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副载波复用量子密钥分配的智能配电网安全通信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马永红 王秀玉 崔丹丹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214-3220,共7页
针对基于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的智能配电网(smart distribution grid,SDG)通信平台,首先深入分析其信息安全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高效的副载波复用量子密钥分配(subcarrier multiplexed quantum key distributio... 针对基于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的智能配电网(smart distribution grid,SDG)通信平台,首先深入分析其信息安全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高效的副载波复用量子密钥分配(subcarrier multiplexed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SCM-QKD)技术融合于PON-SDG的技术构想。针对树形、手拉手和链状3种典型拓扑,对采用SCM-QKD技术的PON的量子密钥差错率(quantum bit-error-rate,QBER)和筛选成钥率参数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典型的PON链路长度和分光比参数下,SCM-QKD技术能够满足SDG业务的信息安全需求。最后给出了融合SCM-QKD技术实现PON中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和用户侧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共享量子密钥的分配,以及基于该密钥实现OLT与ONU双向身份认证和会话密钥生成的实施方案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配电网 无源光网络 信息安全分析 副载波复用量子密钥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副载波复用OLS光分组产生方案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勉 邱昆 凌云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9-662,共4页
提出了一种采用三分支干涉型调制器来实现单边带副载波标签的光分组产生方案,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案实现了副载波标签的单边带调制,克服了Mach-Zehnder调制器强度调制导致的副载波信号的非线性失真,但存在着净荷信号对副载... 提出了一种采用三分支干涉型调制器来实现单边带副载波标签的光分组产生方案,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案实现了副载波标签的单边带调制,克服了Mach-Zehnder调制器强度调制导致的副载波信号的非线性失真,但存在着净荷信号对副载波标签信号的强度调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标签交换 副载波复用 调制器 消光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载波复用外调制系统限幅失真抑制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亚华 刘锦高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7-30,共4页
对副载波复用光波系统中几种限幅失真抑制方法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特别指出一种性能较好的预编码技术 ,该技术可作为混合 AM- VSB/M-
关键词 副载波复用外调制系统 限幅 失真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载波复用光通信系统分布式构造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杜建洪 《光通信技术》 CSCD 1995年第3期212-215,共4页
副载波复用(SCM)光通信系统是近年来光通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与发展方向。本文给出了几个典型的SCM光通信分布系统构造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就部分研究结果作了描述。
关键词 多通道存取 副载波复用 分布式构造 光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载波复用卫星电视光网络
5
作者 庞翠珠 陈振国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8-54,共7页
本文介绍副载波复用(SCM)卫星电视光网络的组成,并对C波段10个FM-TV副载波复用系统进行设计、分析。设计中采用我国卫星电视接收标准。光源是DFB-LD,用单模光纤传输,PIN-PD作光检测器。通过光星型耦合器把卫星电视信号同时传送到16个终... 本文介绍副载波复用(SCM)卫星电视光网络的组成,并对C波段10个FM-TV副载波复用系统进行设计、分析。设计中采用我国卫星电视接收标准。光源是DFB-LD,用单模光纤传输,PIN-PD作光检测器。通过光星型耦合器把卫星电视信号同时传送到16个终端。在光发送机中采用过调制技术来提高激光器的输出光功率;并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提出用互阻抗低噪声放大器来降低光接收机的噪声,从而使传输距离达到3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载波复用 光网络 载波噪声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副载波复用光通信系统
6
作者 丁恩杰 刘云霞 《工矿自动化》 1998年第S1期80-81,共2页
我们设计了一个副载波复用、光多路接入通信网络,两路信号对LED进行强度调制,通过一条多模光纤进行传输,通过各种参数的合理调整可以实现信号的无失真传输。
关键词 光通信 光多路复用 微波副载波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副载波复用多路光纤传输系统光发射机的研究
7
作者 张正线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3-67,共5页
研制成功了直接调制带宽达2GHz的光发射机.在600MHz~2.8GHz范围内光发射机的输入反射小于-12dB。在使用频段内互调失真与载波比约为-20dB。在微波副载波多路卫星调频电视(0.97-1,47GHz)光纤传输系统中,该光发射机工作稳定,... 研制成功了直接调制带宽达2GHz的光发射机.在600MHz~2.8GHz范围内光发射机的输入反射小于-12dB。在使用频段内互调失真与载波比约为-20dB。在微波副载波多路卫星调频电视(0.97-1,47GHz)光纤传输系统中,该光发射机工作稳定,光发射机输出的光信号经40km单模光纤后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图象质量(载噪比17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发射机 副载波复用 直接调制 光纤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台式副载波复用光通信系统整机构造的研究
8
作者 杜建洪 《光通信技术》 CSCD 1995年第4期295-300,共6页
介绍了一种便携台式射频微波副载波复用的光通信系统,其特点是体积小、性能稳定、适用范围广、复用接口多、用户数多等等。文中就系统内各单元的组件及特点作了描述,最后给出了系统部分实验结果。
关键词 副载波复用 复用接口 单元电路 光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载波接入副载波复用系统中的光拍频干扰噪声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解文才 黄肇明 +2 位作者 王春华 雷建设 贾潞华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5-108,112,共5页
讨论了副载波复用系统中多光载波接入情况下的光拍频干扰 (OBI)噪声问题 ,对光拍频干扰的产生机理、功率谱分布和载波干扰比进行了分析 .光拍频干扰噪声大大地降低了单信道的载噪比 ,严重地劣化了系统的性能 ,因而必须加以抑制 .增加激... 讨论了副载波复用系统中多光载波接入情况下的光拍频干扰 (OBI)噪声问题 ,对光拍频干扰的产生机理、功率谱分布和载波干扰比进行了分析 .光拍频干扰噪声大大地降低了单信道的载噪比 ,严重地劣化了系统的性能 ,因而必须加以抑制 .增加激光光源谱宽和减少信号带宽可以有效地提高载噪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载波复用系统 光拍频干扰 载噪比 载波 宽带光接入网 光探测器 光信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副载波复用光纤通信系统传输特性研究
10
作者 熊桂生 徐承和 +1 位作者 吴德明 徐安士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95-401,共7页
就一种副载波复用光纤通信传输系统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系统的载噪比与多种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就这一系统进行有线电视传输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是一个性能优良的调频有线电视传输系统,但不适宜于调幅... 就一种副载波复用光纤通信传输系统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系统的载噪比与多种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就这一系统进行有线电视传输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是一个性能优良的调频有线电视传输系统,但不适宜于调幅有线电视的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放大器 副载波复用 光纤通信系统 传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副载波复用光纤通信系统的研究
11
作者 宋海燕 施社平 顾畹仪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2-25,共4页
介绍了我们研制的宽带副载波复用光纤通信系统。该系统可以同时传输一路STM-4数字信号和12路全电视信号,其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关键词 副载波复用 光纤通信系统 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副载波复用视频光纤传输系统
12
作者 李植棠 徐杰 +1 位作者 林志缓 张正线 《光通信研究》 1996年第2期16-20,共5页
介绍一个采用国产光电器件研制的微波副载波复用光纤视频传输系统。系统进行了以传输亚洲一号卫星信号地面接收站第一中频多路电视信号为目标的现场实验。信号经过38.78km,1.3μm波长单模光纤传输后,在接收光功率为-22... 介绍一个采用国产光电器件研制的微波副载波复用光纤视频传输系统。系统进行了以传输亚洲一号卫星信号地面接收站第一中频多路电视信号为目标的现场实验。信号经过38.78km,1.3μm波长单模光纤传输后,在接收光功率为-22dBm时,载噪比劣化不大于3dB,当接收光功率为-30dBm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载波复用 光纤通信 微波 视频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卫星网微波副载波光调制系统方案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圆月 王东进 +1 位作者 刘发林 丁俊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88-692,共5页
为简化星上光调制过程和星间光路由,基于宽带卫星网的特点,利用微波副载波对激光的直接调制,提出了一种新型星上光调制技术方案,建立了系统分析模型,给出了具体的相关实现技术.该方案引入了"目标卫星流"聚合、交换的技术和副... 为简化星上光调制过程和星间光路由,基于宽带卫星网的特点,利用微波副载波对激光的直接调制,提出了一种新型星上光调制技术方案,建立了系统分析模型,给出了具体的相关实现技术.该方案引入了"目标卫星流"聚合、交换的技术和副载波频率重用的新概念,有效减轻了卫星的处理负荷,提高了系统在微波层和光层对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实施波长控制技术和增加光调制指数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系统载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通信网 星上光调制 目标卫星流 副载波复用 波长路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载波单芯双向通信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维民 倪延辉 黄海清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240-1242,共3页
介绍了实用化的副载波 ( SC)光纤单芯双向通信的基本方法 ,分析了副载波双向 ( SCD)传输技术与副载波复用 ( SCM)传输技术的主要差别 ,通过在电域采用频分制技术解决自发自收问题 ,确定了方向滤波器技术指标 ,并给出了指标要求 .
关键词 单芯 载波 双向通信 光纤通信 SCM 副载波复用 传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副载波多路卫星调频电视光纤传输系统
15
作者 张正线 林志瑗 +1 位作者 李植棠 徐杰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4-27,共4页
本文实现了1.3μm40km光纤微波副载波复用多路卫星调频电视传输系统实验。系统中的光电组件均为国产。测量并分析了系统的载嗓比特性,两者相符得很好,40km光纤的总损耗为17dB。该系统经受了长期运转实验,工作稳定。
关键词 光纤传输 副载波复用 卫星调频电视 微波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M链路中激光器对副载波调制频率的响应特性研究
16
作者 李传起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43-846,共4页
着重讨论激光器对内调制模拟信号频率的响应特性 ,定量分析光子密度的幅值及相位对模拟激励信号频率的依赖关系 ,给出特征参数和曲线 ,供模拟系统设计者参考。
关键词 SCM链路 调制频率 激光器 副载波复用 光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路载波光纤通信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煦 《光通信技术》 CSCD 1992年第2期79-85,共7页
本文在追述多路电缆通信技术之后,介绍三种实用的多路光纤通信方式和它们各自的应用。前两种是光载波的波分多路通信(WDM):路数少和间隔大的称为波分多路,用于沿线光放大的长途线路;路数多和间隔小的称为密集频分多路,用于区域光纤网的... 本文在追述多路电缆通信技术之后,介绍三种实用的多路光纤通信方式和它们各自的应用。前两种是光载波的波分多路通信(WDM):路数少和间隔大的称为波分多路,用于沿线光放大的长途线路;路数多和间隔小的称为密集频分多路,用于区域光纤网的频分多址(FDMA)通信。第三种是电载波作为副载波的频分多路(SCM),由一个光载波传输,用于光纤有线电视(CATV)广播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多路载波通信 波分多路复用 频分多路复用 载波多路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100 Gbit/s光纤无线融合传输技术进展(特邀)
18
作者 高爽 张教 朱敏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1,共12页
光纤通信与大容量高频无线通信深度融合是未来第六代移动通信(6G)的核心技术底座,对于构建“沉浸式通信、泛在连接、通信人工智能(AI)一体化”等6G典型场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梳理了优化光纤无线融合传输系统架构和提升频谱效率的主流... 光纤通信与大容量高频无线通信深度融合是未来第六代移动通信(6G)的核心技术底座,对于构建“沉浸式通信、泛在连接、通信人工智能(AI)一体化”等6G典型场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梳理了优化光纤无线融合传输系统架构和提升频谱效率的主流技术及其实现方案,对研发团队在这些方面取得的部分进展进行了总结。首先,面向新一代沉浸式通信的大容量需求,借助商用数字相干光模块(DCO),提出了一种“光纤-无线-光纤”一体融合传输系统新型架构,率先完成了光子太赫兹100/200/400 GbE实时无线传输通信实验,最高实现了2×240.558 Gbit/s的线路速率;其次,面向覆盖范围广和灵活部署的应用场景,将数字副载波复用(DSCM)技术引入光纤无线融合接入系统,文章设计并搭建出同时支持最多32路固定宽带接入和32路W波段毫米波无线接入的点对多点(P2MP)100 Gbit/s相干无源光网络(PON),能够灵活调整速率且便于后续迭代升级;最后,面向通信AI一体化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似然感知的矢量量化(VQ)变分自编码器(VAE),基于AI技术对光纤无线融合通信系统进行端到端优化,在无需太赫兹功率放大器的情况下,成功演示了净速率为366.4 Gbit/s的双偏振(DP)2×2多输入多输出(MIMO)太赫兹信号6.5 m无线传输和20 km标准单模光纤(SSMF)传输。上述技术在未来6G典型场景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此外,文章还从大容量、长距离、集成化和智能化等方向对超100 Gbit/s光纤无线融合传输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无线融合传输 数字副载波复用 无源光网络 端到端智能星座整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分组交换中光标记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舟 黄博 +1 位作者 迟楠 黄德修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3-78,共6页
光标记交换是一种光交换新技术,能有效克服光交换中的电子瓶颈,其技术关键是光标记的产生和提取。本文对新型副载波复用、载波抑制和分离、正交调制这3种光标记新技术进行了描述与讨论,并比较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及实用化前景。
关键词 光标记技术 副载波复用 载波抑制和分离 正交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标记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鹏程 曾庆济 +1 位作者 黄俊 刘继民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0-33,共4页
光标记技术是光标记交换的核心技术。本文对最新提出的多种光标记技术进行了描述与讨论,并比较研究了各自的优缺点及实用化前景。
关键词 光标记技术 光标记交换 光分组交换 副载波复用 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