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针拨联合球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治疗功能不良滤过泡
被引量:
3
1
作者
于东珍
张子斌
+2 位作者
张宗珍
翟付敏
姜圣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25-627,共3页
目的探讨针拨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球结膜下注射治疗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疗效。方法对47例(50眼)小梁切除术后2~8周滤过泡功能不良青光眼患者行针拨联合MMC0.2mL(0.04mg)结膜下注射,术后...
目的探讨针拨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球结膜下注射治疗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疗效。方法对47例(50眼)小梁切除术后2~8周滤过泡功能不良青光眼患者行针拨联合MMC0.2mL(0.04mg)结膜下注射,术后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观察患者眼压、滤过泡形态和并发症。结果小梁切除术后2—8周,低平、限局、肥厚、充血型滤过泡32眼、包囊型囊样滤过泡18眼。针拔联合MMC结膜下注射治疗后3~6个月,46眼的滤过泡转为功能性的,轻度膨隆弥散型31眼,多腔或薄壁型15眼,限局肥厚型或无滤过泡4眼。治疗前患眼的平均眼压为(28.5±6.5)mmHg(1kPa:7.5mmHg),随访3~6个月平均眼压为(16.3±2.9)mmHg,与注射前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眼没有用抗青光眼药物或用一种抗青光眼药物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成功率占92%。治疗后视物模糊10眼,结膜下出血6眼,角膜上皮点状脱落2眼,无低眼压、伤口渗漏和前房变浅等并发症。结论针拨联合MMC结膜下注射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是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功能
不良
滤过
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针拨联合丝裂霉素C结膜下注射治疗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
被引量:
2
2
作者
富名水
马盈
+1 位作者
唐敏
罗大卫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7-709,共3页
目的探讨针拨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结膜下注射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疗效。方法对76例(86眼)因青光眼行标准小梁切除术后2~6周滤过泡功能不良者,进行针拨联合MMC0.2 mL(0.04 mg)结膜下注射,平均治...
目的探讨针拨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结膜下注射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疗效。方法对76例(86眼)因青光眼行标准小梁切除术后2~6周滤过泡功能不良者,进行针拨联合MMC0.2 mL(0.04 mg)结膜下注射,平均治疗1.88次,观察眼压、滤过泡和副作用,并随访6个月。结果小梁切除术后2~6周,低平肥厚充血型滤过泡50眼,包裹型滤过泡32眼,无滤过泡4眼。针拨联合MMC结膜下注射治疗后6个月,61眼变为功能性滤过泡,其中微囊状泡24眼,平坦弥散型37眼 无滤过泡6眼 低平肥厚滤过泡6眼 包裹型滤过泡13眼。治疗后3个月时平均眼压(15.2±6.1)mmHg,57眼降压显效,17眼降压有效,总有效率为86.1% 治疗后6月时平均眼压(15.7±6.7)mmHg,51眼降压显效,17眼降压有效,总有效率为79.1%。结膜下出血21眼,无前房变浅或低眼压、伤口渗漏和脉络膜渗漏等并发症。结论针拨联合MMC结膜下注射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是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功能
不良
滤过
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针分离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无功能性滤过泡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有亭
胡宏阁
+1 位作者
陈凤月
李秀阁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7-327,共1页
我们采用在显微镜下针分离术,同时滤过泡旁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MMC),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无功能性滤过泡29例(29眼),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998年4月~2001年4月在本院行小梁切除术者共21O例,发生无功能性滤过...
我们采用在显微镜下针分离术,同时滤过泡旁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MMC),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无功能性滤过泡29例(29眼),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998年4月~2001年4月在本院行小梁切除术者共21O例,发生无功能性滤过泡29例.均为无滤过泡或滤过泡呈局限圆顶状,结膜增厚或相对充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综合治疗
针分离术
丝裂霉素C
无
功能
性
滤过
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方法治疗无功能性滤过泡的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
1
4
作者
赵晏黎
张有亭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3期217-218,共2页
目的 观察 2种方法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无功能性滤过泡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小梁切除术后无功能性滤过泡患者 10 5例 ,随机选择 5 5例 (A组 )在显微镜下作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 ,去除包裹、纤维性囊壁组织 ,用含 0 .4 g·L-1MMC的...
目的 观察 2种方法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无功能性滤过泡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小梁切除术后无功能性滤过泡患者 10 5例 ,随机选择 5 5例 (A组 )在显微镜下作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 ,去除包裹、纤维性囊壁组织 ,用含 0 .4 g·L-1MMC的棉片在结膜下放置 5min ;5 0例 (B组 )在显微镜下用 5号针头潜行分离滤过泡后 ,在滤过泡旁 3mm结膜下注射MMC 0 .1mL。随访 2a后 ,观察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中成功 4 3例 ,有效 6例 ,无效 6例 ,总有效率为 89.0 9% ;I型滤过泡 32例 ,II型滤过泡 17例 ,III型滤过泡 6例。B组中成功 2 9例 ,有效 6例 ,无效 15例 ,总有效率为 70 .0 0 % ;I型滤过泡 19例 ,II型滤过泡 16例 ,III型滤过泡 15例。经统计学处理 ,2组之间成功率 (χ2 =4 .95 ,P <0 .0 5 )、总有效率 (χ2 =5 .97,P <0 .0 5 )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分离术
丝裂霉素C
小梁切除术
无
功能
性
滤过
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融合蛋白GST-hRI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形成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
1
5
作者
郝海峰
刘芳君
+2 位作者
王冬梅
李静敏
田余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24-1625,共2页
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human ribonuclease inhibitor,hRI)是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质中的一种酸性蛋白质(pI=4.7),分子量约为50 ku[1]。hRI含有32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其中至少30个半胱氨酸的巯基处于还原状态,
关键词
融合蛋白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
青光眼
功能滤过泡
瘢痕形成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分析
被引量:
13
6
作者
张辉
王晓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5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其中青少年型发育性青光眼6例(10眼),眼钝挫伤继发青光眼5例(5眼),无晶状体眼青光眼3例(3眼),滤过手术失败的青光眼10例(1...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5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其中青少年型发育性青光眼6例(10眼),眼钝挫伤继发青光眼5例(5眼),无晶状体眼青光眼3例(3眼),滤过手术失败的青光眼10例(14眼),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10例(10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8例(8眼)。术中使用0.33g.L-1丝裂霉素C抑制滤过区瘢痕形成,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及前房注水成形控制术后早期浅前房,以获得功能性滤过泡和理想的眼压控制。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术后按病因抗炎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8例(8眼)患者中由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引起的4例(4眼),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3例(3眼),术后均行视网膜光凝治疗,由长期高眼压引起的1例(1眼)。结果术后1周平均眼压为(10.07±2.38)mmHg(1kPa=7.5mmHg),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为(14.30±2.73)mmHg,与术前用药后眼压(35.00±5.58)mmH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6~24个月,手术成功率为92%,其中完全成功45眼(90%),条件成功1眼(2%),失败4眼(8%)。术后6个月滤过泡中Ⅰ型4眼(8%),Ⅱ型42眼(84%),Ⅲ型3眼(6%),Ⅳ型1眼(2%),其中Ⅰ型、Ⅱ型为功能性滤过泡;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5眼,不变44眼,减退2行1眼;患者视野扩大者5眼,其余视野基本保持不变,未见明显减退。术中前房出血8例8眼,经应用药物后3-5d吸收;术后渗出性反应3眼,用药后消退;脉络膜脱离1眼,用药后恢复。无滤过泡渗漏、持续性低眼压、黄斑水肿发生。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应辅以早期眼球按摩,并进一步针对病因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功能
性
滤过
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针拨联合球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治疗功能不良滤过泡
被引量:
3
1
作者
于东珍
张子斌
张宗珍
翟付敏
姜圣洋
机构
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
出处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25-627,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针拨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球结膜下注射治疗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疗效。方法对47例(50眼)小梁切除术后2~8周滤过泡功能不良青光眼患者行针拨联合MMC0.2mL(0.04mg)结膜下注射,术后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观察患者眼压、滤过泡形态和并发症。结果小梁切除术后2—8周,低平、限局、肥厚、充血型滤过泡32眼、包囊型囊样滤过泡18眼。针拔联合MMC结膜下注射治疗后3~6个月,46眼的滤过泡转为功能性的,轻度膨隆弥散型31眼,多腔或薄壁型15眼,限局肥厚型或无滤过泡4眼。治疗前患眼的平均眼压为(28.5±6.5)mmHg(1kPa:7.5mmHg),随访3~6个月平均眼压为(16.3±2.9)mmHg,与注射前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眼没有用抗青光眼药物或用一种抗青光眼药物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成功率占92%。治疗后视物模糊10眼,结膜下出血6眼,角膜上皮点状脱落2眼,无低眼压、伤口渗漏和前房变浅等并发症。结论针拨联合MMC结膜下注射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是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功能
不良
滤过
泡
Keywords
mitomycin C
glaucoma trabeculectomy
dysfunctional filtering bleb
分类号
R775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针拨联合丝裂霉素C结膜下注射治疗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
被引量:
2
2
作者
富名水
马盈
唐敏
罗大卫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出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7-709,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针拨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结膜下注射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疗效。方法对76例(86眼)因青光眼行标准小梁切除术后2~6周滤过泡功能不良者,进行针拨联合MMC0.2 mL(0.04 mg)结膜下注射,平均治疗1.88次,观察眼压、滤过泡和副作用,并随访6个月。结果小梁切除术后2~6周,低平肥厚充血型滤过泡50眼,包裹型滤过泡32眼,无滤过泡4眼。针拨联合MMC结膜下注射治疗后6个月,61眼变为功能性滤过泡,其中微囊状泡24眼,平坦弥散型37眼 无滤过泡6眼 低平肥厚滤过泡6眼 包裹型滤过泡13眼。治疗后3个月时平均眼压(15.2±6.1)mmHg,57眼降压显效,17眼降压有效,总有效率为86.1% 治疗后6月时平均眼压(15.7±6.7)mmHg,51眼降压显效,17眼降压有效,总有效率为79.1%。结膜下出血21眼,无前房变浅或低眼压、伤口渗漏和脉络膜渗漏等并发症。结论针拨联合MMC结膜下注射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是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功能
不良
滤过
泡
Keywords
mitomycin C
glaucoma
trabeculectomy
failed filtering blebs
分类号
R779.6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针分离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无功能性滤过泡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有亭
胡宏阁
陈凤月
李秀阁
机构
许昌市中心医院
许昌市魏都区公疗医院眼科
出处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7-327,共1页
文摘
我们采用在显微镜下针分离术,同时滤过泡旁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MMC),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无功能性滤过泡29例(29眼),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998年4月~2001年4月在本院行小梁切除术者共21O例,发生无功能性滤过泡29例.均为无滤过泡或滤过泡呈局限圆顶状,结膜增厚或相对充血.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综合治疗
针分离术
丝裂霉素C
无
功能
性
滤过
泡
分类号
R779.6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方法治疗无功能性滤过泡的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
1
4
作者
赵晏黎
张有亭
机构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
出处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3期217-218,共2页
文摘
目的 观察 2种方法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无功能性滤过泡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小梁切除术后无功能性滤过泡患者 10 5例 ,随机选择 5 5例 (A组 )在显微镜下作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 ,去除包裹、纤维性囊壁组织 ,用含 0 .4 g·L-1MMC的棉片在结膜下放置 5min ;5 0例 (B组 )在显微镜下用 5号针头潜行分离滤过泡后 ,在滤过泡旁 3mm结膜下注射MMC 0 .1mL。随访 2a后 ,观察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中成功 4 3例 ,有效 6例 ,无效 6例 ,总有效率为 89.0 9% ;I型滤过泡 32例 ,II型滤过泡 17例 ,III型滤过泡 6例。B组中成功 2 9例 ,有效 6例 ,无效 15例 ,总有效率为 70 .0 0 % ;I型滤过泡 19例 ,II型滤过泡 16例 ,III型滤过泡 15例。经统计学处理 ,2组之间成功率 (χ2 =4 .95 ,P <0 .0 5 )、总有效率 (χ2 =5 .97,P <0 .0 5 )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针分离术
丝裂霉素C
小梁切除术
无
功能
性
滤过
泡
Keywords
needling revision
mitomycin C
trabeculectomy
non-functional filter bleb
分类号
R779.6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融合蛋白GST-hRI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形成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
1
5
作者
郝海峰
刘芳君
王冬梅
李静敏
田余祥
机构
大连医科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
河南省护理职业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河南省护理职业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
大连医科大学机能实验室
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眼科教研室
出处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24-1625,共2页
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No2008171)
文摘
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human ribonuclease inhibitor,hRI)是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质中的一种酸性蛋白质(pI=4.7),分子量约为50 ku[1]。hRI含有32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其中至少30个半胱氨酸的巯基处于还原状态,
关键词
融合蛋白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
青光眼
功能滤过泡
瘢痕形成
抑制作用
Keywords
fusion protein
glutathione sulfurtransferase-human ribonuclease inhibitor
glaucoma
functional filter bleb
scar formation
inhibition
分类号
R-332 [医药卫生]
R619.6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分析
被引量:
13
6
作者
张辉
王晓军
机构
南阳市眼科医院
出处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1-163,共3页
文摘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5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其中青少年型发育性青光眼6例(10眼),眼钝挫伤继发青光眼5例(5眼),无晶状体眼青光眼3例(3眼),滤过手术失败的青光眼10例(14眼),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10例(10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8例(8眼)。术中使用0.33g.L-1丝裂霉素C抑制滤过区瘢痕形成,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及前房注水成形控制术后早期浅前房,以获得功能性滤过泡和理想的眼压控制。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术后按病因抗炎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8例(8眼)患者中由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引起的4例(4眼),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3例(3眼),术后均行视网膜光凝治疗,由长期高眼压引起的1例(1眼)。结果术后1周平均眼压为(10.07±2.38)mmHg(1kPa=7.5mmHg),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为(14.30±2.73)mmHg,与术前用药后眼压(35.00±5.58)mmH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6~24个月,手术成功率为92%,其中完全成功45眼(90%),条件成功1眼(2%),失败4眼(8%)。术后6个月滤过泡中Ⅰ型4眼(8%),Ⅱ型42眼(84%),Ⅲ型3眼(6%),Ⅳ型1眼(2%),其中Ⅰ型、Ⅱ型为功能性滤过泡;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5眼,不变44眼,减退2行1眼;患者视野扩大者5眼,其余视野基本保持不变,未见明显减退。术中前房出血8例8眼,经应用药物后3-5d吸收;术后渗出性反应3眼,用药后消退;脉络膜脱离1眼,用药后恢复。无滤过泡渗漏、持续性低眼压、黄斑水肿发生。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应辅以早期眼球按摩,并进一步针对病因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难治性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功能
性
滤过
泡
Keywords
refractory glaucoma
compound trabeculectomy
functional filteringbleb
分类号
R775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针拨联合球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治疗功能不良滤过泡
于东珍
张子斌
张宗珍
翟付敏
姜圣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针拨联合丝裂霉素C结膜下注射治疗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
富名水
马盈
唐敏
罗大卫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针分离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无功能性滤过泡
张有亭
胡宏阁
陈凤月
李秀阁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不同方法治疗无功能性滤过泡的远期疗效比较
赵晏黎
张有亭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融合蛋白GST-hRI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形成的改善作用
郝海峰
刘芳君
王冬梅
李静敏
田余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分析
张辉
王晓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