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梯度层合板的主共振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志强 薛春霞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7年第5期49-54,98,共7页
以中间层为基体材料、上下层为对称的功能梯度材料组成的层合板为研究对象,根据大挠度理论和薄板变形理论,利用Hamilton原理和Rayleigh-Ritz法推导出了在简谐机械力作用下功能梯度层合薄板的非线性振动方程。利用多尺度法对非线性振动... 以中间层为基体材料、上下层为对称的功能梯度材料组成的层合板为研究对象,根据大挠度理论和薄板变形理论,利用Hamilton原理和Rayleigh-Ritz法推导出了在简谐机械力作用下功能梯度层合薄板的非线性振动方程。利用多尺度法对非线性振动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了层合板的幅频响应方程。利用Matlab探讨了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层合板的主共振问题,通过改变阻尼、机械力等的大小来分析这些因素对主共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层合板 HAMILTON原理 非线性振动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瓷修复体界面仿生功能梯度层的优化设计
2
作者 崔畅 孙健 孙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8-772,共5页
目的探讨全瓷修复体界面仿生功能梯度层优化设计方案。方法建立双层瓷/仿生功能梯度层/粘结剂/牙本质基底的三维平面有限元模型,根据所采用的核瓷材料的不同分为实验Ⅰ组(核瓷为氧化锆)和实验Ⅱ组(核瓷为二烯酸铝),进行三维有限元力学分... 目的探讨全瓷修复体界面仿生功能梯度层优化设计方案。方法建立双层瓷/仿生功能梯度层/粘结剂/牙本质基底的三维平面有限元模型,根据所采用的核瓷材料的不同分为实验Ⅰ组(核瓷为氧化锆)和实验Ⅱ组(核瓷为二烯酸铝),进行三维有限元力学分析,并采用ANSYS软件中的一阶方法对功能梯度层弹性模量的梯度变化进行优化计算分析。以双层瓷/粘结剂/牙本质基底的三维平面有限元模型作为对照。结果实验Ⅰ组功能梯度层中最大主应力为23.028 6 MPa,应力分布均匀且平稳过渡;而对照组在核瓷底部出现了应力集中,最大主应力值为100.25 MPa。实验Ⅱ组功能梯度层中最大主应力为15.966 5 MPa,应力分布均匀且平稳过渡;而对照组在核瓷底部出现了应力集中,最大主应力值为73.884 MPa。分别得到了实验Ⅰ、Ⅱ组功能梯度层内弹性模量梯度变化的优化曲线。结论仿生界面功能梯度层能有效降低全瓷修复体核瓷底部的应力集中,其内部弹性模量的梯度变化存在优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瓷 仿生功能梯度层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梯度夹层多个环形界面裂纹扭转冲击 被引量:2
3
作者 冯文杰 SuRKL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研究位于功能梯度层和外部均匀材料之间多个环形界面裂纹的扭转冲击问题,功能梯度材料(FGM)粘结在两种不同的弹性材料之间,功能梯度层和外部材料之间环形界面裂纹的数目是任意的.引进积分变换和位错密度函数将问题化为求解 Laplace ... 研究位于功能梯度层和外部均匀材料之间多个环形界面裂纹的扭转冲击问题,功能梯度材料(FGM)粘结在两种不同的弹性材料之间,功能梯度层和外部材料之间环形界面裂纹的数目是任意的.引进积分变换和位错密度函数将问题化为求解 Laplace 域里标准的 Cauchy 奇异积分方程,进而化为求解代数方程;应用 Laplace数值反演技术,计算时域里的动应力强度因子(DSIF).考查了结构几何尺度和材料特性对裂尖动态断裂特性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DSIF 存在一个主峰,到达主峰后,在其相应的静态值附近波动并最终趋于稳定;增加 FGM 的梯度能减小 DSIF 的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冲击 环形界面裂纹 功能梯度层 动应力集中因子 积分变换 动态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WC_p叠层功能梯度材料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郭荣鑫 索玉霞 +4 位作者 牛治亮 夏海廷 颜峰 张玉波 李一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6-922,共7页
本研究基于FRANC2D(Fracture Analysis Code in 2Dimensions)二维断裂分析有限元软件,并结合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对Cu/WCp双层及多层功能梯度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控制疲劳裂纹沿不同梯度方向扩展,计算出裂纹扩展中的... 本研究基于FRANC2D(Fracture Analysis Code in 2Dimensions)二维断裂分析有限元软件,并结合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对Cu/WCp双层及多层功能梯度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控制疲劳裂纹沿不同梯度方向扩展,计算出裂纹扩展中的应力强度因子幅(ΔK),绘制出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曲线,以及裂纹扩展速率和裂尖距界面距离l的关系曲线(da/dN-l),将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结合FRANC2D和ABAQUS的数值模拟方法,在比较复杂的叠层功能梯度材料有限元模型建立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快速地计算功能梯度材料的应力强度因子值;发现材料梯度层间界面的存在以及材料梯度含量的变化,对功能梯度材料裂纹扩展的整个阶段都存在很大影响;梯度层的数量对功能梯度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材料 疲劳裂纹扩展 应力强度因子幅(ΔK) FRANC2D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梯度阳极功能层的引入对阳极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丁建 陆勇俊 +3 位作者 曹鑫磊 尚帅朋 王霞 王峰会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3-588,共6页
通过建立含连续梯度的阳极功能层的阳极支撑固体氧化燃料电池力学模型,研究了连续梯度的阳极功能层的引入对阳极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阳极层应力随着梯度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而电解质层和阴极层应力随之减小... 通过建立含连续梯度的阳极功能层的阳极支撑固体氧化燃料电池力学模型,研究了连续梯度的阳极功能层的引入对阳极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阳极层应力随着梯度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而电解质层和阴极层应力随之减小;同时,梯度指数也影响电池曲率的变化,电池曲率随着梯度指数的增大而减小;此外,本文也探讨了通过引入韦伯统计来预测电池阳极的失效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功能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夹层圆柱壳平稳随机响应分析
6
作者 孟硕 钟锐 王青山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4-1421,共8页
基于三维弹性理论,利用统一级数法与虚拟激励法(PEM)建立了三维夹层圆柱壳平稳随机响应模型。根据夹层材料的层间特性差异划分圆柱壳子域,并利用三维弹性理论结合虚拟激励法建立各子域的动能、应变能、边界势能及平稳随机激励功。通过... 基于三维弹性理论,利用统一级数法与虚拟激励法(PEM)建立了三维夹层圆柱壳平稳随机响应模型。根据夹层材料的层间特性差异划分圆柱壳子域,并利用三维弹性理论结合虚拟激励法建立各子域的动能、应变能、边界势能及平稳随机激励功。通过耦合罚函数法将分层子域间的力学协调条件转化为耦合条件能量,进而叠加各子域能量获得夹层圆柱壳的整体能量泛函。使用统一的级数表达式构建各子域的位移分量,并结合瑞利-里兹法求解获得三维夹层圆柱壳结构的随机响应。通过与现有文献和有限元结果的对比,验证了随机响应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分析了厚径比、层合-功能梯度夹层材料的铺设角及幂律指数对三维夹层圆柱壳随机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振动 合-功能梯度材料 三维圆柱壳 统一级数法 虚拟激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梯度主轴承的热弹流润滑特性耦合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国栋 曹贻鹏 +2 位作者 张文平 明平剑 李燎原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9-465,共7页
为了对包含功能梯度层的主轴承热弹流润滑耦合特性进行研究,以柴油机主轴承为研究对象,基于格点型有限体积法离散瞬态雷诺方程、热传导方程和热弹性方程,对于离散后的代数方程组采用多重网格法求解,能量方程采用差分法求解,进而得到轴... 为了对包含功能梯度层的主轴承热弹流润滑耦合特性进行研究,以柴油机主轴承为研究对象,基于格点型有限体积法离散瞬态雷诺方程、热传导方程和热弹性方程,对于离散后的代数方程组采用多重网格法求解,能量方程采用差分法求解,进而得到轴承的油膜润滑特性及轴瓦热弹性结果,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功能梯度层可以有效缓解材料分界面附近的应力突变现象;材料指数的增大会使功能梯度层的物性参数变化更均匀,从而使最大油膜压力、最大油膜温度及材料分界面处的应力等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层 主轴承 热弹性 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强韧化碳基润滑薄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8
作者 蒲吉斌 王立平 薛群基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7,共24页
随着海洋、空间、核能等苛刻环境工况下机械装备的发展,兼具高硬度、高承载能力、良好韧性及优异摩擦磨损性能的强韧化复合碳基润滑薄膜成为类金刚石薄膜的研究重点。文中系统归纳和评述了碳基薄膜的多元/多相复合、梯度多层、纳米多层... 随着海洋、空间、核能等苛刻环境工况下机械装备的发展,兼具高硬度、高承载能力、良好韧性及优异摩擦磨损性能的强韧化复合碳基润滑薄膜成为类金刚石薄膜的研究重点。文中系统归纳和评述了碳基薄膜的多元/多相复合、梯度多层、纳米多层、微/纳表界面织构化等强韧化关键技术及其强韧化机制。包括纳米晶—非晶复合结构的界面强化效应和晶界滑移强韧化;功能化梯度/多层结构膜基界面匹配、应力缓冲和微裂纹抑制强韧化;纳米晶—非晶类石墨结构、类富勒烯结构以及微/纳表面织构强韧化机制等。这些技术大幅改善了类金刚石薄膜的韧性,提高了薄膜抗疲劳磨损性能,使其能有效应用于水润滑、油润滑、高温、真空、特殊气氛以及沙尘等极端苛刻环境。文中指出强韧化碳基薄膜将向着应对极端苛刻环境的多尺度复合强韧化、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智能化,以及满足未来空间需求的超长寿命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薄膜 强韧化 功能梯度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fac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elective laser melted multilayer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 被引量:6
9
作者 WANG Di DENG Guo-wei +4 位作者 YANG Yong-qiang CHEN Jie WU Wei-hui WANG Hao-liang TAN Chao-l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4期1155-1169,共15页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FGM)can tailor properties of components such as wear resistance,corrosion resistance,and functionality to enhanc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The 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additive manufactu...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FGM)can tailor properties of components such as wear resistance,corrosion resistance,and functionality to enhanc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The 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additive manufacturing highlights the capability in manufacturing FGMs with a high geometrical complexity and manufacture flexibility.In this work,the 316L/CuSn10/18Ni300/CoCr four-type materials FGMs were fabricated using SLM.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FGMs were investigated to reveal the effects of SLM processing parameters on the defects.A large number of microcracks were found at the 316L/CuSn10 interface,which initiated from the fusion boundary of 316L region and extended along the building direction.The elastic modulus and nano-hardness in the 18Ni300/CoCr fusion zon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less than those in the 18Ni300 region or the CoCr region.The iron and copper elements were well diffused in the 316L/CuSn10 fusion zone,while elements in the CuSn10/18Ni300 and the 18Ni300/CoCr fusion zones showed significantly gradient transitions.Compared with other regions,the width of the CuSn10/18Ni300 interface and the CuSn10 region expand significantly.The mechanisms of materials fusion and crack generation at the 316L/CuSn10 interface were discussed.In addition,FGM structures without macro-crack were built by only altering the deposition subsequence of 316L and CuSn10,which provides a guide for the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FGM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multilayer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 interfacial characterization crack defec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