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化石墨烯对亚甲基蓝染料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群 任涵琳 +6 位作者 赵虹林 覃庆雨 杨丽欣 杨志豪 单正莉 周乃武 孙玉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2,共6页
由于染料在食品,印刷,纺织等行业的广泛应用,水中的染料被广泛发现,染料污染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水中染料进行前处理变得尤为重要.石墨烯和功能化石墨烯的吸附性能可以被应用于水中染料的检测和去除.本研究采用密度泛... 由于染料在食品,印刷,纺织等行业的广泛应用,水中的染料被广泛发现,染料污染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水中染料进行前处理变得尤为重要.石墨烯和功能化石墨烯的吸附性能可以被应用于水中染料的检测和去除.本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详细探讨了纯石墨烯和功能化石墨烯对亚甲基蓝有机染料污染物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纯的石墨烯和功能化石墨烯表面对亚甲基蓝染料均有一定程度的吸附,其中环氧原子,羧基和羟基功能化的石墨烯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较纯石墨烯吸附能力强,其次是环氧,羧基和羟基三者共同功能化的石墨烯吸附能力最强.研究结果有望为石墨烯材料在有机染料的吸附应用方面提供有意义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 密度泛函理论 亚甲基蓝 功能化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
作者 杨程 陈宇滨 +1 位作者 田俊鹏 郝思嘉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56,共17页
石墨烯以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近年来受到了学术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将石墨烯进行功能化,可改善石墨烯的分散性,并且能根据需求对石墨烯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针对性地优化,因而赋予石墨烯更广泛的用途,因此,功能化石墨烯成为石墨烯研究... 石墨烯以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近年来受到了学术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将石墨烯进行功能化,可改善石墨烯的分散性,并且能根据需求对石墨烯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针对性地优化,因而赋予石墨烯更广泛的用途,因此,功能化石墨烯成为石墨烯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综述功能化石墨烯的最新进展,从共价结合和非共价结合两个方面阐述了其制备的方法,叙述近年来功能化石墨烯在复合材料、储能材料、光电材料、催化材料、环境净化、生物及传感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总结出功能化石墨烯的特点,即大多数活性基团搭载到石墨烯的表面上都能活跃地展现其应用性能。功能化石墨烯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判定和控制石墨烯表面引入功能化物质的量的"定量"问题和精确在石墨烯表面选择功能化的位点并进行精细化学结构设计的"定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石墨烯 共价修饰 非共价修饰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固相剥离法制备功能化石墨烯及其电化学电容性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11
3
作者 薛露平 郑明波 +4 位作者 沈辰飞 吕洪岭 李念武 潘力佳 曹洁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75-1381,共7页
通过微波固相剥离氧化石墨制备了功能化石墨烯材料。石墨烯的剥离,是由于微波加热过程中氧化石墨烯片上的官能团分解为CO2和H2O,产生的压力超过了片层间的范德华力。形貌表征显示了石墨烯的有效剥离和纳米孔结构的形成。红外光谱分析结... 通过微波固相剥离氧化石墨制备了功能化石墨烯材料。石墨烯的剥离,是由于微波加热过程中氧化石墨烯片上的官能团分解为CO2和H2O,产生的压力超过了片层间的范德华力。形貌表征显示了石墨烯的有效剥离和纳米孔结构的形成。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微波剥离的功能化石墨烯仍然有少量的官能团残留。N2等温吸附-脱附测试结果表明样品具有高比表面积(412.9m2·g-1)和大孔容(1.91cm3·g-1)。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功能化石墨烯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电容行为和207.5F·g-1的比电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石墨烯 微波辐射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石墨烯/聚苯胺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8
4
作者 汪丽丽 邢瑞光 +1 位作者 张邦文 侯渊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59-1666,共8页
利用水合肼还原十八胺(ODA)接枝的氧化石墨烯(GO),得到了十八胺功能化石墨烯(ODA-G),将ODAG与聚苯胺(PANI)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功能化石墨烯和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ODA-G/PANI).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 利用水合肼还原十八胺(ODA)接枝的氧化石墨烯(GO),得到了十八胺功能化石墨烯(ODA-G),将ODAG与聚苯胺(PANI)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功能化石墨烯和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ODA-G/PANI).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拉曼(Raman)光谱及透射电镜(TEM),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及交流阻抗谱等,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少量ODA-G的引入为PANI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提供了更多的电子通道和活性位置,有利于提高PANI的赝电容.在电流密度1.0 A·g-1下,2%(w)ODA-G/PANI的比电容达到787 F·g-1,而相应的PANI仅有426 F·g-1.此外,ODA-G/PANI的循环稳定性也远高于纯PA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石墨烯 聚苯胺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溶液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油性长链烷基硅烷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8
5
作者 马文石 李吉 林晓丹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807-2811,共5页
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在三乙胺存在下处理氧化石墨烯(GO),一步制得长链烷基硅烷功能化石墨烯(FG)。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技术对FG... 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在三乙胺存在下处理氧化石墨烯(GO),一步制得长链烷基硅烷功能化石墨烯(FG)。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技术对FG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Si—OCH3与GO表面上的OH反应,以Si—O—C连接在石墨烯片层的表面,而GO片层上其它含氧基团大部分被还原脱除,恢复了石墨烯的sp2杂化结构。FG具有很好的油溶性,可稳定分散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四氢呋喃、丙酮、苯等有机溶剂中,并且在DMF中的最大分散浓度为1.90mg/mL。AFM的结果显示,FG在DMF中平均厚度约为1.7nm,以单层剥离状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 三乙胺 化石 功能化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还原方法对氧化还原法制备的功能化石墨烯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叶飞 余林 +2 位作者 曹小荣 陈胜洲 林维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65,共3页
利用改进的Hummer法制备氧化石墨,然后分别采用化学还原法和热还原法将氧化石墨还原制得功能化石墨烯。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FT-IR)和热重(TG)等表征手段对功能化石墨烯制备过程中的原料石墨、氧化石墨和石... 利用改进的Hummer法制备氧化石墨,然后分别采用化学还原法和热还原法将氧化石墨还原制得功能化石墨烯。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FT-IR)和热重(TG)等表征手段对功能化石墨烯制备过程中的原料石墨、氧化石墨和石墨烯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学还原法和热还原法都能还原氧化石墨制得功能化石墨烯,但还原程度不同。与化学还原法相比,热还原法制备的功能化石墨烯含有较少含氧基团,且工艺简单,耗时少,是一种高效制备大量功能化石墨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石墨烯 氧化-还原法 化学还原法 热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石墨烯/聚乙烯醇缩丁醛纳米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5
7
作者 雷定锋 马文石 肖舒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8-151,共4页
首先用Hummers法从石墨制得氧化石墨烯(GO),并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TS)改性GO,然后将其化学还原得到功能化石墨烯(FG),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HTS已成功接到了石墨烯上;利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聚乙烯醇缩丁醛(PVB)/FG纳米复合... 首先用Hummers法从石墨制得氧化石墨烯(GO),并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TS)改性GO,然后将其化学还原得到功能化石墨烯(FG),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HTS已成功接到了石墨烯上;利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聚乙烯醇缩丁醛(PVB)/FG纳米复合膜。用万能试验机、扫描电镜、电阻率测试仪、紫外-可见光透光率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G的质量分数为6.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可达到34.5 MPa,断裂伸长率达到44.5%;3.0%的FG就能让材料的导电率提高7个数量级;含FG 1.0%的复合膜(厚度为1 mm)对270~400 nm波长范围内紫外光的吸收率可以达到6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醇缩丁醛 功能化石墨烯 复合材料 导电 紫外吸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及热稳定性的增强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树鹏 宋海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14-1219,共6页
采用2种有机合成路线制备了结构不同的环糊精共价修饰的功能化石墨烯纳米材料,并利用FTIR,XRD,TEM,SEM和TG分析等技术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种石墨烯基纳米材料由于合成策略的不同导致溶剂分散性能存在一定的差别,但... 采用2种有机合成路线制备了结构不同的环糊精共价修饰的功能化石墨烯纳米材料,并利用FTIR,XRD,TEM,SEM和TG分析等技术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种石墨烯基纳米材料由于合成策略的不同导致溶剂分散性能存在一定的差别,但它们均可均匀分散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和乙二醇中.同时,环糊精的引入使其热学稳定性显著提高.该材料在阻燃型复合材料等领域中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功能化石墨烯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石墨烯吸附模拟反应堆冷却剂中银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曹林园 王辉 +2 位作者 张鹏 杨明馨 郑凯鸣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63-670,共8页
设计合成了四氧化三铁/石墨烯/聚乙烯亚胺复合材料(PMRGO),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拉曼光谱和XPS等手段表征了PMRGO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并研究了该材料在模拟压水堆冷却剂环境下对银离子和银胶体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PMRGO在模拟冷却... 设计合成了四氧化三铁/石墨烯/聚乙烯亚胺复合材料(PMRGO),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拉曼光谱和XPS等手段表征了PMRGO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并研究了该材料在模拟压水堆冷却剂环境下对银离子和银胶体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PMRGO在模拟冷却剂条件下对银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对银的吸附在pH=3~8范围内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随着银初始浓度的增大,PMRGO对银的吸附率逐渐升高。当银初始浓度为5 mg/L时,PMRGO对银离子吸附24 h后基本达到平衡,吸附量可达136 mg/g;对银胶体吸附30 min后基本达到平衡,吸附量可达169 mg/g。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石墨烯 放射性核素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功能化石墨烯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丽 王欢欢 +2 位作者 苗书惠 张小瑞 陈金周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共5页
以十八烷基胺修饰氧化石墨烯(GO–ODA)为纳米填料,通过溶液铸膜法制备了聚乳酸(PLA)/GO–ODA纳米复合薄膜。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GO–ODA及纳米复合薄膜的化学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纳米复合薄膜的拉伸性能、热... 以十八烷基胺修饰氧化石墨烯(GO–ODA)为纳米填料,通过溶液铸膜法制备了聚乳酸(PLA)/GO–ODA纳米复合薄膜。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GO–ODA及纳米复合薄膜的化学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纳米复合薄膜的拉伸性能、热稳定性和透氧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GO–ODA与PLA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均匀分散于PLA基体中,对PLA膜起到增韧增强的效果,同时GO–ODA的加入使PLA的热稳定性和氧气阻隔性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功能化石墨烯 纳米复合薄膜 拉伸性能 热稳定性 氧气阻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石墨烯改性PVAL复合薄膜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伟 王思宁 +3 位作者 郭小莹 李延鑫 葛铁军 蹇锡高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6-110,共5页
通过对石墨烯表面的功能化修饰,合成聚乙烯醇(PVAL)/氧化钇/石墨烯和PVAL/氧化锌/石墨烯两种复合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结果发现,用氧化钇或... 通过对石墨烯表面的功能化修饰,合成聚乙烯醇(PVAL)/氧化钇/石墨烯和PVAL/氧化锌/石墨烯两种复合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结果发现,用氧化钇或氧化锌改性后的石墨烯在PVAL基体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PVAL/氧化钇/石墨烯和PVAL/氧化锌/石墨烯复合薄膜都表现出较高的透过率,分别为24%和30%;在波长200—250nm,PVAL/氧化钇/石墨烯复合薄膜与PVAL/氧化锌/石墨烯复合薄膜相比,前者对紫外光的吸光度更大,说明此材料对紫外线的吸收及散射能力更强,具有较好的屏蔽紫外线功能及抗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石墨烯 PVA薄膜 金属氧化物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石墨烯纳米带-纳米碳纤维/热塑性聚氨酯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宇 郑玉婴 +1 位作者 曹宁宁 欧忠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5-131,共7页
利用溶液涂覆成膜工艺在涂膜机上制得功能化石墨烯纳米带-纳米碳纤维/热塑性聚氨酯(FGNRs-CNFs/TPU)复合材料薄膜。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对所得FGNRs-CNFs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并结合复合材料薄膜的氧... 利用溶液涂覆成膜工艺在涂膜机上制得功能化石墨烯纳米带-纳米碳纤维/热塑性聚氨酯(FGNRs-CNFs/TPU)复合材料薄膜。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对所得FGNRs-CNFs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并结合复合材料薄膜的氧气透过率和体积电阻率测试以及断面形貌观察,研究了不同含量的FGNRs-CNFs对TPU复合材料薄膜阻隔和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KH-550成功接枝在GNRs上,并且FGNRs附着在骨架CNFs上形成稳定的FGNRs-CNFs网络结构,这有利于其在TPU中均匀分散;相比于纯TPU薄膜,当FGNRs-CNFs质量分数为1%时,FGNRsCNFs/TPU复合材料薄膜的氧气透过率降低了68.8%,阻隔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石墨烯纳米带与纳米碳纤维构建导电网络,当添加量为0.6%时,复合材料薄膜导电性能提升了7个数量级,表现出优良的室温导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石墨烯纳米带 纳米碳纤维 热塑性聚氨酯 阻隔性 抗静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石墨烯/PMMA透明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的提高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树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8-140,共3页
首先合成一系列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PEG)共价修饰的功能化石墨烯(GO-PEG),并利用溶剂共混技术,按照质量分数为1%的掺杂量,分别填充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体中构建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GO-PEG可以显著提高PMMA的热稳定性能,其中掺杂... 首先合成一系列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PEG)共价修饰的功能化石墨烯(GO-PEG),并利用溶剂共混技术,按照质量分数为1%的掺杂量,分别填充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体中构建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GO-PEG可以显著提高PMMA的热稳定性能,其中掺杂GO-PEG1000或GO-PEG2000纳米填料的复合材料薄膜在热稳定性提高的同时,维持了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94%),该材料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石墨烯 聚甲基丙酸甲酯 复合材料 热稳定性 可见光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石墨烯改性聚乙烯热力学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亚莎 陈董董 +4 位作者 章小彬 瞿聪 宋鹏 王玮 谢昊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94,共10页
聚乙烯绝缘材料在我国高压电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其耐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利用石墨烯对聚乙烯进行掺杂改性,并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研究方法分别建立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石墨烯和3种官能团接枝石墨烯掺杂聚乙烯的复合模型.... 聚乙烯绝缘材料在我国高压电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其耐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利用石墨烯对聚乙烯进行掺杂改性,并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研究方法分别建立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石墨烯和3种官能团接枝石墨烯掺杂聚乙烯的复合模型.研究表明,相比石墨烯直接掺杂聚乙烯,羧基(-COOH)、氨基(-NH)和羟基(-OH)接枝石墨烯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聚乙烯的玻璃化温度(分别提高了16 K、7 K、5 K),减弱聚乙烯分子链的移动和降低聚乙烯的热膨胀系数、均方位移(MSD),从而使得聚乙烯复合体系的热学性能得到了有效增强.此外发现石墨烯的掺杂能够提高复合模型的力学模量,其中官能团接枝石墨烯改进效果更明显,室温下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的提升幅度由不接枝的33.98%、36.18%,提升到了44%和42.89%(羧基功能化体系).研究结果可为聚乙烯绝缘材料的热老化抑制和力学性能的改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聚乙 功能化石墨烯 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功能化石墨烯杨氏模量研究
15
作者 黄立新 邓雅丹 +1 位作者 周昆 黄君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5-262,共8页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构建了石墨烯结构模型并研究了含氧官能团和空位缺陷对功能化石墨烯杨氏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含氧官能团及空位缺陷的增多,石墨烯的杨氏模量不断减小,并且官能团和缺陷的叠加作用使石墨烯杨氏模量减幅增大。
关键词 功能化石墨烯 杨氏模量 分子动力学模拟 羧基 羟基 空位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功能化石墨烯的分子动力学模型及其弛豫性能
16
作者 柳小林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52-1256,共5页
采用Tersoff势函数与LJ势函数,结合速度形式的Verlet算法,建立了有不同手性、不同硅碳比和不同空位缺陷率的两层和三层硅功能化石墨烯的分子动力学数值模型,测算了石墨烯的层间距为0.335 nm。模拟了硅碳比和空位缺陷率分别为1.435%和0%... 采用Tersoff势函数与LJ势函数,结合速度形式的Verlet算法,建立了有不同手性、不同硅碳比和不同空位缺陷率的两层和三层硅功能化石墨烯的分子动力学数值模型,测算了石墨烯的层间距为0.335 nm。模拟了硅碳比和空位缺陷率分别为1.435%和0%的三层锯齿型硅功能化石墨烯模型的弛豫性能,并利用VMD可视化软件再现了模型的弛豫过程。通过设置两类跟踪原子,归纳和总结了原子在法向振动幅度随着原子坐标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石墨烯 分子动力学 弛豫 势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功能化石墨烯对印染废水中酸性大红G和橙黄Ⅱ的吸附 被引量:9
17
作者 任宏瑛 童馨苇 +2 位作者 韩玉洁 付鹏飞 郭玉晶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82-989,共8页
本文合成了β-环糊精功能化的石墨烯纳米材料(β-CD-GNs),考察了其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吸附剂对水中酸性大红G(ASG)和橙黄Ⅱ(OrangeⅡ)的吸附性能.该材料结合了石墨烯和β-环糊精的特性,表现出对所述两种染料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平衡时间小... 本文合成了β-环糊精功能化的石墨烯纳米材料(β-CD-GNs),考察了其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吸附剂对水中酸性大红G(ASG)和橙黄Ⅱ(OrangeⅡ)的吸附性能.该材料结合了石墨烯和β-环糊精的特性,表现出对所述两种染料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平衡时间小于3 min,吸附率达90%以上,β-CD-GNs对ASG和橙黄Ⅱ的最大吸附量为622.2 mg·g^(-1)和534.7 mg·g^(-1).另外,考察了β-CD-GNs用量、溶液pH、反应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pH值为6.0,β-CD-GNs浓度达到25 mg·L^(-1)时,吸附率最大,而且吸附率随反应温度升高而降低.通过对吸附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发现,β-CD-GNs对ASG和橙黄Ⅱ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该材料在印染废水的处理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功能化石墨烯 吸附 酸性大红G 橙黄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支撑三维功能化石墨烯/聚苯胺电极材料的制备及超级电容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学航 俞慧涛 +3 位作者 王伟仁 布林朝克 辛国祥 张邦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06-2312,共7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三维石墨烯(3D-G),并以十八胺(ODA)为接枝剂对部分还原的氧化石墨烯进行氨基化处理,再利用原位聚合法在氨基化石墨烯表面生长聚苯胺,制备了十八胺功能化石墨烯/聚苯胺(G-ODA/PANI).对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电化学性能分...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三维石墨烯(3D-G),并以十八胺(ODA)为接枝剂对部分还原的氧化石墨烯进行氨基化处理,再利用原位聚合法在氨基化石墨烯表面生长聚苯胺,制备了十八胺功能化石墨烯/聚苯胺(G-ODA/PANI).对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电化学性能分析和材料结构的比电容贡献分析.结果显示,电极材料的电容贡献大部分体现为材料的表面电容,G-ODA/PANI电极片在1 A/g电流密度时的比电容最高可达1080 F/g,是未功能化石墨烯/聚苯胺电极材料(G/PANI)的2.57倍,且循环稳定性也有很大的提高,循环10000周后的比容量保持率为90.8%,比G/PANI高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石墨烯 聚苯胺 氨基化 原位聚合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在聚乙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邢菊香 张勇健 汪根林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81,共4页
以氧化石墨烯为原料,将油酸分子连接在石墨烯的表面,得到油酸功能化石墨烯,并通过溶液法将其与聚乙烯基体共混获得聚乙烯/功能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结果表明,在低石墨烯含量下可大幅提高聚乙烯的导电性能。当油... 以氧化石墨烯为原料,将油酸分子连接在石墨烯的表面,得到油酸功能化石墨烯,并通过溶液法将其与聚乙烯基体共混获得聚乙烯/功能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结果表明,在低石墨烯含量下可大幅提高聚乙烯的导电性能。当油酸功能化石墨烯质量分数为8%时,复合材料的电导率达1 S/m;当油酸功能化石墨烯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的电导率达3 S/m。聚乙烯/功能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在电缆屏蔽、电磁屏蔽和抗静电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功能化石墨烯 聚乙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硅功能化石墨烯纳米压痕过程 被引量:4
20
作者 惠治鑫 陆万顺 +1 位作者 柳小林 马旭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9-426,共8页
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采用Tersoff势函数与Lennard-Jones势函数,结合速度形式的Verlet算法,首先对单层石墨烯薄膜的分子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纳米压痕力学过程的模拟.通过模拟得到单层石墨烯薄膜的荷载-位移曲线,并对其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 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采用Tersoff势函数与Lennard-Jones势函数,结合速度形式的Verlet算法,首先对单层石墨烯薄膜的分子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纳米压痕力学过程的模拟.通过模拟得到单层石墨烯薄膜的荷载-位移曲线,并对其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单层石墨烯薄膜的弹性模量和强度,通过和已有研究结论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建立了由双层石墨烯薄膜构成的硅功能化石墨烯分子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纳米压痕力学过程的模拟.采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和过程,得到了硅碳比(硅原子数与碳原子数之比)为0.65%的双层硅功能化石墨烯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强度分别为0.98 TPa和247.33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功能化石墨烯 纳米压痕 势函数 硅碳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