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节点注入功率模式对电压稳定裕度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得治 张伯明 方兴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2-67,72,共7页
新一代能量管理系统(N-EMS)的计算模式特点是实时、跟踪、递归和智能预警。此模式需要高效的算法作支撑,由于启动单次计算步长间隔的缩短,线性近似的合理性得到加强,灵敏度计算用于此能满足计算模式的要求。文章针对N-EMS的主要组成部... 新一代能量管理系统(N-EMS)的计算模式特点是实时、跟踪、递归和智能预警。此模式需要高效的算法作支撑,由于启动单次计算步长间隔的缩短,线性近似的合理性得到加强,灵敏度计算用于此能满足计算模式的要求。文章针对N-EMS的主要组成部分——电压稳定分析功能,定义了3类节点注入功率模式:负荷的随机变化方向、发电机的响应设定方向、负荷的有功和无功比例,建立了易于被调度中心运用和理解的连续潮流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分别推导得到负荷裕度对3类模式的灵敏度公式,据此分析节点注入功率模式对负荷裕度的影响,以便能够快速进行电压稳定预警和采取有效的校正控制来避免电压崩溃。通过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的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思想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稳定 负荷裕度 节点注入功率模式 灵敏度 预警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功率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快速功率模式小信号建模 被引量:13
2
作者 史华勃 王渝红 +3 位作者 滕予非 陈刚 孙昕炜 丁理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2-169,共8页
小信号建模是全功率变速抽水蓄能机组(FSC-VSPSU)稳定性量化分析与多控制器参数优化的基础。由于变流器响应时间尺度为毫秒级、水轮机系统响应尺度为秒级,因此,采用快速功率模式的抽水蓄能机组在发电状态下的稳定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制... 小信号建模是全功率变速抽水蓄能机组(FSC-VSPSU)稳定性量化分析与多控制器参数优化的基础。由于变流器响应时间尺度为毫秒级、水轮机系统响应尺度为秒级,因此,采用快速功率模式的抽水蓄能机组在发电状态下的稳定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水轮机特性。针对常用经典水轮机模型不能准确反映抽水蓄能机组运行特性的问题,提出了计及初始运行工况的改进水轮机小信号模型。该模型可反映水轮机初始运行负荷和水头对稳定特性的影响,且模型参数易于获取。结合发电机、励磁系统、调速系统以及变流器模型,构建了FSC-VSPSU在发电状态下的小信号模型和电磁暂态仿真模型。采用特征值分析方法研究了抽水蓄能机组小信号稳定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抽水蓄能机组存在超低频振荡风险。同时,提取了关键影响因素,进一步给出了调速系统参数整定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变速抽水蓄能机组 快速功率模式 建模 水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潮流解算节点功率模式法
3
作者 于继来 柳焯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28-32,共5页
提出了一种在电力系统潮流解算中处理各类潮流控制方式的节点功率模式新方法。在完全不破坏常规潮流解算中网络解算结构的前提下实现了诸类潮流控制方式的节点功率模式分析,为在电力系统潮流解算中灵活地处理各类潮流控制方式提供了一... 提出了一种在电力系统潮流解算中处理各类潮流控制方式的节点功率模式新方法。在完全不破坏常规潮流解算中网络解算结构的前提下实现了诸类潮流控制方式的节点功率模式分析,为在电力系统潮流解算中灵活地处理各类潮流控制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控制 控制方式 节点功率模式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艇运动员推进功率模式对专项成绩影响的数值仿真研究——以单人艇1000m匀速划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裘艺 王飏 +2 位作者 周美芳 程其练 魏文仪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0-99,共10页
在皮艇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和数值方法,分析运动员的推进功率模式对单人艇1000 m匀速划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运动员在1000 m全程中用稳定一致的推进功率模式划桨,必然在起航加速段后导致匀速划的出现;在构... 在皮艇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和数值方法,分析运动员的推进功率模式对单人艇1000 m匀速划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运动员在1000 m全程中用稳定一致的推进功率模式划桨,必然在起航加速段后导致匀速划的出现;在构成推进功率模式的4个指标中,平均推进功率的提高对成绩的提高起决定作用;推进功率波形越是平坦均匀型成绩越好;桨频的提高和划桨节奏的增大也有助于成绩的提高。实测发现,我国优秀男子皮艇运动员划桨中的推进功率波形和仿真分析获得的理想推进功率波形存在差距,提示运动员的划桨技术和体能素质有待完善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艇 推进功率模式 专项成绩 数值仿真 1000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模式下水电机组最优滑模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乐绪鑫 张官祥 +4 位作者 马龙 杨廷勇 谭小强 金学铭 李超顺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6-172,共7页
为提高控制器的鲁棒性和动态调节品质,设计了适用于水轮机调节系统优化控制的最优滑模控制器。首先介绍了水轮机调节系统各子系统的基本数学模型,基于系统数学模型并利用泰勒展式将代数方程局部线性化,忽略二阶以上高阶微量得到水轮机... 为提高控制器的鲁棒性和动态调节品质,设计了适用于水轮机调节系统优化控制的最优滑模控制器。首先介绍了水轮机调节系统各子系统的基本数学模型,基于系统数学模型并利用泰勒展式将代数方程局部线性化,忽略二阶以上高阶微量得到水轮机调节系统被控对象状态空间方程。根据得到的状态空间方程和新型滑模面设计了滑模控制器,并基于提出的混合目标函数对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最后以我国某特大型水电站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功率控制模式下的水电机组最优滑模控制策略。在机组的弱稳定工况下,通过参数摄动、扰动响应和噪声干扰实验,验证了所设计滑模控制器的鲁棒性,为实现滑模控制在水电机组中的实际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机组 功率控制模式 滑模控制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面光伏组件双模式功率控制策略研究
6
作者 姚晶莹 马逊 +1 位作者 阚小博 申凯文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09-1617,共9页
双面光伏组件能够同时吸收光伏面板正面和背面的光照,相比单面组件提升了发电功率。文章基于双面光伏组件提出了一种双模式功率控制策略,首先,利用修正后的等效辐照度模型构建双面组件的电特性参数模型;然后,根据双面组件功率输出特性,... 双面光伏组件能够同时吸收光伏面板正面和背面的光照,相比单面组件提升了发电功率。文章基于双面光伏组件提出了一种双模式功率控制策略,首先,利用修正后的等效辐照度模型构建双面组件的电特性参数模型;然后,根据双面组件功率输出特性,以辐照度为判断依据,提出了最大功率输出和降功率运行的双模式功率控制策略;最后,采用该模型对365 W晶体硅双面组件进行实验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预测功率与实测功率的相对误差小于3.5%,实测条件下最大功率点电压相对误差为0.3%,双模式功率控制策略可以在不增加储能的前提下实现有功功率的实时储备,其中瞬态等效辐照度为1006 W/m^(2)时的最大有功备用容量为69 W,瞬态等效辐照度为1031 W/m^(2)时的最大有功备用容量为78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面组件 功率 最大功率 模式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轮机调速器功率调节模式下负荷调节过渡过程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鲍海艳 龙丽婷 +1 位作者 付亮 魏加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50-57,共8页
作为电力系统中调峰调频的骨干电源,水电机组负荷调节过渡过程稳定性对电网安全运行及源网协调意义重大。该文采用理论分析及数值仿真的方法对水轮机调速器功率模式下负荷调节过渡过程的稳定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以调速器参数为变量... 作为电力系统中调峰调频的骨干电源,水电机组负荷调节过渡过程稳定性对电网安全运行及源网协调意义重大。该文采用理论分析及数值仿真的方法对水轮机调速器功率模式下负荷调节过渡过程的稳定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以调速器参数为变量的机组运行稳定域,并推导出满足稳定性的判别式。分析了水流惯性、接力器响应特性以及水轮机特性对稳定域的影响,得出水流惯性不利于系统的稳定,而接力器响应特性对系统稳定性有利,及水轮机特性最不利工况为水轮机综合特性系数与水轮机传递系数ey乘积值最大处。该文的研究成果能够准确地找到负荷调节稳定性的最不利工况,有效的指导水轮机调速器功率模式下参数整定,保障水电机组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水轮机 功率模式 负荷调节 稳定性 调速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微电网功率控制模式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枫 祁彦鹏 傅正财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48-53,共6页
在进行网络空间拓扑分析的基础上,以改进的最小路搜索算法为基础,结合微电网的功率控制模式、网络结构与运行特点,进行了含微电网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从可靠性的角度,分析了微电网对配电网的改善程度与积极影响。对IEEE RBTS母线6计算... 在进行网络空间拓扑分析的基础上,以改进的最小路搜索算法为基础,结合微电网的功率控制模式、网络结构与运行特点,进行了含微电网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从可靠性的角度,分析了微电网对配电网的改善程度与积极影响。对IEEE RBTS母线6计算的结果验证了所述模型的有效性。计算结果显示,微电网在提高配电网可靠性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配电网 功率控制模式 最小路算法 可靠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天线阵测量圆柱过模波导中虚阴极振荡器产生的高功率微波模式和功率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少甫 缪铁莺 +2 位作者 张桂荣 于爱民 龚海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85-688,共4页
 介绍在圆柱过模波导中虚阴极振荡器产生高功率微波实验中用天线阵测量微波模式的原理和方法。测量微波模式对研究高功率微波产生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在圆柱过模波导壁上安装小电探针天线和小磁环天线测量微波模式的方法,用天线...  介绍在圆柱过模波导中虚阴极振荡器产生高功率微波实验中用天线阵测量微波模式的原理和方法。测量微波模式对研究高功率微波产生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在圆柱过模波导壁上安装小电探针天线和小磁环天线测量微波模式的方法,用天线阵测量圆柱过模波导中开口辐射的电磁场空间分布。应用最小二乘法优化原理拟合高功率微波模式功率分布。用天线阵测量了圆柱过模波导中虚阴极振荡器产生高功率微波混合模式功率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过模波导 虚阴极振荡器 天线阵 功率微波模式 功率 测量方法 功率微波产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接入的区域间功率增长模式优化方法
10
作者 谢昶 那光宇 +4 位作者 鲁广明 何晓洋 于鑫 赵鹏 卢崇毅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6-853,共8页
在线计算风电接入系统区域间功率传输极限对促进风电消纳、衡量系统稳定水平、挖掘输电潜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线传输极限计算方法较为依赖离线仿真知识,该算法需要预先设定用于断面功率增长的控制方案,但这种控制方案无法适应实时... 在线计算风电接入系统区域间功率传输极限对促进风电消纳、衡量系统稳定水平、挖掘输电潜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线传输极限计算方法较为依赖离线仿真知识,该算法需要预先设定用于断面功率增长的控制方案,但这种控制方案无法适应实时变化的电网运行状态,导致在线传输极限计算结果偏离电网实际。在深入研究在线传输极限求解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于在线传输极限求解的输电断面功率增长模式的优化分析方法,来自动辨识对调整断面功率最有效的机组。该方法定义了一种断面综合灵敏度指标,用于表征电网中各类发电机对于断面有功功率传输过程的贡献程度;计算出断面综合灵敏度后,按照灵敏度大小对断面送受端系统中的发电机进行排序,将发电机划分为正灵敏度控制设备和负灵敏度控制设备;采用反向等量配对原则,在断面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中筛选出用于断面有功控制的可调设备集,计算出各发电机的有功控制量和调整方向,生成合理的断面功率增长模式方案。以某实际电网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其结论验证了利用所提方法求解在线传输极限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断面 传输极限 功率增长模式 综合灵敏度 反向等量配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态等离子体推力器低功率工作模式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康小录 汪兆凌 汪南豪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6-328,共3页
稳态等离子体推力器 (SPT)是技术性能和空间适应性良好的电推力器 ,是小卫星空间动力的理想选择。从实验的角度研究了额定功率为 6 6 0W的SPT在低于其额定功率下运行 ,推力器的放电特性、推力特性、推力效率、比冲等性能随推力器工作参... 稳态等离子体推力器 (SPT)是技术性能和空间适应性良好的电推力器 ,是小卫星空间动力的理想选择。从实验的角度研究了额定功率为 6 6 0W的SPT在低于其额定功率下运行 ,推力器的放电特性、推力特性、推力效率、比冲等性能随推力器工作参数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6 6 0W的SPT推力器在低于其额定功率下工作 ,具有稳定的放电特性和确定的推力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行性试验 稳态等离子体推力器SPT 电推力器 卫星 空间动力装置 功率工作模式 施电特性 推力特性 推力效率 比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发电系统多模式接入直流微电网及控制方法 被引量:21
12
作者 熊远生 俞立 徐建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7-43,共7页
对接入直流微电网的光伏发电系统提出三种工作模式,即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模式、恒压模式和恒功率模式。在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模式时,采用一种变步长的扰动观察法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在恒压模式时,采用PI控制实现恒压控制。在恒功率模式... 对接入直流微电网的光伏发电系统提出三种工作模式,即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模式、恒压模式和恒功率模式。在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模式时,采用一种变步长的扰动观察法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在恒压模式时,采用PI控制实现恒压控制。在恒功率模式时,采用PI控制实现恒功率控制。当判断出不能实现恒压或恒功率控制时,切换到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模式,并通知能量管理器,能量管理器通过储能装置调度或负荷调度来镇定直流母线电压。从而使光伏发电系统对能量管理器来说是一个受限的可控源,有助于直流微电网的稳定运行。对所提出的多种工作模式及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使光伏发电系统运行于多种工作模式,并能实现相应的控制目标及模式切换,使光伏发电系统变为一个受限的可控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阵列 最大功率点跟踪 直流微电网 恒压模式 功率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 Hoc无线网络功率控制综述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青山 张信明 +1 位作者 马涛 唐何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2-56,共5页
随着无线通信的日益发展,不需要任何基础设施或集中管理的移动Ad hoc网络正逐渐从军用扩大到民用等诸多领域,如无线办公LAN,家庭设备网络,传感器网络等。灵活方便的无线通信一般由电池供电,但是电池技术的缓慢进步使得电池功率成为移动A... 随着无线通信的日益发展,不需要任何基础设施或集中管理的移动Ad hoc网络正逐渐从军用扩大到民用等诸多领域,如无线办公LAN,家庭设备网络,传感器网络等。灵活方便的无线通信一般由电池供电,但是电池技术的缓慢进步使得电池功率成为移动Ad hoc网络中一种受约束的资源,功率控制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移动Ad hoc网络中功率控制大致可分为三类:传输功率控制、功率路由和低功率模式,本文对此作了总结、阐述。重点是从分层的角度对传输功率控制进行阐述,同时分析了功率控制问题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 HOC无线网络 电池技术 传输功率控制 功率路由 功率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电制氢负荷协同储能参与电力系统调峰能力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思颖 易俊 林伟芳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2-561,I0046-I0050,共15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电力系统调节手段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原有的辅助服务模式和力度已不能满足系统运行需求。而质子交换膜(proton exchange membrane,PEM)电制氢具备适应高比例、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的快速功率跟踪调节能...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电力系统调节手段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原有的辅助服务模式和力度已不能满足系统运行需求。而质子交换膜(proton exchange membrane,PEM)电制氢具备适应高比例、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的快速功率跟踪调节能力,为调峰合理分配电能提供了一种新策略。因此,该文以PEM电解槽为核心构造并网风光互补制氢系统。为全面评估PEM电制氢的调峰能力,在全时制氢、重点填谷的方式下提出调峰多功率模式控制策略。同时,兼顾调峰经济性、技术性和灵活性指标,构造多目标优化调峰能力评估模型。基于改进的NSGA-Ⅲ(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Ⅲ)算法对算例进行优化求解,得到不同调度场景下的调峰能力指标,并验证了所提策略及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PEM电制氢在最大化消纳可再生能源、提高系统下调灵活性的同时,有望通过降本增效来提升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市场竞争力,并实现其规模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电解槽 可再生能源制氢 功率模式 调峰能力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功率耦合的风光互补制氢系统容量配置优化方法 被引量:15
15
作者 帅逸轩 赵培轩 +3 位作者 刘慧敏 陈思懿 戴文磊 胡红云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74-481,共8页
为保证风光互补制氢系统平稳运行及蓄电池容量最优化,提出一种结合实际环境的改进蓄电池容量确定法,综合考虑制氢装置平均功率、蓄电池所需容量、制氢功率切换及工作功率波动等多因素影响,并针对单功率、双功率和三功率等不同制氢功率... 为保证风光互补制氢系统平稳运行及蓄电池容量最优化,提出一种结合实际环境的改进蓄电池容量确定法,综合考虑制氢装置平均功率、蓄电池所需容量、制氢功率切换及工作功率波动等多因素影响,并针对单功率、双功率和三功率等不同制氢功率模式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选取双功率模式能使蓄电池容量大幅减少,同时高低功率差距在允许范围内,功率切换不频繁,控制相对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氢 电解 蓄电池容量 风光互补 功率模式 容量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控阵雷达阵面供电系统功率波动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勇 林松 +1 位作者 卢胜利 熊才伟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2-99,共8页
相控阵雷达阵面供电系统的功率波动对雷达系统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供电系统架构和负载特性,建立了发射单元的等效电路和数学模型。根据平均功率供电模式的特点,采用状态空间分段的方法,推导了供电系统的电压和电流变化规律,并推导了... 相控阵雷达阵面供电系统的功率波动对雷达系统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供电系统架构和负载特性,建立了发射单元的等效电路和数学模型。根据平均功率供电模式的特点,采用状态空间分段的方法,推导了供电系统的电压和电流变化规律,并推导了脉冲负载条件下供电系统的输出功率波动函数。基于功率波动函数和电流特性,提出了供电系统输出功率在空载与满载之间波动的充要条件,并提出了功率波动比指标,衡量功率波动程度。最后通过实例工程计算和仿真分析,验证了本文的主要结论。提出的功率波动机理分析方法,为大型相控阵雷达电源系统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阵面供电系统 功率波动 脉冲负载 平均功率供电模式 功率波动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液储能传动系统及其功率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会义 吴光强 吴沛容 《中国机械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2-43,共2页
提出一种新型的、具有回收能量和利用能量特点的液压传动系统──静液储能传动系统。分析了该系统的功率流,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比传统的系统节约能量达16.4%。
关键词 静液储能 传动系统 数学模型 功率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仁-富宁直流工程三种功率输送方式自动转换顺序控制及影响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毅力 贾轩涛 +4 位作者 戴国安 张爱玲 孔令凯 周玉勇 刘旭辉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39-146,共8页
在直流输电领域,逆变站可以将直流功率直接输送到不同的异步电网,目前的直流控制保护功能无法满足这种新的功率输送模式。针对不同的功率输送模式,控制系统必须具备自动判别和顺序控制功能,并选择正确的无功控制等逻辑,这对直流系统的... 在直流输电领域,逆变站可以将直流功率直接输送到不同的异步电网,目前的直流控制保护功能无法满足这种新的功率输送模式。针对不同的功率输送模式,控制系统必须具备自动判别和顺序控制功能,并选择正确的无功控制等逻辑,这对直流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为此,基于直流系统的运行工况和逆变站交流场开关配置,系统分析了不同功率输送模式间自动转换的原理、过程和联锁条件,研究了在直流解锁工况下进行在线转换时对无功控制、最后断路器/线路保护、交流母线过电压保护的影响。研发的技术、设计的直流控制保护逻辑对今后的类似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富直流工程 功率传输模式 无功控制 顺序控制 自动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流功率控制的三相并网逆变器外环电压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吉飞 赵红雁 +2 位作者 郑琼林 孙湖 李丹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622-2629,共8页
将传统的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外环直流电压控制策略中PI调节器的输出变量归纳为两种,即交流相电流参考值和有功功率参考值,对应为内环交流电流控制与功率控制。并基于直流电容能量守恒,提出一种新型外环控制方法——直流功率控制。该方... 将传统的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外环直流电压控制策略中PI调节器的输出变量归纳为两种,即交流相电流参考值和有功功率参考值,对应为内环交流电流控制与功率控制。并基于直流电容能量守恒,提出一种新型外环控制方法——直流功率控制。该方法将直流电压给定值平方与实际采样值平方之差作为PI调节器的输入变量,PI调节器的输出变量即为给定功率。通过理论分析描述传统方法和该文方法的差异,并通过实验研究验证该方法在电网电压波动条件下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压控制 PI调节器 电流控制模式 功率控制模式 直流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载机发动机输出功率分配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礼超 李炜 +1 位作者 秦超 尹瑞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6-69,共4页
装载机发动机功率分配特性研究有利于发动机多功率工作模式的设计与应用。以某典型装载机为例,在计算其传动轴转矩、转速基础上,结合液压系统工作压力,选择并标定了转矩与液压传感器,将转矩、转速与液压传感器信号接入数据采集仪,构建... 装载机发动机功率分配特性研究有利于发动机多功率工作模式的设计与应用。以某典型装载机为例,在计算其传动轴转矩、转速基础上,结合液压系统工作压力,选择并标定了转矩与液压传感器,将转矩、转速与液压传感器信号接入数据采集仪,构建了装载机参数测试系统,应用n Soft软件、采用"铲-续-铲"方式对实车测试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典型工况下装载机传动系统与液压系统实时动态消耗发动机功率历程谱图,针对谱图中反映出的同一工作循环不同作业段消耗发动机功率相差较大情况,提出将发动机功率设计为高、中、低三种功率工作模式,在满足实际作业需要的同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载机 数据采集系统 典型工况 实车测试 数据处理 功率工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