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线网络中的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钢 许尧 +1 位作者 周若飞 张嘉贺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9年第4期329-336,共8页
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Dower Domain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PD-NOMA)技术,作为未来无线通信系统中重要的多址接入技术之一,可满足系统高频谱效率、高连接密度及低时延等需求。相比正交多址接入技术(Orthogonal Multiple,OMA),... 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Dower Domain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PD-NOMA)技术,作为未来无线通信系统中重要的多址接入技术之一,可满足系统高频谱效率、高连接密度及低时延等需求。相比正交多址接入技术(Orthogonal Multiple,OMA),PD-NOMA利用用户间信道差异、功率域复用及串行干扰消除算法,实现多用户同时共享时、频、码资源。为推动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梳理了其基本原理,并从信息论角度验证了其相比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可获得更高的频谱效率。基于PD-NOMA的现存研究工作,分别归纳讨论了单天线PD-NOMA、多天线PD-NOMA、协作PD-NOMA、能效PD-NOMA、可见光通信中的PD-NOMA、认知PD-NOMA及PD-NOMA的性能优化等关键技术研究方向。针对上述方向,进一步剖析了其未来研究趋势,并分别从接收机设计、信令开销、物联网应用及标准化4个方面深入探讨PD-NOMA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难题。最后指出PD-NOMA的基本理论研究已接近成熟,但多技术融合仍需深入研究以加快该技术成果转化,从而充分发挥其在未来无线网络中的高频谱效率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 无线通信网络 物联网应用 频谱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工业物联网的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基站选址算法 被引量:5
2
作者 孙源 沈文建 +3 位作者 倪朋勃 毛敏 谢雅琪 徐朝农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9-214,共6页
针对工业物联网(IoT)中接入延迟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实时工业IoT的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PDNOMA)基站选址算法。该算法在PD-NOMA技术的基础上,以数据收集基站的位置为优化手段,通过最大限度地实现用户功率分复用来实现接入延迟的最小化... 针对工业物联网(IoT)中接入延迟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实时工业IoT的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PDNOMA)基站选址算法。该算法在PD-NOMA技术的基础上,以数据收集基站的位置为优化手段,通过最大限度地实现用户功率分复用来实现接入延迟的最小化。首先,证明对任意两用户若实现它们的并行传输,则合格的基站可解码区域必为圆,因此,所有的两用户组合可得到基站可解码区域的集合,且集合中区域间的每个最小相交区域必为凸区域,从而可知这些最小相交区域必定包含数据收集基站的最优位置。然后,对于每一个最小相交区域,以基站放置在该区域的网络生成图的最小链划分数作为接入延迟的度量标准。最后,通过最小链划分数的比较得出基站的最优位置。实验结果表明,解码阈值为2用户数为30时,所提算法的平均接入延迟降低为经典时分多路方式的36.7%,并且随着解码阈值的降低和信道衰减因子的增加,接入延迟可获得近似线性的降低。所提算法对海量超可靠低延迟通信从接入层角度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物联网 接入延迟 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 最小链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完美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网络的上行链路低功耗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任桂山 吴冕泽 +2 位作者 陈学梅 苏锋 李红艳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PD-NOMA)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无线网络频谱利用率,满足大规模节点接入及低时延等需求,但存在功耗大的缺点,在工业传感器网络中面临巨大挑战。对此,基于PD-NOMA的上行网络,接收机使用串行干扰抵消(SIC)迭代解码,在给... 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PD-NOMA)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无线网络频谱利用率,满足大规模节点接入及低时延等需求,但存在功耗大的缺点,在工业传感器网络中面临巨大挑战。对此,基于PD-NOMA的上行网络,接收机使用串行干扰抵消(SIC)迭代解码,在给定实时性需求下,通过用户调度和功率分配的联合优化,最小化网络的功耗。通过分析最优解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提出功率阈值向量,将其转换成一个二部图最大匹配问题,用KM算法求得最优。仿真结果表明,时延性需求、残差和阈值对系统功耗有着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多接入 串行干扰抵消 上行 调度 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重构智能超表面使能的协作无线携能同传-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安全传输方案 被引量:1
4
作者 季薇 刘子卿 +3 位作者 李飞 李汀 梁彦 宋云超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5-314,共10页
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IS)因能提供额外的无源波束增益被视为一项颇具前景的技术。考虑到未来大型物联网中不同用户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及信息传输的安全性,该文面向协作无线携能同传-非正交多址接入(SWIPT-NOMA)系统,提出一种RIS使能的安全... 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IS)因能提供额外的无源波束增益被视为一项颇具前景的技术。考虑到未来大型物联网中不同用户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及信息传输的安全性,该文面向协作无线携能同传-非正交多址接入(SWIPT-NOMA)系统,提出一种RIS使能的安全传输方案。通过合理部署RIS的位置,将其同时作用于直接传输阶段和协作传输阶段。在满足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弱用户信息速率需求、NOMA强用户能量收集需求和基站最小发射功率的条件下,通过联合优化基站的有源波束成形、RIS的相移矩阵、强用户的功率分割系数等来最大化强用户的保密速率。为解决所提的多变量耦合的非凸优化问题,该文基于交替迭代优化算法,对基站的有源波束成形、直接传输阶段的RIS无源波束相移矩阵、协作传输阶段的RIS有源波束相移矩阵以及强用户的功率分割系数等进行了多次交替迭代优化,直至算法收敛。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文算法的收敛性,且与其它基准方案相比,所提方案可进一步提高强用户的保密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智能超表面 无线携能同传 交多接入 安全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B5G双向全双工中继系统中功率控制的设计
5
作者 唐睿 朱通 +1 位作者 张睿智 何金璞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99,共8页
在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后五代(Beyond the Fifth Generation,B5G)双向全双工中继系统中,为协调同频干扰并提升频谱效率,首先提出一种基于连续凸逼近(Successive Convex Approximation,SCA)算法的功率控制机制,保证多项式时间内得到原... 在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后五代(Beyond the Fifth Generation,B5G)双向全双工中继系统中,为协调同频干扰并提升频谱效率,首先提出一种基于连续凸逼近(Successive Convex Approximation,SCA)算法的功率控制机制,保证多项式时间内得到原非凸问题的高效次优解。为满足B5G移动网络的低时延需求,进一步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的在线功率控制机制。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机制的有效性,发现相比于基于SCA算法的机制,基于DNN的机制能获得相近性能且大幅度降低在线运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5G移动网络 交多接入 全双工中继 功率控制 连续凸逼近 深度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谱感知和非正交多址的大规模免授权随机接入方案
6
作者 张晶 马林 +3 位作者 高宏旭 陆音 吴烁雨 朱洪波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1-163,共13页
针对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场景,提出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CR)频谱感知和非正交多址(NOMA)的大规模免授权随机接入方案。首先,提出CR-NOMA三步免授权随机接入协议,支持终端用户通过频谱感知获取上行信道状态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降低随机接入... 针对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场景,提出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CR)频谱感知和非正交多址(NOMA)的大规模免授权随机接入方案。首先,提出CR-NOMA三步免授权随机接入协议,支持终端用户通过频谱感知获取上行信道状态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降低随机接入冲突;然后,设计了基于频谱感知结果的接入信道和功率电平优选策略,建立了用户上行传输信号模型和基站接收信号模型;最后,提出了联合信道滤波、功率电平检测、前导和数据检测、冲突检测的多用户信号检测算法,对随机接入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相比现有方案,所提CR-NOMA方案在系统高负载时用户接入概率和过载率提升了近一倍,过载能力更强,鲁棒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免授权随机接入 频谱感知 交多 接入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噪声干扰下免调度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的联合多用户检测和信道估计方法
7
作者 李有明 陈江涛 +2 位作者 吴永宏 徐伯禺 蔡万源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130,共9页
针对免调度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脉冲噪声干扰背景,提出一种基于时序多重稀疏贝叶斯学习和最小二乘的联合多用户检测、信道估计和脉冲噪声估计方法。首先利用多根天线接收下用户零星通信和突发脉冲噪声的联合稀疏性,将... 针对免调度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脉冲噪声干扰背景,提出一种基于时序多重稀疏贝叶斯学习和最小二乘的联合多用户检测、信道估计和脉冲噪声估计方法。首先利用多根天线接收下用户零星通信和突发脉冲噪声的联合稀疏性,将多用户检测、信道估计和脉冲噪声估计问题建模成多测量向量的压缩感知问题,然后通过时序多重稀疏贝叶斯学习算法获取活跃用户和突发脉冲噪声的支撑集,最后使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出信道和脉冲噪声。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现有的方法,所提方法在多用户检测、信道估计和脉冲噪声估计性能上均具有显著的优势。这一结论也通过误符号率进一步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调度 交多接入 多用户检测 信道估计 脉冲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超表面辅助的非正交多址接入车联网通感一体传输与资源分配优化
8
作者 李美玲 朱芸灿 +1 位作者 申陈宁 李兴旺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3-1051,共9页
为应对6G密集城市环境下车联网(V2X)通信和传感路径受限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IS)辅助的通感一体化(ISAC)V2X系统框架。针对非视距(NLOS)下的车辆移动性,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算法,结合ISAC回波信号中的实时信... 为应对6G密集城市环境下车联网(V2X)通信和传感路径受限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IS)辅助的通感一体化(ISAC)V2X系统框架。针对非视距(NLOS)下的车辆移动性,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算法,结合ISAC回波信号中的实时信道状态信息(CSI),实现对移动车辆位置的跟踪与预测。该文提出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NOMA)的多车辆间功率分配优化方案,在保证感知精度的同时提升下行链路通信总速率,并引入Karush-Kuhn-Tucker(KKT)条件作为反馈机制,避免陷入局部最优。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系统在通信性能和感知性能方面优于传统的RIS辅助ISAC-V2X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 通信感知一体化 可重构智能超表面 扩展卡尔曼滤波 交多接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反射表面辅助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用户分组、波束赋形与相移的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雷维嘉 于顺洪 +1 位作者 雷宏江 唐宏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8-866,共9页
该文研究智能反射表面(IRS)辅助的多天线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网络中用户分组、发送波束赋形、相移等的联合优化问题。系统中1个分组分配1个波束并在组内进行连续干扰消除检测。该文提出一种不依赖于发送波束赋形和IRS相移的用户分组配... 该文研究智能反射表面(IRS)辅助的多天线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网络中用户分组、发送波束赋形、相移等的联合优化问题。系统中1个分组分配1个波束并在组内进行连续干扰消除检测。该文提出一种不依赖于发送波束赋形和IRS相移的用户分组配对策略,将用户分组与其他优化分离,显著降低了优化问题求解的难度和计算复杂度。进一步,联合优化基站发送波束赋形、功率分配和IRS相移矩阵,最小化基站的总发送功率。原始优化问题是一个多变量相互耦合的非凸优化问题,利用松弛变量、连续凸逼近、半定松弛、交替迭代优化等方法将原问题转化为凸问题并求解。仿真结果显示,相较于1个用户1个波束的方案,所提方案在基站天线数较少时性能更优,而在天线数较多时也与该对比方案非常接近,但所提方案的优化计算复杂度更低。而对比采用不同分组算法、随机IRS相移方案、最大比发射方案,以及无IRS的方案,所提方案的性能始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表面 交多接入 用户分组 波束赋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涅尔变换正交啁啾调制非正交多址光通信系统
10
作者 王莹 张峰 +1 位作者 彭侠 孟祥艳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3-1152,共10页
功率域非正交多址(power-domain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PD-NOMA)与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s,VLC)结合可有效提升频谱利用率。但在NOMA-VLC中,正交频分调制(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 功率域非正交多址(power-domain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PD-NOMA)与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s,VLC)结合可有效提升频谱利用率。但在NOMA-VLC中,正交频分调制(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易受室内多径效应影响,导致系统可靠性和通信效率下降。为此,提出了基于菲涅尔变换的啁啾调制技术,通过抑制多径效应提升数据传输可靠性。分析了可见光信道下PD-NOMA-VLC系统模型,设计了基于正交啁啾调制(orthogonal chirp division multiplexing,OCDM)的PD-NOMA-VLC系统,根据用户信道增益采用固定功率分配方法,在功率域实现NOMA多用户复用,利用离散菲涅尔变换完成OCDM调制,有效抑制多径效应。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经所提出方法调制后的PD-NOMA-VLC系统,满足前向纠错误码率阈值的同时,用户1和用户2的通信性能分别提高了3.3 dB和3.2 dB,两用户的平均性能提高了3.25 dB,有效抑制了多径效应。此外,在调制阶次分别为16、32、64、128和256时,系统误码率性能分别提升2.3 dB、2.4 dB、2.8 dB、6.1 dB和4.2 dB,在保证通信可靠性的同时,提高了通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啁啾调制 交多接入 多径效应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基站无线非正交多址接入的平滑视频流传输算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志强 徐朝农 朱东辉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3-322,共10页
视频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对于视频流畅播放提出了巨大挑战,从用户体验角度分析,视频播放中的卡顿时间可能是最重要指标之一。随着5G网络技术的发展,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技术被重点关注,NOMA技术具有叠加编码和连续干扰消除2个特点,根据... 视频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对于视频流畅播放提出了巨大挑战,从用户体验角度分析,视频播放中的卡顿时间可能是最重要指标之一。随着5G网络技术的发展,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技术被重点关注,NOMA技术具有叠加编码和连续干扰消除2个特点,根据这2个特点实现数据的并行传输。利用NOMA技术的并行传输能力来提高基站为用户提供视频的实时性。在用户需求视频名称和视频分辨率给定的情况下,通过联合基站-用户配对方式和基站功率分配来降低视频播放时的卡顿时间。通过对问题进行建模,并提出1个两步启发式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第1步为确定基站与用户的配对方式,第2步为分配基站的发射功率。实验结果表明,基于NOMA的传输调度方案与传统的传输调度方案相比,用户需求的平均卡顿时间有明显的下降,相对于在不采用NOMA机制时,在2-SIC接收机情况下,用户平均卡顿时间减少了55.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顿时间 交多接入 视频传输 叠加编码 功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双工主动窃听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智能超表面辅助物理层安全传输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阔永红 曹琳 +2 位作者 吕璐 贺冰涛 陈健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807,共10页
针对全双工被动窃听和主动干扰攻击下的多用户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系统,该文提出一种智能超表面(RIS)辅助的鲁棒波束赋形方案以实现物理层安全通信。考虑在仅已知窃听者统计信道状态信息的条件下,以系统传输中断概率和保密中断概率作... 针对全双工被动窃听和主动干扰攻击下的多用户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系统,该文提出一种智能超表面(RIS)辅助的鲁棒波束赋形方案以实现物理层安全通信。考虑在仅已知窃听者统计信道状态信息的条件下,以系统传输中断概率和保密中断概率作为约束,通过联合优化基站发射波束赋形、RIS相移矩阵、传输速率和冗余速率,来最大化系统的保密速率。为解决上述多变量耦合非凸优化问题,提出一种有效的交替优化算法得到联合优化问题的次优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可实现较高的保密速率,且通过增加RIS反射单元数,系统保密性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超表面 交多接入 物理层安全 波束赋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理想条件可重构智能超表面辅助无线携能通信-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通感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兴旺 王新莹 +3 位作者 田心记 王心水 秦攀科 陈慧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4-2442,共9页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效通信和可靠感知需求,该文提出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IS)辅助无线携能通信(SWIPT)-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系统,该系统同时实现目标感知和信息传输。考虑非完美连续干扰消除(SIC)和信道估计误差(CEE)两种非理想因素,分析...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效通信和可靠感知需求,该文提出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IS)辅助无线携能通信(SWIPT)-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系统,该系统同时实现目标感知和信息传输。考虑非完美连续干扰消除(SIC)和信道估计误差(CEE)两种非理想因素,分析了所提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以及雷达感知性能,分别推导出系统中断概率(OP)、遍历速率(ER)、检测概率(PoD)以及雷达估计信息速率(REIR)的解析表达式。分析结果表明:非完美SIC和CEE对系统的性能有负面影响;中断概率随基站发射功率的增大而减小,在高信噪比区域趋于定值;遍历速率及雷达估计信息速率随基站发射功率增大而增加,在高信噪比区域稳定于一个上限值;在不同的检测阈值下,检测概率随基站发射功率的增大而增大;联合雷达检测和通信覆盖概率(JRDCCP)分别随中断阈值和检测阈值的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一体化 可重构智能超表面 无线携能通信 交多接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正交多址接入下行链路用户匹配与功率优化算法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钊 戴晓琴 +1 位作者 陈柯宇 肖丽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04-1811,共8页
该文针对应用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技术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下行通信系统,在考虑误差传播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距离和空间相关度的用户匹配准则,并对基站的发射功率分配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提高系统可... 该文针对应用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技术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下行通信系统,在考虑误差传播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距离和空间相关度的用户匹配准则,并对基站的发射功率分配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提高系统可容纳用户数的同时保证好的系统的和速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多接入 相关度 用户匹配 功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AV协助下非正交多址接入使能的数据采集系统中能效优化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睿 岳士博 +2 位作者 张睿智 刘川 庞川林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9-1218,共10页
无人机(UAV)协助下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使能的数据采集系统,考虑了地空概率信道模型和服务质量约束,并联合优化UAV三维布局设计和传感器功率分配最大化所有传感器的总能效。针对原混合整数非凸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凸优化理论、深... 无人机(UAV)协助下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使能的数据采集系统,考虑了地空概率信道模型和服务质量约束,并联合优化UAV三维布局设计和传感器功率分配最大化所有传感器的总能效。针对原混合整数非凸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凸优化理论、深度学习理论和哈里斯鹰优化(HHO)算法的能效优化机制。在任意给定的UAV三维布局下,首先将功率分配子问题等价转化为凸优化问题;其次基于最优的功率分配方案,采用深度神经网络(DNN)构建从传感器位置到UAV三维布局的映射,并利用HHO算法离线训练最佳映射对应的模型参数。训练后的机制仅需执行少量代数运算并求解单个凸优化问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传感器数为12的情况下,相较于基于粒子群算法的遍历搜索机制,所提机制在仅损失约4.73%的总能效的情况下将运算时间降低了5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通信 交多接入 能效 资源分配 凸优化 深度学习 哈里斯鹰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复杂度加法网络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短报文多用户检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骥 李子龙 +3 位作者 肖健 李涣哲 谢文武 余超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09-2417,共9页
针对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系统中,接收机使用串行干扰删除算法译码时需要已知干扰用户的调制方式而产生额外的信令开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联合星座轨迹图和深度学习的NOMA短包传输干扰用户调制方式盲检测算法。考虑在通信设备部署神... 针对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系统中,接收机使用串行干扰删除算法译码时需要已知干扰用户的调制方式而产生额外的信令开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联合星座轨迹图和深度学习的NOMA短包传输干扰用户调制方式盲检测算法。考虑在通信设备部署神经网络时存在计算复杂度高和能量消耗大等不足,将原始卷积神经网络替换为深度加法网络,在调制检测准确率,计算延迟和能耗等方面进行了充分比较,使用时域过采样技术改善低信噪比下的识别率。最后分析并验证了功率分配,数据包长度对检测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多接入 调制检测 深度加法网络 过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正交多址系统中基于公平性改善的双层挤压迭代功率分配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华 梁彦霞 刘原华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15-1819,共5页
为了解决下行非正交多址系统中多用户通信的公平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公平性改善的双层挤压迭代功率分配方法。研究内容包括:首先,设计基于用户信道增益差的用户信道分裂过程,方便动态调整功率挤压时的挤压程度;其次,从强用户到弱用户进行... 为了解决下行非正交多址系统中多用户通信的公平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公平性改善的双层挤压迭代功率分配方法。研究内容包括:首先,设计基于用户信道增益差的用户信道分裂过程,方便动态调整功率挤压时的挤压程度;其次,从强用户到弱用户进行内层功率挤压迭代,根据信道分裂情况设置挤压因子与附加挤压因子,使信道分裂处的弱用户对强用户挤压程度更强;第三,对内层挤压功率进行外层迭代的再分配与再挤压,可保持总功率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功率分配的公平性。仿真结果表明:对比信道分裂下与信道未分裂下的公平性指数,其性能提升了25%;对比仅进行挤压因子与附加挤压因子调整,而未进行内外层迭代次数调整的情况,公平性指数性能提升了53.71%,同时,所提算法比注水算法达到的公平性指数明显改善,在公平性提升方面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多 公平性 功率挤压 双层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正交多址接入异构网络用户公平性问题研究
18
作者 安秀娟 王兆荣 张东坡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61-65,共5页
针对5G非正交多址接入异构网络主要以传输总速率最大化为优化目标带来的资源分配不平衡,导致部分信道最小速率过低,造成用户服务质量下降,从而带来用户之间不公平问题,文中基于非正交接入异构网络模型,综合考虑传输总速率和用户最小速率... 针对5G非正交多址接入异构网络主要以传输总速率最大化为优化目标带来的资源分配不平衡,导致部分信道最小速率过低,造成用户服务质量下降,从而带来用户之间不公平问题,文中基于非正交接入异构网络模型,综合考虑传输总速率和用户最小速率,提出将整体优化问题解耦,利用最佳信道配对选择和优化用户功率分配方法最大化最小用户速率,解决用户公平性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在较低的复杂度下,用户最小速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用户公平性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网络 交多接入 用户公平性 信道配对选择 功率分配 用户最小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网络切片联合用户关联和功率分配算法 被引量:10
19
作者 唐伦 马润琳 +1 位作者 杨恒 陈前斌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39-2046,共8页
为了满足网络切片多样化需求,实现无线虚拟资源的动态分配,该文提出在C-RAN架构中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联合用户关联和功率资源分配算法。首先,该算法考虑在不完美信道条件下,以切片和用户最小速率需求及时延QoS要求、系统中断概率、前... 为了满足网络切片多样化需求,实现无线虚拟资源的动态分配,该文提出在C-RAN架构中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联合用户关联和功率资源分配算法。首先,该算法考虑在不完美信道条件下,以切片和用户最小速率需求及时延QoS要求、系统中断概率、前传容量为约束,建立在C-RAN场景中最大化长时平均网络切片总吞吐量的联合用户关联和功率分配模型。其次,将概率混合优化问题转换为非概率优化问题,并利用Lyapunov优化理论设计一种基于当前时隙的联合用户调度和功率分配的算法。最后采用贪婪算法求得用户关联问题次优解;基于用户关联的策略,将功率分配的问题利用连续凸逼近方法将其转换为凸优化问题并采用拉格朗日对偶分解方法获得功率分配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满足各网络切片和用户需求的同时有效提升系统时间平均切片总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切片 资源分配 不完美信道状态信息 交多接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O系统中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功率分配算法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云 蔡丽娟 苏开荣 《计算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3-1023,共11页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服务已变成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近年来各类智能终端的大众化,使得接入无线通信的用户数和人们对通信服务的需求均呈爆炸式的增长.但现如今可用的频谱资源是有限的,且传统的正交多址接入系...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服务已变成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近年来各类智能终端的大众化,使得接入无线通信的用户数和人们对通信服务的需求均呈爆炸式的增长.但现如今可用的频谱资源是有限的,且传统的正交多址接入系统的用户接入数受限,很难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非正交多址接入允许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复用多个用户,极大程度地提高了系统的用户接入数和频谱效率.将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运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更进一步地提升系统各方面的性能.针对在MIMO-NOMA系统中现有的研究存在的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串行干扰消除残留的功率分配算法.首先,建立斯坦克尔伯格博弈模型,将基站设置为卖方,小区内各用户设置为买方.其次,使用拉格朗日函数求出在约束条件下用户购买的最优功率,此功率为关于单位价格的函数.最后,求解出基站为各用户设置的最优单位功率价格.在基站和用户双方博弈的过程中,基站动态地调整功率价格,尽量最大化自身收益.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与分数阶功率分配算法相比,吞吐量在系统总功率为24 dBm且串行干扰消除因子为0.001时有15.65%的提升,并且在吞吐量性能与文献[10]相近的基础上,降低了运算复杂度,减小了基站的功率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多接入 多输入多输出 斯坦克尔伯格博弈 功率分配 串行干扰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