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功夫之王》看美国霸权文化传播 被引量:3
1
作者 彭端英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18-119,共2页
《功夫之王》是一部用中国文化包装的好莱坞电影,尽管处处体现了中国文化元素,但实质传播的依然是美国文化.文章从政治、宗教、哲学思维三个方面对影片进行了解构分析,深刻揭示了影片背后传播的是美国一贯标榜的自由和自认为优越的民主... 《功夫之王》是一部用中国文化包装的好莱坞电影,尽管处处体现了中国文化元素,但实质传播的依然是美国文化.文章从政治、宗教、哲学思维三个方面对影片进行了解构分析,深刻揭示了影片背后传播的是美国一贯标榜的自由和自认为优越的民主思维及其哲学观,体现了美式文化采取"借壳"传播方式利用电影这一大众娱乐模式进行全球文化扩张的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夫之王 霸权文化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功夫之王》看民族符号的“国际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周著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42-42,51,共2页
中国题材电影出现在世界银幕的同时,也不断从西方以它化的性格出现在我们的视线当中。一方面它以大量民族符号来博得华人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又在其间"暗藏"它域价值观、世界观,以期在潜移默化中"同化"我们的思维,... 中国题材电影出现在世界银幕的同时,也不断从西方以它化的性格出现在我们的视线当中。一方面它以大量民族符号来博得华人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又在其间"暗藏"它域价值观、世界观,以期在潜移默化中"同化"我们的思维,而我们的期待是民族符号通过本土电影人从自己的家园走向世界,以避免民族符号国际化进程中的"走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夫之王 民族符号 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陌生化理论视域中的《功夫之王》解读
3
作者 彭端英 李红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02-103,共2页
影片《功夫之王》是一部中国文化包装的好莱坞电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功夫、侠义精神、民族神话等传统文化元素,在西方文化视野的改编之下,创造了新的视听感受。该片通过情境的陌生化,将多部中国武侠电影的功夫元素糅合,宗教伦理的陌生化... 影片《功夫之王》是一部中国文化包装的好莱坞电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功夫、侠义精神、民族神话等传统文化元素,在西方文化视野的改编之下,创造了新的视听感受。该片通过情境的陌生化,将多部中国武侠电影的功夫元素糅合,宗教伦理的陌生化,隐秘传播西方宗教,文化符号的陌生化,蕴涵陌生的所指意象。本文力图从情境、宗教伦理和文化符号三个方面挖掘影片中暗含的陌生化手法,以便更好地体会影片彰显的陌生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夫之王 陌生化 情境 宗教伦理 文化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功夫之王》看商业影片创作的模式化
4
作者 邢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44-44,共1页
《功夫之王》在北美公映时,一举赢得了760万美元的首日票房,成为北美单日票房冠军;在中国内地上映,票房成绩也不俗,这证明了它的商业影片创作模式的成功。该片《功夫之王》创作的模式化和商业化,是彻底的"好莱坞"式的模态,呈... 《功夫之王》在北美公映时,一举赢得了760万美元的首日票房,成为北美单日票房冠军;在中国内地上映,票房成绩也不俗,这证明了它的商业影片创作模式的成功。该片《功夫之王》创作的模式化和商业化,是彻底的"好莱坞"式的模态,呈现出异在的荒诞性、游戏的拼贴性、感官的刺激性、平面式的类象。这为中国商业电影的创作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夫之王 商业影片 模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音乐结合的典范——论影片《功夫之王》中音乐的独特运用
5
作者 金育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16-116,共1页
精彩的电影需要优秀音乐的配合,音乐在整部电影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影响着人们的视听效果。《功夫之王》的音乐设计,超越国界、超越种族,现代科技的发展反而为中西音乐的完美结合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技术手段与融合平台。从影片某些精彩片... 精彩的电影需要优秀音乐的配合,音乐在整部电影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影响着人们的视听效果。《功夫之王》的音乐设计,超越国界、超越种族,现代科技的发展反而为中西音乐的完美结合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技术手段与融合平台。从影片某些精彩片段中音乐的运用中,我们就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中西两种音乐的融合与抒情。这些应该是《功夫之王》给我们的最大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夫之王 音乐 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对白角度浅谈《功夫之王》 被引量:1
6
作者 常苗苗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34-34,共1页
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不仅需要宏大的场面、唯美的场景、高超的拍摄技巧等,它也需要有打动人、吸引人并且发人深省的经典对白。
关键词 功夫之王 对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题材电影的异语创作与无本回译--以《功夫熊猫3》和真人版《花木兰》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岳坛 李俊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69-72,共4页
中国题材电影的创作,大部分都是中国人自己创作的,语言一般也为汉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用外语以中国的素材为内容进行创作,创作者一般也为外国人。后者可以称作中国题材电影的异语创作,其实这一现象早已有之。比如,从1923年开始,好莱坞... 中国题材电影的创作,大部分都是中国人自己创作的,语言一般也为汉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用外语以中国的素材为内容进行创作,创作者一般也为外国人。后者可以称作中国题材电影的异语创作,其实这一现象早已有之。比如,从1923年开始,好莱坞先后拍摄了14部妖魔化中国人形象的“傅满洲”系列电影,1937年,好莱坞拍摄了《大地》,塑造了勤劳、坚韧的中国农民形象。近些年来,《末代皇帝》《花木兰》《功夫之王》《功夫熊猫》等中国题材故事陆续被外国创作团队搬上银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形象 《花木兰》 系列电影 《末代皇帝》 功夫之王 《大地》 功夫熊猫》 农民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解读 被引量:14
8
作者 程春松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34-35,共2页
电影海报通过文字、图像等多种模态来表达意义,具有多模态性。《功夫之王》的电影海报具有代表性。从语言学角度来解读电影海报中的多模态话语,能理解电影海报中的多模态话语是如何构建的,能够研究发现电影海报中的文字、图像等模态都... 电影海报通过文字、图像等多种模态来表达意义,具有多模态性。《功夫之王》的电影海报具有代表性。从语言学角度来解读电影海报中的多模态话语,能理解电影海报中的多模态话语是如何构建的,能够研究发现电影海报中的文字、图像等模态都能表达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而且它们相互作用生成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海报 多模态性 功夫之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