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步态评价与Berg平衡量表对社区老年人跌倒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6
1
作者 周明 彭楠 +6 位作者 朱才兴 石荣光 方继红 李令臣 李宏伟 李家玉 郭占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比较功能性步态评价(FGA)和Berg平衡量表(BBS)对75~85岁中国社区老年人跌倒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市3个社区75~85岁老年人162人进行FGA、BBS评估,根据过去1年内是否跌倒分为跌倒组和非跌倒组。结果跌倒组和非跌倒组FG... 目的比较功能性步态评价(FGA)和Berg平衡量表(BBS)对75~85岁中国社区老年人跌倒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市3个社区75~85岁老年人162人进行FGA、BBS评估,根据过去1年内是否跌倒分为跌倒组和非跌倒组。结果跌倒组和非跌倒组FGA和BBS均有菲常高度恩著性差异(P〈0.001)。FGA总分与BBS总分显著正相关(F0.723,P=0.001)。除闭眼行走(P=0.31)外,FGA总分与其他分项明显正相关(P〈0.01);FGA受试者T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比为0.90l,BBS为0.872。根据Youden指数,FGA对跌倒的预测值为19.5(满分30分1,敏感性85.5%,特异性81.2%;BBS的预测值为48.5(满分56分),敏感性78.3%,特异性83.3%。结论FGA预测社区老年人跌倒的敏感性优于BBS,特异性与BBS相似,总体效能优于B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倒 社区 老年人 功能性步态评价 BERG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步态评价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雅琴 王拥军 +1 位作者 冯涛 张玉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86-1189,共4页
临床医学中,神经科、眼科、耳鼻喉科的许多疾病均可导致患者出现平衡及步态障碍。为客观评价平衡及步态障碍,临床上产生了许多有关的评价量表,如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计时起立—步行测验(timed up and go test,TUG... 临床医学中,神经科、眼科、耳鼻喉科的许多疾病均可导致患者出现平衡及步态障碍。为客观评价平衡及步态障碍,临床上产生了许多有关的评价量表,如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计时起立—步行测验(timed up and go test,TUGT)、功能性运动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动态步态指数(dynamic gait index,DGI)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步态评价 功能性 BERG平衡 步态障碍 评价 临床医学 耳鼻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评价指标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吕林 唐旭东 +4 位作者 王静 黄穗平 王凤云 陈婷 马祥雪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986-990,共5页
目的:寻找能够准确评价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综合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评价常用方法,并对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密切联系,因此对其疗效评价通... 目的:寻找能够准确评价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综合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评价常用方法,并对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密切联系,因此对其疗效评价通常需要纳入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不同的症状积分量表虽然有自己的优势,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结论:鉴于目前医学模式的改变,有必要将临床症状和精神心理因素融合于一个量表中,寻找能够更好的评价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功能性消化不良 疗效评价 焦虑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针对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FOIS评分、炎性反应及血清NSE、VEGF、BDNF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赵灿 蔡燕 +1 位作者 何泽液 宋曼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项针对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价量表(FOIS)评分、炎性反应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3例,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项针对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价量表(FOIS)评分、炎性反应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3例,分为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51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以上基础上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项针治疗,治疗疗效28 d,观察治疗前后者FOIS评分、炎性反应及血清NSE、VEGF、BDNF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FO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FOI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3(IL-13)、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IL-18、IL-13、hs-CRP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NSE、VEGF、BDN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NSE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VEGF、BDNF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45/51),高于对照组67.31%(35/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针治疗能明显有助于改善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减轻炎性反应,降低NSE水平,提高VEGF、BDN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针 脑梗死 吞咽功能障碍 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价量表 炎性反应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式太极拳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姿势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何静 汪伍 +3 位作者 厉坤鹏 苏剑清 王晓蕾 冯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2-487,共6页
目的:观察4周六式太极拳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姿势平衡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试验组在综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六式太极拳训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通过B... 目的:观察4周六式太极拳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姿势平衡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试验组在综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六式太极拳训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通过Balance Manager平衡测试系统对两组患者进行稳定极限测试、坐-站测试,通过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分别评估患者的平衡、下肢功能与步行能力。结果:4周治疗后,稳定极限测试中两组患者向后和患侧的方向控制前后差值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坐-站测试的重心转移时间和重量对称前后差值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BBS、FMA和FAC量表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的BBS、FMA和FAC量表评分前后差值的组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4周的六式太极拳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较单纯的常规康复训练更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部分姿势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姿势平衡 太极拳 BERG平衡 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价 功能性步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