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神经网络计算方法建立太平洋副高活动的预报模型 被引量:27
1
作者 张韧 蒋国荣 +1 位作者 余志豪 蒋全荣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74-483,共10页
基于赤道附近海温和副热带高压相关性的观测和研究事实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 BP模型及其优化算法建立了近赤道海温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之间的预报模型 .该模型可根据月平均的近赤道海温和副高面积指数的前期分布 ,预报出其后 ... 基于赤道附近海温和副热带高压相关性的观测和研究事实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 BP模型及其优化算法建立了近赤道海温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之间的预报模型 .该模型可根据月平均的近赤道海温和副高面积指数的前期分布 ,预报出其后 3个月副高面积指数的基本走向和变化趋势 .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预报模型 赤道海温 太平洋副高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高活动与朔望月之间的联系特征及其动力学解释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兴荣 程小泉 +3 位作者 陈晓萍 尚 瑜 姚叶青 率爱梅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3-428,共6页
根据1998年以及1991~1997年130°E副高脊线逐日资料分析和反查证实:天文潮汐力场在一定的环流条件下可以而且只有在一定的环流条件下才可以对大气环流演变起重要作用,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演变而言,天文潮汐力场引起副高北跃和... 根据1998年以及1991~1997年130°E副高脊线逐日资料分析和反查证实:天文潮汐力场在一定的环流条件下可以而且只有在一定的环流条件下才可以对大气环流演变起重要作用,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演变而言,天文潮汐力场引起副高北跃和南撤初始日与朔望月奇异点同步的条件可能就是长江流域多雨期或者与副高北部边缘长时期降雨带有关的某种环流条件。最后,利用湿位涡在一定条件下不守恒理论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动力学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8年 副高活动 朔望月 动力学解释 湿涡 位涡 天文潮汐力场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赤道海温影响西太平洋副高的小波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余丹丹 张韧 +1 位作者 董兆俊 何金海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3-599,共7页
利用小波分解、相关分析、解释方差及位相对比方法,分析讨论了近赤道海温与西太平洋副高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结构特征与对应关系。分析表明,不同海域海温变化与副高活动的幅值和位相存在明显的多尺度特征和强度差异,不同海域的海温热力... 利用小波分解、相关分析、解释方差及位相对比方法,分析讨论了近赤道海温与西太平洋副高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结构特征与对应关系。分析表明,不同海域海温变化与副高活动的幅值和位相存在明显的多尺度特征和强度差异,不同海域的海温热力作用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显著影响和制约西太平洋副高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高 海温变化 赤道 小波多尺度分析 副高活动 位相 海域 相关分析 利用 温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以2013年为例
4
作者 何冬梅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1期119-121,共3页
在2013年“4·20”芦山地震后,四川盆地经历了“6·18”、“6·30”、“7·4”、“7·9”和“7·17”、“7·22”6次区域性暴雨,引发多起洪涝、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特别是“7.8—7.11”特大暴雨... 在2013年“4·20”芦山地震后,四川盆地经历了“6·18”、“6·30”、“7·4”、“7·9”和“7·17”、“7·22”6次区域性暴雨,引发多起洪涝、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特别是“7.8—7.11”特大暴雨多项气象要素都突破了历史极值。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从天气学和统计学的角度分析引起2013年四川盆地几次区域性暴雨的天气系统和天气形式特征及物理量特征,找出共性,为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预报提供一些预报着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副高活动 区域暴雨 暖湿气流 西南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