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热特性分析与优化
1
作者 董晨晖 杨斌 +4 位作者 乔志军 温浩伟 乔乐帅 陆雨晗 阮殿波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9,共10页
为探究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结构设计对内部产热的影响,本文以超快充锂离子软包电池(正极为622型镍钴锰酸锂,负极为软/硬碳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电池单体的三维电化学-热耦合模型,揭示了不同极耳位置、长宽比大小对电池热特性的影响,... 为探究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结构设计对内部产热的影响,本文以超快充锂离子软包电池(正极为622型镍钴锰酸锂,负极为软/硬碳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电池单体的三维电化学-热耦合模型,揭示了不同极耳位置、长宽比大小对电池热特性的影响,并基于最优结构方案进行尺寸优化。结果表明:当正、负极片的长宽比大于2.62,极耳同侧分布时具有更低的热效应;在不同长宽比下,正、负极耳关于电芯域中心对称时电池温度的均匀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型锂离子电池 结构优化 电化学热耦合模型 产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组脉冲功率能力的估计
2
作者 朱聪 吕江毅 李兴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8-302,共5页
为估计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组的脉冲功率能力,首先基于多孔电极和浓溶液理论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模型,以便根据电池充放电电流和运行温度预测电池端电压的变化,并估计锂离子电池组当前状态下可接受的最大脉冲充放电功率。然后为验证... 为估计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组的脉冲功率能力,首先基于多孔电极和浓溶液理论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模型,以便根据电池充放电电流和运行温度预测电池端电压的变化,并估计锂离子电池组当前状态下可接受的最大脉冲充放电功率。然后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在Arbin台架上分别测量了3.6V/8A.h锂离子电池在不同等级电流下进行10s脉冲充放电时电池端电压的动态响应过程,和144V/8A.h锂离子电池组在不同SOC和温度下可接受的10s最大脉冲充放电功率。试验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脉冲充放电时间大于1s后,电池端电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电池组10s最大脉冲充放电功率估计值的相对误差不超过±3%。最后采用电化学模型分析了负极孔隙率对电池脉冲功率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型锂离子电池 多孔电极 动态响应 脉冲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况下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热特性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胡言庆 杨斌 +3 位作者 王宇作 杨军 刘登锋 阮殿波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8,共8页
本文针对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热失控问题,以21700圆柱型锂离子电池为实验对象,采用混合功率脉冲特性(HPPC)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温度、电流、荷电状态)内阻的变化趋势,并分别建立了基于温度、电流参数的Rint、... 本文针对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热失控问题,以21700圆柱型锂离子电池为实验对象,采用混合功率脉冲特性(HPPC)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温度、电流、荷电状态)内阻的变化趋势,并分别建立了基于温度、电流参数的Rint、Thevenin与双极化(DP)电路模型及电热耦合模型。借助Fluent仿真技术,进行了不同模型的验证,对比了不同放电倍率下模型仿真与实测温升的拟合精度。同时,实现了不同倍率下电池热行为的研究,为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温度预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PC 功率型锂离子电池 电路模型 电热耦合模型 内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用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针刺安全特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登锋 杨军 +2 位作者 胡言庆 杨斌 阮殿波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21,共8页
为揭示电动汽车用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针刺安全特性,针对18650、21700功率型锂离子电池,通过搭建电池针刺特性试验平台,借助基于电池内、外电路电子流向的经典内短路模型,探究了不同荷电状态(SOC)、针刺速度、刺针直径以及电池尺寸等关... 为揭示电动汽车用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针刺安全特性,针对18650、21700功率型锂离子电池,通过搭建电池针刺特性试验平台,借助基于电池内、外电路电子流向的经典内短路模型,探究了不同荷电状态(SOC)、针刺速度、刺针直径以及电池尺寸等关联影响因子对电池针刺安全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荷电状态越高、针刺速度越快、刺针直径和电池尺寸越大时,电池针刺热失控的发生风险越高;当18650、21700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分别在40%、20%范围内时,电池具有较好的针刺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型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针刺 安全容量 短路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电极力学特性研究
5
作者 温浩伟 陆雨晗 +5 位作者 董晨晖 乔乐帅 李文州 杨斌 乔志军 阮殿波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5,共8页
以功率型18650锂离子电池的电极为研究对象,借助拉伸测试方法,探究了不同应变率与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对电极力学行为的影响,并基于此建立了相应的电极力学本构模型。结果表明:电极均呈各向异性,且具有较强的应变率效应。正... 以功率型18650锂离子电池的电极为研究对象,借助拉伸测试方法,探究了不同应变率与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对电极力学行为的影响,并基于此建立了相应的电极力学本构模型。结果表明:电极均呈各向异性,且具有较强的应变率效应。正极的力学性能不会随SOC的变化而改变,软碳负极因在不同嵌锂深度下微观形变较小,未发生力学行为的变化,而石墨负极却因不同嵌锂深度下的膨胀而引起不同的力学现象。研究结果可为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结构设计和安全防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型锂离子电池 电极 力学性能 力学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