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茶菌功能性微生物开发与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思琪 樊璐瑶 +2 位作者 王硕 王莹 袁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8-395,共8页
红茶菌(Kombucha)是一种以糖茶水为主要发酵基质,经酵母、醋酸菌和乳酸菌组成的共生菌群代谢所形成的天然保健饮料,因其抗氧化、降血糖、抑菌等生理活性而深受国内外学者关注和消费者喜爱。现有研究结果表明,红茶菌的感官品质和功能性... 红茶菌(Kombucha)是一种以糖茶水为主要发酵基质,经酵母、醋酸菌和乳酸菌组成的共生菌群代谢所形成的天然保健饮料,因其抗氧化、降血糖、抑菌等生理活性而深受国内外学者关注和消费者喜爱。现有研究结果表明,红茶菌的感官品质和功能性组分差异与红茶菌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变化密切相关。因此,本综述总结了红茶菌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发酵机理、红茶菌中促进特征风味和益生物质生成和细菌纤维素合成的功能性微生物,以及当前红茶菌研究的局限性,以期为更好地挖掘和探索我国特色红茶菌微生物资源对产品风味和益生功能的作用,并为我国红茶菌高价值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主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菌 菌群结构 功能性微生物 风味物质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微生物制剂对镉胁迫下水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红 杨镇 +5 位作者 裴文琪 李跃 李学龙 肇莹 曹君 肖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74-979,共6页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功能性微生物制剂(RD、X、J)对镉胁迫下水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制剂RD和X处理对水稻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提升效果最佳,还可减小叶片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下降的幅度。镉胁迫6 d时,RD对降...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功能性微生物制剂(RD、X、J)对镉胁迫下水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制剂RD和X处理对水稻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提升效果最佳,还可减小叶片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下降的幅度。镉胁迫6 d时,RD对降低叶片O_2^(·-)浓度的能力强于X和J。RD处理后SOD活性基本稳定,X和J处理后SOD活性先降低后升高,但J处理后SOD活性升高幅度最大。功能性微生物制剂显著增加镉胁迫下水稻株高和千粒质量(千粒质量增加2.51%~4.45%),但对分蘖数的影响不显著。可见,功能性微生物制剂可增强水稻抗氧化酶系的防御能力,提高水稻对镉胁迫的抗性,促进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微生物制剂 镉胁迫 抗氧化系统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病促生功能性微生物的筛选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占武 李晓芝 +1 位作者 张翠绵 李洪涛 《河北农业科学》 2004年第2期28-31,共4页
从温室番茄根际分离得到具有抗病和促生功能的链霉菌 (Streptomyces sp)S5 0 6菌株。盆栽法测定 ,S5 0 6对番茄苗期立枯病Rhizoctonia sp和枯萎病Fusarium sp的防效分别达到了 86 1 %和 89 4% ,与化学药剂的防效无显著差别 ;与常规处理... 从温室番茄根际分离得到具有抗病和促生功能的链霉菌 (Streptomyces sp)S5 0 6菌株。盆栽法测定 ,S5 0 6对番茄苗期立枯病Rhizoctonia sp和枯萎病Fusarium sp的防效分别达到了 86 1 %和 89 4% ,与化学药剂的防效无显著差别 ;与常规处理比较 ,对番茄株高、整株鲜重、地上部干重、叶面积、主根长、毛细根数量和根系干重的促进效果均达极显著水平 (P <0 0 1 )。在连茬 4年冬春茬番茄生产上应用 ,S5 0 6有效预防了苗期立枯病的发生 ,对毛粉 40 2和宝冠都表现出显著的促生长效果 ,单株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 1 5 9%和1 7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病促生功能性微生物 番茄 链霉菌 立枯病 枯萎病 连作障碍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酒功能性微生物选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雪薇 杜展成 +1 位作者 武运 薛洁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8年第6期87-91,共5页
葡萄酒的品质与葡萄酒酿酒微生物密切相关,优良的菌种可以提高葡萄酒的质量,葡萄酒功能性微生物的选育必将为提高葡萄酒质量、创造葡萄酒品牌和优化葡萄酒产业发挥重要作用。文中归纳总结了葡萄酒功能性微生物选育的研究进展,从葡萄酒... 葡萄酒的品质与葡萄酒酿酒微生物密切相关,优良的菌种可以提高葡萄酒的质量,葡萄酒功能性微生物的选育必将为提高葡萄酒质量、创造葡萄酒品牌和优化葡萄酒产业发挥重要作用。文中归纳总结了葡萄酒功能性微生物选育的研究进展,从葡萄酒产香酵母、调节葡萄酒有机酸微生物、苹果酸-乳酸发酵高耐受性微生物、葡萄酒中低产氨基甲酸乙酯微生物、降解葡萄酒中生物胺和赭曲霉毒素A的微生物等方面,分析了葡萄酒功能性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我国优良葡萄酒功能性微生物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功能性微生物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微生物制剂中乳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丽 郭莹姿 李志朋 《广东饲料》 2015年第7期37-38,共2页
实验采用对羟基联苯法测定了功能性微生物制剂乳酸含量,结果表明,最佳显色条件为:20%硫酸铜0.5m L,待测样0.5m L,浓硫酸6m L,乳酸与浓硫酸沸水浴反应时间5min,1.5%对羟基联苯0.125m L,30℃保温时间30min,沸水浴时间90s;结果显示当乳酸... 实验采用对羟基联苯法测定了功能性微生物制剂乳酸含量,结果表明,最佳显色条件为:20%硫酸铜0.5m L,待测样0.5m L,浓硫酸6m L,乳酸与浓硫酸沸水浴反应时间5min,1.5%对羟基联苯0.125m L,30℃保温时间30min,沸水浴时间90s;结果显示当乳酸浓度在60-200μg/m L时浓度与吸光值基本呈现线性关系(R2=0.9996),此法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5%,重复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基联苯法 功能性微生物制剂 乳酸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面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风味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桑梓晴 谢强 +1 位作者 裴志亮 薛文通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198,共7页
甜面酱是中国传统酿造酱制品,在甜面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代谢功能对其营养品质及风味特征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在阐明甜面酱发酵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发酵过程中霉菌、酵母菌、芽孢杆菌及乳酸菌的多样性、主要功能... 甜面酱是中国传统酿造酱制品,在甜面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代谢功能对其营养品质及风味特征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在阐明甜面酱发酵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发酵过程中霉菌、酵母菌、芽孢杆菌及乳酸菌的多样性、主要功能及其与风味、营养物质形成的关系,旨在为甜面酱品质改良与功能性菌株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面酱 微生物 多样性 风味形成 功能性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腌菜中微生物及与产品风味品质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彤 乌日娜 +5 位作者 张其圣 王芳芳 刘春丽 丁瑞雪 闫丹丽 武俊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475-483,共9页
酱腌菜是中国传统发酵食品,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酱腌菜因其独特的风味品质和益生作用在世界范围内作为健康食品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下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第三代测序技术、宏基因组学以及宏转录组学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发酵... 酱腌菜是中国传统发酵食品,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酱腌菜因其独特的风味品质和益生作用在世界范围内作为健康食品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下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第三代测序技术、宏基因组学以及宏转录组学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发酵食品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有关酱腌菜中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相关归纳总结还不够全面。因此,本文重点对近年来酱腌菜中的微生物与风味物质形成的关系及风味物质的形成机制、酱腌菜中微生物的控制与利用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阐述了酱腌菜中微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益生作用,以期为深入研究酱腌菜风味物质形成机制、提升酱腌菜产品风味品质,从而实现传统酱腌菜的现代化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腌菜 微生物多样性 风味形成机制 益生作用 功能性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类与微生物添加对高陡边坡生物结皮人工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鞠孟辰 卜崇峰 +4 位作者 王清玄 白雪强 李亚红 郭琦 韦应欣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4-128,135,共6页
[目的]研究微生物与藻类对生物结皮野外恢复的影响,优化黄土高陡边坡生物结皮防护技术,为区域生态修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利用完全试验,研究藻类(小球藻+硅藻复合藻液)、功能性微生物(胶质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两因素对人工... [目的]研究微生物与藻类对生物结皮野外恢复的影响,优化黄土高陡边坡生物结皮防护技术,为区域生态修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利用完全试验,研究藻类(小球藻+硅藻复合藻液)、功能性微生物(胶质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两因素对人工恢复生物结皮发育状况的影响。[结果]①不同处理间发育差异明显,藻+巨大芽孢杆菌处理的生物结皮盖度中位数最大,均值为61.41%;,仅胶质芽孢杆菌处理的生物结皮厚度中位数最大,均值为2.58 mm;仅添加3 g藻处理的苔藓株高度中位数最大,均值为2.67 mm;②藻处理能够在不同添加水平下(1和3 g/m^2)显著解释(p<0.05)样方间生物结皮的盖度、厚度与株密度发育差异,其添加量以2~3 g/m^2为宜;③功能性微生物对生物结皮盖度、厚度及苔藓株高度影响不明显(p=0.91/0.93/0.49),且与藻类无明显交互作用。[结论]45°黄土边坡人工恢复生物结皮是可行的。在环境适宜的坡面喷洒藻液、接种苔藓茎段碎片,开展生物结皮恢复,能够有效构建具有一定覆盖度与厚度、发育良好的生物结皮防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结皮 功能性微生物 绿藻 黄土高陡坡面 人工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眼莲对污染水环境的生态修复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安鑫龙 李雪梅 《河北渔业》 2008年第10期45-47,共3页
凤眼莲是重要的污染水体修复水生植物,在修复污染水体过程中根际微生物等植物修复功能性微生物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植物修复功能性微生物在凤眼莲生态修复中的作用并展望了凤眼莲的应用前景。指出,植物修复功能性微生物是凤眼莲... 凤眼莲是重要的污染水体修复水生植物,在修复污染水体过程中根际微生物等植物修复功能性微生物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植物修复功能性微生物在凤眼莲生态修复中的作用并展望了凤眼莲的应用前景。指出,植物修复功能性微生物是凤眼莲进行有效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强植物修复功能性微生物研究是今后凤眼莲生态修复工作取得进展的重要因素;对凤眼莲进行生物调控是解决凤眼莲生物入侵这一不利因素的有效途径;凤眼莲的克藻作用在富营养化水域生态修复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眼莲 植物修复功能性微生物 生态修复 生物调控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和技术创新的思考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晓凡 周成 +4 位作者 李孝良 夏金林 李飞跃 华金玲 汪建飞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15期62-66,共5页
本文从生产者、技术创新和产业链3个不同角度归纳总结了当前安徽省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介绍了生物有机肥制造与施用、秸秆和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生产食用菌、生物炭农用以及基于种养结合的发酵床养猪垫料循环利用4种在农... 本文从生产者、技术创新和产业链3个不同角度归纳总结了当前安徽省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介绍了生物有机肥制造与施用、秸秆和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生产食用菌、生物炭农用以及基于种养结合的发酵床养猪垫料循环利用4种在农业生产上广泛采用的技术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徽省未来在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中需要重点加强的4项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畜禽养殖废弃物 综合利用 功能性微生物 全量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系统恢复力研究获新进展
11
《蔬菜》 2020年第4期51-51,共1页
"土壤免疫力"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概念,用以描述土壤通过调节功能微生物的活动抵抗病原物侵染保持内部稳定性的能力。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博士王丽琨与研究员李小方在《Critical Reviews in... "土壤免疫力"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概念,用以描述土壤通过调节功能微生物的活动抵抗病原物侵染保持内部稳定性的能力。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博士王丽琨与研究员李小方在《Critical Reviews in Microbiology》发表概念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系统 功能性微生物 土传病害 恢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