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冲 高晓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49-1151,共3页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存活者中大多遗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运动、感觉、言语、认知等障碍。早期康复介入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后,其各种功能如运动、言语、认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可以有明显的改善,但对脑卒中患者...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存活者中大多遗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运动、感觉、言语、认知等障碍。早期康复介入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后,其各种功能如运动、言语、认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可以有明显的改善,但对脑卒中患者各种功能的改善与其对应损伤脑功能区的恢复和变化是否一致则还有很多不甚清楚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 功能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早期康复介入 中老年人 功能障碍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认知神经科学中所应用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金志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06-113,共8页
认知神经科学己成为新世纪将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十大科技趋势之一 .脑成像技术是认知神经科学主要研究工具 .其中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已成为当前最先进、使用最广泛的脑功能成像技术 .本文侧重论述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所应用的功能... 认知神经科学己成为新世纪将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十大科技趋势之一 .脑成像技术是认知神经科学主要研究工具 .其中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已成为当前最先进、使用最广泛的脑功能成像技术 .本文侧重论述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所应用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技术基础、实验设计原理、数据处理等几个方面 ,为推动国内这类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神经科学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 实验设计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运动疲劳“中枢控制器模型”理论在体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郭振向 周开祥 +4 位作者 陈岩 矫玮 王霄英 张珏 包大鹏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7-54,共8页
目的:“中枢控制器模型”理论主张大脑是运动疲劳的关键调节器,而小脑和基底节为2个主要调定点,该假说为探究运动疲劳的中枢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但受限于研究手段一直无法在人体中得到验证。本研究拟通过功能性磁共... 目的:“中枢控制器模型”理论主张大脑是运动疲劳的关键调节器,而小脑和基底节为2个主要调定点,该假说为探究运动疲劳的中枢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但受限于研究手段一直无法在人体中得到验证。本研究拟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探究与运动疲劳相关的大脑区域以及相应脑区之间的激活与功能连接状态,从而验证人体运动疲劳的“中枢控制器模型”理论。方法:招募20名800 m跑成绩≤2 min 3 s的男性运动员,对其进行最大摄氧量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最终遴选出相对最大摄氧量≥55 ml/(kg·min)的11名被试。实验前使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测试被试静息态脑区代谢物质的浓度;使用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测试被试静息态脑功能网络连接。随后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至疲劳实验,试达到疲劳状态后即刻进行与实验前一致的fMRI测试。结果:通过1H-MRS测试发现,运动疲劳发生后被试左侧基底节区(basal ganglia,BG)的Cho/Cr显著降低(P<0.05);通过BOLD-fMRI发现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至疲劳后小脑(cerebellum)和初级运动区(primary motor areas,M1)、小脑和躯体感觉运动区(sensory motor cortex,SMC)、小脑和海马(hippocampus)/海马旁回(parahippocompalgyrus)之间的功能网络连接程度减弱(P<0.05)。结论:运动疲劳发生后基底节区的代谢物质下降,以小脑为中心的脑功能默认网络连接降低,基底节区和小脑可能是使人体出现运动疲劳状态的重要脑功能区,也初步验证了基底神经节和小脑作为2个监视系统来调控人体产生运动疲劳的“中枢控制器模型”理论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中枢控制器模型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家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治疗恐惧症
4
作者 cnBeta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3-163,共1页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日本和美国科学家设计的一个新系统将为严重恐惧症患者(phobias)带来新的希望。它基于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来真实地“看到”患者何时想象他们害怕的事物。
关键词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 美国科学家 恐惧症 治疗 家用 ATLAS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家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大脑来治疗恐惧症
5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0-300,共1页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日本和美国科学家设计的一个新系统将为严重恐惧症患者(phobias)带来新的希望。它基于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 RI)来真实地“看到”患者何时想象他们害怕的事物。 该技术由日本国际先进电信研究院和加利福尼...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日本和美国科学家设计的一个新系统将为严重恐惧症患者(phobias)带来新的希望。它基于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 RI)来真实地“看到”患者何时想象他们害怕的事物。 该技术由日本国际先进电信研究院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共同开发。首先,科学家对30名心理健康测试对象的大脑进行fM RI扫描,同时他们让观看各种动物的图像。这使得科学家能够确定哪种独特的大脑活动模式对应于感知哪些生物的图像。尽管所有参与者之间存在生理差异,但仍然出现了常见的可识别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 美国科学家 恐惧症 大脑 扫描 治疗 ATLAS 加利福尼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肝经五输穴激活脑区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徐放明 谢鹏 +9 位作者 吕发金 牟君 李咏梅 赵建农 陈维娟 龚启勇 赵立波 刘庆军 申林 翟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24-227,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肝经五输穴各自激活的脑区,探讨同一经脉不同腧穴与脑联系的规律。方法健康大学生30人,随机分为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5组,每组6人。采用fMRI技术,分别观察针刺刺激全脑激活的情况。所有数据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处理... 目的观察针刺肝经五输穴各自激活的脑区,探讨同一经脉不同腧穴与脑联系的规律。方法健康大学生30人,随机分为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5组,每组6人。采用fMRI技术,分别观察针刺刺激全脑激活的情况。所有数据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处理,对每组被试预处理后的图像采用random effect的方法进行组分析,P<0.05的像素构成统计参数图,该图即为实验任务激活的脑区。结果针刺大敦激活了BA18、胼胝体、小脑山坡、下半叶小叶;针刺行间激活了BA40、舌回、BA22、黑质、小脑顶、蚓垂、小脑山坡;针刺太冲激活了额下回、BA18、BA19、BA30、小脑顶、小脑山坡;针刺中封激活了BA4、BA6、BA19、海马回、黑质、小脑顶;针刺曲泉激活了中央前回BA4、BA10、颞上回。结论肝经五输穴在脑内各有其相对特异性分布区域,提示穴-脑之间可能存在特异性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经 五输穴 功能性磁共振技术 激活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可预测抑郁症复发风险
7
作者 张家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749-749,共1页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10月7日发布研究成果说,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医护人员能更准确判断康复中的重度抑郁症患者中哪些人更易复发。
关键词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 重度抑郁症 复发风险 预测 伦敦大学 医护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枢机制的脑成像技术研究探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璞玥 龙涛 +3 位作者 赵映 石宇 郑华斌 陈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2639-2643,共5页
目的:通过剖析近年来研究针刺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枢效应机制的发表文献,分析该研究领域的方法结果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以"功能性消化不良"AND"针刺"AND("fMRI"OR"PET-CT")... 目的:通过剖析近年来研究针刺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枢效应机制的发表文献,分析该研究领域的方法结果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以"功能性消化不良"AND"针刺"AND("fMRI"OR"PET-CT")为检索词,检索2008年1月—2018年9月PubMed、MEDLINE、Cochrane、中国知网(CNKI)和维普等数据库,最终纳入9篇文献。结果:脑岛、ACC、MCC、丘脑、小脑等是与FD病情密切相关的核心脑区,但针刺干预措施是否有特异性仍需要我们探究。而且由于研究皆以人体为观察对象,且小样本研究居多,所以目前的研究不能全面反映针刺治病的中枢响应特征。结论: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尝试大样本动物研究,且尽量规避研究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偏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FD)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 针刺 中枢效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致衰老”假说的构建与述评——以肝失疏泄为例
9
作者 关徐涛 詹向红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9-524,共6页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竞争压力日趋激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得到认可,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疏泄失司已经被证实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但其机制尚未阐明。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结合临床实践,并提出“情致...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竞争压力日趋激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得到认可,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疏泄失司已经被证实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但其机制尚未阐明。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结合临床实践,并提出“情致衰老”假说,即“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疏泄失司加速脑老化进程”,逐层分析单一负性情绪(愤怒情绪)、多情交织的长期负性情绪积累(复合负性情绪),疏肝解郁法对脑老化进程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借助神经心理学量表,神经电生理学-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神经影像学-功能性磁共振技术等对科学假说进行论证,为中医临床干预脑老化提供新思路,为中医衰老假说增添新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情绪 肝失疏泄 脑老化 衰老 疏肝解郁法 神经心理学量表 事件相关电位 功能性磁共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服务的神经信息学集成环境的架构与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光彬 徐存树 陈卫东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419-423,共5页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与正电子断层成像技术(PET)是当前快速发展的脑成像技术,两种成像技术原理不同但功能互补.若能将fMRI成像产生的解剖性信息和PET成像产生的功能性信息结合起来,将能更有利于识别、判断脑部组织的结构与变化...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与正电子断层成像技术(PET)是当前快速发展的脑成像技术,两种成像技术原理不同但功能互补.若能将fMRI成像产生的解剖性信息和PET成像产生的功能性信息结合起来,将能更有利于识别、判断脑部组织的结构与变化;同时,若进一步集成神经信息学相关学科及科研环境,将对基础神经信息学有重大的意义.采用当前流行的Web Service技术设计整合fMRI与PET脑成像技术;同时以浙江大学多学科综合科研环境为背景,进一步设计了一个无缝的资源共享的神经信息学集成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 正电子断层成像技术 神经信息学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WEB服务描述语言 统一发现描述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