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力路径对饱和软黏土割线模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谷川 王军 +1 位作者 张婷婷 蔡袁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394-3402,共9页
在基坑、隧道开挖等过程中,不同部位的土体会经历不同的应力路径,在不同的应力路径下,土体可能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静力学特性。同时,在工程实际中,土体的工作应变经常处于小应变范围,而在小应变情况下,土体的静力特性表现出更强的非线性... 在基坑、隧道开挖等过程中,不同部位的土体会经历不同的应力路径,在不同的应力路径下,土体可能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静力学特性。同时,在工程实际中,土体的工作应变经常处于小应变范围,而在小应变情况下,土体的静力特性表现出更强的非线性和应力路径依赖性。基于广泛分布于东部地区,并且表现出诸多不良工程特性的软黏土,进行一系列不排水和排水条件下的应力路径静力试验,以研究应力路径对饱和软黏土静力特性,尤其是小应变情况下割线模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管在不排水还是在排水条件下,应力路径都对饱和软黏土的静强度产生巨大的影响,表现为围压增加的加载应力路径增大了静强度,而围压减小的卸载应力路径降低了静强度。同时,应力路径对割线弹性模量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围压增加的加载应力路径降低了割线模量,而围压减小的卸载应力路径增大了割线模量。应力路径对割线模量的影响在小应变时表现的更加明显,而这种影响主要原因是应力路径方向改变造成的土体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黏土 应力-应变关系 应力路径 割线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非线性沉降计算的原状土割线模量法 被引量:32
2
作者 杨光华 王鹏华 乔有梁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52,共4页
地基的沉降计算如何较准确而又简便是工程实践中一直未很好解决的问题。为较好解决地基沉降计算这一重要难题,提出一种原状土割线模量法,就是利用原状土的压板试验曲线,假定压板试验曲线符合双曲线方程,利用Bussinesq解,建立不同荷载水... 地基的沉降计算如何较准确而又简便是工程实践中一直未很好解决的问题。为较好解决地基沉降计算这一重要难题,提出一种原状土割线模量法,就是利用原状土的压板试验曲线,假定压板试验曲线符合双曲线方程,利用Bussinesq解,建立不同荷载水平下土体的等效割线模量。对于实际基础,则根据土体不同深度的应力水平,从压板试验曲线确定原状土的割线模量,然后用于分层总和法进行地基非线性沉降计算,通过试验曲线的验证和实际工程的应用,证明该方法效果较好,可较准确计算地基的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土 割线模量 分层总和法 非线性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割线模量法在沉降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探讨 被引量:15
3
作者 丁洲祥 龚晓南 +1 位作者 李又云 刘保健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3-316,共4页
割线模量法是近几年获得青睐的计算地基沉降的新方法。分析了割线模量法与e—p 曲线法在沉降计算中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定义应变的参考构形跟自重应力状态不同,以及压缩应变与压力呈双曲线关系的假定两个因素。提出一修正系数用以... 割线模量法是近几年获得青睐的计算地基沉降的新方法。分析了割线模量法与e—p 曲线法在沉降计算中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定义应变的参考构形跟自重应力状态不同,以及压缩应变与压力呈双曲线关系的假定两个因素。提出一修正系数用以改进割线模量法的计算结果。针对8 个试验土样,得到修正系数随埋深逐渐减小的变化规律。结合某工程,探讨了e—p 曲线法、割线模量法和改进法的沉降计算值的差别及原因。对于符合双曲线模型的地基土体,改进的割线模量法不仅便于电算,还能提高计算精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线模量 地基沉降 压缩试验 地基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混凝土电导率-应变与割线模量-应变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吴献 秦桂娟 刘之洋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6年第2期248-251,共4页
目的研究石墨混凝土破坏全过程的力学及电学性能,将这种功能材料用于混凝土结构(如建筑、桥梁、大坝等)的无损自诊断检测预警、车辆质量及速度的测量、电磁屏蔽、采暖、融雪化冰等领域.方法使用刚性试验机,做了石墨混凝土棱柱体试件单... 目的研究石墨混凝土破坏全过程的力学及电学性能,将这种功能材料用于混凝土结构(如建筑、桥梁、大坝等)的无损自诊断检测预警、车辆质量及速度的测量、电磁屏蔽、采暖、融雪化冰等领域.方法使用刚性试验机,做了石墨混凝土棱柱体试件单轴压缩全过程试验.结果无论在单次还是反复荷载的作用下,混凝土割线模量-应变关系与电导率-应变关系的走势均保持一致.再从导电机理和比拟法两方面进行探讨,找出两种曲线走势相一致的原因,并论证得到.结论即便在出现损伤甚至破裂的情况下导电混凝土电-力仍可相互比拟(可作全过程比拟).并且认为电导率这个本征量与割线模量一样,能够很好地揭示混凝土材料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率 割线模量 应变 石墨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修正割线模量法分析地基的非线性沉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仁平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57-62,共6页
提出了一种考虑时间因素的地基非线性沉降计算新方法,即修正割线模量法.该方法的计算原理是利用反馈修正技术依据地基载荷试验曲线反求各级荷载下地基土不同附加应力水平区段的修正割线模量,附加应力计算采用Boussinesq弹性理论解,采用... 提出了一种考虑时间因素的地基非线性沉降计算新方法,即修正割线模量法.该方法的计算原理是利用反馈修正技术依据地基载荷试验曲线反求各级荷载下地基土不同附加应力水平区段的修正割线模量,附加应力计算采用Boussinesq弹性理论解,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采用修正割线模量法对Briaud和Gibbens(1993)所做的一系列砂土地基中的基础加载试验成果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基础加载试验曲线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得不同尺寸基础的荷载与相对沉降的归一化曲线,该曲线与计算曲线相吻合;采用修正割线模量法计算得到的不同尺寸基础对应于沉降25mm及150mm的荷载Q25及Q150与实测结果的误差在10%以内,根据南侧及北侧3m基础30min加载试验确定的蠕变指数m分别为0.036和0.030,计算得到2014年(20年后)2个3m基础所发生的总沉降分别为39.6mm和36.7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 非线性沉降 修正割线模量 归一化曲线 蠕变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割线模量法的压实Q_2黄土加载变形本构模型
6
作者 李旭东 黄雪峰 +1 位作者 段志刚 汪正金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86-91,共6页
为预估沟谷型黄土高填方的总沉降量并指导现场施工,对压实黄土的加载变形本构模型进行研究。在侧限条件下,利用自建Gunary EXT模型拟合不同初始压实度和初始含水率条件下压实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割线模量法建立压实黄土... 为预估沟谷型黄土高填方的总沉降量并指导现场施工,对压实黄土的加载变形本构模型进行研究。在侧限条件下,利用自建Gunary EXT模型拟合不同初始压实度和初始含水率条件下压实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割线模量法建立压实黄土的加载变形本构模型;在仅考虑竖向变形的理想条件下,利用该模型预估沟谷型黄土高填方的总沉降量。研究结果表明:Gunary EXT模型可较好地拟合不同初始条件下压实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加载变形本构模型预估沟谷型黄土高填方的总沉降量的方法可行,该方法的预估结果可用于指导现场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填方 压实黄土 割线模量 GunaryEXT模型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状黄土割线模量变化规律试验研究
7
作者 吉中亮 蒋仓兰 党进谦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79-82,共4页
土体的变形与强度一直是岩土力学领域的两大主题,土体破坏的宏观表现就是变形。因此,在外荷载等因素作用下,土体的变形特点与过程也可以从宏观上反映土体强度变化的本质。基于对陕西杨凌原状Q3黄土进行不同剪切速率下的三轴固结不排水... 土体的变形与强度一直是岩土力学领域的两大主题,土体破坏的宏观表现就是变形。因此,在外荷载等因素作用下,土体的变形特点与过程也可以从宏观上反映土体强度变化的本质。基于对陕西杨凌原状Q3黄土进行不同剪切速率下的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研究,发现其割线模量随应变的增大而呈幂函数减小。在临界剪切速率的前后,割线模量随应变的增大而减小的幅度变小。在同一初始含水率下,围压越大,弹性模量值也越大;初始含水率越大,不同围压下的割线模量随轴向应变的变化曲线越稀疏。高含水率下的曲线变化趋势比低含水率下的曲线变化趋势要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 割线模量 初始含水率 剪切速率 原状黄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割线模量法在地基沉降计算中的改进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晓彬 《湖南交通科技》 2015年第4期46-49,52,共5页
土体压缩变形模型是地基沉降分层总和法分析的关键内容之一。基于土体压缩变形机理分析,引入土体压缩应力-应变的双曲线模型,探讨传统割线模量法与经典的分层总和法的关系,提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从而明确模型参数与常规试验参数的关... 土体压缩变形模型是地基沉降分层总和法分析的关键内容之一。基于土体压缩变形机理分析,引入土体压缩应力-应变的双曲线模型,探讨传统割线模量法与经典的分层总和法的关系,提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从而明确模型参数与常规试验参数的关系,然后深入探讨模型与传统变形计算方法的关系,引入一个修正系数用于改进传统割线模量法模型,从而建立一个模型参数物理意义明确,易于实现电算化,且减小计算误差的地基沉降变形计算的分析模型,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沉降 压缩试验 e-p曲线模型 双曲线模型 孔隙比 应力应变 割线模量 压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石尾砂胶结充填体割线模量特征分析
9
作者 薛巍师 李兴尚 蓝计全 《现代矿业》 CAS 2020年第1期123-124,128,共3页
为了研究块石尾砂配比对块石尾砂胶结充填体割线模量的影响,制备了不同块石尾砂配比的充填体试件,分析试验中块石尾砂胶结充填体割线模量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块石尾砂配比的提高,充填体割线模量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块石尾砂配... 为了研究块石尾砂配比对块石尾砂胶结充填体割线模量的影响,制备了不同块石尾砂配比的充填体试件,分析试验中块石尾砂胶结充填体割线模量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块石尾砂配比的提高,充填体割线模量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块石尾砂配比为7∶3时,块石尾砂胶结充填体的割线模量达到最高。之后,随着块石尾砂配比的继续增加,充填体的割线模量开始减小。当块石尾砂配比小于7∶3时,分析得出割线模量增强因子与块石尾砂配比之间呈现指数型函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石尾砂胶结充填体 块石尾砂配比 割线模量 增强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割线模量法修正的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鹏华 《广东水利水电》 2012年第5期18-20,共3页
该文介绍采用地基非线性沉降计算的原状土割线模量法来修正现有的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通过压板试验确定的实际土体不同深度位置的等效割线模量Ep来取代原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中的压缩模量Es,从而得到能反映原状土体的力学性状及土体的非... 该文介绍采用地基非线性沉降计算的原状土割线模量法来修正现有的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通过压板试验确定的实际土体不同深度位置的等效割线模量Ep来取代原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中的压缩模量Es,从而得到能反映原状土体的力学性状及土体的非线性的有限压缩层模型,最后通过一个工程实例的计算比较验证了该修正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模型 有限压缩层 割线模量 非线性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动三轴试验中动弹性模量定义的改进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瑞锋 李丽珍 +2 位作者 申钢 韩淑芳 但敏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21年第1期18-21,共4页
在岩石动三轴试验中,动弹性模量通常采用由滞回圈动应力-应变数据点中的最大、最小应力点之间的割线斜率的定义。此方法存在滞回圈全部点中只利用了两个试验点的不足之处。文章基于动弹性模量基本定义,对其进行了改进处理,充分考虑了滞... 在岩石动三轴试验中,动弹性模量通常采用由滞回圈动应力-应变数据点中的最大、最小应力点之间的割线斜率的定义。此方法存在滞回圈全部点中只利用了两个试验点的不足之处。文章基于动弹性模量基本定义,对其进行了改进处理,充分考虑了滞回圈全部的应力-应变数据点,并与通常的定义进行了比较,显示出改进方法的良好适用性。本文所提的改进方法,可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但从科学研究的严谨性方面考虑,尚缺少足够的理论分析和更多的案例证明,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三轴 滞回圈 切线模量 割线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静加载下煤样动态变形模量长径比效应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卓越 吴拥政 +3 位作者 孙久政 陈金宇 付玉凯 山世昌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73,共11页
动态变形模量是表征煤岩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能力的重要参数。为研究三维动静加载下煤动态变形模量长径比效应,试验从具冲击地压倾向性矿井取样,以直径50 mm,长径比为0.5,0.6,0.8和1.0共4组圆柱体煤样为研究对象,基于地应力原位测... 动态变形模量是表征煤岩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能力的重要参数。为研究三维动静加载下煤动态变形模量长径比效应,试验从具冲击地压倾向性矿井取样,以直径50 mm,长径比为0.5,0.6,0.8和1.0共4组圆柱体煤样为研究对象,基于地应力原位测试结果设计预加轴压和围压静载,采用改进的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系统开展三维动静加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维动静加载下煤的割线模量、第二类割线模量、加载段变形模量和平均变形模量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效应;根据动态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定义了弹、塑性段割线模量,发现塑性段割线模量存在显著的应变率效应,且大长径比试样塑性段割线模量应变率敏感性较小长径比试样更强;相同应变率下塑性段割线模量随长径比增加而增大,且应变率越大,塑性段割线模量的长径比效应越显著;三维动静加载下峰前段曲线存在的间歇性攀升行为使各试样50%动态峰值应力点呈无序分布,此为导致现有动态变形模量与应变率无规律性的主因。研究成果有利于探究动静载叠加作用下巷道围岩变形特性,为完善冲击地压巷道围岩控制理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动力学 冲击地压 SHPB 应变率 割线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与EPS颗粒混合的轻质土的动剪切模量衰减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庶懋 高玉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01-1004,1014,共5页
动荷载下砂土与EPS颗粒混合的轻质土(LSES)的割线剪切模量Gsec随着剪应变的累积会发生衰减,基于不同水泥掺量和EPS含量的LSES试样的动三轴试验结果,建立了与围压、剪应变、水泥掺量等因素相关的Gsec的经验衰减模型。通过比较发现,LSES... 动荷载下砂土与EPS颗粒混合的轻质土(LSES)的割线剪切模量Gsec随着剪应变的累积会发生衰减,基于不同水泥掺量和EPS含量的LSES试样的动三轴试验结果,建立了与围压、剪应变、水泥掺量等因素相关的Gsec的经验衰减模型。通过比较发现,LSES与砂及胶结砂的Gsec衰减模型具有一定相似性,即Gsec与γd呈双曲线关系,与σc为指数关系。此外,由于水泥胶结的约束作用,Gsec对σc的依存度随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减小,这种依存程度通过参数n反映出来,但当水泥掺量达到10%时n随其的变化就不明显了,这是因为胶结强度已经增大到使得LSES中颗粒间的相对位置不易发生错动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与EPS颗粒混合的轻质土 割线剪切模量 衰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地基土变形模量的试验探讨
14
作者 党海燕 《山西建筑》 2009年第25期135-137,共3页
通过常规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的方法获取上海地区地基土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而取得这些地基土的变形模量(割线模量E50与卸荷/重新加载模量Eur),最后根据本次试验成果,总结了上海地区深部地基土变形模量的一些规律。
关键词 三轴固结排水剪切(CD)试验 割线模量 卸荷/重新加载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湖相黏土层剪切模量衰减特性的原位测试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斌 韩幽铭 +3 位作者 周欣 陈成 张先伟 桂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31-2040,共10页
目前围绕土体剪切模量衰减特性开展的原位测试工作比较匮乏,同时,室内试验由于需要取样、运输、制样等步骤,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对样品的扰动,而准确地描述土体模量的变化特性对于场地评价以及工程设计都非常重要。为此,依托太湖隧道祉区... 目前围绕土体剪切模量衰减特性开展的原位测试工作比较匮乏,同时,室内试验由于需要取样、运输、制样等步骤,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对样品的扰动,而准确地描述土体模量的变化特性对于场地评价以及工程设计都非常重要。为此,依托太湖隧道祉区湖相黏土,开展了最大深度为33 m的现场剑桥自钻旁压试验,获得了土体的总应力-应变曲线,并基于此分析了不同土层内土体剪切模量的衰减特性,深入探讨了不同应变下剪切模量随深度变化的分布规律,构建了剪切模量及其衰减速率与塑性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塑性指数可以作为一个可靠的指标去评价不同土体的剪切模量衰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压试验 湖相黏土 不排水抗剪强度 割线剪切模量 衰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分层总和法在黄土地区高填方地基沉降变形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朱彦鹏 董怀堂 +2 位作者 韦杰强 赵骏 王怡轩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168,共10页
黄土高填方沉降变形控制是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室内侧限压缩试验和加湿试验,总结了重塑黄土在自重应力和含水率变化下的变形特征。基于分层总和法的思想,引入了Gunary模型和割线模量法,将黄土高填方地基的沉降分为荷载引起的施... 黄土高填方沉降变形控制是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室内侧限压缩试验和加湿试验,总结了重塑黄土在自重应力和含水率变化下的变形特征。基于分层总和法的思想,引入了Gunary模型和割线模量法,将黄土高填方地基的沉降分为荷载引起的施工沉降和含水率变化引起的施工后沉降,并提出了黄土高填方地基沉降变形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工程背景,预测了高填方工程的沉降变形。结果表明:黄土高填方沉降的主要来源是施工期荷载引起的沉降;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工后沉降占总沉降的比例逐渐增大;在最优含水率条件下,当施工期压实度达到95%以上时即可完成土的排气固结,施工后期为土的排水固结;压实度的控制对高填方工程至关重要;该研究成果丰富了黄土高填方地基沉降变形的计算理论,为黄土高填方工后沉降和湿陷性沉降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黄土高填方工程的施工及工后沉降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总和法 黄土地区 地基沉降 Gunary模型 割线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对粉土海床中单桩横向承载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汪明元 孙吉主 +1 位作者 王勇 杨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89-193,共5页
在较大的波浪荷载作用下,海洋单桩会出现承载力降低、甚至失稳现象。利用GDS三轴仪对杭州湾重塑海相粉土进行了静三轴、动三轴和循环后静三轴不排水剪试验,研究了循环荷载作用对循环后粉土变形和不排水强度特性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动孔压... 在较大的波浪荷载作用下,海洋单桩会出现承载力降低、甚至失稳现象。利用GDS三轴仪对杭州湾重塑海相粉土进行了静三轴、动三轴和循环后静三轴不排水剪试验,研究了循环荷载作用对循环后粉土变形和不排水强度特性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动孔压比与循环应力比和循环次数、动孔压比与循环后不排水强度比及割线模量比的经验关系式。在此基础上,根据波浪荷载在海床深度方向的剪应力比分布,得到了桩侧粉土刚度和强度的衰减比深度分布,计算了波浪荷载对单桩横向承载特性的影响。在本算例条件下,波浪荷载对粉土海床的强度和刚度弱化随深度急剧衰减,影响深度约40 m,海床浅部约5 m深度有液化现象,循环荷载后桩身的刚性反应增强、位移和反弯点深度增加,弯矩和侧压力减小,总的横向承载力降低约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应力比 动孔压比 不排水强度 割线模量 横向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处理后煤在差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征
18
作者 刘华锋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2-160,共9页
在煤矿地下水库中,煤柱坝体处于动态扰动的干湿环境中,单一研究煤在干湿循环或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力学特征不够全面、客观。针对该问题,通过试验研究了经过干湿循环处理后的煤样在差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征。将煤样分为4组进行试验,... 在煤矿地下水库中,煤柱坝体处于动态扰动的干湿环境中,单一研究煤在干湿循环或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力学特征不够全面、客观。针对该问题,通过试验研究了经过干湿循环处理后的煤样在差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征。将煤样分为4组进行试验,第1组处于自然状态,第2组干湿循环10次,第3组干湿循环40次,第4组一直浸泡在水中;设计了2种试验模式,模式1为快速加载、慢速卸载,模式2为慢速加载、快速卸载。重点分析了煤样应变、割线模量、泊松比随循环次数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加载模式对煤样的力学性质影响明显,煤样在模式1下的峰值和残余应变比模式2大;整个循环阶段没有发生破坏的煤样在模式1下产生了更大的割线模量增量;泊松比在前几个循环级缓慢增加,到最后2个循环级或破坏前的循环级中快速增大,经过干湿循环的煤样泊松比增量高于自然状态下的煤样。试验结果可为地下水库中的煤柱坝体稳定性设计提供安全方面的指导,以增强煤柱坝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库 煤柱 力学特征 干湿循环 差速循环荷载 峰值应变 割线模量 泊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掺纤维水泥改良风积沙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19
作者 邓林飞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139,共4页
和若铁路(和田—若羌)DK111+500—DK111+800段的风积沙为C3间断级配细沙,不能直接用作铁路路基基床填料。为了对风积沙进行改良,考虑在其中单独掺加聚丙烯纤维,以及将聚丙烯纤维分别与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聚酯纤维按质量比1∶1复掺... 和若铁路(和田—若羌)DK111+500—DK111+800段的风积沙为C3间断级配细沙,不能直接用作铁路路基基床填料。为了对风积沙进行改良,考虑在其中单独掺加聚丙烯纤维,以及将聚丙烯纤维分别与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聚酯纤维按质量比1∶1复掺。不管单掺还是复掺,纤维掺量(质量分数)均分别取6‰、8‰、10‰,水泥掺量(质量分数)为5%,养护龄期7 d。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不同纤维单掺和复掺对水泥改良风积沙应力、应变、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割线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相同掺量的单掺试样相比,掺量为6‰、8‰时复掺聚丙烯纤维与玻璃纤维试样峰值应力小幅增大,其他复掺试样峰值应力均减小;不同纤维复掺对水泥改良风积沙无侧限抗压强度增强效果不明显,但对水泥改良风积沙割线模量影响明显;掺量8‰时复掺聚丙烯纤维与玻璃纤维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比单掺试样增大6.53%,而其他复掺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均比相同掺量单掺试样减小0.21%~11.73%;不同掺量下复掺试样割线模量均比单掺试样大,掺量6‰时复掺聚丙烯纤维与玄武岩纤维试样割线模量比单掺试样增加了1.12倍。研究结果可为沙漠地区铁路路基基床表层填料改良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复掺纤维 试验研究 水泥改良风积沙 基床表层填料 无侧限抗压强度 割线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灌浆料加固灌注桩桩头研究
20
作者 郑贺 鲍宇 姚春磊 《工程质量》 2024年第2期104-106,110,共4页
加固的桩头承载能力对静载试验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常规做法是采用混凝土进行桩头加固,但周期较长,且有时效果不好。统计表明,用混凝土加固的试验桩桩头,压爆数量占试桩总破坏数量的20%左右,基于此采用了高强灌浆料代替混凝土进行桩头加... 加固的桩头承载能力对静载试验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常规做法是采用混凝土进行桩头加固,但周期较长,且有时效果不好。统计表明,用混凝土加固的试验桩桩头,压爆数量占试桩总破坏数量的20%左右,基于此采用了高强灌浆料代替混凝土进行桩头加固。设计了水泥基高强灌浆料的配合比,制作了三组试块,轴心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材料短期强度发挥较快,1、3、7 d的平均抗压强度可以达到35.3、51.5、68.5 MPa。大量现场试验证明该材料加固混凝土试验桩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且具有很大的时间优势。针对不同承载力灌注桩,给出了桩头加固形式和龄期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头压爆 高强灌浆料 桩头加固 峰值割线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