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主动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
26
1
作者
李哲
范家宏
+4 位作者
郭钢花
李晓丽
关晨霞
乐琳
郭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7-672,共6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主动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A组(18例)加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治疗;B组(17例)加用智能循环运动治疗;C组...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主动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A组(18例)加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治疗;B组(17例)加用智能循环运动治疗;C组(17例)常规康复治疗。共8周。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肌张力、下肢运动、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的评定,分别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下肢Fugl-Meyer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m MWS)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CSS、FMA、BBS和10m MWS各项评定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3组患者痉挛、下肢主动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速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可显著改善下肢痉挛状态,提高脑卒中早期下肢主动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速度,可成为脑卒中早期患者康复治疗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
脑卒中
主动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电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
14
2
作者
王颖娜
李哲
+2 位作者
郭钢花
郝道剑
范家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5-568,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functio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ycling,FES-cycling)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将2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A组(10例)加用FES-cycling;...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functio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ycling,FES-cycling)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将2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A组(10例)加用FES-cycling;B组(10例)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2、3、4周后对所有患者采用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下肢Fugl-Meyer量表(FMA)、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sEMG、FMA、MB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RMS、FMA、MB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A组优于B组。结论: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可提高下肢肌电信号,改善下肢肌肉功能状态,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
脑卒中
肌
电
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功能性电刺激踏车疗法在脑卒中早期康复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
13
3
作者
王荣丽
王宁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观察比较功能性电刺激踏车疗法在脑卒中后早期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2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3例,观察比较两组受试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下肢肌力(M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目的:观察比较功能性电刺激踏车疗法在脑卒中后早期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2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3例,观察比较两组受试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下肢肌力(M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步行能力(FAC)的差异,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和治疗前下肢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2周及4周后,两组受试者下肢MI、FMA和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随治疗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治疗2周后试验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下肢MI(88.15±4.72)和FAC(3.77±0.73)分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MI=72.23±14.11,FAC=2.92±0.86),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为0.001和0.009)。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踏车疗法针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下肢功能的康复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踏车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
电
刺激
踏
车
脑卒中
早期康复
下肢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主动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
26
1
作者
李哲
范家宏
郭钢花
李晓丽
关晨霞
乐琳
郭君
机构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出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7-672,共6页
文摘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主动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A组(18例)加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治疗;B组(17例)加用智能循环运动治疗;C组(17例)常规康复治疗。共8周。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肌张力、下肢运动、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的评定,分别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下肢Fugl-Meyer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m MWS)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CSS、FMA、BBS和10m MWS各项评定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3组患者痉挛、下肢主动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速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可显著改善下肢痉挛状态,提高脑卒中早期下肢主动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速度,可成为脑卒中早期患者康复治疗的新方法。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
脑卒中
主动运动
Keywords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 cycling
stroke
active exercise
分类号
R493 [医药卫生—康复医学]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电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
14
2
作者
王颖娜
李哲
郭钢花
郝道剑
范家宏
机构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科
出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5-568,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functio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ycling,FES-cycling)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将2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A组(10例)加用FES-cycling;B组(10例)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2、3、4周后对所有患者采用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下肢Fugl-Meyer量表(FMA)、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sEMG、FMA、MB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RMS、FMA、MB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A组优于B组。结论: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可提高下肢肌电信号,改善下肢肌肉功能状态,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
脑卒中
肌
电
图
分类号
R74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493 [医药卫生—康复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功能性电刺激踏车疗法在脑卒中早期康复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
13
3
作者
王荣丽
王宁华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出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6-150,共5页
基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
文摘
目的:观察比较功能性电刺激踏车疗法在脑卒中后早期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2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3例,观察比较两组受试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下肢肌力(M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步行能力(FAC)的差异,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和治疗前下肢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2周及4周后,两组受试者下肢MI、FMA和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随治疗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治疗2周后试验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下肢MI(88.15±4.72)和FAC(3.77±0.73)分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MI=72.23±14.11,FAC=2.92±0.86),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为0.001和0.009)。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踏车疗法针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下肢功能的康复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踏车训练。
关键词
功能性
电
刺激
踏
车
脑卒中
早期康复
下肢
功能
Keywords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ycling
stroke
early rehabilitation
lower limb function
分类号
R454.1 [医药卫生—治疗学]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主动运动的影响
李哲
范家宏
郭钢花
李晓丽
关晨霞
乐琳
郭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电信号的影响
王颖娜
李哲
郭钢花
郝道剑
范家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功能性电刺激踏车疗法在脑卒中早期康复中的疗效研究
王荣丽
王宁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