防护体系 功能稳定性 地表积蚀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胁迫下不同区域土壤的生态功能稳定性与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欣瑶 杨惠子 +3 位作者 陈楸健 王丽娜 王贵鑫 张园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6-364,共9页
本文选取了理化性质差异较大的3个区域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底物诱导呼吸实验进行土壤微生物活性测定,并通过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AM真菌可作为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指示性菌种;主成分分析表明,重... 本文选取了理化性质差异较大的3个区域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底物诱导呼吸实验进行土壤微生物活性测定,并通过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AM真菌可作为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指示性菌种;主成分分析表明,重金属对不同区域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布和疏密度的影响有一定差异性,即对于受污染胁迫后稳定性较好的土壤,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基本会保持整体上的相似和不变性,而对稳定性较差的土壤,受重金属污染前后其微生物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度均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聚类分析则显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聚类会随时间增加趋于统一,但重金属胁迫会阻碍这一趋势.本研究探讨了重金属污染与土壤微生物的内在关系,有助于提早构建土壤重金属污染微生物预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呼吸强度 微生物群落 生态功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与贮藏条件对偃松种鳞精油抑菌活性和功能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禚宇 孙文婕 +2 位作者 李德海 蒋沙沙 祝清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8-133,共6页
以偃松(Pinus pumila)种鳞为试验材料,采用盐析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沙门氏菌(Salmonella)4种常见腐败菌为供试菌,以抑... 以偃松(Pinus pumila)种鳞为试验材料,采用盐析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沙门氏菌(Salmonella)4种常见腐败菌为供试菌,以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为评价指标,分析热、酸碱性、光照、金属离子和壳聚糖等处理条件对偃松种鳞精油抑菌活性和功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偃松种鳞精油对4种供试菌种均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效果强于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效果。精油抑菌稳定性试验表明,4℃长时间贮藏、25℃短时间处理、紫外线处理,对精油抑菌活性无显著影响;在60、80℃处理时,精油的抑菌活性明显下降;而酸性、金属离子(CaCl_(2)、KCl、FeCl_(3)、FeCl_(2))、壳聚糖处理时,均提高了种鳞精油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松 种鳞 精油 抑菌活性 功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群落稳定性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启洋 田景才 +4 位作者 臧丽鹏 张广奇 陈丹梅 隋明浈 刘庆福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3期34-47,共14页
土壤微生物群落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基石,其稳定性对生态系统平衡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从土壤微生物群落稳定性的抵抗力、恢复力、结构稳定性和功能稳定性等不同维度对其概念进行了阐述,对不同维度的群落稳定性量化方法进行了介绍,并综... 土壤微生物群落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基石,其稳定性对生态系统平衡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从土壤微生物群落稳定性的抵抗力、恢复力、结构稳定性和功能稳定性等不同维度对其概念进行了阐述,对不同维度的群落稳定性量化方法进行了介绍,并综述了气候、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等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稳定性的非生物因素,以及植物、土壤动物和土壤病毒等生物因素。对其在生态修复与现代农业管理中的应用潜力进行了探讨,为土壤微生物群落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结构稳定性 功能稳定性 抵抗力 恢复力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植被恢复群落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陆兆华 张琳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344,共11页
为了揭示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植被恢复群落稳定性的动态特征和变化模式,以内蒙古北电胜利露天煤矿4个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选取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植被盖度、植被高度、... 为了揭示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植被恢复群落稳定性的动态特征和变化模式,以内蒙古北电胜利露天煤矿4个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选取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植被盖度、植被高度、地上和地下生物量8个指标,构建了基于群落结构稳定性与群落功能稳定性的排土场边坡植被恢复群落稳定性评价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处于人工植被恢复中的内排土场和恢复年限分别为4 a、5 a、8 a的沿帮排土场、南排土场和北排土场的南、北方向边坡植被恢复群落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估,并对群落稳定性因子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等环境因子间关系进行分析,探究影响排土场边坡群落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边坡植被群落稳定性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与草原站背景值相比,其综合评价指数处于较不稳定或不稳定状态。(2)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排土场边坡群落稳定性由结构稳定性主导转向功能稳定性主导。恢复初期受人工影响,物种多样性提高,结构稳定性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构稳定性波动下降,功能稳定性上升,其中地下生物量增长迅速,生物量向地下转移,进而形成矿区特有的植物群落结构稳定与功能稳定转变特征。(3)从坡向来看,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边坡群落稳定性逐渐由南坡优于北坡转变为北坡优于南坡。(4)南坡的结构稳定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较高,而北坡的功能稳定性与环境因子相关性较高,表明不同坡向的群落采用了不同的响应策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丰富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对排土场边坡群落功能性稳定性会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排土场边坡 群落稳定性 结构稳定性 功能稳定性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牧交错区旱作条件下苜蓿和冰草人工草地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博杰 唐海萍 +3 位作者 何丽 林国辉 赵世杰 赵明旭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2-229,共8页
以紫花苜蓿和冰草为材料,在内蒙古多伦县农牧交错区旱作条件下建植单播和混播人工草地,通过建植3年连续的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人工草地的产量、种间竞争、杂草组分比、牧草品质及土壤养分,研究人工草地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稳定性。结果表... 以紫花苜蓿和冰草为材料,在内蒙古多伦县农牧交错区旱作条件下建植单播和混播人工草地,通过建植3年连续的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人工草地的产量、种间竞争、杂草组分比、牧草品质及土壤养分,研究人工草地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稳定性。结果表明,1)建植当年除外,单播及混播人工草地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天然草地;年际间,单播和混播草地的产量均表现为建植第2年最高,建植当年最低。2)紫花苜蓿和冰草间存在种间竞争,且冰草的竞争力强于紫花苜蓿,影响草地的稳定性。3)建植第1年和第3年杂草受到抑制,仅在建植第2年杂草占据优势,杂草防治应选择在建植第2年进行更加有效。4)混播人工草地显著提升了牧草品质,而单播草地对牧草品质的提升作用并不显著;冰草单播和混播方式均增加了土壤的碳、氮含量,为人工草地的稳定建植提供了营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 豆禾混播 结构稳定性 功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蛋白质稳定性分析仪在人纤维蛋白原制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悦 王文晞 +3 位作者 姜红 郭江红 谢育媛 刘贝贝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6-400,共5页
目的采用多功能蛋白质稳定性分析仪测定人纤维蛋白原制品热稳定性,并将稳定性结果与纯度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多功能蛋白质稳定性分析仪对全国7家企业共21批样品进行测定,同时采用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对产品纯度进行测定,将二者数... 目的采用多功能蛋白质稳定性分析仪测定人纤维蛋白原制品热稳定性,并将稳定性结果与纯度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多功能蛋白质稳定性分析仪对全国7家企业共21批样品进行测定,同时采用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对产品纯度进行测定,将二者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高效分子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法测定纯度最高与最低产品的组分分布。结果7家企业的产品热稳定性相差较大,蛋白质热变性中点温度(T m值)为51.20~53.31℃;21批样品纯度80.3%~95.9%;产品纯度与T m值显著相关,相关系数0.729,P<0.05;企业F产品热稳定性最好,寡聚物少,纯度最高;企业A产品热稳定性最差,寡聚物多,纯度最低。结论多功能蛋白质稳定性分析仪可以测定产品纯度与稳定性,为人纤维蛋白原产品保护剂的筛选和生产工艺优化提供相应数据参考,且能对不同企业产品的质量进行初步分析,仪器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检测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纤维蛋白原 功能蛋白质稳定性分析仪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时间消光图谱技术测定不同稳定剂对西番莲果汁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杨阳 郑冰钰 +2 位作者 张江玲 胡嘉淼 林少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31-338,共8页
为了解决西番莲果汁稳定性差、易沉淀的问题,本研究以西番莲果汁为研究对象,使用基于空间-时间消光图谱技术的全自动稳定性分析仪以沉降速率、积分透射率和透射红外图谱为主要分析指标,判定稳定剂琼脂、羧甲基纤维素钠及这两种稳定剂复... 为了解决西番莲果汁稳定性差、易沉淀的问题,本研究以西番莲果汁为研究对象,使用基于空间-时间消光图谱技术的全自动稳定性分析仪以沉降速率、积分透射率和透射红外图谱为主要分析指标,判定稳定剂琼脂、羧甲基纤维素钠及这两种稳定剂复配对西番莲果汁稳定性的影响,选出相对适宜的单一稳定剂以及复配稳定剂的添加比例。结果表明:添加单一稳定剂的情况下,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相较琼脂各组的图谱线条更紧凑,线条走向更平稳,其整体稳定效果更好,而添加量为0.30%~0.35%的(CMC-Na)可获得单一稳定剂的最佳稳定效果,其沉降速率最低((0.0209±0.0003)%/s,(0.0181±0.0002)%/s);两种稳定剂复配情况下,随着CMCNa含量的上升以及琼脂含量的降低,图谱中的线条越紧凑和平稳,果汁稳定性增强,最佳的复配添加配比为0.35%CMC-Na+0.15%琼脂和0.30%CMC-Na+0.20%琼脂,其沉降速率最低((0.0231±0.0004)%/s,(0.0209±0.0004)%/s)。上述发现可为西番莲果汁的开发和稳定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番莲 稳定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琼脂 LUMI全功能稳定性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型湖泊和藻型湖泊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45
9
作者 闫云君 李晓宇 梁彦龄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6-182,共7页
系统地比较了草型湖泊扁担塘与藻型湖泊后湖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草型湖泊扁担塘的物种种类、物种多样性、密度和生物量均较藻型湖泊后湖的为高.两湖在物种组成和功能摄食群上存在极大差异,相似性系数为0.3左右,草型湖泊的... 系统地比较了草型湖泊扁担塘与藻型湖泊后湖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草型湖泊扁担塘的物种种类、物种多样性、密度和生物量均较藻型湖泊后湖的为高.两湖在物种组成和功能摄食群上存在极大差异,相似性系数为0.3左右,草型湖泊的大型底栖动物主要以刮食者数量为多,而藻型湖泊主要以收集者的为多.这说明水生高等植物对于维持湖泊生态系统中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维持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复杂性、空间异质性和功能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型湖泊 藻型湖泊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 空间异质性 功能稳定性 结构复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练员岗位培训课程的教学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大林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8年第4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教练员岗位培训 教学方法 力量素质 控体重 学员 项目特点 教练员素质 日常生活 前庭功能稳定性 三大营养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油浆水洗脱固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洪莹 杨敬一 徐心茹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5-128,共4页
利用加入破乳剂水洗的方法脱除催化裂化油浆中的固体颗粒,选用性质相近的模型油对其机理进行探讨发现,50℃条件下,加入100 mg/L破乳剂时,油水界面张力由37.5 m N/m降低至26 m N/m,即破乳剂显著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同时由全功能稳定性... 利用加入破乳剂水洗的方法脱除催化裂化油浆中的固体颗粒,选用性质相近的模型油对其机理进行探讨发现,50℃条件下,加入100 mg/L破乳剂时,油水界面张力由37.5 m N/m降低至26 m N/m,即破乳剂显著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同时由全功能稳定性分析可知,破乳剂的加入加速了背散射光的降低,加速了乳状液颗粒之间的聚并。通过红外、核磁共振光谱和凝胶色谱对破乳剂分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将此破乳剂用在油浆中,在去离子水质量分数为16%,破乳剂质量浓度为50 mg/L时,脱水率即可达到90%以上,并且油浆灰分质量分数也由原来的0.26%降到了0.02%,取得很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油浆 破乳剂 界面张力 功能稳定性 破乳剂结构 灰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瘤胃细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晓娇 薛茗元 +1 位作者 孙会增 刘建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8-590,共13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瘤胃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的变化。共设置2个试验:试验1,选取20头泌乳中期健康高产荷斯坦奶牛,饲喂相同饲粮,持续8周,分别在第0、4、7周的第7天采集瘤胃内容物;试验2,选取30头泌乳中期健康高产荷斯... 本研究旨在探究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瘤胃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的变化。共设置2个试验:试验1,选取20头泌乳中期健康高产荷斯坦奶牛,饲喂相同饲粮,持续8周,分别在第0、4、7周的第7天采集瘤胃内容物;试验2,选取30头泌乳中期健康高产荷斯坦奶牛,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补充20 g/d瘤胃保护蛋氨酸,持续8周,分别在第0、8周的第7天采集瘤胃内容物。分析2个试验在不同时间点采集到的瘤胃内容物的细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变化,以及功能稳定性差异。结果发现:2个试验中,瘤胃细菌的α多样性、β多样性、功能稳定性在不同时间点之间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1在高丰度细菌的门和属水平上分别发现6个与1个差异细菌,分别是放线菌门、变形菌门、蓝菌门、绿弯菌门、互养菌门、纤维杆菌门与Lachnospiraceae_NK3A20_group;试验2在高丰度细菌的门和属水平上分别发现3个与1个差异细菌,分别为放线菌门、螺旋体门、迷踪菌门与unclassified_f_Lachnospiraceae。由此可见,在相同的饲粮条件下,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瘤胃细菌组成随时间变化的程度有限,其多样性与功能稳定性均未发生显著改变;在基础饲粮基础上补充瘤胃保护蛋氨酸时,得到的结果相似。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处于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的瘤胃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相对稳定,在奶牛泌乳中期开展相关试验时,无需特别考虑瘤胃细菌会随泌乳阶段进程出现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奶牛 泌乳中期 瘤胃细菌 微生物多样性 功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3结构域序列集的统计耦联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海松 李晓琴 曾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447-2456,共10页
基于蛋白质可折叠性和热稳定性具有长程相关性(即耦联性)的事实,使用改进的统计耦联方法分析了SH3结构域序列集中存在的耦联性信息.结果表明统计耦联方法采用的保守性计能量可以较好地评估SH3结构域序列集的位点保守性,具有高平均耦联... 基于蛋白质可折叠性和热稳定性具有长程相关性(即耦联性)的事实,使用改进的统计耦联方法分析了SH3结构域序列集中存在的耦联性信息.结果表明统计耦联方法采用的保守性计能量可以较好地评估SH3结构域序列集的位点保守性,具有高平均耦联能量的位点可以基本上对应一些结构或功能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位点,对统计耦联数据的一些位点扰动个案分析揭示出SH3结构中包含非紧邻扰动和紧邻扰动模式.统计耦联方法结合聚类重排可以对SH3折叠型序列群体中结构核心与非结构核心的位点进行区分,甚至可以区分其中几个功能相关位点的细节差异.SH3结构域中包含了一系列的扰动模式,不同的扰动模式涉及不同的位点组合;各种扰动模式通过一些共有的扰动位点和扰动响应位点相互影响,并最终决定结构中各位点的耦联响应模式.这些耦联信息对于理解蛋白质的序列与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设计新的蛋白序列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功能:蛋白质稳定性:扰动模式:耦联响应模式:残基共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资源培育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多维应用与成效
14
作者 张秀珍 于松毛 邓盛富 《国土绿化》 2025年第9期54-55,共2页
现代林业发展面临资源有限与需求增长的矛盾,森林资源培育技术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路径。它不仅能够提高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还能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通过科学培育技术,可以实现森林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经营,... 现代林业发展面临资源有限与需求增长的矛盾,森林资源培育技术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路径。它不仅能够提高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还能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通过科学培育技术,可以实现森林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经营,为林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基础;同时,森林资源培育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精准的培育技术运用,还能提高木材质量和产量,延伸产业链条,带动林下经济发展,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有限 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森林资源培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