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功能性微创理念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围手术期应用临床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阿迪拉·阿不都萨拉木
王文静
+5 位作者
朱天琦
熊晓峰
贺颖
刘率斌
杨继鑫
冯杰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微创理念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采取心形吻合术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临床资料。共有8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纳入...
目的探讨功能性微创理念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采取心形吻合术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临床资料。共有8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纳入研究,其中功能性微创(functional minimally invasive,FMI)组45例,非功能性微创(non-functional minimally invasive,non-FMI)组37例。FMI组中,男34例、女11例,手术年龄(1.31±0.96)岁;non-FMI组中,男28例、女9例,手术年龄(1.16±0.63)岁。比较两组患儿术后首次经口喂养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肛管拔出时间、疼痛评分、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两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服从正态分布连续变量的差异性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用于非正态分布连续变量的差异性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精确检验。结果与non-FMI组相比,FMI组术后拔出肛管的时间[(9.23±1.47)d比(11.50±1.91)d,P=0.001]和首次开始肠内营养的时间明显缩短[(36.92±19.01)h比(56.76±17.22)h,P=0.005],术后6个月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38),术后苏醒时及术后24 h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01)。术后6个月复查两组肛门功能量化评分均升高,且两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27.74±13.95)h比(28.91±12.61)h,P=0.937]、住院时间[(11.56±4.18)d比(13.19±3.67)d,P=0.473]及住院费用[(43087.23±4729.14)元比(62036.34±3129.77)元,P=0.31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微创理念应用于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可促进患儿术后康复,减轻术后疼痛,减少由于留置引流产生的不适,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功能性微创
腹腔镜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功能性微创理念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围手术期应用临床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阿迪拉·阿不都萨拉木
王文静
朱天琦
熊晓峰
贺颖
刘率斌
杨继鑫
冯杰雄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小儿外科
出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01240)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CBF134)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基金(WJ2021M107)
文摘
目的探讨功能性微创理念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采取心形吻合术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临床资料。共有8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纳入研究,其中功能性微创(functional minimally invasive,FMI)组45例,非功能性微创(non-functional minimally invasive,non-FMI)组37例。FMI组中,男34例、女11例,手术年龄(1.31±0.96)岁;non-FMI组中,男28例、女9例,手术年龄(1.16±0.63)岁。比较两组患儿术后首次经口喂养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肛管拔出时间、疼痛评分、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两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服从正态分布连续变量的差异性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用于非正态分布连续变量的差异性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精确检验。结果与non-FMI组相比,FMI组术后拔出肛管的时间[(9.23±1.47)d比(11.50±1.91)d,P=0.001]和首次开始肠内营养的时间明显缩短[(36.92±19.01)h比(56.76±17.22)h,P=0.005],术后6个月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38),术后苏醒时及术后24 h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01)。术后6个月复查两组肛门功能量化评分均升高,且两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27.74±13.95)h比(28.91±12.61)h,P=0.937]、住院时间[(11.56±4.18)d比(13.19±3.67)d,P=0.473]及住院费用[(43087.23±4729.14)元比(62036.34±3129.77)元,P=0.31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微创理念应用于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可促进患儿术后康复,减轻术后疼痛,减少由于留置引流产生的不适,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功能性微创
腹腔镜
外科手术
儿童
Keywords
Hirschsprung's Disease
Functional Minimally Invasive
Laparoscopic
Surgical Procedures,Operative
Child
分类号
R726.5 [医药卫生—儿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功能性微创理念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围手术期应用临床研究
阿迪拉·阿不都萨拉木
王文静
朱天琦
熊晓峰
贺颖
刘率斌
杨继鑫
冯杰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