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线迁移工作流环境中功能片动态装载机制
1
作者 王红 金月恒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07-1212,共6页
从无线迁移工作流环境中资源受限的移动设备特性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功能片的动态装载机制,以实现大型迁移工作流程序在移动设备上的不降级运行.首先,给出了动态装载单元的定义,包括功能片、说明文档和控制块.控制块确定了功能片的状态;其... 从无线迁移工作流环境中资源受限的移动设备特性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功能片的动态装载机制,以实现大型迁移工作流程序在移动设备上的不降级运行.首先,给出了动态装载单元的定义,包括功能片、说明文档和控制块.控制块确定了功能片的状态;其次,设计并实现了FU的动态装载方案,包括功能片的读入、处理、调度、执行和卸载几个部分;最后,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移动酒店预订系统来验证其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工作流 功能片 功能片控制块 动态装载 FU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灰基础设施空间配置与净碳排放强度的交互机制研究——以浙江省村镇组片为例
2
作者 朱晓青 孙卓扬 +2 位作者 徐剑 黄戈 钟月彬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2,共8页
协调配置绿灰基础设施对于节约国家资源、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以浙江省6个村镇功能组片为例,围绕组片间及内部的绿灰设施空间配置与碳源汇空间格局的交互效应展开探讨。构建生物量-碳汇、消费端-碳源模型,提出绿灰... 协调配置绿灰基础设施对于节约国家资源、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以浙江省6个村镇功能组片为例,围绕组片间及内部的绿灰设施空间配置与碳源汇空间格局的交互效应展开探讨。构建生物量-碳汇、消费端-碳源模型,提出绿灰空间配置量化方法,设立绿灰交互指标,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进行交互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灰色度、绿灰归一化差异指数及生态核心区百分比是影响净碳排放强度的关键因素;2)组片地理特征和主导功能对绿灰设施空间配置产生潜在影响,进而影响净碳排放强度,优化绿灰基础设施空间配置应分片分组、因地制宜;3)绿灰空间配置优化需考虑组片所在区域的社会背景,结合多方面因素以综合调控碳排放。研究结论对绿灰设施配置优化和碳减排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灰基础设施 空间配置 净碳排放强度 村镇功能 空间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抽穗后上三片功能叶气孔密度的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刘丽霞 程红卫 陈温福 《辽宁农业科学》 2001年第3期1-3,共3页
利用改良刮制法研究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抽穗后上三片功能叶的气孔密度。结果表明 ,就单个叶片而言 ,气孔密度通常是中部大于基部和尖部 ,而基部与尖部气孔密度的大小却因类型而异。所有参试品种上三片功能叶叶中部气孔密度大于基部和尖... 利用改良刮制法研究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抽穗后上三片功能叶的气孔密度。结果表明 ,就单个叶片而言 ,气孔密度通常是中部大于基部和尖部 ,而基部与尖部气孔密度的大小却因类型而异。所有参试品种上三片功能叶叶中部气孔密度大于基部和尖部的占 83 .3 % ,叶基部气孔密度大于尖部的占 2 9% ,而叶尖部气孔密度大于基部的约占 71 %。各类型品种上三片功能叶平均气孔密度一般是剑叶最大 ,倒二叶大于倒三叶。但个别籼粳稻杂交品种如辽粳 5号和水源 3 4 2某些部位的气孔密度与上述规律略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气孔密度 抽穗后上三功能 类型 改良刮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瓷片自动检测系统实现
4
作者 刘一凡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2-63,共2页
介绍了一种以工控机为上位机 ,检测仪表及PLC为下位机的功能瓷片自动检测控制系统。同时简要叙述了自动检测系统控制方法的设计及实现。
关键词 功能 自动检测系统 工控机 检测仪表 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悬挂式脑棉片盒的设计与应用
5
作者 杨丹 彭成为 +1 位作者 杨波 党玉莲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6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颅脑手术 压迫止血 脑棉 清点 功能悬挂式脑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抽穗前期剪去上部三片功能叶对产量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周晓彬 龚德平 +6 位作者 段洪波 舒冰 徐国华 唐浩月 范玉刚 刘义荣 徐明建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609-2612,共4页
研究了剪去不同水稻品种(组合)上部3片功能叶(或上部3片功能叶组合)对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单株子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各性状的作用大小均为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大部分品种单独剪去... 研究了剪去不同水稻品种(组合)上部3片功能叶(或上部3片功能叶组合)对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单株子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各性状的作用大小均为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大部分品种单独剪去上部3片功能叶的作用之和大于同时剪去上部3片功能叶效应值,少数品种与此相反;与前人试验结果比较发现,试验材料在稀植条件下剪去功能叶后,单株子粒重的减少比例比穗重的减少比例更能反映出功能叶对穗部光合产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剪去上部3功能 效应值 穗重 光合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功能化氮化硼纳米片复合电介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夏彦卫 庞先海 +3 位作者 魏成梅 贾伯岩 任俊文 廖昀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7-33,共7页
采用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对氮化硼纳米片(BNNS)进行表面改性,然后将其掺入环氧树脂基体中,制备了环氧树脂/功能化氮化硼纳米片(EP/BNNS-KH560)复合材料。对功能化氮化硼纳米片的结构及形貌进行测定,并对EP/BNNS-KH56... 采用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对氮化硼纳米片(BNNS)进行表面改性,然后将其掺入环氧树脂基体中,制备了环氧树脂/功能化氮化硼纳米片(EP/BNNS-KH560)复合材料。对功能化氮化硼纳米片的结构及形貌进行测定,并对EP/BNNS-KH560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NNS表面成功接枝KH560,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展现出透明薄层结构;宽能级间隙的BNNS-KH560填料的加入可以保持复合材料的高电绝缘性、优异的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使其热稳定性提高,并能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形成良好的导热通道,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当复合材料中BNNS-KH560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可达到0.51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功能化氮化硼纳米 导热系数 电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功能补偿片
8
作者 苏美开 李国华 《激光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07-309,共3页
本文给出一种特殊复合波片,能够同时代替λ/2波片和λ/4波片使用,称之为双功能补偿片。
关键词 激光技术 补偿 功能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ppa阿片受体激动剂salvinorin A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减轻大鼠前脑缺血后脑水肿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磊 董海平 +1 位作者 何振洲 王震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95-1799,共5页
目的探讨kappa阿片受体(KOR)激动剂salvinorin A(SA)对前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脑水肿和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经夹闭颈动脉联合低血压建立前脑I/R损伤模型,并根据不同处理方式分为I/R组、I/R+DMSO组、I/R+S... 目的探讨kappa阿片受体(KOR)激动剂salvinorin A(SA)对前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脑水肿和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经夹闭颈动脉联合低血压建立前脑I/R损伤模型,并根据不同处理方式分为I/R组、I/R+DMSO组、I/R+SA组和I/R+SA+nor BIN(KOR拮抗剂),另设立假手术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评估脑水肿情况;I/R后1、2、5 d对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前脑I/R损伤后,I/R组和I/R+DMSO组脑水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I/R+SA组脑水含量显著低于I/R组(P<0.05),I/R+SA+nor-BIN组脑水量显著高于I/R+SA组(P<0.05)。脑组织VEGF蛋白表达检测结果显示:I/R+SA组显著高于I/R组(P<0.01),I/R+SA+nor-BIN组显著低于I/R+SA组(P<0.05)。I/R+SA组I/R损伤后1、2、5 d神经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I/R组、I/R+DMSO组和I/R+SA+nor BIN(P<0.05)。结论 SA可以减轻I/R损伤造成的脑组织水肿并改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通过KOR上调VEGF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脑水肿 神经功能 kappa阿受体激动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As E/D PHEMT工艺的6~10 GHz多功能MMIC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滨 杨柳 +3 位作者 谢媛媛 李富强 魏洪涛 方园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0-185,共6页
采用Ga As衬底增强/耗尽型赝配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E/D PHEMT)工艺研制了一款6~10 GHz多功能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其集成了4个单刀双掷开关、6 bit数控移相器、6 bit数控衰减器、3个放大器和14 bit并口驱动电路。测试结果表明... 采用Ga As衬底增强/耗尽型赝配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E/D PHEMT)工艺研制了一款6~10 GHz多功能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其集成了4个单刀双掷开关、6 bit数控移相器、6 bit数控衰减器、3个放大器和14 bit并口驱动电路。测试结果表明:接收支路增益大于8 d B,1 d B压缩点输出功率大于3 d Bm;发射支路增益大于1 d B,1 d B压缩点输出功率大于8 d Bm。移相64态均方根误差小于3°,衰减64态均方根误差小于1 d B。在工作频带内接收和发射两种状态下,输入输出驻波比均小于1.5∶1。经过版图优化后,芯片尺寸为3.5 mm×5.1 mm。该多功能MMIC可用于微波收发组件,对传输信号进行幅相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微波单集成电路(MMIC) 增强/耗尽型赝配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E/DPHEMT) 单刀双掷(SPDT)开关 数控移相器 数控衰减器 数字驱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多孔有机聚合物制备二维功能化富炭材料的普适性策略及双炭锂离子电容器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辛晓雨 赵斌 +6 位作者 岳金书 孔德斌 周善柯 黄小雄 王斌 智林杰 肖志昌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98-912,共15页
二维炭材料引起了研究人员广泛的关注,然而,其复杂的合成方法、非均匀的结构以及难以精确控制的性质限制了这一形貌控制科学的发展。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普适性的制备方法,通过简便的化学交联反应,利用吡咯和吲哚作为氮源,3,4-乙烯二氧噻... 二维炭材料引起了研究人员广泛的关注,然而,其复杂的合成方法、非均匀的结构以及难以精确控制的性质限制了这一形貌控制科学的发展。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普适性的制备方法,通过简便的化学交联反应,利用吡咯和吲哚作为氮源,3,4-乙烯二氧噻吩作为硫源,制备了一系列杂原子掺杂的二维多孔聚合物。这种自下而上的策略能够实现高杂原子含量、丰富孔性结构和超薄厚度的功能化炭纳米片的大规模合成。因此,所得到的氮掺杂炭纳米片作为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在5 A g^(-1)条件下表现出573.4 mAh g^(-1)的比容量,而经优化的氮掺杂炭纳米片作为锂离子电容器正极,在5 A g^(-1)条件下表现出100.0 F g^(-1)的比电容。基于此,开发了一种双碳离子电容器,在400 W kg^(-1)条件下,168.4 Wh kg^(-1)的能量密度,循环10000次后循环稳定性保持在86.3%。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自下而上的策略为大规模精确定制具有目标结构和性质的二维功能化炭纳米片开辟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炭纳米 多孔有机聚合物 形成机制 普适性合成策略 双炭锂离子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内部温度无损监测与演变特性
12
作者 王秀武 朱建功 +5 位作者 刘登程 冯挽强 赵水平 刘浩男 戴海峰 魏学哲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13-4123,共11页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多物理场耦合的电化学储能装置,无损监测电池内部状态信息对于提升电池管理能力至关重要。由于电芯的低热导率以及电池与外界环境的热量交换不充分,导致电池运行时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内外温差明显。本文基于一体化功能...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多物理场耦合的电化学储能装置,无损监测电池内部状态信息对于提升电池管理能力至关重要。由于电芯的低热导率以及电池与外界环境的热量交换不充分,导致电池运行时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内外温差明显。本文基于一体化功能极片的设计理念,利用S形布局样式的光纤传感器原位监测了NCM523软包电池的内部温度分布并研究了电池老化前后的温度演变规律及热点区域的位置。通过电池循环性能测试证实了光纤传感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无损植入有效性,确定了原位温度监测的可靠性。同时,通过电池拆解表征和测试分析,展示了一体化功能极片在电池循环老化后的表征结果,验证了一体化功能极片具有可解耦光纤信号、无损监测温度、耐腐蚀、可实现电池分布式原位测量等功能。通过分析温度数据,提出利用恒流放电阶段的温升速率作为电池管理的参量,并且证实电池几何中心区域和正极极耳附近区域的温度演变是监测和管理电池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一体化功能 原位温度监测 温度分布 温升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微机械技术的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长征 周伟 李昕欣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7,共4页
文中介绍了一种以表面微机械技术制造的带有片上静电自检测功能的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该芯片制造利用了表面微机械加工技术,以低应力氮化硅薄膜为结构材料,多晶硅作为压阻材料,引入了准LIGA的电镀铜工艺,实现了一款低成本、与IC制造工... 文中介绍了一种以表面微机械技术制造的带有片上静电自检测功能的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该芯片制造利用了表面微机械加工技术,以低应力氮化硅薄膜为结构材料,多晶硅作为压阻材料,引入了准LIGA的电镀铜工艺,实现了一款低成本、与IC制造工艺相兼容的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电镀的铜质量块使压阻输出获得了足够高的灵敏度。利用金属质量块和衬底形成的一对电极,实现了可片上检测器件是否正常工作的片上静电自检测功能。传感器测试结果表明,加速度输出灵敏度为25.1μV/g,-3 dB频率带宽为1.3 k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 表面微机械技术 上静电自检测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introduction of exogenous strain 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 YSK on functional gene expression,structure,and function of indigenous consortium during pyrite bioleaching 被引量:1
14
作者 SHEN Li WANG Jun-jun +4 位作者 LIU Hong-wei YIN Hua-qun LIU Xue-duan QIU Guan-zhou LIU Y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453-1465,共13页
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 YSK was added to a native consortium of bioleaching bacteria including Acidithiobacillus caldus,A.thiooxidans,A.ferrooxidans,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Acidiphilium spp.,and Ferropla... 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 YSK was added to a native consortium of bioleaching bacteria including Acidithiobacillus caldus,A.thiooxidans,A.ferrooxidans,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Acidiphilium spp.,and Ferroplasma thermophilum cultured in modified 9K medium containing 0.5%(W/V)pyrite.The bioleaching efficiency markedly increased.Changes i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gene expression were monitored with real-time PCR and functional gene arrays.Dynamic changes that varied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 in the consortium occurred after the addition of L.ferriphilum YSK,with growth of A.caldus S1,A.thiooxidans A01,Acidiphillum spp.DX1-1 promoted the growth of Ferroplasma L1,inhibited that of S.thermosulfidooxidans ST,and exerted little effect on that of A.ferrooxidans CMS.Genes encoding ADP heptose,phosphoheptose isomerase,glycosyltransferase,biotin carboxylase,and protoheme ferrolyase from L.ferriphilum,acetyl-CoA carboxylase from Acidiphillum spp.,and doxD from A.caldus were up-regulated in 0-20 h.Genes encoding lipid A disaccharide synthase LpxB,glycosyl transferase,and ADP heptose synthase from A.ferrooxidans were up-regulated in 0-8 h and then down-regulated in 8-20 h.Genes encoding ferredoxin oxidoreductase from Ferroplasma sp.were up-regulated in 0-4 h,down-regulated in 4-16 h,and again up-regulated in 16-20 h.CbbS from A.ferrooxidans was down-regulated in 0-2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 YSK indigenous consortium functional gene arrays(FGAs) pyrite bioleach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alable preparation of functionalized graphite nanoplatelets via magnetic grinding as lubricity-enhanced additive
15
作者 季海滨 何志伟 +1 位作者 宋沙沙 赵增典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2800-2808,共9页
Graphite nanoplatelets were prepared by a novel magnetic-grinding method using self-made equipments. Under a variant magnetic field, magnetic needles collided at a high rotating speed and exfoliated pristine graphite ... Graphite nanoplatelets were prepared by a novel magnetic-grinding method using self-made equipments. Under a variant magnetic field, magnetic needles collided at a high rotating speed and exfoliated pristine graphite into graphite nanoplatelets with high efficiency. The obtained graphite nanoplatelets are highly crystalline, and the thickness is less than 10 nm. Moreover, the surface area could reached 738.1 m^2/g with a grinding time of 4 h. Silanized graphite nanoplatelets can disperse well in SG 15W-40 engine oil and serve as lubricant additive. Tribolog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wear-scar of the friction pairs are lower than 76% and 41%, respectively, by adding 1.5‰(mass fraction) of silanized graphite nanoplatelets. Notably, the functionalized graphite nanoplatelets can realize large-scale production and commerci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grinding graphite nanoplatelets SILANIZATION lubricant additiv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