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研究进展
1
作者 欧民杰 邓建华 +1 位作者 郑国洋 文进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1-1407,共7页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是泌尿外科罕见但具有治疗挑战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根治手段。然而,传统手术方法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限制。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此类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本文阐述了达芬奇机...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是泌尿外科罕见但具有治疗挑战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根治手段。然而,传统手术方法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限制。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此类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本文阐述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技术特点、临床应用、治疗效果,以及在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讨论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技术与其他新兴技术结合的潜在临床价值,强调进一步研究以确认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嗜铬细胞 副神经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泛癌分析SDHB基因在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患者中的作用
2
作者 王璞 高立明 +1 位作者 张文阳 夏寅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11期692-697,共6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分析SDHB基因在泛癌中的表达及预后,并深入探索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 and paraganglioma,PPGL)患者中SDHB基因突变导致信号通路的改变以及与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型-...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分析SDHB基因在泛癌中的表达及预后,并深入探索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 and paraganglioma,PPGL)患者中SDHB基因突变导致信号通路的改变以及与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数据库中分析SDHB基因在泛癌中的表达以及与生存预后的关系。通过分析TCGA数据库和TARGET数据库,了解PPGL患者中SDHB基因突变影响的其他基因的表达变化并对相关性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和信号通路分析,并探索PPGL患者中SDHB基因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SDHB基因在21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包括膀胱移行细胞癌、乳腺浸润性癌、宫颈鳞状细胞癌和宫颈腺癌、结肠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食管癌、多形成性胶质细胞瘤、头颈鳞状细胞癌、脑低级别胶质瘤、肺腺癌、肺鳞状细胞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胰腺癌、前列腺腺癌、直肠腺癌、皮肤黑色素瘤、胃腺癌、甲状腺癌、胸腺瘤、子宫内膜癌和子宫肉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在包括PPGL在内的其他7种肿瘤中表达低于正常组织,包括肾上腺皮质癌、胆管癌、肾嫌色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肾乳头状细胞癌、急性髓细胞样白血病和PP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分析SDHB基因的表达与生存预后的关系,发现在胃腺癌、肾透明细胞癌、间皮瘤、骨肉瘤和肾乳头状细胞癌中,SDHB基因表达降低预示预后不良;而在子宫内膜癌、胶质瘤、头颈鳞状细胞癌、急性髓细胞样白血病、口腔鳞状细胞癌和肾上腺皮质癌中,SDHB基因表达增高预示预后不良。在相关性和富集分析中发现SDHB基因表达主要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库欣综合征、皮质醇合成和分泌、肽受体活性、G-蛋白偶联肽受体活性、神经肽受体活性、突触膜内在成分、突触膜组成部分、突触后特化膜组成部分、环核苷酸介导的信号通路、神经肽信号通路、糖皮质激素代谢过程等信号通路相关。在肿瘤免疫浸润分析中发现在SDHB基因低表达组中,浸润性最高的免疫细胞是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和调节性T细胞(TReg),提示pDC细胞和TReg细胞在PPGL肿瘤患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结论SDHB基因在多种肿瘤中存在异常表达,并且与肿瘤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在PPGL患者中,SDHB基因影响的信号通路和高浸润的免疫细胞为未来的机制研究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 副神经 泛癌分析 免疫细胞浸润 SDH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副神经节瘤样结构的脑膜瘤(附4例报道)
3
作者 童贤周 吴波 +3 位作者 董迎春 李南云 周航波 姜少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99-502,共4页
目的脑膜瘤的组织学类型比较多,人们对有些罕见类型的脑膜瘤通常认识不足,文中通过对伴有副神经节瘤样结构脑膜瘤临床和病理的研究,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分析4例发生于颅内及椎管内的伴有副神经节瘤样结构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对其组... 目的脑膜瘤的组织学类型比较多,人们对有些罕见类型的脑膜瘤通常认识不足,文中通过对伴有副神经节瘤样结构脑膜瘤临床和病理的研究,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分析4例发生于颅内及椎管内的伴有副神经节瘤样结构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对其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脑膜瘤组织形态上具有副神经结瘤样的结构,上皮样肿瘤细胞排列成巢状,间质血管丰富,但瘤细胞表达EMA、Vimetin,而不表达Syn、CgA。电镜下瘤细胞表面有较多不规则的胞质突起,细胞间有桥粒样结构,胞质内有丰富的中间丝,而未见神经分泌颗粒。结论伴有副神经节瘤样结构的脑膜瘤具有副神经节细胞瘤的组织学特征,而免疫表型及超微结构与经典脑膜瘤一致。由于病例数的限制,其生物学行为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有副神经样结构脑膜 副神经节细胞瘤型脑膜瘤 组织化学 免疫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附211例报告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汉忠 文进 +6 位作者 纪志刚 肖河 严维刚 徐维锋 曾正陪 黄宇光 刘大为 《协和医学杂志》 2010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本院2003年以来成功实施的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切除术211例,肿瘤直径2~16cm,术前行内分泌、影像学及核医学等检查,并服用2~4周α受体拮...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本院2003年以来成功实施的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切除术211例,肿瘤直径2~16cm,术前行内分泌、影像学及核医学等检查,并服用2~4周α受体拮抗剂。结果 21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97±29)min(60~170min),术中出血量(84.6±56.3)ml(15~250ml),住院时间(4.9±1.6)d(3~7d);术后病理结果证实,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70例、副神经节瘤41例。随访3个月至7年,12例因复发、转移而被诊断为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一经确诊,应该在充分药物准备的基础上,实施手术切除。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切除肿瘤对血流动力学干扰小,具有微创、切除彻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肾上腺肿 嗜铬细胞 副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诊断和预后 被引量:8
5
作者 邓建华 李汉忠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6期654-659,共6页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 and paranganglioma,PPGL)患者由于过度分泌儿茶酚胺,因而有较高的继发性高血压发生率和死亡率。大约1/4的PPGL具有侵袭转移性,这类不能切除的转移性病灶的治疗方案包括131I-间碘苄胍核素治疗...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 and paranganglioma,PPGL)患者由于过度分泌儿茶酚胺,因而有较高的继发性高血压发生率和死亡率。大约1/4的PPGL具有侵袭转移性,这类不能切除的转移性病灶的治疗方案包括131I-间碘苄胍核素治疗、放疗和化疗,但此类治疗也只能控制肿瘤生长和抑制激素水平。过去10年,PPGL的临床和分子机制研究均取得了诸多进展,然而预后判断和治疗仍然是临床实践中最大的挑战。转移性PPGL患者的自然病史往往未知,其预后也不尽相同,目前诊断依然依赖于转移灶的存在,因此通常诊断时已是晚期。有研究对患者的临床和分子特征、导致转移性PPGL的特定信号通路的改变进行了探索,以期随着核素治疗、放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提高该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 副神经 转移性 儿茶酚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术前儿茶酚胺心肌病的药物治疗方案 被引量:2
6
作者 樊华 张玉石 +2 位作者 纪志刚 张学斌 李汉忠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4期353-357,共5页
目的总结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术前儿茶酚胺心肌病的药物调整方案,以期保证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整理200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伴儿茶酚胺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 目的总结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术前儿茶酚胺心肌病的药物调整方案,以期保证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整理200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伴儿茶酚胺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儿茶酚胺心肌病治疗方案及治疗前后血、尿儿茶酚胺及代谢物、心功能的改变,并分析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与儿茶酚胺心肌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7例患者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轻至中度心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平均为(42.58±7.35)%,经药物治疗后所有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LVEF较治疗前显著提高至(56.0±7.09)%(t=0.507,P=0.038)。高去甲肾上腺素组及低去甲肾上腺素组的LVEF分别为(43.11±5.79)%和(42.0±9.19)%(t=0.015,P=0.973),药物治疗后两组LVEF分别为(55.2±5.21)%和(56.87±9.07)%(t=-0.145,P=0.7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伴儿茶酚胺心肌病患者经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与儿茶酚胺心肌病严重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 副神经 儿茶酚胺心肌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基因突变相关遗传综合征 被引量:4
7
作者 邓建华 李汉忠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61-165,共5页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paraganglioma,PCC/PGL)约占高血压人群的0.2%~0.6%,在交感神经系统肿瘤中所占比例约为7%。嗜铬细胞瘤曾有“10%肿瘤”之称,即“10%在肾上腺外,10%在儿童时期发病,10%为家...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paraganglioma,PCC/PGL)约占高血压人群的0.2%~0.6%,在交感神经系统肿瘤中所占比例约为7%。嗜铬细胞瘤曾有“10%肿瘤”之称,即“10%在肾上腺外,10%在儿童时期发病,10%为家族性,10%为双侧,10%多发,10%可能术后复发,10%为恶性,10%属于意外发现,10%为功能静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 副神经 基因突变 遗传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检查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吕建广 梁理娟 +1 位作者 符伟平 尹志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1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检查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PG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的完整临床及CT影像资料,13例患者均进行腹部、颈部CT扫描和三维重建,CT影像特征包括肿瘤部位...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检查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PG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的完整临床及CT影像资料,13例患者均进行腹部、颈部CT扫描和三维重建,CT影像特征包括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强化特征及供血动脉关系。结果13例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其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7例,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5例,颈部副神经节瘤1例。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软组织肿块,动脉期明显强化软组织肿块,边界清。直径>5cm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肿块密度不均,内坏死、囊变区多见,1例病灶见散在颗粒样钙化,1例合并脑出血,1例术后复发肝脾、腰椎转移。图像重建肿瘤可显示供血动脉。结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临床表现及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64排螺旋CT检查有助于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定位、定性以及明确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对临床的诊治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嗜铬细胞 副神经 X线计算机摄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副神经节瘤、心脏副神经节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一场与高儿茶酚胺血症的较量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娟 刘剑州 +8 位作者 文进 李汉忠 纪志刚 董德鑫 叶子兴 苗齐 童安莉 黄宇光 隆云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6期1022-1029,共8页
一例老年男性患者,同时合并左颈部副神经节瘤、心脏副神经节瘤及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例罕见,病情复杂,诊治难度大,经2次多学科团队共同讨论,我院先后为患者切除心脏和右肾上腺病灶,术后患者顺利出院,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患者的... 一例老年男性患者,同时合并左颈部副神经节瘤、心脏副神经节瘤及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例罕见,病情复杂,诊治难度大,经2次多学科团队共同讨论,我院先后为患者切除心脏和右肾上腺病灶,术后患者顺利出院,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患者的诊治过程体现了多学科协作可在疑难重症诊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 嗜铬细胞 肾上腺 儿茶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嘉鑫 郑杨煌 +4 位作者 施鸿金 王海峰 左毅刚 王剑松 张劲松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9期111-115,共5页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的副神经节瘤,可导致难治性高血压和高血压危象。在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中PPGL被认为是恶性肿瘤。有研究建立了联合临床、病理、分子标志物的预测...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的副神经节瘤,可导致难治性高血压和高血压危象。在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中PPGL被认为是恶性肿瘤。有研究建立了联合临床、病理、分子标志物的预测模型评估PPGL的转移风险;间碘苄基胍(MIBG)显像和18F-脱氧葡萄糖PET/CT对定位转移性PPGL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优于CT;大约40%的PPGL与已知致病基因的胚系突变有关,因此基因检测可用于肿瘤复发或多发的诊断。手术切除是治疗PPGL最有效的方法,然而对于转移性PPGL而言只能作为一种姑息性选择。化疗对转移性PPGL整体效果不佳,^(131)I-MIBG和肽放射性核素治疗转移性PPGL更有优势。目前抗血管生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价值有限,但随着新靶点的发现,靶向药物仍具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 副神经 转移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治疗复杂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手术技巧及初步结果(附16例报道)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芝莹 刘承 +3 位作者 张树栋 黄毅 刘磊 马潞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83-787,共5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治疗复杂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 and paraganglioma,PHEO/PGL)的手术技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1年12月16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PHEO/PGL的临床资料。肾上腺嗜铬...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治疗复杂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 and paraganglioma,PHEO/PGL)的手术技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1年12月16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PHEO/PGL的临床资料。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4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1例,右肾门区副神经节瘤1例。肿瘤位于左侧7例,右侧8例,正中(主动脉与下腔静脉之间)1例。大体积(直径>6 cm)PHEO/PGL 6例,与下腔静脉关系密切的右侧PHEO/PGL 5例,二次手术的PHEO/PGL 5例。肿瘤直径(7.4±1.9)cm。术前血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均采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肿瘤切除术。结果14例手术顺利完成,1例因肿瘤巨大,粘连严重,游离下腔静脉及输尿管困难,中转开放手术,1例二次手术者术中发现肿瘤与周围脏器粘连严重,无法辨认肠系膜上动脉,仅做探查。中位手术时间116.5(79~283)min,术中估计出血量200.0(10~3800)ml,术后住院时间5.5(4~16)d。16例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2(6~16)个月。1例带瘤生存者长期口服降压药,15例肿瘤切除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复杂PHEO/PGL手术难度大,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治疗复杂PHEO/PGL具有操作精细灵活、创伤小的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复杂 嗜铬细胞 副神经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分子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名浩 刘培华 +1 位作者 于安泽 刘龙飞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1期16-20,共5页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CC/PGL)是一类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其在人类肿瘤中的遗传可能性最高,最新研究表明60%的PCC/PGL患者与遗传因素有关。PCC/PGL相关的遗传基因包括RET、VHL、NF1、SDHA、SDHB、SDHC、SDHD和SDHAF2等。近年来,一...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CC/PGL)是一类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其在人类肿瘤中的遗传可能性最高,最新研究表明60%的PCC/PGL患者与遗传因素有关。PCC/PGL相关的遗传基因包括RET、VHL、NF1、SDHA、SDHB、SDHC、SDHD和SDHAF2等。近年来,一些新的致病基因被陆续发现,使得与其相关的可疑基因多达28种。目前PCC/PGL相关的分子遗传学机制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理解PCC/PGL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系统综述了PCC/PGL的分子遗传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 副神经 治疗靶点 分子遗传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十二指肠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1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爱珍 刘晓玲 +2 位作者 崔岩 史金胜 宗佩君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8期97-97,共1页
患者男,3岁。大便带血1周,于2011年12月7日收住院。发病后患儿无恶心呕吐、嗳气。元家族遗传性疾病史。体格检查:患儿一般情况可,左上腹部轻压痛。腹部B超检查见十二指肠降部黏膜外有一肿物,大小为5.0cm×4.0cm×3.0cm... 患者男,3岁。大便带血1周,于2011年12月7日收住院。发病后患儿无恶心呕吐、嗳气。元家族遗传性疾病史。体格检查:患儿一般情况可,左上腹部轻压痛。腹部B超检查见十二指肠降部黏膜外有一肿物,大小为5.0cm×4.0cm×3.0cm,边界较清;肝脏、胆囊、胰腺、脾脏未见异常。血常规检查无异常。于12月1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十二指肠肿瘤切除术。术后送检十二指一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降部 副神经 细胞 幼儿 腹部B超检查 家族遗传性 血常规检查 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神经节细胞瘤及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混杂型的治疗经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曼娜 李嘉豪 +13 位作者 李乐 谭天宝 潘静 胡超 杨纪亮 沈远超 吴慧莹 牛会林 徐涛 张晓红 陈希文 鹿连伟 邹焱 杨天佑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总结治疗儿童神经节细胞瘤及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混杂型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9年11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治的神经节细胞瘤及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混杂型病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和费希尔精确... 目的总结治疗儿童神经节细胞瘤及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混杂型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9年11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治的神经节细胞瘤及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混杂型病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和费希尔精确检验进行比较各指标,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比较生存曲线。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8例患儿,中位年龄为54.7(13.7~192.0)个月。肿瘤原发于颈部(2例)、胸部(54例)、胸腹(2例)、腹部(24例)、盆腔(6例)。INSS分期1期、2A、2B、3期、4期分别为58例、9例、10例、9例、2例。所有患儿均接受手术切除,术中失血量中位数为50(2~4700)mL,术中输注红细胞中位数为1.(0~7)单位、输注血浆中位数为100(0~1700)mL。5例(5.7%)患儿发生了并发症。20例(22.7%)有肿瘤残留,其中11例肿瘤残留大于2cm,2例残留小于2cm,另外7例未记录具体残留组织大小。术后病理确诊神经节细胞瘤32例(36.4%),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混杂型56例(63.6%)。神经节细胞瘤患儿发病年龄较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混杂型患儿大[69.1(47.4~88.3)个月vs 49.6(32.1~68.9)个月,P=0.005]。中位随访时间为23.5(0.0~89.0)个月,2例(2.3%)复发、3例(3.4%)死亡、9例(10.2%)失访。术后肿瘤残留对无事件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没有显著影响(P=0.691,P=0.128)。结论神经节细胞瘤及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混杂型总体治疗效果良好,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术后肿瘤残留对临床结局可能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 神经神经细胞混杂 儿童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对膀胱副神经节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青 李文波 +2 位作者 朱庆莉 姜玉新 齐振红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在膀胱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 of urinary bladder, PUB)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13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3例PUB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声像图表现。13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14~7... 目的:探讨超声在膀胱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 of urinary bladder, PUB)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13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3例PUB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声像图表现。13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14~76岁,平均41.7岁。结果9例(69.2%) PUB患者临床表现为排尿出现头疼、心悸、出汗及血压增高四联症;12例(92.3%)尿儿茶酚胺增高;4例(30.8%)在0.5~3年内发生复发。13例PUB超声声像图共发现16个病灶,病灶大小1.2~7.5 cm;病灶形态规则9个(56.3%),不规则7个(43.8%);病灶边界清晰9个(56.3%),其中5个(31.3%)可见连续完整的膀胱黏膜,不清晰7个(43.8%);病灶回声均为低回声,1个(6.3%)内部可见巢样结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血流丰富12个(75%),点条状血流2个(12.5%),未见血流信号2个(12.5%)。4例(30.8%)出现其他脏器受累。结论 PUB超声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其临床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并在判断预后及术后随诊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 副神经 嗜铬细胞 超声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功能性副神经节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宏都 方莹 +2 位作者 关洁芳 艾小红 韩军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48-1150,共3页
副神经节瘤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肾上腺外交感神经节内的嗜铬细胞。90%的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其余10%为肾上腺外肿瘤,称为副神经节瘤[1]。目前国内尚缺乏该病发病率或患病率的数据[2]。Stenstr m等[3]1986年报道19... 副神经节瘤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肾上腺外交感神经节内的嗜铬细胞。90%的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其余10%为肾上腺外肿瘤,称为副神经节瘤[1]。目前国内尚缺乏该病发病率或患病率的数据[2]。Stenstr m等[3]1986年报道1958~1981年瑞典国家癌症登记数据,每年每百万人中有2~8例副神经节瘤。由于尸检显示出更高的患病率,相当数量副神经节瘤患者生前并未能得到明确诊断[4]。副神经节瘤根据其产生和释放儿茶酚胺的能力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 非功能性 文献复习 肾上腺外肿 神经内分泌肿 嗜铬细胞 纵隔 交感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分析
17
作者 李建昌 李思远 +2 位作者 莫介荣 叶木石 许志坚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0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嗜铬细胞瘤(PCC)/副神经节瘤(PGL)的诊治方法,经验总结,以期为临床服务。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手术的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术中情况行肿瘤切除或...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嗜铬细胞瘤(PCC)/副神经节瘤(PGL)的诊治方法,经验总结,以期为临床服务。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手术的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术中情况行肿瘤切除或肾上腺全切除术。观察分析手术结果。结果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中转开放。其中1例术中输血300 ml。术中无严重大血管损伤、胃肠道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病理:27例病理提示嗜铬细胞瘤(26例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为腹腔嗜铬细胞瘤),2例为副神经节瘤。29例患者随访3~18个月,术前23例有头痛头晕等高血压症状者症状改善,患者服用降压药种类及者剂量均减少,仍有部分患者需继续服用降压药。结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经充分的术前准备行腹腔镜切除术安全可行,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切除术 腹腔镜 嗜铬细胞 副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1例报告
18
作者 易少波 黄少敏 《宜春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85-85,99,共2页
关键词 腹膜后副神经 嗜铬细胞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副神经节瘤1例的麻醉处理
19
作者 彭洪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3期197-198,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16岁。因长期头昏、不明原因的高血压,体检发现右颈部有一占位性病变入本院,长期吃降压药,CT检查右颈部占位性病变,其他检查结果正常。初步诊断为嗜咯细胞瘤,术前准备充分时,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颈部嗜咯细胞瘤切除术,咪... 1临床资料 患者女16岁。因长期头昏、不明原因的高血压,体检发现右颈部有一占位性病变入本院,长期吃降压药,CT检查右颈部占位性病变,其他检查结果正常。初步诊断为嗜咯细胞瘤,术前准备充分时,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颈部嗜咯细胞瘤切除术,咪唑安定4mg,异丙酚2mg/kg,芬太尼0.03mg/kg,琥珀酰胆碱100mg,诱导插管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颈部 副神经 麻醉处理 占位性病变 细胞切除术 嗜咯细胞 琥珀酰胆碱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对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20
作者 魏文鑫 任延德 +3 位作者 付圣莉 伍晓慧 李向荣 王成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细胞瘤(SFT/HPC)与血管瘤型脑膜瘤(A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并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FT/HPC与A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MRI征象,应用ROC曲线、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对SFT/HPC及AM的独立...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细胞瘤(SFT/HPC)与血管瘤型脑膜瘤(A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并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FT/HPC与A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MRI征象,应用ROC曲线、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对SFT/HPC及AM的独立预测因素及鉴别诊断效能。结果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表明,AM组与SFT/HPC组患者的年龄、大小、NT1WI、NT2WI、NDWI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周水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表明AM与SFT/HPC之间血管流空、骨质破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尾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年龄、NT1WI、NT2WI及血管流空是SFT/HPC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NT1WI、NT2WI可以用来鉴别SFT/HPC与AM,鉴别阈值分别为0.7513、1.7425。结论SFT/HPC与AM的MRI征象具有重要价值,年龄、NT1WI值、NT2WI值、血管流空是SPF/HPC的独立预测因素,NT1WI值越高、年龄及NT2WI值越低的患者诊断为SPF/HPC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孤立性纤维/血管外皮细胞 血管脑膜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