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材料功能化表面对巨噬细胞极化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洋 程威 +4 位作者 芮忠颖 张凌韬 徐云强 张西正 李瑞欣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5-471,共7页
假体松动及假体周围炎症是关节置换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常需要二次手术进行修复,易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经济状况产生不利影响。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受不同刺激所表达的功能表型即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延长的M1极化可导致长期炎症的延续,及时有效... 假体松动及假体周围炎症是关节置换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常需要二次手术进行修复,易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经济状况产生不利影响。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受不同刺激所表达的功能表型即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延长的M1极化可导致长期炎症的延续,及时有效的M2巨噬细胞表型会增强骨生成、细胞因子分泌以及随后的骨整合,对假体松动及假体周围炎的发展与转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胞外基质局部微环境作为巨噬细胞活化、迁移、增殖与融合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者主要通过生物材料的表面性能(表面形貌、润湿性、化学组成、生物蛋白)同巨噬细胞之间的串扰联系进行深入了解。巨噬细胞作为一种效应细胞,能够通过对生物材料植入人体后与生理环境接触形成的理化环境进行感知,同时做出复杂的时空间细胞功能响应。对近年来巨噬细胞极化与材料表面性能相关发现进行总结与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植入 功能化表面 表面性能 巨噬细胞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粉末表面功能化方法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康康 张家阳 +6 位作者 詹兆堃 叶刘钰 王文瑞 霍宏彪 叶家海 程鹤 张文超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91-608,I0001,共19页
围绕如何调控金属表面性能实现能量输出特性提升,从表面刻蚀和表面包覆的角度出发,针对当前化学刻蚀、物理刻蚀、物理化学刻蚀、物理混合、喷雾干燥、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原子层沉积和自组装9种方法,阐释了其作用... 围绕如何调控金属表面性能实现能量输出特性提升,从表面刻蚀和表面包覆的角度出发,针对当前化学刻蚀、物理刻蚀、物理化学刻蚀、物理混合、喷雾干燥、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原子层沉积和自组装9种方法,阐释了其作用原理、处理效果及其对金属粉末点火性能、燃烧性能和储存性能的影响。综述了近年来铝粉、硼粉表面功能化方法的研究进展。聚焦表面刻蚀和表面包覆两大策略,阐释了其对金属粉末点火、燃烧、储存性能的影响。对金属粉末表面功能化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分析指出金属粉末单一表面功能化方法提升有限,未来应结合刻蚀与包覆、优化包覆层组分和厚度控制、发展多组分协同包覆,以满足其抗氧化、促燃、钝感等多重需求。附参考文献101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金属粉末 表面功能化 抗氧化 点火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改性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抗盐蚀性能研究
3
作者 吕大为 崔岳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93-7102,共10页
将乙二胺与氧化石墨烯(GO)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制备了表面功能化的GO-NH_(2),表面功能化改善了GO的亲水性,减弱了GO片层间的相互作用。随后将GO-NH_(2)掺入地聚物混凝土中,研究了表面功能化和GO-NH_(2)掺杂量对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微观... 将乙二胺与氧化石墨烯(GO)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制备了表面功能化的GO-NH_(2),表面功能化改善了GO的亲水性,减弱了GO片层间的相互作用。随后将GO-NH_(2)掺入地聚物混凝土中,研究了表面功能化和GO-NH_(2)掺杂量对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微观形貌、孔径分布和抗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功能化后的GO-NH_(2)水接触角从90.1°降低至64.9°,降低了GO片层之间发生团聚的概率。GO表面功能化和增大GO-NH_(2)的掺杂量均能够提升地聚物混凝土的水化程度,增大小尺寸孔隙的占比。随着GO-NH_(2)掺杂量的增多,地聚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表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0.09%GO-NH_(2)在28 d时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47.7和7.2 MPa;其最大载荷和最大应力分别达到了214.3 N和3.9 mm。在Na_(2)SO_(4)溶液中进行干湿循环,地聚物混凝土中的腐蚀产物主要是钙矾石AFt和石膏,干湿循环50次时,0.09%GO-NH_(2)的质量损失率最低仅2.61%,相对动弹性模量最大为77.22%,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和抗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功能化 氧化石墨烯 地聚物混凝土 力学性能 抗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聚多巴胺功能化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
4
作者 董佳睿 王翔 +3 位作者 曹雪森 叶得蓉 张爱英 冯增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8-1097,共10页
为解决水体系中各类有机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开发多功能水净化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具有独特空腔结构和络合能力的羧基化β-环糊精(cm-β-CD)为主要吸附位点,以具有黏附性且含有丰富儿茶酚基团和氨基官能团的聚多巴胺涂层(s-... 为解决水体系中各类有机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开发多功能水净化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具有独特空腔结构和络合能力的羧基化β-环糊精(cm-β-CD)为主要吸附位点,以具有黏附性且含有丰富儿茶酚基团和氨基官能团的聚多巴胺涂层(s-PDA)作为中间层,通过化学键合方式将cm-β-CD固定于聚氨酯(PU)/聚偏氟乙烯(PVDF)电纺纤维表面,从而获得功能化纤维膜(PU/PVDF/s-PDA/cm-β-CD)。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水接触角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功能化纤维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PDA及cm-β-CD组分在纤维表面的成功引入可以赋予该吸附材料多重吸附位点,从而实现对水中不同荷电性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吸附。同时功能化纤维膜的拉伸强度可达14.90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100.50%,具有优异的柔韧性,使用过程中便于从水体系中分离。选用亚甲基蓝(MB)、酚酞(PHP)作为有机污染物模型进行吸附实验。PU/PVDF/s-PDA/cm-β-CD功能化纤维膜对阳离子有机污染物MB和阴离子有机污染物PHP均表现出较好的吸附能力,吸附动力学拟合结果显示其对MB和PHP的吸附行为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主要吸附机理分别涉及π-π共轭作用和静电相互作用,以及主客体络合作用和氢键作用。本研究制备的功能化纤维膜为去除水中多种有机污染物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拓宽了其在分离、净化和分子过滤等领域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环糊精 聚多巴胺 表面功能化 吸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玻璃微球表面功能化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潘顺龙 张敬杰 +2 位作者 邓建国 贺传兰 宋广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6-79,共4页
空心玻璃微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质轻、高强、隔热、耐腐蚀、流动性好等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空心玻璃微球进行表面功能化可进一步扩展其应用领域。综述了空心玻璃微球表面包覆、表面接枝、表面镀膜、表面沸石化等改... 空心玻璃微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质轻、高强、隔热、耐腐蚀、流动性好等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空心玻璃微球进行表面功能化可进一步扩展其应用领域。综述了空心玻璃微球表面包覆、表面接枝、表面镀膜、表面沸石化等改性方法,并就其在隐身、环境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玻璃微球 表面功能化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l_2O_3表面有机功能化改性及表征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鸿岩 宁叔帆 +2 位作者 刘斌 陈维 陈寿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9-222,共4页
为了改善α相纳米Al2O3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和界面粘合力,用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对纳米Al2O3表面进行了有机功能化改性,采用X衍射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研究了在纳米Al2O3表面引入MD... 为了改善α相纳米Al2O3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和界面粘合力,用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对纳米Al2O3表面进行了有机功能化改性,采用X衍射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研究了在纳米Al2O3表面引入MDI对颗粒表面状态、分散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70%的纳米Al2O3表面被MDI包覆,颗粒主要以初级粒子的形式分散在乙醇中,并在理论上证明该反应机理为纳米Al2O3表面羟基与异氰酸酯基团中碳氮双键之间的加成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物 表面功能化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功能化聚苯乙烯磁性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6
7
作者 丁玲 李曦 张超灿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0-53,共4页
以纳米级四氧化三铁(Fe3O4)为磁性载体,以苯乙烯(St)、丙烯酸(AA)和丙烯酸甲酯(MA)为单体,用微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表面功能化聚苯乙烯磁性微球,并对聚合过程中预处理、温度、Fe3O4/St比、分散剂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扫描电镜照片和磁滞回线... 以纳米级四氧化三铁(Fe3O4)为磁性载体,以苯乙烯(St)、丙烯酸(AA)和丙烯酸甲酯(MA)为单体,用微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表面功能化聚苯乙烯磁性微球,并对聚合过程中预处理、温度、Fe3O4/St比、分散剂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扫描电镜照片和磁滞回线显示微球分散性好,具有超顺磁性;热失重-差热分析表明其磁含量高;红外光谱表明微球表面含有羧基基团;通过电导率仪测试,计算出了微球表面羧基含量。结果表明,丙烯酸甲酯改性的羧基磁性微球比丙烯酸改性的性能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微球 苯乙烯 微悬浮聚合 表面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基光热转换纳米材料的表面功能化和生物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志钢 张丽莎 +1 位作者 田启威 胡俊青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0-33,50,共5页
光热治疗技术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其走向应用的前提是开发出高效稳定的光热转换材料。碳基光热转换纳米材料具有毒性小、稳定性高等优点,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综述了碳基光热转换纳米材料(包括纳米碳管和石墨烯)的研究进展,重点论... 光热治疗技术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其走向应用的前提是开发出高效稳定的光热转换材料。碳基光热转换纳米材料具有毒性小、稳定性高等优点,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综述了碳基光热转换纳米材料(包括纳米碳管和石墨烯)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其表面改性技术(包括非共价键改性和共价键改性方法);随后总结了其表面功能化方法,主要有RGD、抗体、叶酸和DNA等靶向性功能化的修饰方法;最后介绍了其在光热治疗、近红外热成像等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基纳米材料 光热转换 制备 表面功能化 生物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纳米复合粒子的结构设计、制备与表面反应功能化 被引量:6
9
作者 曾重 郭朝霞 于建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以乳液聚合为主要手段,研究了制备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的高效而又具有较好普适性的方法,实现了聚合物对A l2O3,CaCO3,ZnO,T iO2无机纳米粒子的包覆。并通过引入交联结构、壳层使用亲水共聚物以及界面引入化学键等方式,克服了一般乳液... 以乳液聚合为主要手段,研究了制备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的高效而又具有较好普适性的方法,实现了聚合物对A l2O3,CaCO3,ZnO,T iO2无机纳米粒子的包覆。并通过引入交联结构、壳层使用亲水共聚物以及界面引入化学键等方式,克服了一般乳液聚合中产物结构严重依赖于核壳组分亲水性的缺点,大大提高了核壳纳米复合粒子结构设计的自由度。在得到各种纳米复合粒子乳液的基础上,对纳米复合粒子实现了表面反应功能化,赋予了产物高产率和高接枝效率、表面官能团种类及含量和粒子形态结构高度可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纳米复合粒子 乳液聚合 表面功能化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功能化聚苯乙烯纳米微球的制备及自组装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志伟 周静芳 +1 位作者 张治军 党鸿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0-553,共4页
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表面富含羧基的聚苯乙烯纳米微球,采用热分析、红外、透射电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仪等对其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并用自组装的方法将其在玻璃表面组装成膜.考察了制备条件,通过对自组装薄膜原子力显微镜形貌图的分析... 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表面富含羧基的聚苯乙烯纳米微球,采用热分析、红外、透射电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仪等对其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并用自组装的方法将其在玻璃表面组装成膜.考察了制备条件,通过对自组装薄膜原子力显微镜形貌图的分析,确立了最佳组装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制备 表面功能化 纳米微球 自组装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料表面功能化修饰剂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常青 叶飞 +4 位作者 黄启同 张丽红 郑志勇 孙莉娜 刘佳铭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89-792,共4页
采用改进的银离子辅助种子法合成了AuNRs,由AuNRs、AgNO_3和NaOH-甘氨酸缓冲溶液制备一种涂料的表面功能化修饰剂,用于水性无机粉状涂料(HEB-01涂料)的批涂、滚涂和无气压喷涂等涂层的表面功能化修饰,赋予涂层具有去除室内空气中甲醛的... 采用改进的银离子辅助种子法合成了AuNRs,由AuNRs、AgNO_3和NaOH-甘氨酸缓冲溶液制备一种涂料的表面功能化修饰剂,用于水性无机粉状涂料(HEB-01涂料)的批涂、滚涂和无气压喷涂等涂层的表面功能化修饰,赋予涂层具有去除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NRs纳米棒 涂料 表面功能化修饰剂 甲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刚石的表面功能化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庆功 赵辉 +3 位作者 康建海 孙兰英 季甲 韩玉巧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17,共4页
纳米金刚石具有优异的力学、热学、光学性质,大的比表面积和可变的表面结构等特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纳米金刚石的结构及其稳定性,综述了解除纳米金刚石的团聚和对其进行表面功能化的主要方法及其意义,评述了纳米金刚石在润滑油... 纳米金刚石具有优异的力学、热学、光学性质,大的比表面积和可变的表面结构等特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纳米金刚石的结构及其稳定性,综述了解除纳米金刚石的团聚和对其进行表面功能化的主要方法及其意义,评述了纳米金刚石在润滑油添加剂、复合材料、生物医学影像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刚石 表面功能化 润滑油添加剂 复合材料 生物医学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基团在介孔分子筛上的表面功能化反应 被引量:4
13
作者 曹雨诞 贾雪平 杨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34,共7页
采用3种硅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M)、γ-乙二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ED)和γ-哌嗪丙基三乙氧基硅烷(PZ)分别与分子筛表面的硅羟基反应,对六方和类六方纯硅介孔分子筛SBA-3和HMS进行了表面功能化。系统地考察了功能化条件,如偶... 采用3种硅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M)、γ-乙二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ED)和γ-哌嗪丙基三乙氧基硅烷(PZ)分别与分子筛表面的硅羟基反应,对六方和类六方纯硅介孔分子筛SBA-3和HMS进行了表面功能化。系统地考察了功能化条件,如偶联剂用量、样品含水量、功能化反应温度、功能基团的大小等对功能分子的负载量及其表面联接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硅偶联剂用量的增加、反应温度的升高以及母体样品含水量的加大都有利于功能分子的表面锚接。反应条件相同时,SBA-3和DDA-HMS上不同功能分子负载量的顺序为:ED>AM>PZ;而ODA-HMS上AM的负载量却与ED的负载量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偶联剂 表面功能化 六方介孔分子筛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γ-乙二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乙烯酯-二乙烯苯(VAc-DVB)共聚物微球表面功能化反应的红外光谱研究
14
作者 王靖 官月平 刘会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1-613,共3页
利用FTIR和漫反射 傅里叶变换红外 (DR FTIR)方法对醋酸乙烯酯 (VAc) 二乙烯苯 (DVB)共聚物微球表面功能化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DR FTIR光谱比透射FTIR光谱能够获得更多的微球表面信息。
关键词 醋酸乙烯酯 二乙烯苯 VAc-DVB共聚物微球 FTIR光谱 DR-FTIR光谱 红外光谱 表面功能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功能化碳纳米管改性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静 杨建军 +3 位作者 吴庆云 张建安 吴明元 刘久逸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70,共7页
以聚酯多元醇(PCDL)、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丁酸(DMBA)、1,4-丁二醇(BDO)、双季戊四醇(DiPE)为原料,合成-NCO封端的水性聚氨酯预聚体(WPU);再以多巴胺(DOA)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协同修饰碳纳米管(CNTs),得到A-D... 以聚酯多元醇(PCDL)、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丁酸(DMBA)、1,4-丁二醇(BDO)、双季戊四醇(DiPE)为原料,合成-NCO封端的水性聚氨酯预聚体(WPU);再以多巴胺(DOA)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协同修饰碳纳米管(CNTs),得到A-DOA/CNTs,并与WPU进行共价连接、交联,制备了A-DOA/CNTs/WPU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和拉伸性能等对材料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探究了ADOA/CNTs的用量对胶膜耐水性、热性能、断面形貌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DOA/CNTs质量分数为0.75%时,能均匀分散在聚氨酯基体中,此时胶膜的综合性能最佳,水接触角为92.6°,吸水率5.7%,拉伸强度为29.6MPa,断裂伸长率为225%,质量损失T10%时的热分解温度为267℃,与纯聚氨酯相比热分解温度提高了28℃,其耐热性、耐水性、力学性能均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表面功能化 水性聚氨酯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锰表面功能化木材的制备及性质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泽 高鹤 +4 位作者 郑恺 梁大鑫 刘志明 庞广生 方振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18-1523,共6页
采用水热反应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锰负载木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对样本进行了微观形貌和元素含量检测,并探讨了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得到的纳米氧化锰负载木材在耐腐性和抗菌性方面的表现.数据分析显示,氧化锰负载木材的耐腐性和抗... 采用水热反应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锰负载木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对样本进行了微观形貌和元素含量检测,并探讨了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得到的纳米氧化锰负载木材在耐腐性和抗菌性方面的表现.数据分析显示,氧化锰负载木材的耐腐性和抗菌性均优于未处理的木材,水热反应中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时木材表面的氧化锰物相最纯净,且木材样本的性能优于其它条件下制备的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锰 表面功能化 木材 耐腐蚀性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聚醚醚酮表面功能化的构建及抗菌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昕宇 赵泓莳 +2 位作者 王兆乾 潘育松 潘成岭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5-170,共6页
聚醚醚酮(PEEK)表面的生物堕性,限制了其表面与相邻骨组织的良好融合,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通过PEEK表面功能化负载抗菌性和生物活性组分,可有效提升PEEK骨科植入材料的抗菌性能和生物活性,有望拓展其临床应用领域。综述了PEEK表... 聚醚醚酮(PEEK)表面的生物堕性,限制了其表面与相邻骨组织的良好融合,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通过PEEK表面功能化负载抗菌性和生物活性组分,可有效提升PEEK骨科植入材料的抗菌性能和生物活性,有望拓展其临床应用领域。综述了PEEK表面功能化掺杂抗菌性组分的研究进展,包括PEEK负载抗菌药物、负载金属离子、负载抗菌药物与金属离子、负载光热催化剂、表面织构化调控和掺杂生物活性涂层,并对各种方法的抗菌机制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PEEK表面功能化抗菌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表面功能化 抗菌性能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黑磷的制备、表面功能化与光电催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环环 喻彬璐 +1 位作者 王佳宏 喻学锋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20,共8页
黑磷作为一种新型的单元素直接带隙半导体,因其独特的二维结构展现出诸多优异特性,在光电、生物、传感、信息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针对黑磷的制备和应用,发展出许多新方法和新技术,例如:通过液相超声/剪切、高能球磨、电... 黑磷作为一种新型的单元素直接带隙半导体,因其独特的二维结构展现出诸多优异特性,在光电、生物、传感、信息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针对黑磷的制备和应用,发展出许多新方法和新技术,例如:通过液相超声/剪切、高能球磨、电化学剥离和等离子体辅助剥离等技术实现了二维黑磷的高效制备;发展了系列物理、化学方法对二维黑磷进行表面修饰,抑制其与水、氧接触,提高了二维黑磷的稳定性并提升了光电等物理性能;借助构建异质结构、掺杂等方式改变黑磷表面电子态密度、增加活性位点,提高了二维黑磷材料的催化活性。从二维黑磷的制备、表面功能化与光电催化三方面出发,综述目前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磷 二维材料 剥离 表面功能化 光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等离子处理时间对碳纳米管表面功能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尉立华 王瑞 徐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7-119,共3页
利用氧等离子处理方法,改变处理时间,制备表面接枝官能团的功能化碳纳米管,研究氧等离子处理时间对碳纳米管表面功能化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对改性后的碳纳米管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氧等离子处理后的碳纳米管分散均... 利用氧等离子处理方法,改变处理时间,制备表面接枝官能团的功能化碳纳米管,研究氧等离子处理时间对碳纳米管表面功能化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对改性后的碳纳米管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氧等离子处理后的碳纳米管分散均匀,团聚现象减弱。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表征碳纳米管表面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延长处理时间,可以有效提升碳纳米管表面的氧含量,当处理时间为15min时,表面氧含量最大,碳纳米管表面接枝率达到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接枝 表面功能化 氧等离子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功能化银纳米粒子(Ag NPs)在生物传感器构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地力努·库尔班 陈菲 +3 位作者 王德萍 秦亚楠 邢军 张民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06-313,共8页
银纳米粒子(silver nanoparticles,Ag NPs)具有消光系数较高、比表面积大、合成成本低、表面可修饰等特性,被广泛用作比色探针构建生物传感器用于食品、药品、环境中危害因子的检测。Ag NPs的表面状态影响生物传感器的选择性、灵敏度、... 银纳米粒子(silver nanoparticles,Ag NPs)具有消光系数较高、比表面积大、合成成本低、表面可修饰等特性,被广泛用作比色探针构建生物传感器用于食品、药品、环境中危害因子的检测。Ag NPs的表面状态影响生物传感器的选择性、灵敏度、稳定性等,因此,对Ag NPs进行有效地表面功能化尤为重要。采用共价键合功能化、非共价键合功能化或掺杂复合功能化等不同的修饰方法,提高了Ag NPs的稳定性和分析适用性,从而扩宽Ag NPs的应用和研究。该文重点介绍了Ag NPs的表面物理修饰法和化学修饰法以及表面功能化后的Ag NPs在构建荧光生物传感器、比色生物传感器、电化学免疫生物传感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原理,以期为纳米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银纳米粒子(Ag NPs) 表面功能化 生物传感器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