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盲区削减”与“功能结构协调”双目标导向下的生态网络协同优化——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吕佩锦 刘艳中 +4 位作者 陈勇 张祚 吴丹 孙秋雨 彭莎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0-433,共14页
构建和优化生态网络对解决当前生态问题、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生态网络优化研究鲜有多目标优化研究,更是忽视了多个优化目标间协同优化的作用,缺乏系统的优化框架。因此,提出一种“生态盲区削减⁃... 构建和优化生态网络对解决当前生态问题、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生态网络优化研究鲜有多目标优化研究,更是忽视了多个优化目标间协同优化的作用,缺乏系统的优化框架。因此,提出一种“生态盲区削减⁃网络功能结构协调”的双目标协同优化框架,并以武汉市为例开展实证研究。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初始生态网络,并开展生态盲区指导下的生态网络优化;然后,基于协调性分析,针对功能结构异配节点,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采用鲁棒性和结构指数对优化前后生态网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武汉市初始生态网络含生态源地17个,生态廊道47条,空间分布呈不均衡性;(2)经调整型生态源地、新增型生态源地、补充生态廊道和非源地斑块优化后,生态盲区占比从31.77%降至15.37%;(3)新增17条廊道,实施三级差异化生态建设后,实现了生态网络协调性;(4)优化后的生态网络结构指数α、β、γ分别提高69.16%、56.16%和47.12%,鲁棒性也更强。研究得出,该双目标协同优化模型不仅能够实现各自的优化目标,还能增强生态网络的稳定性。该模型将为生态网络优化研究提供新视角和系统框架,案例结果将为武汉市削减生态盲区、建设功能与结构协调的生态网络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优化 生态盲区 复杂网络 功能⁃结构协调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