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ezier曲线的功率车人机交互系统设计
1
作者 徐方超 刘威 +3 位作者 孙凤 郭辉 李强 王硕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2-798,共7页
针对功率车在使用过程中骑行体验感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功率车训练系统。该系统的下位机由功率车、霍尔传感器、单片机和伺服电机等模块组成,功率车的阻力通过设计的新型磁阻装置进行无级连续调节。基于贝塞尔曲线... 针对功率车在使用过程中骑行体验感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功率车训练系统。该系统的下位机由功率车、霍尔传感器、单片机和伺服电机等模块组成,功率车的阻力通过设计的新型磁阻装置进行无级连续调节。基于贝塞尔曲线对上位机的骑行路径进行优化,结合实时插值、等距插值和非等距插值算法,提升了场景跟踪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贝塞尔曲线的实时插值算法生成的路径能够满足体感一致性,确保人机交互过程中场景的流畅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车 贝塞尔曲线 磁阻装置 无极连续调节 人机交互 路径优化 插值算法 体感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骑行姿态对功率车大强度骑行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国强 唐琪 +2 位作者 倪大海 龚铭新 李广凯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3-129,共7页
目的:比较运动员以低把位(Dropped position,DP)和计时位(Time-trial position,TTP)两种骑行姿态,分别完成功率车一次力竭大强度骑行的运动表现差异,探讨骑行姿态改变对下肢肌肉踏蹬发力的影响。方法:在Wattbike功率自行车上安装标准弯... 目的:比较运动员以低把位(Dropped position,DP)和计时位(Time-trial position,TTP)两种骑行姿态,分别完成功率车一次力竭大强度骑行的运动表现差异,探讨骑行姿态改变对下肢肌肉踏蹬发力的影响。方法:在Wattbike功率自行车上安装标准弯把和计时把,建立运动员低把位和计时位两种不同的姿态模型。8名男子场地短距离优秀组(TS组)和12名男子公路青年组(R组)运动员分别以两种姿态完成模拟1 000 m骑行测试。对两组运动员不同姿态下的计时成绩、功率、频率、心率和BLa进行比较。结果:功率车模拟1 km TT中的Pmax和Pavr-start 20 s同时受到骑姿、专项和二者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其中,专项因素的贡献率占比最大,TS组DP姿态测试的Pmax和Pavr-start 20 s分别较TTP姿态显著提高了17.8%和14.5%(P<0.05);Cmax仅受到骑姿和专项因素的显著影响,TS组DP姿态下的Cmax较TTP姿态显著增加了6.6%(P<0.05);而测试中的Cavr、Pavr、Pavr-end 20 s和成绩仅受到专项分组因素的显著影响,两骑姿间未见显著差异;R组1 km TT结束后的△BLa显著大于TS组,且DP较TTP姿态高了12.8%(P<0.05)。结论:低把位骑行姿态较之计时位有利于运动员功率车大强度骑行开始阶段达到更高的功率和频率水平,而短距离专项运动员更善于发挥低把位骑行姿态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行姿态 低把位 计时把位 功率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肢功率车在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心肺运动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范亚蓓 王盛 +5 位作者 王翔 李向哲 殷晨慧 张勤 王志祥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31-1235,共5页
目的:观察上肢功率车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截瘫患者心肺运动试验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分析SCI截瘫患者的心肺功能状态,探讨SCI截瘫患者有氧运动适合的评价指标。方法:招募20例SCI截瘫患者(试验组)及20名健康人(对照组),所有... 目的:观察上肢功率车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截瘫患者心肺运动试验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分析SCI截瘫患者的心肺功能状态,探讨SCI截瘫患者有氧运动适合的评价指标。方法:招募20例SCI截瘫患者(试验组)及20名健康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在K4b2气体分析仪的监测下,采用智能主被动上肢功率车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受试者进入实验室,休息10min后开始上肢功率车运动,转速主动控制在50—60r/min。起始功率为0W,并以每2min增加10W的幅度递增,直至测试者出现限制性症状终止试验,监测整个运动过程的心肺指标、主观劳累程度、心率、血压等。结果:测试过程中两组受试者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在时间效应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峰值摄氧量(19.38±2.56ml/min/kg,26.49±3.45ml/min/kg)、最大心率(143.35±20.01bmp,170.95±11.93bmp)、无氧阈时心率(102.35±12.16bmp,120.25±10.07bmp)、呼吸交换率的最大值(1.15±0.04,1.22±0.05)、运动时间(12.55±0.61min,13.47±1.13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试验组无氧阈时所对应的主观劳累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获得的最大心率约为预期值的67%,对照组获得的最大心率约为预期值得85%。结论:对SCI截瘫患者采用上肢功率车运动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SCI截瘫患者的心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主观劳累程度可作为此类患者有氧运动强度的适宜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截瘫 心肺运动试验 上肢功率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阻发生装置设计及其在功率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威 徐方超 +2 位作者 孙凤 郭辉 王硕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1-148,共8页
针对现有功率车在测试训练过程中由于踩踏速度的变化无法维持功率恒定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磁阻发生装置。首先,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对磁阻装置基本结构进行设计,通过功率车的整体结构确定装置的基本结构尺寸,结合测试时所需的最大... 针对现有功率车在测试训练过程中由于踩踏速度的变化无法维持功率恒定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磁阻发生装置。首先,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对磁阻装置基本结构进行设计,通过功率车的整体结构确定装置的基本结构尺寸,结合测试时所需的最大功率确定电磁负荷,选择永磁体,再进行定转子的结构尺寸以及绕组连接形式设计,并确定径向气隙参数,最后,分析了系统恒功率控制原理,并通过模糊PID控制与迭代学习控制(ILC)对系统恒功率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新型磁阻式功率车在踩踏速度在60(±10) r/min的范围内变化时,功率误差控制在±5 W以内,可以接受。采用新型磁阻发生装置的功率车提高了恒功率控制效果,验证了其在维持恒功率方面的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阻发生装置 功率车 阻力调节 功率 模糊PID 迭代学习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中老年人功率踏车试验达70%最大心率时的心血管反应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振彪 张咏梅 +3 位作者 张至 汪洁 黄力平 曲镭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5期315-316,共2页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以 70 %的最大心率为靶心率的踏车试验心血管反应 ,为制定心肺疾病患者及中老年人健身运动处方提供参考。方法 36名受试者进行逐级功率踏车试验 ,直到达靶心率为止 ,记录心电、血压、踏车功率 ,并换算为代谢当量。结果...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以 70 %的最大心率为靶心率的踏车试验心血管反应 ,为制定心肺疾病患者及中老年人健身运动处方提供参考。方法 36名受试者进行逐级功率踏车试验 ,直到达靶心率为止 ,记录心电、血压、踏车功率 ,并换算为代谢当量。结果所有受试者都完成了运动试验 ,均无胸闷、胸痛、气短、疲劳感。整理运动 8分钟后心率恢复至试验前 ,大部分受试者血压均有所降低。达靶心率时的踏车功率 ,中年男性为 (98± 10 2 3)W ,女性为 (64± 11 13)W ;老年男性为 (75± 8 2 5 )W ,女性为 (5 0± 9 2 3)W ,有明显差异 (P <0 0 1)。代谢当量中年男性为 (5 82± 0 83) ,女性为 (4 2 5± 0 63) ,老年男性为 (5 75± 1 2 5 ) ,女性为 (4 0 5±0 93) ,中老年人之间无差别 (P >0 2 0 )。结论健康中老年人以 70 %的最大心率踏车试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功率车 心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Z-7制动机在大功率交流传动调车内燃机车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葛建坤 李武勇 《铁道机车车辆》 2014年第6期50-53,83,共5页
通过对CCBⅡ电控空气制动机和JZ-7空气制动机组成及功能的分析,简要介绍了JZ-7制动机在大功率交流传动调车内燃机车的应用与改进。
关键词 改进与应用 JZ-7制动机 功率交流传动调内燃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摇车在偏瘫患者分级运动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吉林 王翔 励建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研究单臂功率车运动方案用于偏瘫患者心电运动试验的可行性。方法:12 例偏瘫患者接受Monark 功率车的单臂运动检测,速度为40~60r/min ,起始负荷为12-5W,每隔3min 增加12-5 W。参照心电运动... 目的:研究单臂功率车运动方案用于偏瘫患者心电运动试验的可行性。方法:12 例偏瘫患者接受Monark 功率车的单臂运动检测,速度为40~60r/min ,起始负荷为12-5W,每隔3min 增加12-5 W。参照心电运动试验的有关标准决定终止时间并对结果进行评定,比较运动前后心率、血压的变化,并将运动中的最大心率与年龄预计最大心率、年龄预计亚极量心率做一比较。结果:心率、收缩压随着运动显著上升,两者均与运动时间呈显著相关,运动中的最大心率显著低于年龄预计的最大心率,但和年龄预计的亚极量心率相当。结论:单臂功率车运动方案能有效地引起机体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增加心脏的应激负荷;而且负荷的增加是逐渐的、可控制的,适用于偏瘫患者的心血管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运动试验 单臂功率车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低强度骑车和跑步对健康男生动脉硬度的影响
8
作者 康举 朱蔚莉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6-379,共4页
观察和比较单次低强度骑车和跑步对健康男生动脉硬度的短时影响,并探索跑步坡度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均衡交叉自身对照设计,16名健康男生的年龄为(21.8±0.4)岁,按空白对照方案(non-exercise control trial,CON)、骑车方案(cyc... 观察和比较单次低强度骑车和跑步对健康男生动脉硬度的短时影响,并探索跑步坡度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均衡交叉自身对照设计,16名健康男生的年龄为(21.8±0.4)岁,按空白对照方案(non-exercise control trial,CON)、骑车方案(cycle trial,CYC)、0坡度跑步方案(treadmill trial at 0,TM0)和18%坡度跑步方案(treadmill trial at 18%,TM18)进行实验。受试者均在运动前进行基线(baseline,BL)动脉硬度测定,然后进行持续30min的单次运动,强度均控制在35%心率储备。运动结束后即刻(0min)和结束后40min对动脉硬度进行重复测定。动脉硬度用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来评价,用每个方案中CAVI相对于其基线的变化(ΔCAV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ON方案中ΔCAVI在BL、0min和40min时分别为(0.0±0.0)(0.1±0.1)和(0.0±0.1),变化未见显著性。CYC方案中运动后即刻ΔCAVI从基线(0.0±0.0)明显下降至(-1.1±0.1),休息40min基本恢复至基线(-0.2±0.1)。虽然TM0和TM18方案中运动结束后即刻ΔCAVI出现幅度类似于CYC的下降,但在休息40 min后ΔCAVI仍均维持在较低水平(-0.6±0.1,P<0.05vs.CON和CYC)。TM0和TM18方案之间则无明显差别。结论:在相同靶心率的前提下,骑车和跑步均能明显降低动脉硬度,但跑步对动脉硬度的影响优于骑车。相同靶心率跑步中,改变坡度对动脉硬度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度 跑步 功率车运动 低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生有氧运动能力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9
作者 彭丽英 姚鑫 +1 位作者 高徐 张龙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117-120,共4页
采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高中生有氧运动能力评价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男、女生台阶指数与效标值最大摄氧量(VO2max)的相关性分别为:r=0.147,r=0.368;男女生功率车指数与VO2max的相关性为r=0.138,r=0.218;男、女生1 500m跑与VO2max... 采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高中生有氧运动能力评价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男、女生台阶指数与效标值最大摄氧量(VO2max)的相关性分别为:r=0.147,r=0.368;男女生功率车指数与VO2max的相关性为r=0.138,r=0.218;男、女生1 500m跑与VO2max的相关性分别为r=-0.265,r=-0.102;3种间接测试法都不太适合测试高中生有氧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摄氧量 台阶试验 功率车试验 1500M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of a novel 50kW fast charger for electric vehicles 被引量:1
10
作者 YOON Hyok-min KIM Jong-hyun SONG Eui-h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372-377,共6页
A novel 50 kW fast charger was propos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The proposed fast charger is divided into two main sections an AC-DC converter performing a PFC function and a DC-DC converter performing a charging funct... A novel 50 kW fast charger was propos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The proposed fast charger is divided into two main sections an AC-DC converter performing a PFC function and a DC-DC converter performing a charging function. A transformer including leakage inductances was used in the AC-DC converter in order to obtain isolation and inductance. A series-connection topology was used in the DC-DC converter between the DC-bus and outlet. This topology enables high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up to 95% for the DC-DC converter.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the 50 kW charging on the AC grid, the proposed fast charger system includes a buffering battery unit between the two main power conversion units. This leads to reductions in the power installation costs of power companies and to improvements in the power quality were verified through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AC grid.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proposed fast charger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t electric vehicle charger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buffering batte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