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近红外脑光谱成像技术在脑卒中领域中的应用
1
作者 聂萍 王兆露 唐金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5-611,共7页
脑卒中作为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其特点包括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沉重的经济负担,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了极为严峻的威胁。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作为一种无创、... 脑卒中作为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其特点包括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沉重的经济负担,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了极为严峻的威胁。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作为一种无创、便携且抗电磁干扰的脑光学成像方法,近年来在神经科学和临床康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脑卒中神经功能康复中,fNIRS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康复评估、治疗优化及神经机制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文章综述fNIRS在该领域的主要应用方向及研究进展、存在的争议以及未来研究方向,为脑卒中神经功能康复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 卒中 康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近红外脑成像研究双侧中度以上听力损失对婴儿大脑皮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龙越 贾高鼎 +4 位作者 刘一迪 刘广芳 牛海晶 耿江桥 刘海红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2-497,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听觉通路异常是否在生命早期已对皮层功能正常发育产生影响,为儿童早期听力损失干预及康复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50例婴儿(3~6月龄)纳入研究,其中听力正常35例(听力正常组),双侧对称性中度及以上程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 目的探讨外周听觉通路异常是否在生命早期已对皮层功能正常发育产生影响,为儿童早期听力损失干预及康复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50例婴儿(3~6月龄)纳入研究,其中听力正常35例(听力正常组),双侧对称性中度及以上程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5例(听力损失组),分别进行静息态功能性近红外脑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测试,采用半球自主性系数(hemispheric autonomy index,AI)评估大脑皮层的功能特性。结果两组婴儿AI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听力正常组婴儿左侧颞叶AI显著高于右侧(L-R=0.0751±0.0148,P<0.0001),听力损失组婴儿左侧额叶AI显著高于右侧(L-R=0.0643±0.0187,P<0.0001)。结论中度及以上程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婴儿在3~6月龄时大脑皮层功能已与听力正常婴儿产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听力损失 皮层 功能性近红外脑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评估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任务态范式 被引量:1
3
作者 毛梦钗 许东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5-290,共6页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是新兴的脑功能影像技术,通过检测大脑皮质血氧活动水平变化间接反映神经活动强度,适用于脑卒中康复评定与康复干预治疗领域的临床实践,但相关临床应用尚无标准化试验范式与技术指标。本文从方法学角度...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是新兴的脑功能影像技术,通过检测大脑皮质血氧活动水平变化间接反映神经活动强度,适用于脑卒中康复评定与康复干预治疗领域的临床实践,但相关临床应用尚无标准化试验范式与技术指标。本文从方法学角度梳理fNIRS用于评估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常用任务态范式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康复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在耳鸣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碧雪 王仙仁 +1 位作者 孙启阳 熊观霞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24-828,共5页
耳鸣作为耳科临床常见的难题之一,其产生机制及治疗方法都是研究的热点。主观性耳鸣产生的机制目前以耳鸣中枢化这一学说被广泛认可,而皮层可塑性是其研究的基础。因而,对于主观耳鸣患者大脑皮层功能的研究是疾病诊治的基础。功能性近... 耳鸣作为耳科临床常见的难题之一,其产生机制及治疗方法都是研究的热点。主观性耳鸣产生的机制目前以耳鸣中枢化这一学说被广泛认可,而皮层可塑性是其研究的基础。因而,对于主观耳鸣患者大脑皮层功能的研究是疾病诊治的基础。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低噪声的脑功能研究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听力学相关领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年来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在耳鸣领域中的相关研究概况及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冲 高晓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49-1151,共3页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存活者中大多遗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运动、感觉、言语、认知等障碍。早期康复介入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后,其各种功能如运动、言语、认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可以有明显的改善,但对脑卒中患者...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存活者中大多遗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运动、感觉、言语、认知等障碍。早期康复介入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后,其各种功能如运动、言语、认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可以有明显的改善,但对脑卒中患者各种功能的改善与其对应损伤脑功能区的恢复和变化是否一致则还有很多不甚清楚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患者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 功能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早期康复介入 中老年人 功能障碍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基于近红外脑成像技术的阈下抑郁情志刺激反应机制研究可行性 被引量:4
6
作者 有明妍 谭曦 +6 位作者 张金鹏 赵明阳 张怡淳子 高越 王君妍 潘畅 孔军辉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501-1504,共4页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用于动态检测脑功能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反映抑郁人群认知活动期间大脑有氧代谢的变化,为阈下抑郁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结合中医情志理论,在过往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近红外脑功能...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用于动态检测脑功能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反映抑郁人群认知活动期间大脑有氧代谢的变化,为阈下抑郁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结合中医情志理论,在过往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探讨中医情志刺激对阈下抑郁的反应机制,为后期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可行性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下抑郁 近红外功能成像技术 情志刺激 可行性分析 氧合血红蛋白 前额叶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反馈促进说服的作用机制:双人近红外研究
7
作者 李杨卓 张如倩 +2 位作者 宋森森 李先春 罗俊龙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5-819,I0003,I0004,共17页
现有说服领域研究大多仍停留在对信息内容的机械理解,忽视了说服的互动性。本研究通过创设高生态效度的双人说服范式,结合近红外功能成像技术,探究互动反馈对说服行为的影响及其认知和神经基础。结果表明,相较于无互动反馈条件,互动反... 现有说服领域研究大多仍停留在对信息内容的机械理解,忽视了说服的互动性。本研究通过创设高生态效度的双人说服范式,结合近红外功能成像技术,探究互动反馈对说服行为的影响及其认知和神经基础。结果表明,相较于无互动反馈条件,互动反馈提高了说服结果和感知说服力,并增强了说服者和被说服者在右侧额中、左侧颞顶的脑−脑同步,且该脑−脑同步正向预测了说服结果。在说服策略使用上,相较于支持性说服策略,互动反馈中说服者更频繁地使用反驳性策略,且脑−脑同步有效识别和追踪了两种不同策略。综上,本研究为理解互动反馈如何促进人际说服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深入解析人际神经科学背后复杂且真实的说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服 互动反馈 说服策略 近红外功能成像技术 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与功能性电刺激的不同时序组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脑功能连接的即时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何晓阔 刘慧华 +3 位作者 余果 雷蕾 燕铁斌 陈善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13-1219,共7页
目的:探究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 NIRS)动态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与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的不同时序组合治疗对... 目的:探究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 NIRS)动态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与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的不同时序组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1)脑功能连接的即时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将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依次给予单纯tDCS治疗、单纯FES治疗、tDCS和FES同步治疗、先tDCS后FES时序治疗,每种干预各1次,洗脱期为2天。干预前后进行f NIRS检测,静息态脑功能连接(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FC)采用相关分析和基于图论的复杂网络分析。利用NIRS-SPM工具包计算不同干预下氧合血红蛋白的脑激活图。结果:发现单纯FES治疗、tDCS+FES同步治疗、tDCSFES时序治疗下激活脑区显著于单纯tDCS治疗(P=0.023),而tDCSFES时序治疗下脑区激活显著于单纯FES治疗和tDCS+FES同步治疗组(P<0.05)。相关分析发现不同治疗方法下运动区相关皮质FC均较干预前增多,依次为tDCSFES时序治疗、单纯FES治疗、FES+tDCS同步治疗、单纯tDCS治疗。图论分析显示单纯tDCS或FES治疗在局部/全局网络效率、小世界方面程度相似,tDCS+FES同步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脑区连接效率优于单纯电刺激治疗,tDCSFES时序治疗在改善脑区域连接效率方面最明显。结论:tDCS或FES的单纯或联合治疗均能不同程度增强患者的脑功能连接和效率,提高患者的运动皮质兴奋性,但建议临床多采用tDCSFES时序治疗,有助于促进运动区脑神经功能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功能性电刺激 近红外功能成像 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学成像在社会认知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叶佩霞 朱睿达 +2 位作者 唐红红 买晓琴 刘超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1-741,共11页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是运用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手段,探讨社会科学问题与理论的多学科交叉领域。近来,功能性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凭借生态效度高、成像安全、对头动耐受性高、成本低等优势,成...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是运用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手段,探讨社会科学问题与理论的多学科交叉领域。近来,功能性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凭借生态效度高、成像安全、对头动耐受性高、成本低等优势,成为了该领域新兴的热点技术。无论是在婴儿发育和社会经济决策的单脑研究中,还是在人际互动的多脑研究中,它都有广泛应用。未来近红外光学成像的应用可以向多脑神经反馈、脑机接口技术、设备无线化和多模态成像做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 多人交互同步技术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群感受野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屈巧俊 张辉 王彬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8期574-578,共5页
传统视网膜脑图技术通过采用行波法研究视网膜与视皮层之间的拓扑映射关系,实现了无创地对人类视皮层功能区的划分。功能磁共振成像群感受野(population receptive field,p RF)技术的出现,使得人类视皮层的分区更加精确,更重要的是实现... 传统视网膜脑图技术通过采用行波法研究视网膜与视皮层之间的拓扑映射关系,实现了无创地对人类视皮层功能区的划分。功能磁共振成像群感受野(population receptive field,p RF)技术的出现,使得人类视皮层的分区更加精确,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对p RF特性分析。目前该技术已在视觉注意及临床疾病的视觉障碍研究中得到了应用。但在国内,该技术仍鲜有深入报道,本文就基于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 MRI)在视觉领域最新进展p RF技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 血氧水平依赖 群感受野技术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成像技术前沿科学问题国际研讨会在桂林召开
11
作者 本刊记者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5-275,共1页
由国际中国语言脑科学学会主办的脑成像技术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于4月20-21日在广西桂林召开,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近十所高校的数十位专家学者... 由国际中国语言脑科学学会主办的脑成像技术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于4月20-21日在广西桂林召开,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近十所高校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中心议题围绕当代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前沿技术——脑成像技术展开。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高家红教授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周可研究员在主旨发言中分别介绍了神经元放电脑成像技术和人类视觉信息加工脑成像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他与会专家对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数据处理方法与技术、汉字语音、词汇学习以及汉语词类加工的脑成像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进行了交流发言。本次大会由国际中国语言脑科学学会主办,香港大学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技术 国际研讨会 科学问题 桂林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华南师范大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芝加哥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确定人类伤害性感受在脊髓的躯体定位
12
作者 张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2-132,共1页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使用血氧水平依赖(BOLD)信号来表示离散的、有神经活动的区域。尽管已有大量关于人类脑的fMRI研究,目前很少有研究者使用fMRI技术研究人类脊髓的神经活动。
关键词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人类 伤害性感受 脊髓 FMRI技术 躯体 血氧水平依赖 神经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脑磁共振及波谱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熊亚敏 施琪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3-285,共3页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技术 创伤后应激障碍 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技术 细胞水平 代谢功能 区域体积 功能性成像 非侵入性 代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大幅度运动状态下的大脑网络拓扑属性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蕊 李春光 +4 位作者 苏敏 徐嘉诚 石国强 万丹晔 高保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2-58,75,共8页
目的:分析有利于表征运动功能强弱的网络参数,为客观评价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提供参考。方法:应用fNIRS采集7例右脑卒中患者在指鼻运动过程中的大脑血红蛋白信息,然后进行功能网络建立,分析患者随着运动功能的恢复网络拓扑属性的... 目的:分析有利于表征运动功能强弱的网络参数,为客观评价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提供参考。方法:应用fNIRS采集7例右脑卒中患者在指鼻运动过程中的大脑血红蛋白信息,然后进行功能网络建立,分析患者随着运动功能的恢复网络拓扑属性的变化规律。结果:(1)脑功能网络的连接数在患病40天左右呈下降趋势,之后呈上升趋势;(2)主运动皮质(M1)的连接数在患病初期明显减少,后期相应的聚类系数变大;(3)前期SMA、PMC等局部区域聚类系数随患病天数逐渐增大,转折点之后又逐渐减小。结论:(1)脑功能网络参数有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转折点一般在40天左右,很可能与介入治疗及展开康复训练的时间有关;(2)脑功能区域尤其是M1区域的网络参数更有利于表征运动功能的强弱;(3)SMA、PMC等区域在患病初期可能承担着代偿作用,后期代偿逐渐减弱。结合全局网络参数和局部参数的相对变化,有利于为客观评估运动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运动功能 近红外成像技术 功能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因果模型在脑网络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梁赛兰 王多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6-99,共14页
大脑各功能区之间的有效连接是脑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在不同情形下相关脑区之间有效连接所构成的大脑网络,对于全面理解大脑的功能机制,治疗各种与大脑相关疾病,开发脑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动态因果模型是一种分析大脑有效... 大脑各功能区之间的有效连接是脑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在不同情形下相关脑区之间有效连接所构成的大脑网络,对于全面理解大脑的功能机制,治疗各种与大脑相关疾病,开发脑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动态因果模型是一种分析大脑有效连接的优势方法。结合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脑电、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等3种检测技术,综述动态因果模型的相关研究。动态因果模型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涉及脑卒中、认知神经科学和精神疾病相关的脑网络研究;脑电相关动态因果模型的应用主要涉及认知神经科学以及与精神分裂症、阿尔兹海默症、癫痫、帕金森等疾病相关的内容;目前动态因果模型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中的应用还较少,主要涉及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最后,对这3种技术进行了比较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因果模型 网络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近红外功能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基于血氧代谢信号的神经反馈: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介绍
16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8-218,共1页
脑是一切认知功能的物质基础且具有可塑性,那么能否通过脑的训练与重塑来实现人类认知功能的改善与康复呢?神经反馈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突破,为通向此目标架起了一座桥梁。
关键词 氧代谢 认知功能 反馈技术 成像技术 重点项目 分析算法 可塑性变化 功能磁共振成像 反馈系统 近红外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感对体育专业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来自fNIRS的证据
17
作者 陈梦一 祝大鹏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76,共6页
采用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究权力感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道德认知的神经机制。结果显示:(1)启动不同权力感组对不同道德事件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2)启动高权力感组中,体育情境比一般情境引起更强的皮层活动;启动低权力感组中,反社会行... 采用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究权力感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道德认知的神经机制。结果显示:(1)启动不同权力感组对不同道德事件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2)启动高权力感组中,体育情境比一般情境引起更强的皮层活动;启动低权力感组中,反社会行为图片比亲社会行为图片引起更强的皮层活动。在4类道德事件中均发现启动高权力感组在左侧DLPFC的相对显著激活;一般情境下发现启动高权力感组在左侧OFC的相对显著激活,而体育情境事件下的激活差异不大。研究表明,左侧DLPFC是权力感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关键脑区;左侧OFC则反映权力感对道德认知影响的情境依赖性。启动高权力感大学生的认知过程主要表现为对情绪反应的抑制,以及基于规则的理性推理;启动低权力感大学生则表现为对道德事件的认知控制反应,以及基于结果的非理性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心理学 道德认知 权力感 体育专业大学生 近红外功能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触点运动中障碍物影响个体运动的认知神经机制
18
作者 白学军 张琪涵 +7 位作者 赵光 孙弘进 陈怡馨 孙世南 章鹏 宋璐 杨宇 原胜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5-152,共8页
为了探究连续触点运动中障碍物对个体运动轨迹的影响,采用运动捕捉系统及近红外光谱脑成像技术(fNIRS),监测并分析了20名普通大学生在有、无障碍物情境下完成连续触点运动时的运动轨迹及大脑皮层活动。结果发现:相比于无障碍物条件,当... 为了探究连续触点运动中障碍物对个体运动轨迹的影响,采用运动捕捉系统及近红外光谱脑成像技术(fNIRS),监测并分析了20名普通大学生在有、无障碍物情境下完成连续触点运动时的运动轨迹及大脑皮层活动。结果发现:相比于无障碍物条件,当连续运动中有障碍物时,周围运动区间的平均运动高度更高;障碍物对后面区间内的运动高度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前面的区间。另外,个体在有障碍物条件下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及双侧布罗卡区岛盖部的激活强度显著低于无障碍物条件,且障碍物对个体平均运动高度的影响越大,右侧这两个区域的激活水平越低。这说明障碍物对其前后运动区间内的运动轨迹都产生了影响,支持了物体可供性及计划再利用的观点,背外侧前额叶及布罗卡区岛盖部可能参与了这一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计划 触点运动 背外侧前额叶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发电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乔志梅 罗非 韩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0-103,共4页
关键词 激光诱发电位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痛觉诱发电位 正电子发射成像 功能成像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 诱发电位技术 时间分辨率 处理过程 整体水平 痛觉研究 动态过程 加工处理 毫秒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