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MIMO-OFDM系统的自适应功率分配最小化算法
1
作者 李姣军 陈兵 苏理云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13-117,共5页
把一般多载波系统中的自适应功率最小化算法应用到多天线OFDM系统中,同时研究了MI-MO-OFDM系统传输过程中的误比特率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MIMO-OFDM仿真参数设置下,采用自适应功率分配最小化算法,当信噪比为102时,SISO-OFDM... 把一般多载波系统中的自适应功率最小化算法应用到多天线OFDM系统中,同时研究了MI-MO-OFDM系统传输过程中的误比特率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MIMO-OFDM仿真参数设置下,采用自适应功率分配最小化算法,当信噪比为102时,SISO-OFDM系统误码率比MIMO-OFDM系统误比特率高0.0463;随着配置的天线数增加,MIMO-OFDM系统的性能也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最小化算法 多输入多输出 正交频分复用 自适应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o-Way中继系统中基于最小化总功率的功率分配策略
2
作者 刘翔 刘通 罗菊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858-3860,共3页
在保证系统QoS前提下,为了降低Two-Way中继系统的总功率开销,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化总功率的优化功率分配策略。首先对Two-Way中继系统中断概率的闭合表达式进行了推导;在系统中断概率等于某一恒定值的条件下,建立了最小化系统总功率的... 在保证系统QoS前提下,为了降低Two-Way中继系统的总功率开销,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化总功率的优化功率分配策略。首先对Two-Way中继系统中断概率的闭合表达式进行了推导;在系统中断概率等于某一恒定值的条件下,建立了最小化系统总功率的优化模型。通过拉格朗日乘数法对优化模型进行了求解。仿真结果证明了此策略能降低系统总功率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Way中继 中断概率 最小功率 拉格朗日乘子 功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可重构智能表面和深度强化学习的波束成形算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牙韩耀 万海斌 覃团发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1-1317,共7页
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绿色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频谱和能量的高效无线通信.本文研究基站(Base Stations,BSs)与RIS的联合波束形成中总发射功率最小化问题.由于人工智能(Artificia... 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绿色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频谱和能量的高效无线通信.本文研究基站(Base Stations,BSs)与RIS的联合波束形成中总发射功率最小化问题.由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处理高维数据问题和非凸模型方面的优势,本文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中的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Twin Delayed 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TD3),设计一种新颖的联合波束成形算法来处理RIS辅助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总发射功率最小化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的性能优于经典的交替优化算法,并且通过本文所提算法训练得到的模型可以直接部署和调用,不需要再次重复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智能表面 深度强学习 联合波束成形 传输功率最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优化的多载波系统PAR最小化算法
4
作者 胡登鹏 李宏伟 +1 位作者 郭英 樊昌州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06年第5期40-41,共2页
首先讨论了遗传优化算法在单实权情况下的运算过程,提出了一种在多权值且权值之间非独立情况下的改进型遗传优化算法。然后针对多载波系统峰值平均功率比(PAR)的最小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优化的多载波系统PAR最小化算法。计算机仿... 首先讨论了遗传优化算法在单实权情况下的运算过程,提出了一种在多权值且权值之间非独立情况下的改进型遗传优化算法。然后针对多载波系统峰值平均功率比(PAR)的最小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优化的多载波系统PAR最小化算法。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有效地使多载波系统PAR值达到系统精度要求范围内的最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优 多载波系统 峰值平均功率比(PAR)最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结合双重移相与鲸鱼算法的直流变换器回流功率控制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鑫 张超 +1 位作者 石帅飞 朱慧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68-477,共10页
考虑双有源桥(DAB)流变换器在储能应用场景,建立双端口DAB等效数学模型;在不同移相条件下推导回流功率、传递功率与移相角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适应度函数和惩罚函数,提出双重移相与鲸鱼算法结合的控制策略(DPS-WOA),可抑制回流功率;该... 考虑双有源桥(DAB)流变换器在储能应用场景,建立双端口DAB等效数学模型;在不同移相条件下推导回流功率、传递功率与移相角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适应度函数和惩罚函数,提出双重移相与鲸鱼算法结合的控制策略(DPS-WOA),可抑制回流功率;该策略可获得全移相比范围内恒定传输功率情况下的最小回流功率移向比组合。DPS-WOA工作原理是:通过鲸鱼优化算法(WOA)对双重移相(DPS)控制方法下的DAB回流功率模型进行最小值求解。对比现有的单重移相(SPS)、DPS、三重移相(TPS)传统优化控制方案验证了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回流功率优化能力和全移向范围优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变换器 数学模型 储能 鲸鱼算法 回流功率最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连接超对角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通信系统低功耗传输方法研究
6
作者 王鸿 李培淇 +1 位作者 李鹤一 王培宇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73-2079,共7页
可重构智能表面(RIS)被视为未来无线通信中前景广泛的关键技术之一。超对角可重构智能表面(BDRIS)作为RIS的一种新型架构,相移矩阵不限于对角矩阵的结构,为通信系统设计带来了更高的自由度。该文针对组连接BD-RIS辅助的上行通信系统展... 可重构智能表面(RIS)被视为未来无线通信中前景广泛的关键技术之一。超对角可重构智能表面(BDRIS)作为RIS的一种新型架构,相移矩阵不限于对角矩阵的结构,为通信系统设计带来了更高的自由度。该文针对组连接BD-RIS辅助的上行通信系统展开研究,通过联合优化均衡器、用户发射功率和BD-RIS的相移矩阵来降低通信系统的总发射功耗。具体来说,采用最小均方差(MMSE)均衡器使得各个用户接收信干噪比(SINR)最大,接着推导了用户发射功率与相移矩阵之间的表达式,并进一步将相移优化问题转化为无约束的单变量优化问题,最后交替优化均衡器、用户发射功率和BD-RIS相移矩阵使得系统发射功率最小。仿真结果表明,与多种基准方案相比,该文提出的组连接BD-RIS辅助的上行通信系统传输方案能有效降低系统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对角可重构智能表面 功率最小化 上行通信 交替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率谱熵最小化的毫米波FMCW雷达心率估计算法
7
作者 俞志豪 赵楼 +2 位作者 王茜 刘春山 麻文涛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25年第10期138-141,共4页
毫米波雷达已在多种场景中广泛应用于非接触式心率监测。为提高心率估计精度,提出一种包含两个关键模块的心率估计算法。这两个关键模块分别为最优距离仓选择算法和基于功率谱熵最小化(PSEM)准则的自适应参数辛几何模态分解(APSGMD)算... 毫米波雷达已在多种场景中广泛应用于非接触式心率监测。为提高心率估计精度,提出一种包含两个关键模块的心率估计算法。这两个关键模块分别为最优距离仓选择算法和基于功率谱熵最小化(PSEM)准则的自适应参数辛几何模态分解(APSGMD)算法。同时,利用TI毫米波雷达开展了心率监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相位信噪比达到23.54 dB,心率估计的均方根误差(RMSE)小于2.8 bpm,在心率估计精度上显著优于现有其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谱熵最小 心率 调频连续波雷达 自适应参数辛几何模态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大转发双向中继系统中降低总功率的波束成形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范章君 郭道省 张邦宁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1-599,共9页
本文研究了多天线放大转发双向中继系统中在满足源节点信噪比要求条件下最小化系统总功率的波束成形设计问题。该问题是非凸优化问题,为了有效求解该问题,采用分层优化方法将原问题分解成发送波束成形向量优化、接收波束成形向量优化和... 本文研究了多天线放大转发双向中继系统中在满足源节点信噪比要求条件下最小化系统总功率的波束成形设计问题。该问题是非凸优化问题,为了有效求解该问题,采用分层优化方法将原问题分解成发送波束成形向量优化、接收波束成形向量优化和中继波束成形矩阵优化三类子问题。发送/接收波束成形向量通过求解Rayleigh商最小化问题来获得。中继波束成形矩阵优化问题通过半正定松弛方法转化成半正定优化问题来求解。在求解这三类优化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迭代波束成形算法,并采用单调有界序列定理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收敛性。计算机仿真表明:所提算法经过若干次迭代即可收敛到稳定点;相比于已有算法,本文算法能显著降低系统总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中继系统 放大转发 波束成形设计 功率最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相移STAR-RIS的认知无线电系统资源分配算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国权 熊豪 +1 位作者 谢宗霖 林金朝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1-140,共10页
针对频谱资源紧缺和通信质量受限等问题,建立了一种相移耦合的同时透射与反射可重构智能表面(STAR-RIS)辅助的多输入单输出(MISO)认知无线电系统并提出了一种认知基站发射功率最小化的资源分配算法。首先在满足次用户服务质量(QoS)以及... 针对频谱资源紧缺和通信质量受限等问题,建立了一种相移耦合的同时透射与反射可重构智能表面(STAR-RIS)辅助的多输入单输出(MISO)认知无线电系统并提出了一种认知基站发射功率最小化的资源分配算法。首先在满足次用户服务质量(QoS)以及主用户干扰约束的情况下,构建了认知基站波束成形向量和STAR-RIS系数联合优化问题来实现认知基站发射功率的最小化;然后通过块坐标下降(BCD)法将其转化为主动波束成形向量和STAR-RIS系数2个子问题进行变量解耦,并基于惩罚对偶分解(PDD)框架分别利用半正定松弛(SDR)和连续凸近似(SCA)算法交替优化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收敛性好,建立的系统方案可使认知基站具有更低的功率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无线电 同时透射与反射可重构智能表面 资源分配 波束成形 功率最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与TSP路径优化的城市中压配电网规划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敏 侯姗姗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9-42,共4页
城市中压配电网规划是一项大规模组合优化问题。针对目前城市中压配电网普遍采用的电缆单环网接线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一种新的规划方法。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收敛特性进行负荷分组,采用旅行商问题路径优化方法进行具体路径规划,获得... 城市中压配电网规划是一项大规模组合优化问题。针对目前城市中压配电网普遍采用的电缆单环网接线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一种新的规划方法。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收敛特性进行负荷分组,采用旅行商问题路径优化方法进行具体路径规划,获得闭环网络;在此基础上通过最小化功率损耗选择联络线。实际算例证明,所提方法优化了编码策略,提高了收敛速度,能够有效解决城市中压配电网规划问题,对实际的城市中压配电网规划更具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压配电网规划 电缆单环网 遗传算法 旅行商问题路径优 最小功率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多用户NOMA网络鲁棒资源分配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林 刘锡炎 +1 位作者 齐倩 陈前斌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59-3367,共9页
在不完美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和不完美串行干扰消除(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的场景下,研究了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辅助多用户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 在不完美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和不完美串行干扰消除(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的场景下,研究了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辅助多用户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网络的鲁棒资源分配问题.在考虑两类用户(信息用户和能量用户)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和信息用户SIC约束下,建立了基站发射功率最小化的优化问题.该问题是一个多变量耦合的非凸优化问题.为了求解该问题,本文使用松弛变量、线性近似、S-程序、符号定性法转化该问题的非凸约束.然后将优化问题分解为两个子问题,最后使用交替优化方法迭代求解两个子问题,直到发送功率收敛.仿真结果表明:该文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实现了资源的鲁棒分配,同时有效地降低基站发射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智能表面 非正交多址接入 不完美信道状态信息 不完美串行干扰消除 传输功率 功率最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IS辅助SWIPT-NOMA系统的性能
12
作者 杨莎 唐菁敏 +1 位作者 宋耀莲 虞贵财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2-789,共8页
为克服无线通信系统中信号经两次不同的多径传播形成的“双衰落”效应,解决终端设备的能量受限等问题,提出一种主动可重构智能表面(ARIS)辅助无线携能通信(SWIPT)非正交多址(NOMA)通信系统模型.考虑每个用户的服务质量限制、能量收集限... 为克服无线通信系统中信号经两次不同的多径传播形成的“双衰落”效应,解决终端设备的能量受限等问题,提出一种主动可重构智能表面(ARIS)辅助无线携能通信(SWIPT)非正交多址(NOMA)通信系统模型.考虑每个用户的服务质量限制、能量收集限制和ARIS幅度限制,建立联合优化ARIS相移矩阵、基站发射波束成形和用户侧功率分割比,以实现系统总功率的最小化.为解决此非凸且具有高度耦合变量的优化问题,利用块坐标下降法将其分解为3个子问题,用半正定松弛技术对子问题进行转换求解.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正交多址和被动可重构智能表面方案相比,ARIS辅助SWIPT-NOMA方案在降低系统总功率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可重构智能表面 无线携能通信 非正交多址接入 半正定松弛 功率最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移耦合的STAR-RIS辅助NOMA通信系统低功耗传输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付羿博 王鸿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2,共7页
同时透射和反射的可重构智能表面(Simultaneously Transmitting and Reflecting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TAR-RIS)是未来B5G/6G无线通信的创新技术,其与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技术结合可大... 同时透射和反射的可重构智能表面(Simultaneously Transmitting and Reflecting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TAR-RIS)是未来B5G/6G无线通信的创新技术,其与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技术结合可大幅提升通信系统的频谱与功率效率,成为当前无线通信研究的热点。目前关于STAR-RIS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透射相移和反射相移相互独立的场景,忽略了在电路实现过程中透射相移和反射相移之间的耦合效应。针对更加实际的相移耦合STAR-RIS辅助NOMA通信系统展开研究,建立了基站波束成形、相移与振幅系数的联合优化问题。通过使用连续凸逼近(Successive Convex Approximation,SCA)和半正定松弛(Semidefinite Relaxation,SDR)等技术工具,设计了高效的STAR-RIS单元间的交替优化算法,求解STAR-RIS辅助的NOMA下行传输功率最小化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算法的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反射RIS方法,且接近理想的独立相移STAR-RIS辅助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R-RIS 非正交多址接入 功率最小化 交替优 相移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模式下STAR-RIS辅助的多用户无线系统波束成形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刚 李铭泰 +2 位作者 潘澄 郭漪 付少忠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26,共11页
同时透射与反射可重构智能表面(simultaneously transmitting and reflecting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TAR-RIS)具有同时透射与反射的特性,能够将传统RIS(conventional RIS,CRIS)的通信能力从半空间扩展至全空间。针对STAR... 同时透射与反射可重构智能表面(simultaneously transmitting and reflecting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TAR-RIS)具有同时透射与反射的特性,能够将传统RIS(conventional RIS,CRIS)的通信能力从半空间扩展至全空间。针对STAR-RIS辅助下的多用户多输入单输出(multiple-input single-output,MISO)通信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切换(time switch,TS)模式的波束成形算法,以实现发射功率最小化。该算法首先通过最大比传输(maximum ratio transmission,MRT)得到基站初始发射波束,然后利用TS时隙正交性和信道增益最大化(channel gain maximum,CGM)将非凸优化问题解耦为恒模非凸问题和半正定规划(semi-definite programming,SDP)问题,最后利用流形优化与内点法联合求解。仿真结果表明,STAR-RIS相比CRIS可以有效降低发射功率;所提算法在相同信干噪比下,比主流算法具有更低的发射功率;TS模式在低信干噪比下相较于能量分裂(energy split,ES)模式具有更低的发射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透射与反射可重构智能表面 多用户 波束成形 最小发射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载波配对的多用户协作中继系统资源分配算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斌 李有明 +2 位作者 郭涛 雷鹏 刘小青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78,共6页
针对多用户协作中继系统中的功率最小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子载波配对及分配的资源分配算法。首先根据不同用户的目标速率要求及平均信道增益进行子载波数目的分配;然后以信道条件最佳为准则,提出了一种联合子载波配对及分配的多... 针对多用户协作中继系统中的功率最小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子载波配对及分配的资源分配算法。首先根据不同用户的目标速率要求及平均信道增益进行子载波数目的分配;然后以信道条件最佳为准则,提出了一种联合子载波配对及分配的多用户迭代算法,以实现对每个用户的中继链路和直传链路分别进行子载波配对及虚拟配对;最后利用注水算法对子载波进行功率分配,从而保证各用户以最小功率进行传输。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满足用户目标速率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有效的子载波配对及分配,从而最小化系统的发射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用户协作中继 功率最小化 联合子载波配对及分配 资源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联合双时隙的资源分配算法
16
作者 雷鹏 李有明 +2 位作者 李婷 周桂莉 付彩梅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82,共6页
针对功率最小化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双时隙的资源分配算法,利用相邻两个时隙信道状态整体一致而又具有差异的性质,根据第1时隙的信道状态,将信道状态好的用户的第2时隙的部分或全部速率提前分配,从而使信道增益大的子载波承载了较多的速... 针对功率最小化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双时隙的资源分配算法,利用相邻两个时隙信道状态整体一致而又具有差异的性质,根据第1时隙的信道状态,将信道状态好的用户的第2时隙的部分或全部速率提前分配,从而使信道增益大的子载波承载了较多的速率,最终降低了系统功率消耗。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双时隙资源分配算法既能保证用户双时隙内的目标速率,又能够有效降低系统的功率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双时隙 速率分配 子载波分配 功率分配 功率最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反射面辅助的上行NOMA系统低功耗传输方案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马昊淳 王鸿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0-35,共6页
智能反射面(IRS)和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技术都被视为后5G以及6G的潜在关键技术。文中针对IRS辅助的NOMA系统上行传输方案展开研究,在满足每个用户最小信干噪比(SINR)的约束下,通过发射功率与相位偏移联合优化使系统的总发射功率最小。... 智能反射面(IRS)和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技术都被视为后5G以及6G的潜在关键技术。文中针对IRS辅助的NOMA系统上行传输方案展开研究,在满足每个用户最小信干噪比(SINR)的约束下,通过发射功率与相位偏移联合优化使系统的总发射功率最小。为了求解用户处的功率控制和IRS处的相移联合优化问题,推导了用户所需发射功率与IRS相移变量之间的关系,将原优化问题转化为纯相移优化问题,并进一步转化为Max⁃Min问题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与已有方案相比,文中提出的发射功率与相移联合优化算法可以显著降低系统的总发射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IRS) NOMA 功率最小化 相位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力系统低碳效益的配电网分布式发电系统最优配置方法(英文) 被引量:15
18
作者 黑田健 马郡英树 +2 位作者 横山隆一 市村富保 松藤优一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0,共10页
由于分布式电源能够有效降低配电网中功率的损耗,分布式电源最优配置问题将会成为未来实现电力系统低碳化的关键技术之一。但由于该问题属于非线性离散最优化问题,一般的求解方法较难求得其最优解。提出一种基于枚举法的精确求解方法,... 由于分布式电源能够有效降低配电网中功率的损耗,分布式电源最优配置问题将会成为未来实现电力系统低碳化的关键技术之一。但由于该问题属于非线性离散最优化问题,一般的求解方法较难求得其最优解。提出一种基于枚举法的精确求解方法,通过约束条件大大减少了枚举的组合数,克服了枚举法易出现组合爆炸的缺点,成功解决了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最优配置的求解问题。首先,给出分布式电源最优配置问题的数学模型,建立了优化目标和约束函数;其次,以6节点实验系统为例,阐述了该方法的详细步骤,并通过仿真结果,从原理上证明了该方法能够有效运用于该问题的求解;然后,将该方法运用于含有126个节点的实际配电网系统模型,并对电网损耗下降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计算得到一个分布式电源最优配置问题的解,同时保证该解在网损降低率上的误差与精确解相比不超过10%,显示了该方法在工程实用中的快速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最优配置 功率损耗最小 精确 解法 枚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附加集中质量正交各向异性板振动控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伊晓华 张我华 潘有林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16-1621,共6页
从带有附加集中质量的正交各向异性板的力学简化模型出发,给出了系统的频响函数.在进一步对系统进行振动仿真实验的基础上,用最小化加速度和最小化振动功率传递2类不同的控制律,对这种结构给出了优化控制算法.在控制模拟仿真实验中,通... 从带有附加集中质量的正交各向异性板的力学简化模型出发,给出了系统的频响函数.在进一步对系统进行振动仿真实验的基础上,用最小化加速度和最小化振动功率传递2类不同的控制律,对这种结构给出了优化控制算法.在控制模拟仿真实验中,通过改变模型中控制力的位置、个数、考察点的位置、附加集中质量大小等因素,达到了系统仿真控制实验要求的目标.仿真结果表明,2种控制方法均能有效地抑制振动,对激振力及考察点都确定的工况,通过仿真控制试验得到了最佳控制力的位置及大小,为工程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肋连续板振动 附加集中质量 主动控制 加速度最小控制 功率传递最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附加集中质量加肋板随机振动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伊晓华 张我华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73,共7页
从带有附加集中质量加肋板的力学简化模型出发,推导给出了该模型的随机功率谱密度,并分析了系统随机振动响应的其他统计数字特征:均值、均方值、互相关函数和协功率谱密度。引入最小化加速度和最小化振动功率传递两类不同的控制方法对... 从带有附加集中质量加肋板的力学简化模型出发,推导给出了该模型的随机功率谱密度,并分析了系统随机振动响应的其他统计数字特征:均值、均方值、互相关函数和协功率谱密度。引入最小化加速度和最小化振动功率传递两类不同的控制方法对模型在随机信号输入的工况下做出了优化控制,并对控制前后的系统响应做了振动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控制方法均能有效地抑制系统的随机振动,对激振力和误差传感器都确定已知的工况,可以通过仿真试验得到随机激励情况下的控制作动器的位置及控制力大小,为工程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肋板振动 随机振动 附加集中质量 主动控制 加速度最小控制 功率传递最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