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业功夫电影与传统武术发展策略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春玲 孙彦 +1 位作者 李廷奎 孙长顺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3-54,共2页
本文就商业功夫电影对传统武术产生的影响,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进行分析,指出中国传统武术商业宣传所面临的危机,得出中国传统武术应该利用商业功夫电影的正面宣传作用结合自身优势发展自己。
关键词 传统武术 商业功夫电影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力审美:好莱坞功夫电影中的武术形象论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梁勤超 李源 闫民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52,共5页
中国武术厚重的文化内涵成就了好莱坞功夫电影对暴力审美的需要,是好莱坞功夫电影里中国武术出场的重要原因。好莱坞功夫电影塑造了中国武术"能打善打"的武术技击形象;"侠义交织"的武术精神形象;"武舞演绎&qu... 中国武术厚重的文化内涵成就了好莱坞功夫电影对暴力审美的需要,是好莱坞功夫电影里中国武术出场的重要原因。好莱坞功夫电影塑造了中国武术"能打善打"的武术技击形象;"侠义交织"的武术精神形象;"武舞演绎"的武术艺术形象。在文化全球化以及媒体话语博弈的时代背景中,好莱坞功夫电影中"武术形象"的塑造,体现了西方社会对中国武术的文化认同。解读好莱坞功夫电影对"武术形象"的塑造,透视并解构这种文化表意实践背后的话语权,对武术文化的国际化认同和传播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审美 好莱坞 功夫电影 武术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与审美:香港功夫电影的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5
3
作者 谭广鑫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33,共6页
以"香港功夫电影何以走向世界"为逻辑起点,从美学、人类学视角出发,探讨其在解决地区电影"民族性"和"世界性"问题时所具有的审美特质。研究认为,香港功夫电影具有历史审美和暴力审美特征:1历史审美是香... 以"香港功夫电影何以走向世界"为逻辑起点,从美学、人类学视角出发,探讨其在解决地区电影"民族性"和"世界性"问题时所具有的审美特质。研究认为,香港功夫电影具有历史审美和暴力审美特征:1历史审美是香港功夫电影独特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对阐释香港地区电影发展"民族性"至关重要;2暴力审美是功夫电影最为显著的特征。以武术技击所产生的暴力意象为基础,表现出两种审美倾向:一种是对暴力形式的追求,使得功夫电影愈发形式化、舞蹈化,为当今银幕上的武舞,暴力意象被弱化;一种是对暴力内容的追求,功夫电影披上道德、神性的外衣,暴力行为更加直白有力,暴力意象被凸显。在当前两岸三地合拍趋势下,以岭南地域文化(历史审美)为背景,以武术技击(暴力审美)为内容的功夫呈现范式,不仅有利于功夫电影的健康良性发展,也有利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美学 功夫电影 历史审美 暴力审美 香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国功夫电影”的内涵与叙事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佳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0,共5页
"民国功夫电影"作为一个新的命名,意味着学界对"民国电影"研究视域的深入和研究边界的细分。从概念内涵来看,"民国功夫电影"是指民国至新世纪以来所创作的以民国时期为特定时间段和背景、以民国时期的历... "民国功夫电影"作为一个新的命名,意味着学界对"民国电影"研究视域的深入和研究边界的细分。从概念内涵来看,"民国功夫电影"是指民国至新世纪以来所创作的以民国时期为特定时间段和背景、以民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为原型、以现代拳术为功夫类型所展开的叙事表达。从符号学角度分析发现,众多电影文本共同把"启蒙叙事"设定为叙事主题。在历时性发展当中,"民国功夫电影"则经历了"守护传统""向往现代"及"再中国化"的叙事策略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功夫电影 符号学 叙事特征 文化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甄”功夫与香港功夫电影的回归——简评电影《导火线》 被引量:1
5
作者 孔朝蓬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39-39,53,共2页
电影《导火线》2007年8月全球同步上映以来,取得了不俗的票房和好评。影片以简洁清晰的故事情节、真功夫的充分展示,丰富多变的镜头语言形成了强大的视听冲击力,并展现出硬朗暴烈的风格,同时强化了香港功夫电影的回归。
关键词 电影《导火线》 香港功夫电影 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功夫电影在北美地区的跨文化传播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夏曦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7-28,共2页
中国功夫电影在北美地区已家喻户晓,它在有效地宣传了中国功夫的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文化及价值观传播到了西方。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几个极具影响力的国际功夫电影巨星,巨星的出现又带动了中国整个电影业进军北美的步伐。中国功夫电影在北... 中国功夫电影在北美地区已家喻户晓,它在有效地宣传了中国功夫的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文化及价值观传播到了西方。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几个极具影响力的国际功夫电影巨星,巨星的出现又带动了中国整个电影业进军北美的步伐。中国功夫电影在北美地区的成功传播得益于其本身所包含着的鲜明的文化价值观和对东、西方文化融合点的把握,因此其未来发展之路仍然需要保持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夫电影 文化价值观 北美地区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功夫电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阐释与传达 被引量:4
7
作者 魏巍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52,共2页
充满了中国元素的功夫电影深入而清晰地阐释和传达了中华民族精神,将除暴安良的侠义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向往和平的仁爱精神和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融入精彩的剧情中,塑造出无数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以德修武、以武行侠,其堂... 充满了中国元素的功夫电影深入而清晰地阐释和传达了中华民族精神,将除暴安良的侠义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向往和平的仁爱精神和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融入精彩的剧情中,塑造出无数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以德修武、以武行侠,其堂堂的正气、高尚的人格,在使人们感受到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英雄主义的同时,带给人们一种满足、一种陶冶、一种启迪,在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功夫电影 中华民族精神 阐释 传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定位时期的成龙功夫电影出路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志凌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12,共2页
笔者认为,成龙功夫电影经过了以《醉拳》,《奇迹》,《尖峰时刻》、《新警察故事》四个划时代电影为代表作的里程碑时期。本文着重分析了成龙第四个里程碑时期,并试图指出成龙目前“多元定位时期”的功夫电影出路。笔者认为:成龙功夫电... 笔者认为,成龙功夫电影经过了以《醉拳》,《奇迹》,《尖峰时刻》、《新警察故事》四个划时代电影为代表作的里程碑时期。本文着重分析了成龙第四个里程碑时期,并试图指出成龙目前“多元定位时期”的功夫电影出路。笔者认为:成龙功夫电影已经开始转向以提携后辈为主题,成龙的角色也走过了辉煌时期,还有好几年的下坡路可走。成龙功夫形象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魂宝相互挖掘和组合,是成龙功夫电影的另一重生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龙功夫电影 后现代 文化相对主义 功夫符号化 文化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龙功夫电影的现象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志凌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2-23,共2页
为了营造独特的功夫哲学及成龙英雄形象的清高艺术性,成龙功夫电影在情节安排方面出现了一些“无”现象和“不”现象,显得独树一帜、自成奇葩。本文试图从电影现象学原理着手,分析成龙功夫电影中的“无”和“不”,发掘出此现象背后的女... 为了营造独特的功夫哲学及成龙英雄形象的清高艺术性,成龙功夫电影在情节安排方面出现了一些“无”现象和“不”现象,显得独树一帜、自成奇葩。本文试图从电影现象学原理着手,分析成龙功夫电影中的“无”和“不”,发掘出此现象背后的女性叙事结构的某种“刻意性”,并提升到“现象之美”层次,总结出成龙功夫电影独特的“性温和”气质和视角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龙功夫电影 女性叙事结构 现象之美 暴力美学 性温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化竞技表演与功夫电影人物形象塑造——以黄飞鸿系列电影“舞狮”情节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继强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52-56,共5页
在电影中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是中国电影的一大特色。纵观整个中国电影史,从中国电影繁荣发展的早期,创作者就是借助于电影中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和民俗化“景观”来赢得中国电影的国际声誉,从而成功实现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的... 在电影中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是中国电影的一大特色。纵观整个中国电影史,从中国电影繁荣发展的早期,创作者就是借助于电影中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和民俗化“景观”来赢得中国电影的国际声誉,从而成功实现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的目的。功夫电影极具张扬的民族力量和饱满的武术精神,带着文化传播的特殊使命,成为独树一帜的文化符号,见证着中国电影的民族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夫电影 人物形象塑造 系列电影 中国电影 民族性特征 民俗化 黄飞鸿 竞技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功夫类电影对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41-42,共2页
为更好地保护和开放中华传统武术,探究我国功夫电影和传统武术的关系,本文运用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法,探讨了中华传统武术的衰落与复兴,重点分析了我国功夫电影在传统武术复兴、保护开发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认为:武术电影彰显了武术... 为更好地保护和开放中华传统武术,探究我国功夫电影和传统武术的关系,本文运用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法,探讨了中华传统武术的衰落与复兴,重点分析了我国功夫电影在传统武术复兴、保护开发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认为:武术电影彰显了武术魅力,培育积聚武术人气;功夫电影凸显了武术技术精神魅力,传承宣扬武术思想;功夫电影丰富了武术的表现形式,拓展了武术发展空间;功夫电影拓展传统武术的表现和发展空间,对传统武术的保护和开发影响深远,意义非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夫电影 传统武术 保护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功夫人生”到“武学之道”:李小龙研究50年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洪 戴国斌 岳涛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50年来(1973-2023年)的李小龙研究进行历史回溯与梳理,研究指出:国内外李小龙研究主要聚焦于“人生史”“电影”“武术”三大领域,以“功夫人生”到“武学之道”为内在线性理路的渐变,整体呈现出多元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50年来(1973-2023年)的李小龙研究进行历史回溯与梳理,研究指出:国内外李小龙研究主要聚焦于“人生史”“电影”“武术”三大领域,以“功夫人生”到“武学之道”为内在线性理路的渐变,整体呈现出多元研究并立纷呈的局面。其中,以李小龙武术实践为主线的人生故事追溯和还原研究较为突出,凸显出叙事性、娱乐性和大众性。在李小龙电影研究上,则以“武术的电影”和“电影的武术”阐释李小龙与中国武术国际传播及中国文化形象生成之间的多重性与互动性。在武学研究上倾向于对李小龙“咏春拳”历史与“截拳道”生成逻辑的追溯,以及对其武学思想的解读释疑,表现出碎片化与小众化。展望未来,李小龙研究亟需纵深化与体系化。在立体多维地认识与挖掘李小龙功夫实践基础上,深度阐发李小龙武道哲学之核心要义,揭示中国武术文化制胜的技理逻辑,不仅是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武术文化的必要之举,更是“继往开来”、书写中国武术文化自信的时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小龙 人生史 截拳道 功夫电影 武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电影《功夫熊猫》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丽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1-62,共2页
众所周知,电影是反映不同时代的特定文化产物,它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传统主流文学和审美艺术。随着中国国际化的发展和电影行业的蒸蒸日上,当今很多影片中不仅加入了中西方文化的因素,而且在电影的内容表达蕴涵和角色画面的表现手法... 众所周知,电影是反映不同时代的特定文化产物,它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传统主流文学和审美艺术。随着中国国际化的发展和电影行业的蒸蒸日上,当今很多影片中不仅加入了中西方文化的因素,而且在电影的内容表达蕴涵和角色画面的表现手法上呈现多种多样的趋势,使得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被淋漓尽致地投射到电影的各个环节中。而究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根源,主要是与传统民俗、宗教、自然等相关联。本文在分析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的基础上,从电影《功夫熊猫》的内容出发,分析当今电影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以更好地结合影片分析这些差异的存在和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功夫熊猫》 中西方文化差异 内容 构成 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夫片70载:话语抵牾、暴力审美与反向重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静 漆尉琦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29,共4页
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电影创作在如今的大众文化话语场域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从创作、发行到放映、批评,它承载着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美学表达和权力诉求,完成对一个统一共同体多维度、多层次的反映与想像性建构。对于建国70年以来... 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电影创作在如今的大众文化话语场域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从创作、发行到放映、批评,它承载着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美学表达和权力诉求,完成对一个统一共同体多维度、多层次的反映与想像性建构。对于建国70年以来逐渐发展的华语电影来说,为取得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而寻找独特的话语与意象是讲述中国故事的关键,这也正是功夫电影在题材本身就寓意着的创作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夫电影 美学表达 暴力审美 审美意识形态 华语电影 电影创作 功夫 大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学者与他的中国电影研究——Leon Hunt访谈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嵩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4-7,共4页
笔者于2010年偶遇中文版的《功夫偶像:从李小龙到〈卧虎藏龙〉》,读罢感慨万千,此书是西方第一部从学术批评的立场系统化、理论化地阐述功夫电影的专著,西方评论界推荐此书为功夫电影研究者与爱好者的必备读物。①2012年农历龙年岁初,... 笔者于2010年偶遇中文版的《功夫偶像:从李小龙到〈卧虎藏龙〉》,读罢感慨万千,此书是西方第一部从学术批评的立场系统化、理论化地阐述功夫电影的专著,西方评论界推荐此书为功夫电影研究者与爱好者的必备读物。①2012年农历龙年岁初,受此书作者里昂·汉特先生的邀请,笔者访学布鲁内尔大学,与其就中国功夫电影研究兴趣的缘起、研究的切入点、研究方法论以及近期的研究热点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功夫电影 研究切入点 研究方法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武侠电影的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斌 《电影评介》 2014年第4期54-56,共3页
武侠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中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甚至在一些外国人眼里,“武侠片”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的代名词.早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初期,以1905年由京剧名家主演的中国电影开山之作《定军山》为代表,“武打”就成为了中国电影的重要元素.随着... 武侠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中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甚至在一些外国人眼里,“武侠片”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的代名词.早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初期,以1905年由京剧名家主演的中国电影开山之作《定军山》为代表,“武打”就成为了中国电影的重要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武侠电影更是创造了巨大的成就与辉煌,也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回顾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历程,其获得的巨大成就首先与国人传统的审美及自古以来的尚武精神有关,其次也离不开上世纪六十年代李小龙将中国功夫推向世界后,外国功夫迷们对中国功夫的好奇心的拉动.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传统技艺“武术”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侠电影 成龙 嘉禾 武侠片 功夫电影 李小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香港武侠电影的东方形态与美学风格:以嘉禾影业为中心 被引量:1
17
作者 钟倩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5-68,共4页
中国香港嘉禾娱乐事业有限公司在五十多年的发展中一直致力于电影类型的创新融合,在喜剧和武侠两种传统类型的基础上,加入复仇、争霸、探案、抵抗外辱等元素,整体上丰富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呈现样式。与武侠电影初期浓重的神怪色彩不同的是... 中国香港嘉禾娱乐事业有限公司在五十多年的发展中一直致力于电影类型的创新融合,在喜剧和武侠两种传统类型的基础上,加入复仇、争霸、探案、抵抗外辱等元素,整体上丰富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呈现样式。与武侠电影初期浓重的神怪色彩不同的是,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嘉禾影业制作并发行的武侠电影主要是以功夫技击为主要表现形态的人物传记和谐趣喜剧,其中功夫电影李小龙系列、省港旗兵系列、警匪系列、新黄飞鸿系列影片,不但开辟出依靠真功实打取胜的市场新路,为武侠电影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市场,还在全球范围掀起了中国动作电影的观影热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侠电影 功夫电影 电影类型 动作电影 人物传记 黄飞鸿 李小龙 中国香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搭,在漫不经心间出奇制胜——以《杀死比尔》为例浅析“混搭风格”的电影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娜 《电影评介》 2012年第23期16-16,18,共2页
混搭原本是一个时尚界专用名词,指将不同风格,不同材质,甚至不同身价的东西按照个人喜好拼凑在一起,从而混合搭配出完全个人化的风格。当混搭与电影艺术结合就变幻出混搭风格的电影。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杀死比尔》就是混搭风格... 混搭原本是一个时尚界专用名词,指将不同风格,不同材质,甚至不同身价的东西按照个人喜好拼凑在一起,从而混合搭配出完全个人化的风格。当混搭与电影艺术结合就变幻出混搭风格的电影。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杀死比尔》就是混搭风格极其浓郁的作品,影片中各元素的混合搭配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出奇制胜,让电影呈现出耀眼的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搭 风格 日本武士电影 香港功夫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导火线》看中国电影“大片化”的方向
19
作者 闫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25-25,共1页
近几年香港的功夫电影大有'梅开二度'之势,《导火线》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国商业电影'大片化'的一个方向。
关键词 《导火线》 商业电影 功夫电影 大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淡的爱情 膨胀的野心——对电影《投名状》分析
20
作者 赵国伟 王汝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8-58,共1页
透过《投名状》成功的票房,深深感触到:陈可辛又一次成功了。影片用姜午阳(金城武饰演)的旁白进行叙事,用大量的细节刻画了庞青云这一丰满的形象,表现了其复杂的人物性格和生命历程。参照《刺马》以及香港武侠功夫电影的变化,透过《投... 透过《投名状》成功的票房,深深感触到:陈可辛又一次成功了。影片用姜午阳(金城武饰演)的旁白进行叙事,用大量的细节刻画了庞青云这一丰满的形象,表现了其复杂的人物性格和生命历程。参照《刺马》以及香港武侠功夫电影的变化,透过《投名状》背后的书写话语,证明这部香港电影背后所反映的话语变化和香港电影机制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青云 话语口径 香港武侠功夫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