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修正力磁模型的混凝土结构压磁疲劳模拟
1
作者 金伟良 刘振东 张军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为了通过混凝土梁内钢筋在力磁效应下的磁信号来定量分析混凝土梁的疲劳状态,整合几种力磁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提出了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弹塑性阶段的力磁本构模型,并通过ANSYS定量模拟分析了混凝土梁在弹性和弹塑性阶段的磁化特征;... 为了通过混凝土梁内钢筋在力磁效应下的磁信号来定量分析混凝土梁的疲劳状态,整合几种力磁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提出了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弹塑性阶段的力磁本构模型,并通过ANSYS定量模拟分析了混凝土梁在弹性和弹塑性阶段的磁化特征;对混凝土结构在拟动力和疲劳加载过程中的力磁效应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得到了测点处磁感应强度的时变曲线,并与试验和隐式微分模型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修正后的力磁模型在弹性阶段的应用能够准确反映试验观察到的3个阶段变化规律,即梁开裂前的平直段、开裂后的迅速磁化段和加载后期的磁化饱和段;该模型的磁场模拟结果还能反映箍筋、纵筋的相对位置和梁的受载情况;在疲劳阶段,模拟结果与试验观察的规律一致,精度较高,并与试验结果在同一数量级;该修正力磁模型不仅具有应力与磁学属性的直观映射关系,而且相较于隐式微分模型更易于应用,可作为力磁效应的定量化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疲劳损伤 金属记忆 弹塑性力磁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梁疲劳致力磁效应及数值模拟方法
2
作者 金伟良 刘振东 张军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09,共9页
根据铁磁材料的力磁效应机制,分析了四种典型力磁模型的特点。通过对比受弯混凝土梁在静力加载阶段的力磁效应数值模拟结果,发现使用表征宏观磁学属性的应力-矫顽力关系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基于高应力阶段磁效应衰减机理,建立了混凝土梁... 根据铁磁材料的力磁效应机制,分析了四种典型力磁模型的特点。通过对比受弯混凝土梁在静力加载阶段的力磁效应数值模拟结果,发现使用表征宏观磁学属性的应力-矫顽力关系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基于高应力阶段磁效应衰减机理,建立了混凝土梁疲劳阶段的力磁模型,并进行了受弯混凝土梁疲劳致力磁效应的数值模拟,探究特征磁信号与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修正后的力磁模型在静力加载阶段呈三阶段变化规律,与试验结果一致,且模拟误差在8%左右;疲劳阶段模拟力磁的时变曲线与试验结果变化规律相一致,误差在15%以内;建立了混凝土梁疲劳寿命与特征磁信号的映射关系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可以作为受弯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梁 疲劳损伤 效应 力磁模型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式采煤机钻具力磁耦合模型研究
3
作者 王君 李倩钰 +2 位作者 童敏明 张丹 杜长龙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47,共4页
根据采煤机钻具的受力特点,研究了钻具力磁之间的特征关系,建立了钻具力磁耦合模型。通过分析该模型可获取应力和漏磁场之间的特定耦合关系,从而可根据磁场分布间接获得钻具的应力信息,达到实时监测、安全生产的目的。仿真与测试结果验... 根据采煤机钻具的受力特点,研究了钻具力磁之间的特征关系,建立了钻具力磁耦合模型。通过分析该模型可获取应力和漏磁场之间的特定耦合关系,从而可根据磁场分布间接获得钻具的应力信息,达到实时监测、安全生产的目的。仿真与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钻具 测应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滞后磁化参数变化的扭矩检测模型研究
4
作者 文西芹 宁晓明 +1 位作者 张永忠 刘成文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16,19,共4页
通过对在扭矩和磁场作用情况下,铁磁性钢轴中滞后参数的变化,构造了一磁-力滞后模型。借助于此模型,可以确定与扭应力有关的矫顽磁场、剩磁以及相对磁导率等磁性参数的变化。得出了检测扭矩的最好磁参数是在饱和或接近于饱和时的Hc结论。
关键词 -模型 扭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理对煤体破坏中磁信号特征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成武 付帅 +2 位作者 王菲茵 李光耀 解北京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225-2232,共8页
为进一步完善煤矿动力灾害磁信号监测预警技术的相关机理,根据弹性力学、损伤力学、统计学等学科建立了煤体静载破坏中磁信号的力-磁耦合模型,结合RFPA2D软件,研究了层理性质、数量对试样破坏特征及磁信号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 为进一步完善煤矿动力灾害磁信号监测预警技术的相关机理,根据弹性力学、损伤力学、统计学等学科建立了煤体静载破坏中磁信号的力-磁耦合模型,结合RFPA2D软件,研究了层理性质、数量对试样破坏特征及磁信号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含层理试样以单斜面剪切破坏为主,含垂直层理试样以顺层理滑移剪切-拉伸破坏为主,含水平层理试样先产生局部拉伸破坏,随后裂纹出现发散状扩展;(2)整个加载过程中累积磁脉冲数及磁能可划分为4个阶段,其变化过程呈"零值段—缓慢增加段—跳跃增加段—平稳变化段"的趋势;(3)含垂直层理试样累积磁脉冲数及累积磁能远低于含水平层理试样,且两类试样累积磁能的差值幅度远高于累积磁脉冲数;(4)含水平层理试样,层理数量与其累积磁能及脉冲数呈现出很好的正线性相关关系,且累积磁能增幅远高于累积磁脉冲;对于含垂直层理试样,层理数量与累积磁能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而与累积磁脉冲数之间不存在明显关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理 信号 -耦合模型 累积脉冲 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双稳态压电振动俘能系统的理论建模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旭辉 赖正鹏 +3 位作者 吴中华 谭厚志 左萌 樊红卫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7-96,共10页
针对线性压电俘能系统的共振频带窄、俘能方向单一、发电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双稳态磁力耦合多悬臂梁俘能结构。利用广义Hamilton变分原理建立了系统分布式力-电-磁耦合模型,结合数值计算和实验验证方法揭示了磁铁间距、外界振动激... 针对线性压电俘能系统的共振频带窄、俘能方向单一、发电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双稳态磁力耦合多悬臂梁俘能结构。利用广义Hamilton变分原理建立了系统分布式力-电-磁耦合模型,结合数值计算和实验验证方法揭示了磁铁间距、外界振动激励条件对压电俘能系统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合适的磁距和外界振动激励条件下,系统的输出电压可达18V,是线性压电振动俘能系统的3.5倍,有效工作频带是线性压电振动俘能系统的3.1倍,说明双稳态压电振动俘能系统具有明显拓宽有效工作频带和提升发电效率的能力,为压电俘能系统工程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俘能器 振动能量采集器 双稳态 多悬臂梁 -电-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al design of FRMSM to decrease detent force
7
作者 JANG Ki-Bong PYO Se-Ho +1 位作者 AN Ho-Jin KIM Gyu-Tak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458-464,共7页
An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the flux-reversal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FRLSM) with the optimal number of attachment permanent magnets (PMs) was presented. The optimal model of 2 000 N was designed to reduce the deten... An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the flux-reversal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FRLSM) with the optimal number of attachment permanent magnets (PMs) was presented. The optimal model of 2 000 N was designed to reduce the detent force by redesigning the air-gap structure and skewing. The design parameters,mover PMs and stator core,were selected for optimal design by DOE. The thrust and the detent force of the designed optimal models were compared b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As a result,the thrust of the optimal model is slightly decreased by 1.97% compared with the basic model,and the detent force of the optimal model is greatly decreased by 88.47% compared with the basic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x-reversal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detent force THRUST design of experiment skew and overha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rotor shape for constant torque improvement and radial magnetic force minimization
8
作者 CHO Gyu-won WOO Seok-hyun +3 位作者 JI Seung-hun PARK Kyoung-won JANG Ki-bong KIM Gyu-tak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2期357-364,共8页
The design of notch and barrier was optimiz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ant torque while minimizing the cogging torque that occurs as a result of teeth and slot structure. The barrier was install... The design of notch and barrier was optimiz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ant torque while minimizing the cogging torque that occurs as a result of teeth and slot structure. The barrier was installed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cogging torque and torque ripple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with a reduced barrier width toward the center of magnetic pole. The position and width of notch, which can offset cogging torque, can be calculated with energy distribution of air-gap using Fourier series. The optimized model demonstrates a 60% decrease in the cogging torque, a 75.3% decrease in the torque ripple and a 3% increase in the operating torque when compared with the basic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BARRIER NOTCH radial magnetic force cogging torq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