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寒草甸植物物种和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捷 孙文涛 +3 位作者 庞晓攀 徐雪婷 杨欢 郭正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93-3003,共11页
采用野外空间多点同步取样,分析了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寒草甸植物物种beta多样性和植物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的影响,确定了高原鼠兔干扰下高寒草甸植物物种和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的变化途径,分别提出了高原鼠兔干扰区域内,基于植物物种多样性... 采用野外空间多点同步取样,分析了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寒草甸植物物种beta多样性和植物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的影响,确定了高原鼠兔干扰下高寒草甸植物物种和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的变化途径,分别提出了高原鼠兔干扰区域内,基于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功能性状多样性的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维持策略。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干扰使高寒草甸植物物种相似性显著降低了28.1%,植物功能相似性降低了28.7%。尽管高原鼠兔干扰没有改变高寒草甸植物物种和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的变化途径,且对植物物种和功能性状的嵌套组分不存在显著影响,但高原鼠兔干扰显著降低了植物物种和功能性状周转组分所占的比例,降幅分别为36.6%和34.3%。高原鼠兔干扰区域内,高寒草甸植物物种beta多样性的变化以周转为主导(周转占比81.4%;嵌套占比:18.6%),植物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的变化以嵌套为主导(嵌套占比64.9%;周转占比35.1%)。因此,针对划定的高原鼠兔干扰区,需要同时保护区域内所有高原鼠兔栖息地(多位点保护),以达到维持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目的,而可以仅通过保护该区域内植物功能性状丰富的位点,即可维持较高的植物功能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 干扰 物种周转 主坐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均伟 侯嫚嫚 +3 位作者 黄利亚 张君 周海城 程艳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27,共7页
Beta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物种进化历史和功能性状的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的研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群落格局形成的生态学过程。本文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40 hm2... Beta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物种进化历史和功能性状的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的研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群落格局形成的生态学过程。本文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40 hm2样地中45种木本植物(DBH≥1 cm)为研究对象,采集了最大树高、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叶氮含量4种功能性状,采用Srensen指数衡量功能性状与系统发育beta多样性在不同空间尺度(半径为10、20、25、50和75 m)的变化趋势,并通过比较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格局与零模型的差异,进而推断潜在的生态过程。研究表明:1)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均表现出距离衰减效应,并且随取样尺度的增大,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逐渐降低。2)功能性状和系统发育beta多样性格局均具有非随机的变化趋势。随着取样尺度的增大,系统发育beta多样性呈现出先低于随机状态(10~20 m),随后趋于随机(25~50 m),最后又低于随机状态(75 m)的格局。而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格局则由随机状态(10~50 m)逐渐变为低于随机状态(75 m)。表明在中小尺度上(10~50 m),中性过程占主导作用,但不能排除生态位过程的影响;而随着尺度的增大,生境过滤在维持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群落构建中起主导作用。3)功能性状与系统发育beta多样性格局变化趋势不一致,推测主要是由于功能性状系统发育信号较弱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发育beta多样性 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 空间尺度 零模型 生态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性状的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研究”特色专栏序言
3
作者 韩博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物种是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种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是生态系统结构稳定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发挥其服务功能的基石。因此,生物多样性的测量是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评估与保护对策制定... 物种是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种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是生态系统结构稳定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发挥其服务功能的基石。因此,生物多样性的测量是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评估与保护对策制定的基础工作。尽管生物多样性从一开始就定义在广泛的生物组织层次上,但经典的生物多样性测量与评估主要是基于物种水平,并认为群落中每个物种都是独特的,物种的功能是由物种身份(Identity)和数量(Abundance)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专栏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生物多样性 组织层次 生态系统的结构 对策制定 功能性状 核心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典型灌丛-莎草泥炭地植物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东旭 王宪伟 +5 位作者 谭稳稳 王淑洁 杜宇 姜静宜 李琪 张豪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2-973,共12页
泥炭地生态系统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落中物种功能性状的变化,但目前的相关研究仍非常有限。研究对大兴安岭4个地区的灌丛-莎草泥炭地植物地上-地下部分开展调查和取样,系统分析了植物比叶面积,比根长,比根面积,叶片和根系碳、氮和磷... 泥炭地生态系统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落中物种功能性状的变化,但目前的相关研究仍非常有限。研究对大兴安岭4个地区的灌丛-莎草泥炭地植物地上-地下部分开展调查和取样,系统分析了植物比叶面积,比根长,比根面积,叶片和根系碳、氮和磷含量及生物量,研究了泥炭地植物的功能性状。通过计算群落加权平均值和功能离散度、Rao二次熵指数及相关变异系数,结合生物多样性指数,探讨泥炭地生物多样性、功能性状及功能多样性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灌木柴桦叶中的氮、磷含量显著高于白毛羊胡子草,且柴桦比叶面积变异系数较高;(2)灌木细根比根长和比根面积显著小于莎草,但细根氮和磷含量显著高于莎草。而且,灌木叶片和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莎草;(3)功能离散度和Rao二次熵指数较低,且其变异系数高于生物多样性和群落加权平均值各指数的变异系数;(4)灌木与莎草表现出地上-地下性状相关性上的差异,灌木根长与根面积显著正相关,莎草叶片和根系碳、氮和磷含量分别表现出了显著正相关,而功能离散度和Rao二次熵指数与生物多样性各指数相关性呈现一致性,其存在较强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兴安岭泥炭地物种间对资源竞争较大,灌木更适应泥炭地贫营养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状 根系功能性状 生物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 泥炭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鱼类功能性状和群落功能多样性
5
作者 张凭智 张崇良 +3 位作者 薛莹 纪毓鹏 任一平 徐宾铎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7-176,I0001,I0002,共12页
为查明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鱼类功能和环境变化的关系,根据2013年6、7、8、10月和2014年2、4、5月共7次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选取包含有关鱼类摄食、运动、生态适应性、繁殖行为和种群动态等13种功能性状,利用功能... 为查明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鱼类功能和环境变化的关系,根据2013年6、7、8、10月和2014年2、4、5月共7次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选取包含有关鱼类摄食、运动、生态适应性、繁殖行为和种群动态等13种功能性状,利用功能丰富度指数(Functional richness index,FRic)、功能均匀度指数(Functional evenness index,FEve)、功能离散度指数(Functional divergence index,FDiv)共3个功能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加权平均数指数(Community Weighted Mean,CWM)等方法,研究了该海域鱼类群落功能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各月份多以食底栖动物、营养级较低、生长系数较低、恢复力较高、口端位或下位且较小、体型为鳗形和侧扁形、生活于海水和咸淡水的短距离洄游或定居性的暖温性鱼类为主,如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和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等。FRic在6月最高为0.81,在2月最低为0.32;FEve在5月最高为0.50,在8月最低为0.24。FDiv在10月最高为0.94,在4月最低为0.236。总体上FRic在黄河口及河口外侧海域最高,在黄河口南北两侧较低;FEve由沿岸向东逐渐升高;FDiv普遍偏高,在黄河口及北部海域较低,黄河口南部及东部海域较高。鱼类群落功能多样性与温度、深度及盐度有显著相关性。由于鱼类的洄游,该海域鱼类功能性状和群落功能多样性呈现出月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鱼类群落 功能性状 功能多样性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格局改变背景下基于功能性状的生物多样性变化
6
作者 陈盼 林沁 +4 位作者 张红爱 冯嘉谊 李志洪 曹洪麟 练琚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7-450,共14页
全球的降水格局正发生改变,更加科学地衡量生物多样性具有紧迫性。功能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结合功能性状可更好地衡量植物群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该研究基于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内不... 全球的降水格局正发生改变,更加科学地衡量生物多样性具有紧迫性。功能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结合功能性状可更好地衡量植物群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该研究基于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演替进程的20 hm^(2)样地和3个卫星样地,通过使用群落加权平均性状值、标准化的种间平均性状距离和标准化的最近种间平均性状距离量化群落功能组成和功能性状多样性的变化,研究了降水格局变化下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降水格局的改变并未改变各个类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α多样性)格局和物种多样性随着演替进程变化的趋势。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样地更多地受到演替进程的影响,功能组成向水力效率上升、安全性下降发展;阔叶成熟林和阔叶老龄林可能更多地受到降水格局变化的影响,功能组成表现向水力效率下降、安全性上升发展。针叶林和阔叶成熟林群落的功能空间表现为功能发散;针阔林和阔叶老龄林群落的功能空间表现为功能聚集,降水格局的变化可能在其中贡献了一定作用。这说明特定类型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在功能组成和功能空间表现方面受到了降水格局改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功能性状 功能多样性 季节性干旱 降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座调水型水库热带甲壳类浮游动物物种和功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7
作者 陈姝 佟立辉 +3 位作者 陈晨咏 李耀开 万凌琳 黄琦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共8页
以华南地区一座热带水库甲壳类浮游动物为研究对象,分析甲壳类浮游动物物种、性状组成和两者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特征,识别影响物种与功能多样性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该水库为调水型水库,在物种组成上具有典型的热带湖沼学特点。于2022年8... 以华南地区一座热带水库甲壳类浮游动物为研究对象,分析甲壳类浮游动物物种、性状组成和两者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特征,识别影响物种与功能多样性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该水库为调水型水库,在物种组成上具有典型的热带湖沼学特点。于2022年8月—2024年7月逐月对该水库敞水区甲壳类浮游动物群落及环境因子进行采集和检测。结果显示:甲壳类浮游动物共检出17种,主要的优势类群为桡足类幼体、温中剑水蚤、奥氏秀体溞、微型裸腹溞、理查德薄皮溞、脆弱象鼻溞;物种数量和多样性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物种和性状组成存在较大的季节差异;从丰水期到枯水期,甲壳类浮游动物群落由个体小、游泳能力强的类群占优势转变为个体大游泳能力弱的类群占优势,由滤食的植食性类群占优势转变为悬停型的杂食性类群占优势;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甲壳类群落具有不同的调控因素;丰水期功能多样性(FRic)主要与鱼类的捕食相关,枯水期物种多样性(True Simpson)和功能多样性(FDis)主要与食物资源的可利用性相关。可见,物种组成和功能多样性的季节差异是由温度驱动的食物资源和鱼类捕食的变化所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类 多样性 功能性状 功能组成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8
作者 宋春阳 佘维维 +4 位作者 郭焱培 袁新月 秦树高 冯薇 张宇清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331-6348,共18页
固沙植被在防止土壤风蚀、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影响的机制研究仍较为有限,固沙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动态关系尚不明晰,制约着对生态系统恢复... 固沙植被在防止土壤风蚀、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影响的机制研究仍较为有限,固沙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动态关系尚不明晰,制约着对生态系统恢复成效的评估。以毛乌素沙地不同恢复阶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植物功能性状、群落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变化,旨在揭示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和功能多样性的变化及其关系。结果显示:(1)随着植被恢复,土壤黏粒、粉粒占比增加,水分、养分条件明显改善;(2)植物功能性状偏向资源获取型,株高、叶碳含量、叶氮含量和比根长等均显著提高;(3)物种丰富度显著增加,均匀度显著降低,Shannon-Wiener指数无明显变化;(4)功能多样性指数(功能离散度、功能分异度、功能均匀度、功能丰富度和功能离散度二次熵指数)显著降低。结果表明,固沙植被演替过程中,环境过滤发挥着主要作用,并推动着群落适应性策略的转变,固沙植被物种多样性虽有所提高,但各物种呈现趋同适应,功能多样性降低,植物对资源的利用率并未增加。因此,尽管目前的固沙植被经过二十余年的恢复,盖度显著提高,土壤质量有所改善,但尚未恢复至功能多样、结构稳定的阶段,未来仍需采取严格的封禁等保护措施,为生态系统持续演替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功能性状 物种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 植被恢复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典型河流轮虫物种和功能多样性的空间与季节变化:以柳江为例
9
作者 张亚男 何安尤 +3 位作者 刘斐 黄琦 肖林 万凌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4,45,共11页
以柳江为对象,探讨南亚热带典型河流轮虫物种和功能α多样性及β多样性的时空变化,并采用多元分析方法探究了环境的空间异质性、轮虫的物种组成和功能性状组成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柳江这一典型的南亚热带河流中,轮虫多度低但物种... 以柳江为对象,探讨南亚热带典型河流轮虫物种和功能α多样性及β多样性的时空变化,并采用多元分析方法探究了环境的空间异质性、轮虫的物种组成和功能性状组成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柳江这一典型的南亚热带河流中,轮虫多度低但物种多样性高,多数种类为沿岸带种类,物种和功能组成分布反映了其对生境的适应;轮虫的物种和功能α多样性平水期时最高,物种和功能α多样性的变化主要与水温、食物资源有关;物种和功能β多样性丰水期时最高,β多样性变化主要由物理因子、化学因子解释,这可能是由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同时作用的结果;功能β多样性组分变化比物种β多样性组分变化对环境条件的变化更加敏感;在对河流轮虫群落研究时,应考虑轮虫的物种和功能性状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功能性状 Β多样性 周转 季节性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植物功能性状及多样性对人工抚育的响应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子琪 姚良锦 +6 位作者 焦洁洁 陆超 王志高 李婷婷 袁位高 江波 吴初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33-4743,共11页
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普遍存在生长滞缓、固碳功能和经济价值低下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人工抚育提高其生态系统功能。对植物功能性状及其多样性的深入研究,能够找寻植物共存与群落稳定发展的内在机制,为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实践提供... 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普遍存在生长滞缓、固碳功能和经济价值低下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人工抚育提高其生态系统功能。对植物功能性状及其多样性的深入研究,能够找寻植物共存与群落稳定发展的内在机制,为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实践提供基础。为了探究人工抚育对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质量提升的影响,以杭州午潮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次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实施了不同强度的抚育措施,通过群落植被复查,分析群落植物功能性状以及功能多样性对不同强度人工抚育的响应。结果发现:抚育2年后,群落最大潜在树高与叶片氮、磷、钾含量显著上升,而叶片干物质含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有显著下降,比叶面积有下降趋势,两种强度的抚育之间差异不显著;叶片干物质含量、叶绿素含量与叶片氮含量间的相关性由不显著变为了显著负相关,而叶片干物质含量与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磷、钾含量与叶片氮含量,叶片磷含量与叶片钾含量间的相关性由不显著变为显著正相关;在20%强度抚育下,功能丰富度指数均值从对照的0.52显著下降为0.16,功能均匀度指数与功能分离度指数的均值则分别上升到0.61和0.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51和0.56;在10%强度抚育下,功能丰富度有所下降,功能均匀度与功能分离度均有所上升,但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人工抚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群落水平的植物功能性状与功能多样性,提高了群落植物利用资源的能力和效率;而适度的抚育强度更能解放资源空间,对群落产生的影响更加明显。该结果为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经营与管理提供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抚育 植物功能性状 功能多样性 森林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火烈度下山西太岳山油松林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和叶功能性状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浩育 陈思帆 +3 位作者 索奥丽 龚俊伟 陈锋 刘晓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7,共10页
【目的】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干扰因子,灌木作为森林群落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火后灌木物种多样性以及叶功能性状的变化,可为火后林下灌木层植被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山西太岳山油松林灌木优势种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火烈度... 【目的】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干扰因子,灌木作为森林群落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火后灌木物种多样性以及叶功能性状的变化,可为火后林下灌木层植被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山西太岳山油松林灌木优势种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火烈度(对照、轻、中、重度火烧)样地进行物种多样性调查及样品采集。计算4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Margalef指数),测定优势灌木叶片的8个叶功能性状指标(叶磷含量、氮磷比、叶钾含量、叶氮含量、叶有机碳含量、叶干物质含量、叶厚度、比叶面积)。运用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物种多样性与叶功能性状在不同火烈度之间的差异显著性、变化及变异情况,采用相关性分析探究物种多样性间、叶功能性状间及其两者间的关系。【结果】(1)Pielou指数在重度火烧时具有最大值0.90,其大小按顺序为重度>中度>对照>轻度,而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均在中度火烧时出现最大值1.65、0.74、1.43,且均有中度>重度>对照>轻度的规律。不同火烈度间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具有不同的差异显著性(P <0.05)。(2)叶有机碳含量(5.00%)变异系数最小,比叶面积(20.30%)变异系数最大。(3)除叶钾含量之外,其余叶功能性状在不同火烈度间均差异显著。随着火烈度的增加,叶干物质含量、叶磷含量、叶厚度逐渐增大,而叶有机碳含量先减小后增大。(4)叶功能性状之间、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叶功能性状与物种多样性指数间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火烈度对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叶功能性状均具有显著影响,叶功能性状与物种多样性间存在较强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烈度 灌木 物种多样性 功能性状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绿地不同生境自生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功能性状组成 被引量:7
12
作者 骆沁宇 张梦园 +2 位作者 李晓璐 范舒欣 董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44-4757,共14页
城市中自发生长的植物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支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自生植物广泛分布于绿地中并在不同生境下形成差异化的群落特征。研究自生植物群落的功能性状组成有助于理解特定生境中自生植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过程。研究调查了... 城市中自发生长的植物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支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自生植物广泛分布于绿地中并在不同生境下形成差异化的群落特征。研究自生植物群落的功能性状组成有助于理解特定生境中自生植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过程。研究调查了北京城市绿地中常绿落叶林地、常绿林地、落叶林地、灌丛、草地、水边、行道树种植带、硬质铺装区域8类生境下自生植物的多样性特征与功能性状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和水边自生植物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与功能丰富度。不同生境类型之间自生植物的功能性状组成存在显著差异(P<0.05),林地中分布有更丰富的自生乔、灌木植物与外来植物,草地中则以依靠自体扩散或动物扩散的自生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生境中相对稀有的功能性状占比与群落水平的自生植物多样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灌丛、草地和水边自生植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均随着C4光合途径型植物的增加而提高。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不同生境类型中自生植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为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提升的城市绿地植物景观营建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植物 功能性状 群落组成 植物多样性 景观设计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绿地植物功能性状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研究
13
作者 吴皓 穆立蔷 王萍 《江西农业》 2024年第16期101-103,共3页
城市道路绿地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中具有关键作用。本研究以某市道路绿地植物为对象,通过系统性分析不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析乔木、灌木和整体群落的多样性,发现固氮... 城市道路绿地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中具有关键作用。本研究以某市道路绿地植物为对象,通过系统性分析不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析乔木、灌木和整体群落的多样性,发现固氮植物较缺乏,某些林型的物种多样性突出,主干道和快速路植物丰富,支路多样性低。本研究为道路绿地植物配置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绿地 功能性状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封与放牧管理对高寒草甸植物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0
14
作者 石明明 牛得草 +5 位作者 王莹 袁晓波 贺磊 韩炳宏 宗文杰 傅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16-1225,共10页
植物功能性状能够响应生存环境的变化并直接决定着生态系统功能。为了揭示围封与放牧管理对物种共存和驱动群落构建的影响机理,该研究以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为对象,分析了围封与放牧处理对植物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 植物功能性状能够响应生存环境的变化并直接决定着生态系统功能。为了揭示围封与放牧管理对物种共存和驱动群落构建的影响机理,该研究以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为对象,分析了围封与放牧处理对植物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群落水平,放牧显著降低了比叶面积和植物高度;在物种水平,放牧群落中多数杂类草比叶面积减小,而莎草类和禾草类的比叶面积在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叶干物质含量与比叶面积在围封和放牧处理中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放牧处理中,叶干物质含量与植物高度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即随着叶干物质含量的增大,植物高度先减小后增大;在同等比叶面积的情况下,与围封相比,放牧降低了叶干物质含量;在相同叶干物质含量的情况下,与围封相比,放牧降低了植物高度。(3)放牧在总体上降低了种间性状的平均差异,植物性状表现出趋同响应,具体表现为放牧减小了叶干物质含量和植物高度的种间差异;与围封相比,放牧显著提高了功能均匀度,减小了功能分离度。研究表明,不同植物种对放牧的响应模式存在差异,放牧降低了种间对光资源的竞争,可能增加了对土壤养分的竞争,放牧驱动群落构建的过程中,土壤养分是非常重要的作用因子,说明放牧影响物种共存依赖于对多种资源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植物功能性状 功能多样性 种间竞争 高寒草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种间性状差异和物种均匀度对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30
15
作者 陈超 朱志红 +5 位作者 李英年 姚天华 潘石玉 卫欣华 孔彬彬 杜家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1-674,共14页
物种多样性(SD)与功能多样性(FD)之间存在多种关系,但由于生态系统功能主要由物种的功能属性决定,因而功能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大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但在种间性状差异和物种均匀度这两个构成功能多样性的基本成分中,何者对功... 物种多样性(SD)与功能多样性(FD)之间存在多种关系,但由于生态系统功能主要由物种的功能属性决定,因而功能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大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但在种间性状差异和物种均匀度这两个构成功能多样性的基本成分中,何者对功能多样性影响更大,并进而决定SD-FD关系尚不明确。通过在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为期6a的刈割(留茬1 cm、3 cm及不刈割)和施肥(尿素7.5 g m^(-2)a^(-1)+磷酸二胺1.8 g m^(-2)a^(-1)、不施肥)控制实验,研究了种间性状差异(33个物种13个性状)和物种均匀度(所有物种)对物种多样性(所有物种)与功能多样性(33个物种13个性状)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正相关,它们与多性状种间差异负相关,而与物种均匀度正相关。物种均匀度是导致功能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SD-FD正相关的原因,这是因为随着物种多样性增加,物种均匀度的增加程度大于多性状种间差异的减少程度,因而功能多样性增加,SD-FD正相关;(2)功能多样性指数(FD_(Rao)和FDis)随物种多样性指数(H')减速递增,表明群落存在一定的功能冗余,且功能冗余随物种多样性的增大而增大,但尚未达到产生SD-FD无相关性的极限H'值;(3)功能多样性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的影响大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二元线性回归显示在同时考虑二者对ANPP的影响时,可排除物种多样性的作用。但由于物种多样性下降或物种丧失引起的物种功能性状丢失或性状空间维度减小将导致功能多样性降低,表明它们之间存在一定互补性,在研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时,同时考虑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仍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 种间性状差异 物种均匀度 高寒草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植物功能性状及其多样性对土壤水盐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雪妮 李岩 +2 位作者 何学敏 杨晓东 吕光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41-1550,共10页
植物功能性状及其多样性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有助于揭示极端环境下植物适应策略和群落构建机制。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分析,研究艾比湖荒漠植物形态、生理和化学等8个功能性状的特征,并从多维性状和一维性状角度揭示功能多样性对土壤水... 植物功能性状及其多样性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有助于揭示极端环境下植物适应策略和群落构建机制。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分析,研究艾比湖荒漠植物形态、生理和化学等8个功能性状的特征,并从多维性状和一维性状角度揭示功能多样性对土壤水分和盐分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高水盐环境下(SW1),(1)群落加权株高、叶绿素含量(SPAD)及叶片碳(C)和钙(Ca)含量显著高于低水盐环境,叶片氮(N)、磷(P)、硫(S)含量在不同水盐环境间无显著差异。(2)SW1环境下,沿乔木-小乔木-灌木-草本层次,上层生活型植物性状值普遍高于下层植物,其中灌木叶片仅N、钾(K)含量显著高于草本;沿该生活型层次植物性状呈趋同变化。(3)低水盐环境下(SW2),乔木叶片性状差异特征与SW1相似;小乔木叶片C、N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灌木及草本;相比于草本,灌木SPAD、S含量显著高,K含量显著低,株高、C、N、P含量差异不显著;SW2环境下各生活型植物性状呈趋同变化。(4)SW1环境下多维功能丰富度、功能离散度显著高于SW2环境,但均匀度无显著差异。(5)一维功能均匀度在不同水盐环境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化学性状的均匀度总体高于植物株高;高水盐环境下叶片N、S和Ca的功能分异指数显著高于低水盐环境。研究为掌握胁迫环境下的植物适应策略和荒漠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性状 功能多样性 土壤水盐 荒漠植物 艾比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德夯峡谷生境种子植物功能性状多样性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冰 向晓媚 +3 位作者 谭璐 王志成 杨含茹 陈功锡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91-1599,共9页
为探明峡谷生境植物功能性状多样性组成基本规律,该研究以湖南省德夯峡谷1627种种子植物为对象,选择生长型、叶型、叶级等7个营养性状以及性系统、花序类型、果实类型等6个繁殖性状为参数,建立该区域种子植物功能性状数据库并进行统计... 为探明峡谷生境植物功能性状多样性组成基本规律,该研究以湖南省德夯峡谷1627种种子植物为对象,选择生长型、叶型、叶级等7个营养性状以及性系统、花序类型、果实类型等6个繁殖性状为参数,建立该区域种子植物功能性状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受峡谷温热潮湿环境影响,德夯种子植物营养性状既有中亚热带又有南亚热带植物功能性状特点,生长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叶性质以中小型叶、单叶、纸质、全缘、不裂、互生、两面都无毛为主,且中型叶多于小型叶。(2)德夯种子植物繁殖性状以两性花、顶生和腋生无限花序、干果、动物传播种子为主,且雌雄同株植物多于雌雄异株,表现出对峡谷生境的适应特性;花期主要集中在4~8月,果期主要集中在7~10月。研究发现,植物功能性状数据库在探寻特定环境下植物多样性组成规律时具有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功能性状 峡谷生境 植物区系 地质公园 德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溪河水生昆虫功能性状及功能多样性空间格局 被引量:12
18
作者 蒋万祥 何逢志 蔡庆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61-1870,共10页
近年来,生物多样性研究已从群落物种多样性拓展至功能多样性层面,使用功能性状表征功能组成及功能多样性是当前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物种功能性状对环境变化敏感,对群落和种群沿环境梯度的演替具有许多潜在的指示作用。为了... 近年来,生物多样性研究已从群落物种多样性拓展至功能多样性层面,使用功能性状表征功能组成及功能多样性是当前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物种功能性状对环境变化敏感,对群落和种群沿环境梯度的演替具有许多潜在的指示作用。为了解香溪河水系水生昆虫功能性状空间分布格局及环境因子对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于2005年12月及2006年1月、2月对该水系的香溪河、九冲河、高岚河、古夫河4条河流的水生昆虫进行了调查,并对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参考相关文献资料,本研究选择化性、漂移性、游泳能力、吸附能力、形状、个体大小、流态偏好、温度偏好、生活型、营养习性等10个功能性状纳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香溪河水系共鉴定水生昆虫127种,四节蜉(Baetis sp.)、高翔蜉(Epeorus sp.)、短尾石蝇(Nemoura sp.)为区域优势分类单元,相对丰度分别为38.6%、9.1%、6.7%;4条河流间优势物种组成差异较大。10个功能性状中相对丰度最高的等级性状分别为1世代/a(Volt2)、高漂移率(Drft3)、无游泳能力(Swim1)、无吸附能力(Atch1)、流线型(Shpe1)、小型个体(Size1)、沉积/侵蚀流态兼好型(Rheo2)、广温型(Ther2)、附着型(Habi4)、收集者(Trop1);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化性、附着能力、大小、流速偏好、温度偏好、漂移性、生活型、营养习性等性状级别间差异显著,而游泳能力、形状性状等级间无显著差异。对10个功能性状的33个等级性状在4条河流间相对丰度的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Volt1、Drft2、Swim2、Atch1、Atch2、Size3、Rheo1、Ther3、Habi2、Habi3、Trop3、Trop5等12个等级性状相对丰度在4条河流间差异显著。功能性状多样性、树状图功能多样性用来描述4条河流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功能性状多样性指数均值在古夫河、高岚河、九冲河、香溪河分别为2.8、3.2、6.9和5.4;树状图功能多样性指数均值在分别为4.8、5.7、11.1、8.8。功能冗余度均值在4条河流分别为2.9、3.4、4.6、3.9。运用逐步回归分析功能多样性、功能冗余度与环境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功能性状多样性指数受总氮、水深影响显著;树状图功能多样性指数受总氮、水深、流速影响显著;功能冗余度指数受硝态氮、溶解氧、二氧化硅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状 功能多样性指数 水生昆虫 香溪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植物性状权衡策略及功能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善家 王子濠 +3 位作者 苏培玺 王辉 王福祥 崔莉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7308-7320,共13页
荒漠植物是干旱区具有独特功能性状与资源权衡表征的地带性植物。植物功能性状及其多样性格局与资源权衡策略对群落结构优化和生态系统功能改善起着关键作用。该综述主要从荒漠植物组织、器官功能性状特征、功能性状权衡策略、功能多样... 荒漠植物是干旱区具有独特功能性状与资源权衡表征的地带性植物。植物功能性状及其多样性格局与资源权衡策略对群落结构优化和生态系统功能改善起着关键作用。该综述主要从荒漠植物组织、器官功能性状特征、功能性状权衡策略、功能多样性组分及测度3个方面梳理了荒漠植物性状权衡策略与功能多样性研究的进展脉络:1)荒漠植物独特的根、茎、叶功能性状特征揭露了植被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以及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研究有助于解决许多生态学的关键性问题;2)作为植物功能性状之间存在的最普遍的联系,权衡策略是经过自然筛选后形成的性状组合,关键性状已经被发掘并创造性的提出了“经济谱”概念。荒漠植物研究过程中,应分析其根、茎、叶的特征属性筛选关键性状,着眼于关键性状间及整株植物性状间的权衡策略;3)功能多样性是影响生态系统运行和发挥作用的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荒漠植物功能多样性能预测和指示群落中物种对于荒漠生态系统功能发挥和过程变化的影响。功能多样性的组分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群落的生态位占据状况和资源利用程度,指数的选择要体现在群落内部物种的功能特征之间的差异程度,同时要考虑这些物种自身在群落内的优势程度。本研究为未来荒漠植物功能性状及多样性研究梳理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期望为荒漠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选题和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植物功能性状 功能多样性 权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不同群落类型的植物功能性状与功能多样性 被引量:15
20
作者 么旭阳 胡耀升 刘艳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7-84,共8页
【目的】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群落进行调查,并对植物功能性状进行分析,为森林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4种主要植物群落(白桦林、杨桦林、臭冷杉红松林和紫椴红松林)进行群落学调查,选择比叶面积、叶... 【目的】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群落进行调查,并对植物功能性状进行分析,为森林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4种主要植物群落(白桦林、杨桦林、臭冷杉红松林和紫椴红松林)进行群落学调查,选择比叶面积、叶厚度及叶枝中N、P含量6个功能性状及土壤、地形因子进行调查,分林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总体测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香农威纳指数)、Walker功能多样性指数、Petchry和Gaston指数、Rao’s二次熵指数、功能丰富度指数、功能均匀度指数和功能分歧指数,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不同群落、不同林层的功能多样性及各指数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100个10m×10m的样方中,植物功能性状的差异比较明显,其中比叶面积变化幅度已高达716.16%;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密切关联,其中叶片厚度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坡向呈极显著正相关;比叶面积与坡度呈显著正相关;对于群落整体,Walker功能多样性指数与香农威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功能丰富度指数与香农威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群落的功能多样性指数与物种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与群落类型及其所处的演替阶段相互关联,功能丰富度指数随演替的进行而下降,而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和环境因素对群落间功能多样性指数的差异也有必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演替阶段 功能性状 功能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